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学号:2010410008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学院:旅游与经济发展学院专业:地理科学班级:2010级本科学生姓名:敖欣2011年12月3日1.实习目的:通过实习把抽象的自然地理学理论与实际的自然地理现象结合起来,真正理解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一方面结合实际,加深和巩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是学习自然地理各组成要素的调查、研究方法和技能,以及综合观察分析自然地理现象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键,使在独立思考、分析判断、动手能力等方面得到锻炼。通过实习对雷山的部分地区人文、地貌、环境等进行了解。形成自己的感性认识,培养对地区地理信息的收集经验。通过实习锻炼自己的实地考察能力以及对当地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2.雷公山概况: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东南部,于1982年6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200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47792hm2(核心区面积17334hm2,占36.58%),其中:有林地面积42348hm2,灌木林地1746hm2,活立木蓄积345.5万m3,森林覆盖率达88.75%,是以保护台湾杉等珍稀生物为主的自然资源(包括水源涵养、旅游),具有综合经营效益的亚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多样性相当丰富。雷公山海拔2178.8米,主峰距雷山县城28公里,区内生物资源丰富,生态优美。各类生物近2000余种,列入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动植物43种,尤其是“活化石”植物-秃杉,是中国特有一类保护树种,且是全国面积最大,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原生性最强的一处,是中亚热带唯一的天然秃杉研究基地。雷公山巍峨挺拨,雄伟壮观,森林苍翠,溪水晶亮透明,瀑布垂直飞泻,气势夺人,处处鸟语花香。在红、白、紫玉兰、杜鹃盛开的时节,美不胜收。山下,到处分布着半坡苗寨,可领略迷人的苗族风情,主峰观日出日落,云吞雾绕,如诗如画,令人心旷神。2.1地理位置保护区位于贵州省东南部苗岭山地的雷公山,苗岭山脉横贯黔西、黔中、黔南、及黔东南,连绵近千公里,跨雷山、台江、剑河、榕江四县。其地理位置在东经108°09’-108°22’,北纬26°15’-26°22’之间。图1雷公山地形2.2气象气候气候特点是雨量充沛、降水日和云雾日较多,日照少。年均温山麓为14~16℃、山腰为11.7℃、山顶为9.2℃,年均温14.3℃,1月均温3.6℃。7月均混23.5℃,大于等于l0℃的天数为197天,无霜期230天以上,有结冰现象,结冰期约20天;年降水量1400~1600mm,多集中在4~9月。2.3雷公山地质保护区在大地构造上属于扬子准地台东部江南太隆主体部分之雪峰叠台拱。地层由下江群渐变质的海相碎屑岩组成,岩性主要为板岩、粉砂质板岩夹变余砂岩、变余凝灰岩;下部有千枚状钙质板央岩和团块状大理岩。保护区地貌由雷公山复式背斜组成区域构造的主体,轴向呈北北东向,由若干次级背斜及向斜组成,由东而西主要有迪气背斜、雷公坪向斜级新寨背斜等。呈北北东向延伸的雷公坪向斜,组成了雷公山的主体,主带上山体宽厚,山脊浑圆呈波状起伏,其上剥夷面,沼泽盆地及宽缓的谷底十分发育。主脊带两侧,侵蚀沟谷强烈切割,悬崖峭壁及瀑布常见。图2雷公山地质构造情况2.4雷公山土壤土壤主要为山地黄壤,其次为山地黄棕壤,土层厚。保护区是黔东南地区的重要水源区,有数十条溪流汇集成为巴拉河、五迷河、人拥构、平江河、排调河等,成为清水江和都柳江的重要水流、也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重要的分水岭。3.多样性的雷公山3.1生态系统多样性。3.1.1森林生态系统。雷公山森林群落根据其植被的分布情况,以海拔1400m为界,其下为常绿阔叶林,以上为常绿落叶林阔叶混交林两种植被亚型。森林群落的垂直分异及垂直带谱组成上较简单,主要原因是山体的高度不大所致。