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长期以来,我们语文教学注重的是篇章结构的分析、基础知识的灌输,使得学生文化底蕴单薄,语言积累不足,表达空乏无趣,写作刻板生硬,究其原因,是阅读量不够。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时期,大量阅读是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有效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145万字。由此可见,要完成《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要求,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仅仅靠我们的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课外阅读纳入到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来。而诵读经典无疑是最现实、最易得的选择。由此可以看出教学与经典诗文诵读进行有机的融合,已成为必然。鉴于以上认识,我们试图通过深入、有效地开展诵读活动,不断改革诵读活动的形式,使之不断向诵读实效性方向发展。在诵读的应用,特别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上进行有益地探究与探索,真正让诵读活动成为学生汲取知识、提高文化的有效途径。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一)课题研究的目标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活跃思维,陶冶情操,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促进学校人文化发展,提高办学品味和办学特色。(二)课题研究的内容1、培养小学生热爱和诵读诗文的方法、途径的研究。2、诵读中华优秀经典诗文对提高儿童智力、开发潜能的研究。3、做新世纪中华少年,学校、家庭共育方法的研究。三、课题研究的意义1、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浓厚的诵读兴趣和良好的诵读习惯,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为学生创设文化传承的平台,提高学生诵读兴趣、水平。2、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扩大学生阅读视野,引导学生探寻民族文化之源,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灿烂文化的热爱。3、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不断改变诵读形式,对诵读与课堂教学整合进行积极探索,摸索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要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培养我校科研型、创新型骨干教师队伍。四、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措施1、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利用每周四下午课外活动,各班按照不同学段的内容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师生集体共读经典,共赏美文,共写佳句,进行经典吟诵、演讲,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等学习游戏活动,为经典诵读拓展更宽的道路。2、与学校养成教育活动相结合。开展“人人读经典、做谦谦君子”活动,利用语文课前五分钟时间,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提倡制定恰当的周背诵量,力求达到每个小目标。语文老师每天要与学生共同进行诵读活动。每节语文课前准备2分钟,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生全员参与。每班可选一名普通话及朗诵较好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3、与班队活动相结合。每班每月可抽出一至两节班队课作为经典诵读活动课,将本月所吟诵的古诗文全面复习,或在班级内举行吟诵表演。举行古诗文默写或经典文化手抄报、书画展览、凡人凡言征集等活动。4、与养成教育相结合。开辟诵读窗口,学校橱窗每周推荐一首古诗,供学生诵读赏析、感悟。在每次校园广播中必吟诵至少一首古诗词。5、与亲子活动相结合。鼓励、提倡家长参与经典诵读,督促学生每天回家进行十分钟经典诵读活动。倡导家长和孩子一起读,积极营造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五、课题研究的进程本课题实施周期为四年(2011.12——2015.12),为保证课题积极、稳妥的实施,具体的实施时段如下:1、准备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2月)具体任务包括:(1)确立课题小组,明确分工。为了确保“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和实践”课题实验扎实进行,我校建立了课题实验领导小组,抽选骨干教师担任课题组成员。校长负责整个课题研究的策划和指导,包括经费的落实;教务处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人员的分工,诵读课程的安排落实,日常情况的督查;教务主任钟芳萍负责活动方案的起草与操作,拟定计划,整理资料。(2)建立研究工作制度。我校领导高度重视,专门制定了课题管理制度和奖励制度,支持和激励教师做好研究工作。(3)做好开题论证工作。2011年12月1日,举行了课题《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和实践》的开题论证会,课题组成员及全体语文老师参加了会议,理解了课题研究的明确要求。2、实施阶段(2012年2月—2015年9月)(1)积极进行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一是搜集资料,交流学习。课题小组根据研究内容积极主动地查找、搜集相关理论资料。二是利用空闲组织全体语文老师集中学习,交流有关国学经典诵读方面的文章,实现资源共享。三是派送教师参加有关课题方面内容的知识培训,外出观摩课堂教学。(2)营造诵读的氛围,建设校园经典文化味①为每位学生订阅湖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经典诵读》,及《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论语》、还有红安本地红色歌谣等,并把所有书籍分解到每一年级,每一学期。②每学期利用升旗仪式号召学生进行经典诵读。③让校园到处充满经典味。我们詹店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经典文化在我校一直倍受重视,所在的乡镇是红色名镇,有文化根基。我们的教师职业追求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们食堂的提示语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教师的班训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④每次语文早读必须有十分钟诵读时间,教师组织学生诵读,并做到全程参与,学生全员参与。加强诵读指导,开展小型而活泼的诵读活动。