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发展改革前中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劳动保险•企业保障劳动保险时期•时间:1951-1968年(1951年2月政务院颁发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资金来源:企业(企业按工资总额的3%提留劳动保险基金)•基金调剂范围:县、市、省乃至全国调剂;•管理体制:工会管理(劳动保险基金由企业的工会管理,其中70%留给基层工会用于支付各种劳动保险待遇,30%上交全国总工会,由总工会在全国范围内调剂使用。)企业保障时期•时间:1969-1984年(1969年2月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国营企业财务工作中几项制度的改革意见(草案)》,规定国有企业停止提取社会保险基金,企业的退休职工、长期病假工资和其他社会保险开支改在营业外支出列支,实报实销。)•资金来源:企业营业外支出•基金调剂范围:企业内部分配(社会保险蜕变为企业保障)•管理体制:企业直接管理推动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主要因素•传统养老保险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向不相适应:企业退休负担不平衡;企业承担过多的社会保障职能,不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保障模式不能适应企业破产、兼并的需要;养老保险具有明显的所有制色彩,不利于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单方负担,国家财政和企业负担过重;•制度分立造成社会不公;•现收现付制无法应付人口老龄化的冲击。中国养老保险改革历程•1984年,开始退休费用的社会统筹改革;•1991年6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基本养老保险费用实行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担,强调建立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和职工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中国养老保险改革历程(续)•1993年11月党的第十四届三中全会上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城镇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金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1995年3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国发〖1995〗6号),并配发了办法(一)和办法(二),其主要差异在于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规模和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中国养老保险改革历程(续)•1997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奠定了现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框架;•1998年3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成立;中国养老保险改革历程(续)•1998年7月29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和行业统筹移交地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统账结合模式的基本养老保险属地管理原则得到不同程度的落实;•2001年7月,做实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改革试点首先在辽宁省展开,2004年9月扩展至黑龙江和吉林两省;•2006年1月1日,所谓“养老新政”改革试点进一步推进至11个省市。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历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探索实践与制度创新;•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创设实践;•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探索实践•国家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员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探索1997年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框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规模设定为职工个人缴费工资的11%;•职工退休后领取的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础养老金发放标准为职工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地(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标准为本人个人账户存储额除以120。个人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其退休以后不能享受基础养老金,但其个人账户的存储额可一次性领取。1997年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框架(续)•新办法实施前参加工作而在实施后退休且个人缴费和视同缴费的年限累计满15年的“中人”,在领取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可再领取一定的过渡性养老金。而新办法实施前就已经退休的“老人”,仍按国家原来的规定发放养老金,同时执行养老金调整办法。•明确提出个人账户的存储额只能用于职工养老,不能提前支取;职工调动时个人账户全部随同转移,职工或退休人员死亡后个人账户中的个人缴费部分可以继承。黑、吉、辽三省的试点改革•个人账户的规模调减为8%,社会统筹调增至20%,企业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分离基本养老保险的社会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对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基金进行分账管理;•做实个人账户,准备尝试将养老保险基金与资本市场对接。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养老保险改革的8项任务和要求•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将城镇从业人员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建立健全省级养老保险调剂基金,在完善市级统筹基础上,逐步实行省级统筹,条件具备时实行基本养老金的基础部分全国统筹;•积极探索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养老保险改革的8项任务和要求(续)•采取多种方式包括依法划转部分国有资产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强化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扩大征缴覆盖面,规范基金监管,确保基金安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补充保险,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障以家庭为主,同社区保障、国家救济结合。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2006年1月1日施行)•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城镇各类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都要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以非公有制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工作为重点,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要进一步落实国家有关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参保缴费。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为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缴费比例为20%,其中8%记入个人账户,退休后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2006年1月1日施行)•从2006年1月1日起,个人账户的规模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2006年1月1日施行)•逐步做实个人账户•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职工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绩效评估•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取得的成绩•从企业保障走向社会保障(从资金来源、基金调剂范围、管理体制、退休金发放方式看)•责任共担机制取代单一责任主体(国家、企业、个人、政府与市场、民间的责任)•单一层次保障正在转变为多层次保障•新制度覆盖人口在持续扩大•管理体制趋于统一存在的问题•对历史债务的处理不力影响了新制度的确立(个人账户的“空账”、基金统筹层次难于提升)•具体责任的模糊化影响了养老保险责任的分摊•养老基金与资本市场互动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制度的覆盖面还很有限,制度分立造成新的社会不公隐性债务问题隐性债务(IPD:impliedpensiondebts):一个养老金计划向职工和退休人员提供养老保险金的承诺。即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如果立即停止运行,为了兑现对已退休的老人和已经参加工作尚未退休的职工承诺的养老保险待遇应该积累的资金现值隐性债务的构成“中人”过渡性养老金“中人”个人账户补偿“新人”个人账户补偿“老人”现收现付隐性债务问题的解决扩面、提高缴费率、提高退休年龄发行认可债券变现国有资产提高财政补助统帐结合中老、中、新人的养老金计发老人:现收现付中人: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过渡性养老金新人: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基础性养老金来源于社会统筹基金,主要来自企业缴费关于空账的问题•空账的规模•空账的成因•空账的弊端•名义账户的提出•名义账户的设计与现收现付制有什么区别关于企业年金的发展问题•关于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需要•中国企业年金的发展演变•中国企业年金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未来走向走向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增强个人账户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市场、商业养老保险市场;建立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城乡统一的、最低层次的养老保障制度;充分发挥家庭、社区、社会公益组织在老年收入保障、生活照料和精神慰籍中的重要作用。思考题1.简述中国现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主要制度安排。2.简述推动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主要因素。3.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绩效进行简单评估。4.如何理解我国养老保险制度革中的隐性债务?5.结合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历史进程及未来发展方向,分析商业保险业在养老金市场中的定位及实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