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架线槽施工工艺1、线槽径路选择原则: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距离最近,便于安装维护。a.根据设计图纸检查线槽径路上所有孔洞是否全部完成,根据现场情况,确定线槽路径,避免与其他专业的线槽路径相冲突。b.在线槽始端至终端找好水平和垂直线,用墨斗在顶棚或墙面弹线。2、吊架安装a.按照每1.5米间距固定原则,在顶棚或墙面上划出安装孔位置,钻孔,敲入膨胀管冲紧。b.将吊架对准孔位,加上平垫、弹垫再带上螺杆,一人扶住吊架并同时靠上水平尺把吊架扶水平或垂直,另一人把螺杆固定牢固。c.在直线段的另外一端用同样的方法安装一组吊架。在前后两组吊架的安装线槽的平面用尼龙线拉通,尼龙线必须拉紧。再用尼龙线作为基准线调节中间安装的吊架。吊架与线槽的首端、分支、转角、接头及进出线盒处支、吊架固定的位置间距不大于0.5米。3、钢槽安装a.线槽的连接应连续无间断,每节线槽的固定点不应少于两个。在转角、分支处和端部均应有固定点,并应紧贴墙面固定。b.钢槽直线段连接应采用连接板,用半圆头螺丝由内向外穿出加上平垫、弹垫螺帽紧固。连接处间隙应严密平齐。最后清除钢槽内杂物,盖上盖板。槽盖应齐全、平整、无翘角。c.固定或连接线槽的螺钉或其他紧固件,紧固后其端部应与线槽内表面光滑相接。d.钢槽进行转角、分支连接时应采用弯通、二通、三通、四通等进行变通连接,钢槽末端应加装封堵板。线槽的出线口应位置正确、光滑、无毛刺。线槽敷设应平直整齐,水平或垂直允许偏差为其长度的百分之2,且全长允许偏差为20mm。f.线槽两端必须做好跨接地线,并留有伸缩余量,地线使用铜编织线;但金属线槽不能作为设备的接地导体线槽必须单端接地。4、钢槽孔洞位置处理钢槽在通过墙体或楼板处,不得在墙壁或楼板处连接,也不应将穿过墙壁或楼板的钢槽与墙或楼板上的孔洞用水泥摸死。应在穿缆后用防火泥封堵,并刷上与墙面相同色漆。电缆桥架安装-接地桥架安装要求横平竖直,表面平整,固定可靠,盖板严实,支架排布合理,整齐美观,桥架跨接线规范;桥架本体要加防松垫圈与支架可靠连接,连接处刮掉油漆。电缆桥架、母线槽安装—跨接线大跨距电缆桥架安装与维护1、桥架高度为50、100时每端各6只连接孔,高度为150、200时每端各12只连接孔。2、支撑间距:支撑间距应小于等于载荷曲线允许载荷和支撑跨距。3、桥架宽度:选择电缆桥架的宽度时,应留有一定的备用空位,以便为今后增添电缆用。4、隔开敷设:当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较少时,可以在同一电缆桥架安装,但中间须用隔板将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隔开敷设。5、电缆固定:汇线桥架水平敷设时,桥架之间的连接应尽量设置在跨距1/4处。水平走向的电缆每隔2米左右固定一下,垂直走向的电缆每隔1.5米左右固定一下。电缆桥架内电缆敷设施工工艺流程工艺流程:12.4.1施工准备1.复核检查进入现场的电缆规格、型号、截面、电压等,均为符合设计要求;外观质量有无机械损伤、扭曲、漏油、渗油等缺陷。2.施放电缆机具安装:采用机械施放时,将动力机械按施放要求就位,并安装好钢丝绳和滑轮,锚定装置、牵引电缆用钢丝网套、牵引头等;人力施放电缆时事先将滚轮按设计位置安装好。