典型的常绿阔叶林和中山常绿落叶林混交林组成了雷公山森林植被的主体,山顶苔藓矮林是常绿落叶林混交林在特殊地形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变型。保护区内大面积的常绿阔叶林,对清水江和都柳江上游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水量调节、补给起着重大的作用。3.1.2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区内由清水江、都柳江等永久性河流湿地。雷公山的水资源十分丰厚,一年四季清泉涓涓,整个山内泉涌不断,瀑布相叠,深沟峡谷中水流湍急,深潭浅滩相映。河流、湖泊、水库、沼泽、农田构成了雷公山丰富的湿地系统。图3湿地生态系统3.1.3农业生态系统。农田主要分布在村寨和溪流旁及清水江、都柳江河谷两岸,主产玉米、油菜、土豆、甘薯等农作物,由于气候和温度的关系以及种植和管理水平等原因,农作物大都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产量一般。3.2物种多样性3.2.1植物类型多样性。(1)种类丰富。保护区森林植物资源多样性相当丰富,据2004年科学调查和结合历年来的研究统计,区内有高等植物2582种,隶属278科954属;其中种子植物有177科721属1962种,苔藓植物59科142属353种;蕨类植物42科91属267种。贵州新记录36种,雷公山新分布41种。国家Ⅰ、Ⅱ保护植物33种;贵州省级保护22种;雷公山特有10种;列为《濒危野生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的兰科植物30属65种,大戟科大戟属Euphorbia9种;大型菌物50科112属263种。(2)重点保护及特有植物。保护区珍稀植物32科44属58种,属1999年国务院批准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国家级保护植物33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有红豆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异性玉叶金花、金佛山兰等5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有柔毛油杉、台湾杉等28种。贵州省重点保护植物有:铁坚杉、铁杉等22种。贵州特有种在雷公山的分布有:贵州榕、长柱山茶、雷公山槭等10种。图4红豆杉(3)观赏植物。雷公山野生观赏植物资源比较丰富,共有125科289属600种。其中蕨类植物有18科25属39种,裸子植物6科10属14种,被子植物101科254属547种,按生活型划分,乔木类235种,灌木类83种,木质藤本类54种和草本228种。其中资源量大且极具开发前景的花卉植物有翠柏属、大百合属等;地被植物有血水草属、沿阶草属等;彩叶植物有十齿花属、水青冈属等。图5雷公山多样植被3.2.2景观多样性。保护区内有瀑布、山峰、河流、峡谷、湖泊、深潭、山顶矮林、云海等自然景观,完整的山地植物垂直带谱景观。以及响水岩、杜鹃小道、玉兰台、幽谷长廊等特色景观。在人文景观上有入选中国十大美丽村寨的中国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户苗寨,风水胜地——乌东民族风情村等村寨以及农民英雄张秀眉、杨大陆领导苗族人民反清抗暴的遗址雷公坪等景观。以及苗族姊妹节、独木龙舟节、鼓藏节等民俗风俗;苗绣、银饰等民族产品;苗族飞歌、东方迪斯科——苗族反排舞、苗族神话传说等传统文化。景观类型齐全丰富。3.2.3主要保护植物。雷公山内生长这有大量的国家保护植物,主要的国家保护植物:一级有秃杉。级有鹅掌揪、钟车木、十齿花、香果树、福建柏、马昆树、水青冈。三级有翠相、凹叶厚朴、厚朴、白辛树、长苞铁杉、稿花杉、闯伸、金钱械、红花木莲、半枫荷、银鹊树等。其他优良用材树种如杉木、秃杉、光皮柞等,药用植物厚朴、黄连、竹节二七、天麻等。下面将做一一介绍。(1)秃杉:又称台湾杉,是分布在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一种常绿乔木,为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孑遗植物,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它的树皮淡灰褐色,裂成不规则长条形,树冠成锥形,为我国台湾的主要用材树种之一。秃杉为常绿乔木,高约40米,胸径达2米,树皮淡灰褐色,裂成不规则长条形,树冠成锥形。