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GB50666-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应知条文必会条文(1)4.4.6对跨度不小于4m的梁、板,其模板施工起拱高度宜为梁、板跨度的1/1000—3/1000。起拱不得减少构件截面高度(2)4.1.3模板及支架应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位置准确,且应便于钢筋安装和混凝土浇筑、养护。(3)4.2.4脱模剂涂于模板表面后,应能有效减小混凝土与模板间的吸附力,应有一定的成膜强度,且不应影响脱模后混凝土表面的后期装饰。(4)4.3.9模板及支架的变形限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结构表面外露的模板,挠度不得大于模板构件计算跨度的1/400;2对结构表面隐蔽的模板,挠度不得大于模板构件计算跨度的1/250;3清水混凝土模板,挠度应满足设计要求;4支架的轴向压缩变形值或侧向弹性挠度值不得大于计算高度或计算跨度的1/1000。(5)4.3.10模板支架的高宽比不宜大于3;当高宽比大于3时,应增设稳定性措施,并应进行支架的抗倾覆验算。(6)4.3.16采用门式、碗扣式、盘扣式或盘销式等钢管架搭设的模板支架,应采用支架立柱杆端插入可调托座的中心传力方式,其承载力及刚度可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验算。(7)4.4.6对跨度不小于4m的梁、板,其模板起拱高度宜为梁、板跨度的1/1000~3/1000。(8)4.5.5快拆支架体系的支架立杆间距不应大于2m。拆模时应保留立杆并顶托支承楼板,拆模(1)4.1.2模板及支架应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工况进行设计,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并应保证其整体稳固性。(2)4.4.7采用扣件式钢管作高大模板支架的立杆时,支架搭设应完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管规格、间距和扣件应符合设计要求;2立杆上应每步设置双向水平杆,水平杆应与立杆扣接;3立杆底部应设置垫板。(3)4.5.3当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时,方可拆除侧模。(4)5.1.3当需要进行钢筋代换时,应办理设计变更文件。(5)5.2.2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的混凝土强度可取构件跨度为2m按本规范第4.5.2条的规定确定。(9)5.2.3钢筋在运输和存放时,不得损坏包装和标志,并应按牌号、规格、炉批分别堆放。室外堆放时,应采用避免钢筋锈蚀的措施。(10)5.3.3钢筋加工宜在常温状态下进行,加工过程中不应加热钢筋。钢筋弯折应一次完成,不得反复弯折。(11)5.4.3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公称直径的10倍。(12)5.4.11钢筋安装应采用定位件固定钢筋的位置,并宜采用专用定位件。定位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定位件的数量、间距和固定方式应能保证钢筋的位置偏差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混凝土框架梁、柱保护层内,不宜采用金属定位件。(13)5.4.13采用复合箍筋时,箍筋外围应封闭。梁类构件复合箍筋内部宜选用封闭箍筋,单数肢也可采用拉筋;柱类构件复合箍筋内部可部分采用拉筋。当拉筋设置在复合箍筋内部不对称的一边时,沿纵向受力钢筋方向的相邻复合箍筋应交错布置。(14)5.5.2成型钢筋进场时,应检查成型钢筋的质量证明书及成型钢筋所用材料的检验合格报告,并应抽样检验成型钢筋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检验批量可由合同约定,且同一工程、同一原材料来源、同一组生产设备生产的成型钢筋,检验批量不应大于100t。(15)6.1.2当工程所处环境温度低于-15C时,不宜进行预应力筋张拉;当工程所处环境温度高于35C或连续5日环境日平均温度低于5C时,不宜进行灌浆施工。冬期灌浆施工时,应对预应力构件采取保温措施或采用抗冻水泥浆。(16)6.3.3钢绞线挤压锚具应采用配套的挤压机制作,并应符合使用说明书的规定。采用的摩擦衬套应沿挤压套筒全长均匀分布;挤压完成后,预应力筋外端应露出挤压套筒不少于1mm。(17)6.3.9预应力孔道应根据工程特点设置排气孔、泌水孔及灌浆孔,排气孔可兼作泌水孔或灌时,对按一、二、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段)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应采用HRB335E、HRB400E、HRB500E、HRBF335E、HRBF400E或HRBF500E钢筋,其强度和最大力下总伸长率的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2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0;3钢筋的最大力下总伸长率不应小于9%。