3.电缆敷设之前进行绝缘电阻测试和耐压试验。(1)绝缘电阻测试:100V以下的电气设备或电缆回路采用250V兆欧表。500V以下至100V的电气设备或电缆回路采用500V兆欧表。3000V以下至500V的电气设备或电缆回路采用1000V兆欧表。10000V以下至3000V的电气设备或电缆回路采用2500V兆欧表。1000V以上的电气设备或回路采用2500V或5000V兆欧表。测试绝缘电阻不低于10MΩ。1000V以下的线路可用2500V兆欧表测1min无闪络击穿为合格;绝缘电阻达不到10MΩ应做交流工频耐压试验,时间1min应无闪络击穿现象。(2)电缆应作耐压和泄漏电流试验,试验标准见本规程6.3.20条的规定(3)纸绝缘电缆应检查芯线是否受潮。用清洁干燥工具将绝缘剥开并将芯线绝缘纸剥下一块,用火点着,如发生叭叭声音或有泡沫,说明电缆已受潮;也可将纸浸入150℃的电缆油(变压器油)中,若无嘶嘶声或白色泡沫出来,就证明电缆是干燥的,试验时不应用手直接拿绝缘纸,防止纸吸收手上潮气;电缆受潮应切割一段再试,直到合格为止。(4)受检油浸纸绝缘电缆铅包电缆应立即用焊料(铅锡合金铅65%锡35%)把电缆头封好。其他电缆用橡皮布密封后再用塑料胶带包好;也可用密封胶封好,保证密封不透水。橡塑护套电缆应有防晒措施。4.建立施工过程指挥联络系统,统一指挥调度,以免发生质量或安全事故。5.桥架敷设多根电缆时,应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电缆排列图表,根据图表排出先后施放电缆顺序,以防电缆交叉和混乱。12.4.2施放电缆1.电缆存放和二次搬运:电缆盘不应平放贮存和平放运输,以免挤压或电缆线圈混乱。在运输或滚动电缆盘前,必须保证电缆盘牢固,电缆两端应固定,线圈不应松驰。装卸电缆不应使电缆盘受到损伤,装卸车时应尽可能使用汽车吊,吊装时应在电缆盘轴心穿一钢管,钢管用钢索卡卡牢,两端保持平衡进行吊装。如确无机械需用人力装卸时,可用跳板斜搭在汽车上,两根跳板应并行一致,装车时电缆盘轴心穿一根钢管,两端用绳子用人牵着,电缆盘用人推着,有一个人统一指挥,将电缆盘滚上车,卸车时电缆盘轴心穿一钢管,两端绳子用人牵着固定在临时桩上,桩应牢固,将电缆盘缓慢的滚下,滚动时必须顺着电缆盘上的箭头指示或电缆缠紧方向。严禁将电缆盘直接由车上推下。用汽车搬运时,电缆盘应用垫木垫牢,并绑扎牢固,防止电缆盘滚动。行车时货车厢内严禁站人,人货不得混装。电缆运到现场后,应尽量放在预定的敷设位置,尽量避免再二次搬运。2.将电缆盘置入放线架(1)将电缆盘滚到敷设电缆放线架前,滚动时应按电缆盘上所标箭头方向滚动,防止电缆松脱而混绞在一起;(2)在滚动电缆盘前,应清理道路,道路应平整,无石块、砖头等硬物,道路如松软应铺装木板等,防止陷落,损伤电缆;(3)电缆盘上的护板应齐全;当护板不齐全时,电缆外层应与地面保持100mm及以上的距离,而且路面应平整才能滚动。(4)将电缆滚至预定地点,将钢轴穿入线盘轴中,钢轴的强度和长度应与电缆线盘重量和宽度相适应,使线盘能活动自如。钢轴穿好后可用吊车吊上放线架;如无吊车可用千斤顶将线盘顶起架设在放线架;(5)电缆盘放入支架,距地高度应为50mm~100mm,能自由转动并使钢轴保持平衡,防止线盘在转动时向一端移动,放电缆时,电缆端头应从线盘的上端放出。12.4.3电缆敷设1.