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利多销是指低价低利扩大销售的策略。“薄利多销”中的“薄利”就是降价,降价就能“多销”,“多销”就能增加总收益。在销售市场有可能扩大的情况下,通过降低单位商品的利润来降低商品的价格,虽然会使企业从单位商品中获得的利润量减少,但由于销售数量的增加,企业所获利润总额可以增加。只有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才能“薄利多销”。实行薄利多销的商品,必须满足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此时需求富有弹性。因为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来说,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从而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所以总收益增加。“薄利多销”的原则适宜企业经营管理的所有范畴,单就产品销售因素说,它既能使产品轻快地进入买方市场、提供有效供给、服务于社会、产生产品的综合效益,同时,又能促进企业生产力的充分发挥、增加生产、加速资金周转速度、盘活生产资金,是增加企业盈利的有效管理手段。在实际经营管理中,“薄利多销”的原则被广泛应用于下列几个方面:1、产品有生命力,但销售步入低谷时,采用薄利多销,可亢进顾客的购买欲,以刺激产供销环节的周转、挖掘产品的潜在效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2、产品属市场淘汰之列,不会再有起色,以多销微利保本为原则,将企业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争取时间,开发出新产品。3、市场上同类型产品多,竞争激烈时,采用薄利多销、降本让利策略,可争夺同类产品的顾客,促进本企业产品覆盖率、辐射率、市场占据率的提高。4、新产品试销阶段,以薄利多销方式尽快使产品进入市场。扩散影响,提高知名度与应用频率,建立市场信誉和威信。5、市场消费基金受到宏观调整、资金紧缺时,采用薄利多销,能很快筹措资金,吸引及导致市场购买率的倾斜,形成对企业产品有利的经销势态。6、原料来源充足、生产工艺简单、技术性一般、产量高、市场及企业吞吐量大的产品,可以采用薄利多销的原则,使“原料--产品——商品——资金——原料”的良性循环加快,充分发挥企业设备效益、资金效益、技术效益,形成较稳固的生产、供应、销售三位一体基础与发展实力。下面通过图片分析:当引入成本,最大纯收入点与最大收入点会有偏离。以上图为例来说,最大纯收入点是在最大收入点下方附近一带,在一定时期、一定需求、一定成本下,卖方在此点上供给、成交会得到最大纯收入。也就是说,最大收入点不一定对卖方最优,最高单价点更不一定最优,反而,由于平均成本曲线的存在,最大纯收入点往往倾斜于右下方,有薄利多销的趋势——这特别是在收入-成本之差相对较小的时候,和供给的加速度较快的时候,否则,薄利多销不一定更好。并且,在最大纯收入点上,平均成本不一定最低,有继续降低成本的可能,有增产节支的潜力。当需求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相交,这时的供给、成交点,也是纯收入为0的零利润点——在这个点上,卖主通常不出售货物,但有时为了保本减少损失等可能也出售。当然,其实这里仅是一重均价下的最大纯收入点,这个概念对应着数重均价下的最大纯收入点概念,及无数重下的最大纯收入点概念。在最大纯收入点上,总量货物可能并没有出清,出清的只是特定均衡价位上的那个特定供给数量。当总量货物没有出清,则对卖主、卖方的当期成本之算计有影响,特别是在卖主自身主观看来。进而,原本最大纯收入点可能难以保持,可能需要更多一些的选择。例如说,某卖主有最大纯收入点,在这点上,对应的供给是40个,有40个货物出清,有40个货物的平均成本总量设为X,但是,他此前却供应了90个货物,这就会剩余下50个货物,那么,这50个货物虽然可以进入下期并做恰当出售,可在他自身主观看来,这实际上已经影响到了当期成本,会产生“额外”的成本,实际形成当期40个货物的平均成本总量设为X+x,进而,会影响到当期最大纯收入点的选择行为,亦即卖主当期对均衡价位、出售数量的选择——但是这种考虑,不影响这里的分析,只影响结论的数值。在最大纯收入点上,这里没有考虑税收影响。由于税收曲线的存在,导致最大纯收入点不一定是最大利润点。换言之,对卖方来说,如果以最大化利润为目标来说,则最佳均衡价位的选择又有新的要求了——但是这种考虑,也不影响这里的分析,只影响结论的数值。通常采用薄利多销策略都把获取利益的着眼点立足于长远,薄利;即低价会带来市场需求的增长,这就要求企业要有一定的现实生产能力和潜在生产能力源源不断地提供这么多的产品与之对应。如果企业的生产能力满足不了这种要求,则在一定程度上给竞争者留出了空间,提供了迎头赶上的机会,从而影响了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预期的目标并不能实现。通过以上的论述,用一例题说明薄利多销现象�某商品的价格为2元/公斤,年销售量为1000公斤,弹性为2.5。若价格降至1.8元/公斤,则年销售怎么变化?解:设年销售量的变动比率为x,则根据需求价格弹性理论可得x为0.25,可知年销售量为1250公斤.一般情况认为价格的变动会引起销售量的变动,但是,不同的商品的需求变动随价格变动的反映是不同的。用微光经济学的需求弹性价格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需求弹性价格理论是指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与价格的变动率之比。反映需求量对,需求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公式为Ed=?表面价格变动1%,需求所减少的百分数。当Ed1时,称需求富有弹性的,需求量的变动幅度价格的变动幅度。4当Ed1时,称需求缺乏弹性的,需求量的变动幅度价格的变动幅度。上面的例子说明薄利多销,但商品缺乏弹性时则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