让每天清晨的校园内充满“子曰”、“诗云”朗朗诵读声。(3)积极开展多项活动,确保诵读效果。我们先后开展了“《三字经》诵读表演“比赛、“国学经典演讲”比赛、“国学经典手抄报”评比活动、“做有根的中国人——国学经典诵读”征文活动等主题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孩子们感受到了《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等国学文化的博大和语言的魅力,也能加深孩子们对勤奋学习、勤俭节约、谦虚谨慎等传统美德的理解。3、总结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2月)(1)撰写课题结题报告,积极撰写科研论文。我们组织教师参加课题组及论文、教案评选,以总结课题研究经验,交流最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展示最新的教学科研成果。(2)学生经典诗文诵读汇报,开展经典诵读课题成果展示活动。我们组织学生共同交流对此次课题活动的感受,并畅言自己所取得的收获,对自己的影响。六、课题研究的成果(一)经典诵读促进了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国学经典是各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瑰宝。诵读它,可以修身养性,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诵读它,可以让人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美丽人生。实践证明,经典诵读是提升学生品行和修养的有效途径。在国学经典的浸润下,学生的性情变得平和了,创作力更强了,胸怀更广阔了,人格更健全了。(二)经典诵读提高了学生记忆力。从各班教师提供的诵读阶段总结中可以看出,学生的记忆力有所提高。从部分家长的诵读反馈表中也可以看出,孩子们背书比以前背得快,后来家长发现参加活动后,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大大提高,出口成章。越来越多的家长认为,孩子们在经典古诗文中吸取了做人的精神力量,培养了气质,大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风范。(三)经典诵读丰富了学校文化内涵。走进詹店小学校园,处处洋溢着“经典味”。走廊里,围墙上,标语中都有体现学校特色、弘扬传统文化的国学经典内容,营造了浓郁的儒家文化氛围。每天都能听到孩子们诵读经典的朗朗书声,能够聆听悠扬的国乐。作为我校颇有特色的经典活动,每年的演出,都会吸引许多家长前来观看。2012年“六一”儿童节,我们五(1)班同学根据红安歌谣《小小红安》自创的红色歌舞《红安颂》深受许多领导、学者的赞许。该节目也在中国青年发展基金会组织的希望工程快乐音乐会节目中荣获一等奖。(四)国学经典诵读提升了教师的国学素养。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们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文化素养得到了有效的发展,教育理念也得到了提升。他们认识到进行经典诵读的研究,不是追求一种时尚,而是在教育者心中根植一种理念;不是追求一种形式,而是在教学活动中实施一种策略;不是一种功利行为,而是一种为学生终身发展的投资。诵读经典逐渐成为教师的生活习惯,成为教师的文化自觉。经过国学经典诵读的实践研究,教师对经典的认识已经得到了大大的丰富和拓展。《论语》、《礼记》增长了教师的教育智慧;熟读启蒙读物、诸子散文和经典诗歌,丰富人生体验和审美体验,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在教学中做好了学科内容与国学经典的整合,更加激发学生的诵读欲望,更好地指导诵读活动广泛深入开展。七、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经过一年的研究,虽然在课题研究上,取得了点滴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1、学生方面。由于学生存在差异,学生积累的量有差异。对于浅显的诵读内容,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及《论语》里常见语句,能熟读成诵,可是对于不太好理解的《老子》、《庄子》等则不感兴趣,诵读效果较差。2、家长方面。经典诵读不能奢望孩子们能够现学现用。对于小学生而言,经典熏陶是不可能显奇效的。因此,很多家长对经典诵读的活动不够理解,支持力度不够。3、教师方面。如何更有效提高课题研究人员的文化底蕴?如何提高教师的课题论文写作数量与质量?经典的东西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蕴涵着深邃的思想和理论。即使只要学生略知一二,教师了也必须知之到相当深度,如若教师还只一知半解,自然很难在教学中随心所欲,所以对于每一位实验的老师的语文素养都存在着极大的挑战。除此之外,在小学阶段诵读经典诗文,开展国学研究毕竟是一项新生事物,我们小学进行这个研究还处于探索之中,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虽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仅限于一些零星的具体操作,与学校课程的结合还不是非常紧密,浮于常规学校教育的表层;怎样才能将经典诵读教学与小学教育深层融合,使之成为小学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怎样解决经典诵读在小学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怎样使诵读活动更丰富、有突破,更具个性,从而使学生人文素养不断提升;如何使诵读活动与其他学科更好地融合,充分整合各学科之间可以交互的学习资源等,这些都是我们后续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还确立了今后一段时间课题研究的努力方向:一是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在更高的领域开展诗词研究活动,使诗文诵读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二是不断完善校本教材,使这一课题的研究以校本课程的形态得以延伸深化。三是组织教师对古诗文进行更为系统、更为全面的研究实践,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八、结语总之,“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只有付出努力,才会有收获。“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学生带来了一片生机,它时时唤起学生创造的灵性,奏响学生心中诗文的琴弦,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充满激情的美好情怀,健全学生的人格魅力,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与文化底蕴。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将这项课题研究深化下去,继续研究诵读经典诗文更深层次的问题,将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这就是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所在。相信诵读活动在我校开展得越来越有特色,越来越鼓舞人心,我们的脚步越来越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