儿子:“爸爸,老师今天讲了火烧阿房宫。”父亲:“谁烧的?”儿子:“项羽。”父亲:“抓起来了吗?”◆盛怒之下,督学写了封呈文给教育局局长,禀明原委。不久,收到局长复函说:“烧掉就算了,再拨经费重建阿房宫。”◆督学到校巡视,与学生交谈间随口问道:“你知道阿房宫是谁烧的吗?”◆学生一脸惶恐,连声说:“不是我烧的,不是我烧的!”◆督学啼笑皆非,向校长指责:“贵校的学生国文程度低落,居然说阿房宫不是他烧的。”◆校长平静地说:“本校学生一向诚实,既然他说不是他烧的,就一定不是他烧的。”导入新课“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贾谊写了《过秦论》。其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针对汉初的情况,主张施行仁政。同样,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时刺世,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来体会。返回阿房宫•“阿房”旧读“ēpáng”。•一说是地名或山名,遗址在今西安的西南;•一说因宫殿的“四阿”(屋盖四角弯曲处)造得宽阔得名,“房”同“旁”,宽广的意思。当时有运石工人编的歌唱道:“千男呼哟万男喊,巨石大如山。渭水河啊甘泉口,石落水断流。”(一)秦始皇在讨伐六国的过程中,掠来大量美女和珍宝古玩,咸阳城里的宫殿已显得拥挤,他便下令在咸阳附近修阿房宫。把尽有的珍宝和宫女搬到阿旁宫。大臣问造在哪里,秦始皇操陕西方言说:“阿房”。阿房并不是一个实际地名,它的意思是“近旁”、“旁边”。听了秦始皇的话,大臣们就命工匠在咸阳宫旁边的上林苑建了一个“复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的庞大宫殿,取名“阿房宫”。(二)阿房宫早在秦始皇曾祖父惠文王时就开始修建了,原名阿城。阿的意思是高大的丘陵,言其宫殿很高。惠文王死,工程就停下了。直至几十年后的秦始皇,才又接着修。因为在高大的丘陵上修房,故名阿房宫。(三)传说中秦王赢政爱上过一个美丽的民间女子,芳名阿房,但这段美丽的爱情终究没有换来美丽的结局,为了纪念这位他深爱过的女子,秦始皇不惜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修建了极度奢华的阿房宫。秦始皇在讨伐六国的过程中,掠来大量美女和珍宝古玩,咸阳城里的宫殿已显得拥挤,他便下令在咸阳附近修阿房宫。把尽有的珍宝和宫女搬到阿旁宫。数十年后,楚霸王项羽入关推翻秦朝暴政,听说爱妾虞姬被擒,一时恼怒移恨于物,竟一把火烧掉阿房宫,大火烧了整整三个月,方圆百里尽成灰烬。如同美女般风华绝代的阿房宫就这样结束了它来去匆匆而又凝聚着无数血泪和情愁的生命。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池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史记秦始皇本纪》•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毕、构、杳、员、族”等文言词语,了解文中词类活用现象及文言句式,了解杜牧,背诵课文;了解“赋”的体裁特点。•2、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想像、比喻、夸张等手法,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封建统治者荒淫奢侈的罪恶,理解秦王朝自取灭亡的道理。•学习重点•1、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了解文中词类活用现象及文言句式。•2、了解“赋”的特点,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学法点拨•本文是一篇赋,建议同学们先诵读全文,力求背过,再借助课文注释和词典,疏通文意,进而理解秦王朝灭亡的道理。•教学时数——三课时第一学时【学习要点】了解作者及背景,整体感知课文,疏通第一自然段•朝代:•籍贯:•字:•别称:•性格:•官职:•身份:作者档案晚唐京兆万年(陕西西安)牧之樊川(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人遂称之为“杜樊川”)、“小李杜”为人耿介,不屑逢迎弘文馆校书郎—宣州、扬州等府署幕僚—监察御史—黄、池、睦等州刺史—中书舍人宰相杜佑之孙,诗人、文学家(文、赋、诗皆工)赋;•原来是《诗经的》的六义之一。即“赋、比、兴、风、雅、颂。•在六义中,它是一种铺陈直言的手法。•作为一种文体;最早见于荀子的作品《赋》篇。真正繁荣在汉代。所以常称之为汉赋。•汉赋的发展;骚体赋、大赋、抒情小赋三个阶段。•汉赋的特点;保存了六义中“赋”的铺陈直言;继承了楚辞韵散结合的特点;吸收了屈原的华美词彩,和叙事,抒情相结合的特长。骚体赋:是汉赋的最初形式。内容上以写志为主,大多带有讽谏的色彩。形式上非常接近屈原的作品,所以叫“骚体赋”。主要作品有贾谊的《吊屈原赋》《鹏鸟赋》。汉大赋:标志着汉赋的形成。汉大赋比骚体赋更长,更散文化。内容由讽谏转为对帝王的歌颂。表达上主要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语言更加铺陈、华丽。主要作品;枚乘的《七发》。