(6)6.2.2预应力筋的品种、级别、规格、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预应力筋需要代换时,应进行专门计算,并应经原设计单位确认。(7)6.4.10预应力筋张拉中应避免预应力筋断裂或滑脱。当发生断裂或滑脱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后张法预应力结构构件,断裂或滑脱的数量严禁超过同一截面预应力筋总根数的3%,且每束钢丝不得超过一根;对多跨双向连续浆孔,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曲线孔道波峰和波谷的高差大于300mm时,应在孔道波峰设置排气孔,排气孔间距不宜大于30m;2当排气孔兼作泌水孔时,其外接管道伸出构件顶面长度不宜小于300mm。(18)6.3.13当采用减摩材料降低孔道摩擦阻力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减摩材料不应对预应力筋、管道及混凝土产生不利的影响;2灌浆前应将减摩材料清除干净。(19)6.4.3施加预应力时,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等级值的75%,先张法预应力筋放张时不应低于30MPa;2不应低于锚具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技术手册要求的混凝土最低强度要求;3对后张法预应力梁和板,现浇结构混凝土的龄期分别不宜小于7d和5d。注:为防止混凝土早期裂缝而施加预应力时,可不受本条的限制,但应保证局部受压承载力的要求。(20)6.4.8有粘结预应力筋应整束张拉;对直线形或平行编排的有粘结预应力钢绞线束,当各根钢绞线不受叠压影响时,也可逐根张拉。(21)6.4.9预应力筋张拉时,应从零拉力加载至初拉力后,量测伸长值初读数,再以均匀速率加载至张拉控制力。对塑料波纹管成孔管道,达到张拉控制力后,宜持荷2min~5min。初拉力宜为张拉控制力的10%~20%。实际张拉伸长值可按本规范附录E的规定确定。(22)6.4.14预应力筋张拉或放张时,应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预应力筋两端正前方不得站人或穿越。(23)6.5.2后张法预应力筋锚固后的外露部分宜采用机械方法切割,也可采用氧-乙炔焰方法切板,其同一截面应按每跨计算;2对先张法预应力构件,在浇筑混凝土前发生断裂或滑脱的预应力筋必须予以更换。(8)7.2.3细骨料宜选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的天然砂或机制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2混凝土细骨料中氯离子含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钢筋混凝土,按干砂的质量百分率计算不得大于0.06%;2)2)对预应力混凝土,按干砂的质量百分率计算不得大于0.02%;(9)7.2.9未经处理的海水严禁用于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拌制和养护。(10)7.6.3原材料进场复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对水泥的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及其他必要指标进行检验。同一生产厂家、同一品种、同一等级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200t为一检验批,散装不超过割,其外露长度不宜小于预应力筋直径的1.5倍,且不宜小于30mm。(24)6.6.3预应力筋、预留孔道、锚垫板和锚固区加强钢筋的安装质量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1预应力筋品种、级别、规格、数量和位置等;2预留孔道的规格、数量、位置、形状以及灌浆孔、排气兼泌水孔等;3锚垫板和局部加强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数量和位置等;4预应力筋锚具和连接器的品种、规格、数量和位置等。(25)6.6.6封锚质量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1锚具外的预应力筋长度;2凸出式封锚端尺寸;3封锚的表面质量。(26)7.1.1混凝土结构施工宜采用预拌混凝土。(27)7.2.5对于有抗渗、抗冻融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宜选用连续级配的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含泥量不应大于1.0%,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所用细骨料含泥量不应大于3.0%,泥块含量不应大于1.0%。