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分离定律复习课反思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从“基因分离定律复习课”反思高三生物教学作者:宋志武来源:自创点击数:88更新时间:2008年01月07日回顾近几年全国高考理综卷,均有大型考查遗传定律的题目,如2004年的第22题是关于“杂交育种”问题,2005年的第30题是有关“牛的有角、无角显隐性关系”判断问题,2006年的第31题“果蝇体色判断显隐及在常染色体还是伴性遗传”问题。每道题均为20分左右,这说明遗传定律是高考的重点。能否针对此类型的题,设计一种解题模式,让学生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让学生不再害怕此类题型呢?那么,要解答这类题,首先要熟练掌握遗传基本概念;然后才能对遗传规律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得心应手的解答此类问题。1“基因分离定律”教材分析:基因的分离规律是遗传学中的最基本定律。它涉及的概念多、题型广,学好“基因分离定律”可以说是学好“自由组合规律”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把“基因分离定律”讲清楚讲透彻,学生针对性的训练落实到位,这对于解答相关习题,及掌握后面要复习的“自由组合定律”至关重要。1.1“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情况是学习基因分离定律的基础,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做到心中有数。1.2基因分离定律中概念多,学生必须掌握这些概念,并且要搞清各概念之间的关系。本节有相关概念20多个,如,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表现型、基因型、纯合体、杂合体,等等。1.3必须掌握杂交实验的类型和过程,以及分离规律。如,杂交、正交与反交、测交等。1.4归纳总结出基因分离的解题规律,让学生学会并用于解题。2“基因分离定律”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遗传定律相关基本概念和解题基本技巧,达到举一反三,能够在高考中解答相关的题目。3“基因分离定律”教学过程设计:首先必须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由于本内容概念多,耗时大,而且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课本可以解决;因此,笔者设计了一份学生自主复习学案,将20个必须理解掌握的基本概念以填空的形式出题,提前一天发下去,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留给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时间,这样既节约时间、目标又明确。上课前10-12分钟内,将下发的学案内容进行快速、偏重的讲解,主要集中在几个重要的概念上,同时要学生反馈在练习中有困难完成的、不会或不懂的题。在课堂上强调,详细讲解。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大容量的基本概念复习。出示简单的判断显、隐性关系题目,引导学生归纳遗传题的一般解题方法,学生熟悉后出示2005年高考题,让学生体会高考出题方式并尝试利用归纳的解题步骤解答题目。4教学实施:4.1强化概念的掌握、理解。提前一天发放“学生自主复习学案”,学生自主复习,完成基本概念的填空题。上课时教师结合学案练习情况,展示多媒体课件,复习相关概念,强调几个重要概念如:性状与相对性状、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测交等。4.2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归纳出解题步骤。下发学案,出示例题,同时在多媒体上展示。例1:大豆的花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着,下面是大豆的花色三个组合的遗传实验结果:组合亲本表现型F1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紫花白花一紫花×白花405411二紫花×白花8070三紫花×紫花1240413①根据哪个组合能够判断出显隐性关系?说明理由。②写出各个组合中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学生做完后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点评。针对学生在回答显、隐性判断中的混乱无序,引导学生分析,得到可以判断显、隐性的几种情况;然后归纳出遗传题解题的一般步骤。第一步:判断性状的显隐性:A.一对亲本的情况:1:若两亲本性状不同:产生一定数量的后代,后代全表现为一种性状,则F1中表现出的亲本性状为显性性状,F1中未表现出的亲本性状为隐性性状。2:若两亲本性状相同:后代中出现与亲本不相同的性状,即出现性状分离(排除突变情况后),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后代中表现出的不同性状为隐性性状。B.多对亲本的情况:1:若亲本性状不同:产生一定数量的后代,则后代中数量多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数量少性状的为隐性。2:若亲本性状相同:只要出现性状分离,则后代中与亲本不同性状为隐性。(若利用以上方法还无法判断,则可采用假设法,分别假设某性状为显、隐性。按照假设条件推断,看是否与事实相符合。如果题目中涉及到性别,则要考虑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判断方法:若亲本性状不同,产生一定数量的后代,后代性状表现与性别无关,则为常染色体遗传;若后代性状表现与性别相关,则为伴性遗传。若后代均只产生1个,则用假设法,分别假设为伴性、常染色体遗传,反推,看是否成立)第二步:写出基因型的基本型:显性个体用大写字母后带空格(如A__)表示,隐性性状表达者一定是纯合体,用两个小写字母表示(aa)。若为X染色体上伴性遗传,则雄性个体直接写为显性XAY,隐性个体为XaY雌性显性个体写为XAX-,隐性个体XaXa第三步:标明亲、子代关系,根据受精原理,每个子代中成对的基因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推理出所求个体的基因型;或根据子代性状的分离比,完善基因型。