抒情小赋:以抒情为主。形式上抛弃了汉大赋那种不厌其烦的铺叙,和辞藻的华丽、堆砌。它的篇幅较小,语言比较清丽。代表作是张衡的《归田赋》。表现了他退隐田园,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以及对当前的封建统治极为不满的情绪。赋赋者,铺也。古文体。铺采摛(chī,舒展)文,体物写志也。艺术表现:注重铺陈,讲究声韵之美,使用华丽词藻,着上绚丽色彩。内容重在:摹写事物,抒发情感,表达思想。整体感知•1、赋的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文中哪些段落是在“体物”哪些段落是在“写志”?•2、概括每段的大意。归纳大意一、铺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叙议谏二、铺叙宫内的豪华奢靡。三、转发议论,指出秦亡的必然。四、总结历史教训,讽谏唐统治者勿蹈覆辙。体物写志缦回囷囷焉不霁何虹辇来于秦妃嫔媵嫱焚椒兰辘辘杳不知尽态极妍摽掠鼎铛逦迤锱铢架梁之椽在庾之粟粒横槛呕哑参差骊山鬟生字词mànqūnjìPínyìngqiángjiāolùyǎopiāoyánchēnglǐyǐZīzhūchuányǔsùjiànŌuyāCēncīhuánlíniǎn研讨第一段•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数词→动词统一“腰”“缦”名词→状语.像腰带一样,像丝绸一样名词→状语像蜂房像水涡落:座。今多指下降,衰败。~~~~~~~~~~~~~~~~~~~~走:趋向今多指行走今常用来比喻各自用尽心机,互相排挤。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六国覆灭了,天下统一了;蜀地山林被砍伐一空,阿房宫建成了。它覆盖了三百多里地,高楼重阁遮天蔽日。(阿房宫)从骊山的北面建起,然后折向西,直通到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渭水和樊川两道河缓缓流淌,流进了宫墙。五步一座高楼,十步一座亭阁。腰带似的长廊像绸带迂回曲折,屋檐高高翘起像鸟嘴向空中飞啄。这些楼台亭阁,各自随着地势不同而建,宫殿群参差分布,彼此圆环掩抱,飞檐交错连接。盘旋着,曲折着,像蜂房那样密集,像水涡那样套连,巍峨矗立,不知道有几千万座。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东西。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研讨第一段●●●名词→动词出现云彩出现龙出现彩虹●“响”动词→名词歌声古义:天气;今义:一个地区长时间的气象概况●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长桥横卧在水面上,没有云彩,怎会出现蛟龙?复道凌于空中,不是雨过天晴,怎么会出现彩虹?(楼阁)高低错落,令人迷蒙,分不清南北西东。台上歌声温润,洋溢着春天般的欢乐;殿中舞袖飘拂,充满着风雨交加般的凄冷。在一天之内,在同一座宫殿之中,却(让人感到)气氛如此不同。合作探究•1、第一段从哪几个方面写阿房宫的?按什么顺序写的?•2、本段的语言极富表现力,请举例分析。总写外貌细写内部先写楼阁次写长桥复道后写宫中歌舞盛况第一段(巨大耗资、宏伟规模、楼阁之高)建筑人物宏伟壮丽本段语言极富表现力:“毕”、“一”、“兀”、“出”四个字揭示了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的骄纵享乐,饱含着几十万劳动者的无数辛苦和血泪,寓情于叙,爱憎强烈。“覆压”言其广,“隔离”言其高,“构”、“折”、“走”、“流”,又使巨大的建筑群动了起来。以龙喻桥,以虹喻道,再配上“卧波、行宫”,将静物写活。又故作疑问,构成对句,意境迷离。“歌台、舞殿”互文,又突出反映了受尽欺凌和侮辱的宫女们的痛苦心情。这些极富表现力的语言下文揭露秦始皇骄奢淫逸的生活作了铺垫。本段语言极富表现力:“毕”、“一”、“兀”、“出”四个字揭示了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的骄纵享乐,饱含着几十万劳动者的无数辛苦和血泪,寓情于叙,爱憎强烈。多少楼台烟雨中“覆压”言其广,“隔离”言其高,“构”、“折”、“走”、“流”,又使巨大的建筑群动了起来。以龙喻桥,以虹喻道,再配上“卧波、行宫”,将静物写活。又故作疑问,构成对句,意境迷离。“歌台、舞殿”互文,又突出反映了受尽欺凌和侮辱的宫女们的痛苦心情。这些极富表现力的语言,为下文揭露秦始皇骄奢淫逸的生活作了铺垫。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请在10个字以内,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建筑宏伟,歌舞不休宫女众多,生活奢靡秦爱纷奢,导致灭亡评论六国,点明主旨外内古今阿房宫赋分组讨论各段的主要内容建筑宏伟,歌舞不休宫女众多,生活奢靡秦爱纷奢,导致灭亡评论六国,点明主旨建造背景规模宏伟歌舞极盛妃嫔众多生活奢靡恣意挥霍掠夺珍宝,纵情挥霍纵欲纷奢,终成独夫楚人一炬,秦亡宫焚历史教训六国与秦自取灭亡各爱其人可免于祸讽劝后人以亡秦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