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高效阅读俗话说“开卷有益”,阅读是丰富人生阅历的绝好方法之一。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的生活经验来使自己的人生变长、变宽。然而书海浩渺,可供我们阅读的书籍数不胜数,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读更多有用的书就必须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就像培根说的:“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对不同的书籍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效率才会倍增。快速默读就是一种高效的读书方法。默读了本单元的课文,我们踏上了乡间小河上那一排排不起眼的搭石,感受到村民们的朴实;我们品读了廉颇与蔺相如“将相和”的动人故事,感受到他们各自身上的崇高品质;我们探究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感受到科学的神奇;我们了解了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感受到冀中地道战的特殊地位和我国人民的无穷智慧、斗争精神。书海无涯,阅读要讲效率,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才是阅读的捷径。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体裁各不相同,主要训练我们快速默读课文的能力。虽然都是要求快速默读,但是每一篇文章训练的侧重点都不相同。在教学时,教师要以课文前的引语为指导,逐步锻炼学生快速默读文章的能力。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课文搭石2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想象村民们走搭石的画面,感悟搭石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和村民互助互爱的品质。将相和2学习快读默读课文的方法,注意尽量连词成句地读;概括各个小故事的主要内容,学会复述故事;品析语言,感悟人物品质。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2学习借助关键词句快速默读课文的方法;掌握说明的方法,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体会科学的神奇,激发热爱科学的兴趣。冀中的地道战2学习带着问题快速默读课文;了解冀中的地道的结构特点,理清课文的条理;理解冀中的地道战的特殊地位。习作“漫画”老师2了解漫画的特点,掌握用文字“漫画”人物的方法;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恰当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语文园地交流平台2掌握快速阅读文章的方法、概括语句的主要意思的方法;认识到及时概括语句的意思能够帮助我们加快阅读的速度;能用简单的情景表现成语的意思;树立珍惜时间、发奋努力的意识。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5搭石文本分析: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借摆搭石、走搭石来赞扬家乡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赞扬那些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本文文质兼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默读课文的方法与技巧,要求学生在朗读时注意力高度集中,能快速默读课文,并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诵读并与老师、同学们合作探究,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学习作者是怎样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还要让学生通过诵读了解作者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进而写写自己身边易被人们忽视的美好事物,以传达出美好的情感。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汛、间、谴”等7个生字(包括1个多音字),会写“汛、访、鞋”等10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2.快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3.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教学重点:1.掌握快速默读课文的方法与技巧,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2.体会作者借搭石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文章内容体现的人性美。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学习作者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表现美。课时安排:2课时1.会认“汛、间、谴”等7个生字(包括1个多音字),会写“汛、访、鞋”等10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2.快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运用寻找近义词、反义词,联系生活实际,查阅工具书,借助图像等方法来理解词语的意思。1.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掌握理解词语的意思的方法。2.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总结并掌握快速默读文章的方法。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展示一些小溪流上的搭石的图片或视频,适时引导学生从环境、形状、作用等方面观察描述。导语:同学们看,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有长势茂盛的庄稼,有一排排整齐的房屋,还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小溪里有一排排搭石,人们正在经过搭石走向学校,走向工厂,走向农田,走向幸福的远方。今天,让我们一起走向小溪里的搭石,用心感受那些搭石的平凡、感受它们的美丽与奉献的精神。2.板书课题,(“搭石”要写得稳稳地。)然后读课题。3.质疑:读了课题大家有什么疑问?提示: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作用?4.学生分组讨论上述两个问题,教师检测交流效果。示例:师:请根据展示的材料说说你对“搭石”的理解。生:搭石就是放在小溪流里供人们踩踏过溪的石头。生:搭石方便过小溪,方便交通。二、默读课文,学习字词1.介绍作者及相关背景。本文的作者刘章出生在河北省兴隆县的一个村庄,被誉为“农民诗人”“草根诗人”。作者从小在农村长大,后来又回到农村工作,在那里生活了十多年。作者深爱着家乡的一切,家乡的乡亲,林间的草木,田野上的庄稼,农家院里的瓜果蔬菜、猪驴牛羊,乃至溪涧的一砖一石都能涌入他的笔端,生发出浓浓的诗意。2.教师出示阅读要求,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教师出示阅读要求。)①用最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读好后举手,看谁读得又快又好。②注意力要集中,用脑用心。③不回读。④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看谁能在默读后准确地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3.交流默读方法,展示成果。(1)教师统计学生默读课文所用的时间。(2)让默读最快的学生介绍经验。明确:①不回读;②眼睛注视课文;③不受翻书、咳嗽等外界声音的影响;④通句通行地读,不能逐字逐词地读;⑤注意力集中,看得快,想得快。(3)交流默读时对课文内容的把握。交流明确:全文主要讲了什么叫搭石,怎样摆搭石,怎样过搭石,搭石所体现的精神。4.