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复习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单元速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过渡时期十年建设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20年曲折发展干扰破坏拨乱反正发展经济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史阶段通史线索历史特征经济建设的曲折探索历程(1949~1976年)中国的经济建设经历了建国初期的国民经济恢复、“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从1956年中共八大开始,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探索;1966年,“文革”的内乱导致了国民经济的困难(1)“一五”计划期间,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并举。探索主要围绕社会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和规模进行(2)社会主义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重大失误和挫折,成功与失误并存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历史阶段通史线索历史特征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1978年至今)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了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80年代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对外开放经历了创办经济特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等步骤。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起来(1)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发展变化,寻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经过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综合国力上升;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正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单元知识结构建国初期(1949年--1956年)全面建设时期1956年--1966年文革时期1966年--1976年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978年以后------国民经济恢复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八大的召开1960八字方针的调整左倾错误建立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背离1958年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国民经济遭到重大损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内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探索中曲折发展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第18课时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考纲】20世纪50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课标提示】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活动,总结其经验教训。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一、建国初期(1949年--1956年)(1)背景1.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①新中国的成立,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提供了政治保障。②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③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2)实施:1953年—1957年,实施“一五”计划,作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定。优先发展重工业;发展与改造并举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张。④纲领: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3)成就与意义。意义:①到1957年底,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②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③建立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④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目的: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2)实质:变革土地等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3)措施(过程)①对农业的改造②对手工业的改造③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1953初级---1955高级农业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公私合营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4)意义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一、“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史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思考:史料一中“一五”计划的特点是什么?结合史料一分析其原因?原因:新中国成立后重工业基础薄弱;中国处在帝国主义的包围之中;借鉴苏联的经验。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史料二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工业建设。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并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李富春《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思考:通过史料二分析“三大改造”与“一五”计划是什么关系?一、“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三大改造是“一五”计划的前提和基础。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二、全面建设时期1956年--1966年2.成功(1)中共八大----1956年底(2)国民经济的调整1960年-----1965年1.背景b.主要矛盾主要任务ɑ、背景c、意义①背景②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③结果1962年底经济形势开始好转,人民生活有所改善。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3.失误(1958年)①原因②表现ɑ.总路线b.大跃进c.人民公社化运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以大炼钢铁为中心“一大二公”为特点,即合作社的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③本质:左倾错误④影响ɑ.“左”倾错误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b.人民公社化运动不适合农村生产力的实际发展水平,生产效率低下,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三年经济困难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重点知识阐释一、“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1、地位: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和主导产业,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基本设备和设施。2、国际环境:.当时中国处于帝国主义封锁包围之中,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加强国防军事力量的迫切需要。3、借鉴苏联:借鉴苏联工业化的经验4、历史现状:近代重工业极端落后,严重制约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史料印证】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二、左倾错误的表现(1)经济建设的高指标,片面追求速度与数量,如大跃进运动。(2)急于人为地、盲目地调整生产关系,忽视客观规律,如人民公社化运动。(3)20世纪60年代中期,“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导致十年“文革”的出现。重点知识阐释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史料印证】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重难点三“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和影响1.“大跃进”的特点和影响史料我国今年钢的生产量,要比去年翻一番,就是说从去年的五百三十五万吨跃增至一千零七十万吨。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振奋人心的伟大号召。全力保证钢产量翻一番,是全党全民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立即行动起来,完成把钢产量翻一番的伟大任务》导读:史料反映出大跃进的核心是大炼钢铁,表明大跃进的特点是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指标、高速度。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1.(1.(2013江苏单科,10,3分)“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年有85篇,1959年有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下列对“大跃进”的准确认识有()①“大跃进”只在农业领域展开②“高产卫星”折射“大跃进”浮夸盛行③1958年“大跃进”快速推进④1960年基层对“大跃进”有所反思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大跃进”并非仅限于农业领域,还涉及工业及其他领域,故①与史实不符。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1.2.(2013山东文综,14,4分)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曾有过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它”是指()A.土地改革B.“一五”计划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人民公社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3.(2013安徽文综,17,4分)从1950年到1957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从36岁延长到57岁。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同期从25%增至50%,进入大中学校的人数也大量增加。这主要取决于()A.人们对健康和教育的重视B.教育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完善D.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决定因素推动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4.(2013重庆文综,9,4分)下表根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的数据编制,其中的数据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A.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问题B.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进行D.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1960年重工业产值与轻工业产值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来看,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衡,谈不上形势好转,1978年1953年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5、(2012·天津文综,4)下图介绍信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A.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B.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C.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D.国家工作人员遵纪守法B选项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八字方针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6、(2012·课标全国,32)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1958年中国开展“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以致农业遭到严重破坏,粮食供应不足敌对状态高估对华经济援助中苏已经恶化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7、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C.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D.农业是关乎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农村土地政策的变化实质是生产关系的变化,其根本目的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8、(2012·上海单科,28)档案资料显示,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人口每年增长都在千万以上。可是1960年人口出现负增长,减少了1000万。影响这一变化的政治因素是()。A.三大改造B.中苏关系C.文化大革命D.“三面红旗”三面红旗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以致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人口出现负增长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9、(2011·课标全国,33))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这项政策在当时()。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克服了平均主义,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村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10、腾讯网发起的《大国脚印·网友票选60年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评选活动。其中,1953年当选的事件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网友选此事件的理由应包括()。①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②有力配合“三大改造”的进行③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④激发了人们的生产劳动热情A.①②③④B.①②C.②③D.①④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作用和影响。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是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进行的,它既在工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激发了人们的劳动热情,促进“三大改造”的顺利进行。故①②③④符合题意。答案A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体验高考5】(2010·山东文综,14)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解析首先看好题肢中的图片。横轴指的是年份(1959~1964年),一个点代表一年。对应的纵轴的增长率就应是1959~1964年的中国GDP状况。在1958年八届二次会议上中共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后来还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些导致“左”倾错误泛滥,国民经济严重

1 / 7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