大枝平展或下垂,小枝下垂,大树之叶棱状钻形,排列紧密,长2—5毫米,两侧宽1—1.5毫米,直或上端微弯,先端尖或钝,幼树及萌芽枝之叶钻形,两侧扁平,直伸或稍向内弯曲,先端锐尖。球花单性同株,雄球花2—7个蔟生于小枝顶端,雌球花单生于枝顶,无苞鳞。球果圆柱形或长椭圆形,长1.5——2.5厘米,直径约1厘米,熟时褐色,种鳞12—39枚,中部种鳞宽倒三角形,长约7毫米,每发育种鳞具2位种子,种子长椭圆形或倒卵形,两侧边缘具翅,种子连翅长4—7毫米,宽3—4毫米。习性:台湾杉的分布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夏热冬凉,雨量充沛、雨日及云雾较多,光照较少,相对湿度较大。据雷公山气候资料,年均温14.3℃,7月份均温23.5℃,1月份均温3.6℃,大于等于10℃有效积温。台湾杉的主要分布区雷公山地质构造为江南古陆雪峰台凸,地处云贵高原东部边缘,由于雷公山台块上升,流水侵蚀,深切割的沟谷纵横交错,形成以高中山、中山为主,低山局部出现的地貌特征,基岩为前震旦纪板溪群变质岩系,以浅变质岩为主。土壤为山地黄壤类,酸性,PH值4.0—5.3,质地为壤土,土层较深厚。图6秃杉台湾杉寿命长,生长迅速,主干发达,浅根性,侧根和须根发达,多集中于80厘米的土层中,幼树梢耐荫,在全光照条件下生长也比较迅速,种子萌发率良好,为扩大其资源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秃杉林在中国仅分布于郸西南的利川,滇中北的贡山、兰坪和雷公山保护区等局部地区,多分散于其他林分中或呈零星小片状。秃杉是中国珍贵速生用材树种,是适于亚热带山地生长的一种天然针叶林、属国家级保护植物。保护区秃杉林有33片,分布于雷公山东南坡海拔8DO一1300米的沟谷两侧。最大的片有2公顷,胸径10厘米以上约有5000株,保护区是树种遗传资源的一个原地保存点。(2)十齿花:属于卫矛科,落叶小乔木,高3-13米,胸径33厘米。生长于海拔800-2400米的热带、中亚热带山地。为偏阳性树种,但也能耐一定的蔽荫。热带通常3月、中亚热带通常4月展叶,4-5月开花,9-10月果实成熟,叶变为红色,10-11月落叶。分布于西藏、云南、贵州、广西等省的部分县区。印度和缅甸也有分布。图7十齿花形态特征:十齿花,落叶小乔木,高3-5(-13)米,胸径33厘米。树皮灰色,不裂,叶互生,披针形至矩圆形,长4-13厘米,宽2-5厘米,先端尾状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小锯齿,下面初被短柔毛,最后近于无毛,侧脉7-9对;叶柄长3-6厘米。花两性,排成圆球状伞形聚伞花序,腋生,总花梗长3-5厘米;花小,白色,花梗长3毫米;萼5裂,与花盘合生,裂片舌形,直立;花瓣5,舌形;雄蕊5,着生于花盘上,与5个瓣状黄色腺体互生;子房上部1室,基部3室,每室有2颗胚珠。蒴果圆锥状卵圆形或圆锥状椭圆形,革质,长8-10毫米,被灰褐色长柔毛,基部有10个宿存花被片,顶端有细长宿存花柱;果梗弯曲,长约1厘米。种子1粒,纺锤形,长4-5毫米,种皮肉质,黑褐色。生长习性:分布区地跨热带以至中亚热带南缘,由于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山地,冬无严寒,夏季凉爽;在受西南季风影响的地区,干、湿季明显;在东南季风区,雨量丰沛,湿度大。土壤为黄壤和黄棕壤,或为红壤,Ph值5—十齿花—5.5。为小乔木层成分,也常见于疏林或灌丛中,海拔1600-1750米地带,常生于水青冈FaguslongipetiolataSeem、檫木Sassafrastsumu(Hemsl.)Hemsl、厚斗柯LithocarpuselizabethaeRehd、山桐子IdesiapolycarpaMaxim等组成的常绿、落叶阔叶林内。为偏阳性树种,能耐一定的蔽荫。通常3-4月展叶,4——5月开花,9——10月果实成熟,叶变红色,10——11月落叶。分布范围:产西藏墨脱,云南宜良、文山、金平、屏边、维西、德钦、泸水、碧江、贡山、腾冲、龙陵、端丽,贵州凯里、雷山、黎平、都匀、榕江、从江、安龙、织金、纳雍,广西凌云、乐业等县。生于海拔800-2400米的山地。印度和缅甸也有分布。物种多样性:对贵州省玉舍国家级森林公园稀有保护植物十齿花(Dipentodonsinicus)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舍国家级森林公园十齿花群落以蔷薇科、杜鹃花科、壳斗科、桦木科、山十齿花叶子茶科、樟科、忍冬科、山茱萸科等为优势科。10个样地中有8个样地以十齿花种群占绝对优势,其平均重要值高迭135.69,远远高于其它种群;十齿花群落乔木层物种丰富度为2.847、Simpson指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