自主学习,认读字词。(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汛xùn访fǎnɡ友脱鞋xié挽wǎn裤间jiàn隔ɡé谴qiǎn责懒lǎn惰duò平衡hénɡ协xié调人影绰chuò绰(2)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字书写示范,指导生字书写。◆书写指导:[汛]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第一笔是横斜钩;第二笔是横,不是点;第三笔是竖,不是撇。[挽]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部的第六笔是一撇通下来。[衡]左中右结构,中间部分紧凑,“大”的捺改点。[绰]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部最后一竖为悬针竖。(3)学生识记,书写练习,要求学生做到“手、脑、嘴”并用。(4)教师检测学生学习生字的情况。预设:本课的生字不多,但是部分生字的结构较复杂,在识记时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检查时可让学生说出生字的读音、部首、字义和组词,还可以用形近字比较的方式加以区分。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圈画喜欢的词语和句子。2.学生交流圈画的内容,教师根据交流情况点拨理解。(1)教师教方法。预设:①出示“汛期”“间隔”“平衡”“清波漾漾”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这几个词的意思。②联系生活实际,演示“访友”“挽裤”,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协调有序”。④查字典理解“谴责”“懒惰”“人影绰绰”“理所当然”等词语。(2)学生交流对词语的理解,并学会运用。教师小结:同学们,理解词语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用根据语境、联系上下文、观察图片、想象画面、联系生活实际、演示等方法来理解。希望同学们灵活掌握,综合运用。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1)学生用较快的速度朗读课文,然后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给出阅读提示,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①什么是搭石?(进入秋天……这就是搭石。)②为什么要摆搭石呢?(山洪过后,人们过小溪必须脱鞋挽裤。有了搭石,就不必脱鞋挽裤了。)③哪些内容写摆搭石?(秋凉以后……这里的人懒惰。)哪些内容写整理搭石?(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才肯离去。)④哪些内容写人们过搭石?(第3~4自然段写人们过搭石。)⑤作者是怎么赞美搭石的?(赞美搭石默默无闻、无私奉献。)(2)教师先引导学生交流上面的问题,再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预设:学生在分段朗读时,教师要相机指导文中长句子的停顿以及朗读节奏。在梳理课文内容时,教师以出示填空题的形式帮助学生概括文章内容。①出示填空。课文生动地描写了农村生活中几个常见的画面:秋凉在即,人们(摆)搭石,上了年岁的人(整理)搭石,一行人协调有序地(走)搭石,有谦有让地(过)搭石及背老人(过)搭石。②教师总结学生的课堂表现。(3)合作与交流。根据以上的探讨,给课文划分层次,交流为什么这样划分,归纳出每部分的大意。◆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了什么叫搭石及摆搭石的原因。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描绘了乡亲们摆搭石、整理搭石的情景。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描绘了乡亲们走搭石的几幅美好画面,表现了乡亲们的美好心灵。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借搭石赞美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过渡:作者家乡小溪中的平平凡凡、默默无闻的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将乡亲们送去上工、上学,又迎接乡亲们下工、放学回家,搭石成了乡亲们生活的必需。同学们,有搭石的家乡风景美不美?美在哪里?家乡的搭石凝聚了乡亲们什么样的精神、情怀?作者想借搭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下节课上,我们将深入课文中去探究理解。小结:这节课上,我们主要默读、朗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新词,熟悉并概括了课文的内容,了解了什么叫搭石以及如何摆搭石、如何走搭石,还划分了文章的层次。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示例:默读课文又快又好,他只用了分钟;善于运用新词,他用这个词语造的句子特别好;朗读课文时特别流畅,特别有感情,说明课前预习时他下了一番功夫;同学善于提取主要信息,他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很准确。尤其是同学的发言富有创意,他把划分课文层次的理由阐述得特别充分、全面,让我们信服。老师特别希望大家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交流,大胆陈述自己的意见、建议,这样我们就会共同进步。)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1)自由交流并积累默读的方法、技巧。(2)自由交流并积累行之有效的识记字词的方法。(3)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五、作业设计,巩固提高完成本课对应训练。1.读懂课文,理解内容,重点理解关键词句,从中发现美、感受美。2.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感受作者对搭石、对乡亲们的赞美之情。3.通过反复诵读感受文章内容所体现的人性美,激发学生树立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意识。1.品读重点句段,体会意境美,感受其中的人性美。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平凡事物中发现美、表现美,并运用同样的写法写一写身边的美。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各部分内容。预设:上节课上,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了文章,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梳理,理清了文章的结构。现在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标题式的概括,有助于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为下面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明确:话搭石(第1自然段)、摆搭石(第2自然段)、走搭石(第3、4自然段)、赞搭石(第5自然段)。2.教师过渡,导入新课。过渡:在作者的家乡,纯朴的山里人摆搭石、走搭石,用互敬互助的美好品格把平凡的搭石变成了家乡一道最美的风景。你看,人们走搭石时一个跟着一个,动作协调有序;你听,搭石上足音“嗒嗒”,小溪中水声“淙淙”;你看,两人对面来到溪边,互相微笑着止步礼貌谦让;你听,老人在年轻人的背上连连称赞,娃娃在大人的怀中哈哈大笑。平凡的搭石上每天都在上演动人的故事,这份美丽已牢牢地扎根于作者的心灵深处。让我们走近作者的心灵,去体验这份美好。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自主交流,初识搭石——发现美景。(1)学生自由读第1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圈画重点。①用横线画出介绍“什么是搭石”的句子。②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样过小溪呢?请画出相应的句子。③没有搭石时家乡的人们过小溪的情景让你感受到什么?④乡亲们摆搭石过小溪,体现了乡亲们的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