(28)7.2.6矿物掺合料的品种和等级应根据设计、施工要求以及工程所处环境条件确定,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矿物掺合料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29)7.4.1当粗、细骨料的实际含水量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调整粗、细骨料和拌合用水的用量。(30)7.4.3采用分次投料搅拌方法时,应通过试验确定投料顺序、数量及分段搅拌的时间等工艺参数。掺合料宜与水泥同步投料,液体外加剂宜滞后于水和水泥投料;粉状外加剂宜溶解后再投500t为一检验批;(11)7.6.4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应按复验结果使用。(12)8.1.4混凝土运输、输送、浇筑过程中严禁加水;混凝土运输、输送、浇筑过程中散落的混凝土严禁用于结构浇筑。料。(31)7.5.1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接料前,搅拌运输车应排净罐内积水;2在运输途中及等候卸料时,应保持搅拌运输车罐体正常转速,不得停转;3卸料前,搅拌运输车罐体宜快速旋转搅拌20s以上后再卸料。(32)7.6.7采用预拌混凝土时,供方应提供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混凝土抗压强度报告、混凝土质量合格证和混凝土运输单;当需要其他资料时,供需双方应在合同中明确约定。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资料的保存期限,应满足工程质量追溯的要求。(33)8.1.1混凝土浇筑前应完成下列工作:1隐蔽工程验收和技术复核;2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3根据施工方案中的技术要求,检查并确认施工现场具备实施条件;4施工单位应填报浇筑申请单,并经监理单位签认。(34)8.1.2浇筑前应检查混凝土送料单,核对混凝土配合比,确认混凝土强度等级,检查混凝土运输时间,测定混凝土坍落度,必要时还应测定混凝土扩展度,在确认无误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35)8.1.3混凝土拌合物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且不应高于35℃。(36)8.2.2输送混凝土的管道、容器、溜槽不应吸水、漏浆,并应保证输送通畅。输送混凝土时应根据工程所处环境条件采取保温、隔热、防雨等措施。(37)8.3.1浇筑混凝土前,应清除模板内或垫层上的杂物。表面干燥的地基、垫层、模板上应洒水湿润;现场环境温度高于35℃时宜对金属模板进行洒水降温;洒水后不得留有积水。(38)8.4.3振动棒振捣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按分层浇筑厚度分别进行振捣,振动棒的前端应插入前一层混凝土中,插入深度不应小于50mm;2振动棒应垂直于混凝土表面并快插慢拔均匀振捣;当混凝土表面无明显塌陷、有水泥浆出现、不再冒气泡时,可结束该部位振捣;3振动棒与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0.5倍;振捣插点间距不应大于振动棒的作用半径的1.4倍。(39)8.5.3洒水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1洒水养护宜在混凝土裸露表面覆盖麻袋或草帘后进行,也可采用直接洒水、蓄水等养护方式;洒水养护应保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2洒水养护用水应符合本规范第7.2.8条的规定;3当日最低温度低于5℃时,不应采用洒水养护。(40)8.5.8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堆放荷载、安装模板及支架。(41)8.7.2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后期强度作为配合比、强度评定的依据。基础混凝土可采用龄期为60d(56d)、90d的强度等级;柱、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80时,可采用龄期为60d(56d)的强度等级。采用混凝土后期强度应经设计单位认可。(42)8.9.3混凝土结构外观一般缺陷修整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于露筋、蜂窝、孔洞、夹渣、疏松、外表缺陷,应凿除胶结不牢固部分的混凝土,应清理表面,洒水湿润后应用1:2~1:2.5水泥砂浆抹平;2应封闭裂缝;3连接部位缺陷、外形缺陷可与面层装饰施工一并处理。(43)9.1.2装配式结构正式施工前,宜选择有代表性的单元或部分进行试制作和试安装。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