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说课比赛一等详细讲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关于《随机事件的概率》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随机事件的概率》,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三章《概率》第一节。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与定位、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七个方面进行阐述,敬请各位评委批评指导。一、教材分析:教材的背景、地位及作用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概率初步,前面又学习了“随机抽样”、“用样本估计总体”等统计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概率提供了便利。本节课的学习,将为后面学习古典概型、几何概型、条件概率等打下基础,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抛掷硬币试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同时体现了试验、观察、归纳和总结的思想方法。二、学情分析1、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概率初步,对频率与概率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但他们不知道如何利用频率去估计概率,也不知道随机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和规律性是辩证统一的;2、高一学生个性活泼,思初中:概率初步高中:统计随机事件的概率承上启下:概率动手实践:试验数学思想方法维活跃,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积极性高;3、学生基础参差不齐,个体差异比较明显,在教学中要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根据以上分析,我所设计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是:三、目标与定位1、知识与技能目标:⑴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⑵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2、过程与方法目标:⑴通过动手试验,体会随机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和规律性;⑵在试验、探究和讨论过程中理解概率与频率的区别和联系,学会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思想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试验、观察、归纳和总结的技能,培育学生团结协作探究、合作交流表达的团队意识。4、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概率的定义以及与频率的区别和联系难点:利用频率估计概率,体会随机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和规律性四、教法、学法分析1、在教法上,为落实“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根据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以及本节课的特点,我采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积极思考、小组竞争的“动手启发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引导、反馈式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同学们动手试验,让同学们积极主动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悟。根据学生所具备的知识基础特点,采用分层次教学,体现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目标,不同的要求以及分层次的作业。同时,为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情景,提高课堂表现力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2、在学法上,先学后教,以学生动手为中心,以探究、试验为主线,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五、教学过程分析根据以上分析,为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我设计五个教学基本流程,下面逐一说明: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狄青征讨侬智高本节课的内容相对简单,学生在初中已经有所涉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课堂,是教学的一大难点。以说书形式评讲“狄青将军讨伐侬智高”的传说:抛到地上的100枚铜钱全部正面朝上这一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以饱满的精神参与课堂。2、、巩固练习——进一步认识随机事件、频率:2.1成果展示随机事件的相关概念通过学生的自主预习,直接让层次较低的学生说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确定事件的概念,展示预习成果,以便检验预习效果。2.2深化认识讨论:在生活中,有许多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及随机事件.你能举出现实生活中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实例吗?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总能想到一些奇特的例子,生动活泼,出人意料.这部分看起来简单,但是要学让生用发散思维举出生动、恰当的例子还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设计了一个“擂台比赛”,看哪一个小组说的实例更多,更到位。通过上面的环节,学生对随机事件的概念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下面我出示本节课第一个例题,以便加深理解、巩固强化:2.3巩固强化例1:判断下列事件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这八个小问题,可以鼓励各小组相同层次的同学们轮流回答,强化概念生成。