电缆敷设前应按设计和实际路径计算出每根电缆的长度,尽量减少电缆接头、合理使用每盘电缆。在放电缆一根电缆不够时,需有中间接头,应避开道路交叉处,建筑物的大门口,各种管道交叉处,在有多条电缆并列敷设时,电缆接头的位置必须错开,并不得少于2m,以保安全或以后检修。2.人工拉引敷设、采用人力敷设电缆,应根据路径的长短,组织劳力,沿电缆敷设处走动,并以人力和滚轮相结合的方法拉引,见图12.4.3(2),人工拉引应注意人力分布要均匀合理,负荷适当,统一指挥,电缆施放中,电缆盘两侧须有负责转盘与刹盘滚动的专业人员,为避免电缆受拖拉损伤,电缆一定要放在滚轮上,拉引的速度应均匀适当。3.机械牵引:主要牵引由机械来提供,大多由卷扬机组成,见图12.4.3(3a)目前有专用电缆牵引机;也可采用人工绞磨牵引;为保护电缆应装有测量拉力的装置,防止电缆不受拉力过大而损伤,电缆最大允许牵引强度见表12.4.3(3);当牵引机械拉到设置的电缆抗拉能力,可自行脱落,有条件的应装有测量敷设长度的测量装置;机械牵引,应配合各种型式的滚轮,见图12.4.4(3b)防止牵引时与地面磨擦而损坏。1-制动;2-电缆盘;3-电缆;4-滚轮监视人;5-牵引头监视人;6-防捻器;7-关轮监视人;8-张力计;9-卷扬机;10-锚碇装置表12.4.3(3)电缆最大牵引强度(N/mm2)牵引方式牵引头钢丝网套受力部位铜芯铝芯铅套铝套塑料护套允许牵引强度70401040712.4.4桥架内电缆敷设1.桥架内电缆水平敷设:应将电缆安排列图敷设,单层摆放,排列整齐,不得交叉,拐弯处应以最大截面电缆弯曲半径为准。不同等级电压的电缆应分层敷设,高压电缆应敷设在最上层。同等电压的电缆沿桥架敷设时,电缆水平净距不得小于35mm。首层两端,转弯处两侧及每隔5~10m应固定一次。2.桥架电缆垂直敷设,一般宜自上而下敷设,在土建没拆吊车前,用吊车将电缆吊至楼层顶部;敷设前选好位置,架好电缆盘,电缆向下弯曲部位应用滑轮支撑电缆,在电缆轴和盘处以及楼层处应设制动和防滑措施;自下而上敷设时,低层小截面电缆可用滑轮和大绳人力牵引敷设,高层大截面电缆应用机械牵引敷设,敷设应安排列图进行,以免交叉,排列应整齐,间距应均匀,大于45°倾斜的电缆每隔2m处设固定点;垂直敷设于桥架内的电缆,每敷设一根应固定一根,全塑电缆每1m应固定一次,其他电缆固定点为1.5m,控制电缆固定点应为1m。3.电缆穿过防火墙及防火楼板时,应尽量水平或垂直敷设,应先垫上一层60mm的泡沫石棉毡或矿棉,放一层电缆,再放一层60mm的泡沫石棉毡或矿棉,再放一层电缆,依次放置;电缆敷设完成后,用泡沫石棉毡或矿棉把洞堵严,有些小洞可用电缆防火堵料堵塞。墙洞两侧应用不小于1.5mm厚的钢板将泡沫石棉毡或矿棉保护起来。在防火墙两侧1m以内厚度达到0.5mm~1mm,对铠装油浸纸绝缘电缆,先包一层玻璃丝布,再涂防火涂料厚度0.5mm~1mm或直接涂1~1.5mm防火涂料,作法见图12.4.4(3)。也可用膨胀型防火材料,按产品技术要求封堵。图12.4.4(3)防火隔离段安装图12.4.5电缆挂标志牌标志牌规格应一致,并有防腐性能,挂装应牢固;标志牌应标明电缆编号、规格、型号、电压等级、电缆起始终点位置;电缆的两端、拐弯处,交叉处应挂标志牌,直线段每30m应挂一次电缆标志牌。标志牌做法参见图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