4.3学生练习:运用解题步骤解题。例2:(2005全国高考题)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群牛中(无角的基因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等)随机选出1头无角公牛与6头有角母牛,分别交配,每头牛只产生1头小牛,在6头小牛中,3头有角,3头无角,①根据上述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请简要说明推理过程。②为了确定有角与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关系,用上述自由放养的牛群(假设无突变发生)为实验材料,再进行新的杂交实验,应该怎么进行?(简要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学生思考练习,讨论,教师巡回视察;然后让学生发表自己见解;教师同时将学生的见解板书在黑板上。此题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学生如果依照解题步骤来做,许多问题是可以迎刃而解的。首先,此题中两亲本性状均不同,而且后代均只有1个,与解题步骤中归纳的“可推导出显隐性的情况”均不符,不能直接推出显、隐性。于是引导学生运用“假设法”进行思考。一种情况,先假设有角为显性,那么情况就是:公牛(有角、显性)基因型Aa,母牛(无角、隐性)基因型aa。后代中出现有角、无角的机会均等,各为50%,与题意符合。二种情况,再假设无角为显性,那么情况是:公牛(有角、隐性)基因型aa,母牛(无角、显性)基因型为AA或Aa。在这种情况下,母牛为AA或Aa的概率是不确定的,因为只有6头母牛,所以如果在极端情况下,后代出现显:隐=1:1是完全可能的。(在这里一定要强调,如果母牛的数量较大,后代中一定会出现显性个体多于隐性个体情况)从上述分析可知,两种假设均成立,所以,根据题中所给条件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那么如何确定显、隐性关系呢?此时要引导学生注意,之所以不能确定显、隐性关系的原因,是因为牛一次只能生一胎。而“两亲本性状不同”这种情况要推导显、隐性,均需要后代有一定的数量。“一次只生一胎的情况”要推导出显、隐性,只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出现“性状分离”,即“亲代性状相同,后代出现不同性状。则后代中与亲本不同的性状为隐性”。这样,学生很容易就得出了答案:让多头无角的公、母牛交配,同时让多头有角的公、母牛交配,只要任何一种情况中,出现了后代性状与亲本不同,则亲本性状为显性,后代性状为隐性。然后将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常见错误一:在假设无角为显性时,认为公牛基因型为AA或Aa。这里公牛基因型不可能是AA,因为若这头公牛基因型为AA,后代中不会出现隐性个体。这与题意不符。常见错误二:在判断显、隐性时试图用测交,这里明显不行。在此时及时的回顾归纳的解题步骤,引导学生用第二种判断方法即“性状分离”的出现来判断显隐性。(用多对相同性状的牛交配,只要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显、隐性即得以判断。)5回顾反思课后回头来看,本来按照原设计思路,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从问题中寻找规律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可是这样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大量时间,学生不可能按照教师设想好的路子走,学案中教师归纳的步骤如果过早展示给了学生,就会夺去了学生思考的机会。另外,笔者的想法是相关的基本概念用自主复习学案的方式下发,让学生在课后阅读教材自己完成,实际上这部分工作单独依赖学生自己是不能达到完美效果的。教师还是应该对难以理解的,容易疏忽或易错的问题加以强调,对于过快的,蜻蜓点水的复习方式基本概念达不到应有的要求学生掌握的效果。笔者认为高三复习着重抓好以下几个基本环节。一是夯实基础,狠抓落实,强调基础知识的回顾,全面复习,绝不漏掉任何一个知识点...。教师先找出每个章节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以概念为主),制成填空形式的学案让学生完成。二是要了解学生的学情,让学生通过回顾旧知识,反馈给教师信息,以查漏补缺。将相关知识向深处发展。学案完成后一定要反馈给教师,对于普遍做错的或不能回答出来的知识点,一定要重点复习,而且要让学生反复记忆,必要时可以设置专门针对概念的过关测试。三是复习绝不能停留在基本概念的强化记忆上。毕竟高考不等同于会考,一定要抓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分析。要做到这一点,一定要针对每个知识的理解点...精选题目,让学生练习到位。在习题中了解知识的理解点,真正理解知识的“个中三味”。要节约学生的时间,老师就必须付出大量的时间去做题,选题。选出有代表性、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做,同时重点解释次类题可以如何变形。达到做一道题,懂一类题的效果。四是具体到实战,题目都是按一定的知识场景命题的,肯定牵扯到前前后后的知识。要让学生在平时的复习中就能够将复习到的知识点的联系点...找到并掌握,而这个工作,更多的可能还是要依赖教师的指点及确认。教师必须在复习完每个知识点后及时的提醒学生注意这些与前、后知识相联系的地方,并提供相关的综合训练习题。五是归纳总结解题技巧:复习迎考的最终目标是解答高考题。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面对高考级别的难题。因此教师要尽可能的教给他们、帮助他们自己总结归纳可以依循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尽可能的在高考中多得分。六是抓住课堂,提高效率:课堂教学45分钟,往往一晃而过,不可能指望在一节课中面面俱到,不可能全面也不可能完备,但是教师对于整个复习过程和复习的全盘安排,应该是有整体观的。将问题分解后安排到每一节课,那么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下来,就应该有一个完整的全局安排,是一个完美的教学过程。完美的教学过程是保证学生学有所成的关键保证。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