2.4回顾复习频数与频率:在相同的条件S下重复n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是否出现,称n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次数An为事件A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出现的比例nnAfAn)(为事A出现的频率.由于频数和频率的概念之前学生有所涉及,在这里我做了与教材不同的处理:在抛币试验之前,先复习频数以及频率的概念,然后直接用频数和频率的知识来理解和阐述下面的试验,为理解概率概念及“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思想方法创造条件。2.5提出问题: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频率的取值范围?3、师生合作,共探新知——抛掷硬币试验:◆试验步骤:第一步,个人试验,收集数据:全班六个学习小组,每小组九人,每人试验10次;第二步,小组统计,上报数据:每小组轮流将试验结果写在黑板上的表格里;正面向上频数频数累计正面向上频率第一小组第二小组第三小组第四小组第五小组第六小组第三步,数据汇总,统计“正面朝上”次数的频数及频率;(在表格制作方面,因为学生试验的次数有限,为了让试验结果更加合理,我也作了与教材不同的处理:频数累加。)第四步,对比研究,探讨“正面朝上”的规律性.①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硬币“正面朝上”的频率稳定在0.5附近;②抛掷相同次数的硬币,硬币“正面朝上”的频率不是一成不变的。提问:如果再做一次试验,试验结果还会是这样吗?(不会,具有随机性)◆引出概率的概念: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如果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发生的频率fn(A)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P(A),称为事件A的概率。分组试验是本节课最重要的环节,不能忽略,这也是本节课教学中最难控制的一个环节——必须把试验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同学们亲历抛掷硬币的随机过程,正如美国华盛顿博物馆墙上的格言:Ihear,Iforget;Isee,Iremember;Ido,Iunderstand,和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荀子所说的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唯有如此,才能建构起正确的随机观,才能辩证的理解随机性中的规律性.试验环节的要点:第一,试验不能拖沓,每位同学必须参与其中,而且要确保抛掷硬币的随机性;第二,必须能自主归纳出抛掷硬币试验中的随机性和规律性.为了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高效完成试验,我采用的方法是小组竞争:组员试验,小组长完成数据统计并上报,然后由各小组主动完成规律总结.通过以上的试验以及思考、讨论,让小组长正确总结出频率与概率的区别和联系就达到了水到渠成的目的。思考:事件A的概率P(A)的范围?频率与概率有何区别和联系?◆频率与概率的区别和联系:(重点、难点)⑴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会稳定在概率附近;⑵频率本身是随机的,在试验前不能确定;⑶概率是一个确定的数,是客观存在的,与每次试验无关。4、讨论探究、达标演练——深化概率认识,巩固所学知识区分频率和概率,也就初步理解了随机性和规律性的辩证统一.接受了概率概念,学生自然会问:研究随机事件的概率有何意义?给出具体例子(天气预报、保险业、博彩业)组织学生讨论概率的意义,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思考:研究随机事件的概率有何意义?任何事件的概率是0~1之间的一个确定的数,它度量该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小概率事件很少发生,而大概率事件则经常发生。知道随机事件的概率有利于我们作出正确的决策。经过以上的教学过程,顺理成章的提出问题:如何求随机事件的概率?做此题目难度不大:通过大量重复试验,利用频率来估计概率。◆数学思想方法点拨——如何求随机事件的概率?例2:做同时掷两枚硬币的试验,观察试验结果:⑴试验可能出现的结果有几种?分别把它们表示出来。⑵做100次试验,每种结果出现的频数、频率各是多少?重复⑵的操作,你会发现什么?你能估计“两个正面朝上”的概率吗?(利用计算机模拟掷两次硬币试验,说明问题)前后照应:通过模拟试验,我们知道抛两枚硬币,得到“两个正面朝上”的概率为0.25,那狄青抛100个铜钱都正面朝上,这种事情你敢相信吗?揭示谜底:狄青所抛铜钱正面朝上是必然事件,而不是随机事件,因为他所抛的铜钱正反两面是相同的。例2是上述讨论的自然延伸,通过计算机模拟,展示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具体做法.狄青将军的故事,照应情景引入部分,揭示谜底.5、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课堂小结:知识内容:⑴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⑵概率的定义及其与频率的区别和联系,体会随机事件的随机性与规律性。知识方法:利用频率(统计规律)估计概率.(鼓励同学们自由发言)课后任务:(作业)如果某种彩票的中奖概率为0.001,那么买1000张彩票一定能中奖吗?试论述中奖概率为0.001的含义。(要求突出频率与概率的区别和联系)(必做题)(课后思考)试求上题中,买1000张彩票都不中奖的概率?设计意图:分层次的作业安排,突显教学的层次性,必做题重在巩固本课所学;选做题重在引出后继内容.所选练习,可以澄清日常生活遇到的一些错误认识.六、板书设计:我所设计的板书是:(屏幕)七、教学反思“随机事件的概率”对许多高中教师而言,“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抛币试验是取是舍?频率估计概率的题型训练是否必要?再三权衡,我认为,抛币试验是本节课的精华,唯有亲历随机过程,体会其随机性与规律性,才能真正理解概率概念;另外,关于频率估计概率的题型训练,我则一笔带过——因为频率估计概率,重在其思想方法,而非具体操练。当然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为使严谨的课堂更具弹性,我还做了其他准备,比如模拟抛掷骰子试验,航空意外险理赔及赌徒分金币等学生感兴趣的且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以便适时的给学生拓宽知识,让学生更充分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我的课说完了,不妥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评委指正。谢谢大家!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