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第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5届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必修Ⅱ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①1949—1956年:新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2年:政权巩固,经济恢复(历史条件)●1953--1956年: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②1956--1966年:十年探索时期,成就巨大,失误严重③1966--1976年:“文革”动乱,社会主义建设严重破坏④1978—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92年十四大召开,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阶段课程标准高考考点1.概述20世纪50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课程标准与考纲知识对照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①过渡时期总路线②“一五”计划、三大改造③《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④“大跃进”、“人民公社化”⑤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⑥“文革”期间国民经济的劫难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内容、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课程标准高考考点3.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4.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5.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课程标准与考纲知识对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内容、作用②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内容、作用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③新时期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特点和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原因、过程、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知识体系构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三大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正确曲折发展失误中共八大国民经济的调整“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十年探索中曲折的发展走进新时代城市对内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对外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共产党宣言》在革命胜利后……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毛泽东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应该做什么?1949年国民经济基本情况:1949年,我国有5亿多人口,人均收入才66元,人均有粮食209公斤,钢0.29公斤。那时,工业技术水平低下,农业生产落后,物资紧缺,物价飞涨,市场混乱,人民生活痛苦不堪。这就是解放初期国民党留下来的基本国情。面对这种局面,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天下大乱。新中国建立后面临的经济形势:(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过渡时期1949—1956)(二)探索与失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三)国民经济的劫难(“文革”时期1966—1976)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949-1976)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2.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953-1957)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1956)1.中共八大(1956年)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1958年)3.国民经济的调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材料一:1949年工农业产量同历史最高水平对比名称产量与历史最高水平对比钢15.8万吨减少80﹪煤3243万吨减少48﹪粮食11318万吨减少25﹪棉花44.4万吨减少48﹪材料二:1949年人均国民收入与周边地区的比较中国27美元印度57美元亚洲(平均)44美元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10.9千瓦时2949千瓦时2.76千瓦时发电量4公斤538公斤2.37公斤钢产量印度美国中国中国与美国、印度钢和电产量比较(人均)材料三:经济形势严峻,国民经济全面崩溃材料四:被炸毁的广州海珠桥以上材料反映了建国初中国经济什么现象?1949~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亿元)53193130.4万吨棉9.3491.639亿吨粮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比1949年增加1952年产量产量﹪﹪﹪﹪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结果:工农业产值和主要产品产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建立在没收官僚资本基础上的国营企业和新建国营企业迅速发展。意义:为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材料二:毛泽东在建国之初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用外国人说的话说,这是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重工业占工农业生产比例9%91%重工业其它材料一:材料反映了建国初期中国经济怎样的状况?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中央政府如何应对?2.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953-1957)指导思想: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953-1957)计划经济起步的标志:一五计划的实施时间:1953年-1957年基本任务:发展重工业;进行三大改造毛泽东对“一五”计划的反复修改经济建设的大手笔“一五”计划建设规模宏大,在五年内,各项支出总数为766.4亿元,折合黄金7亿两以上。用这样大量的资金来进行国家建设,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2.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953-1957)2.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953-1957)“一五”经济建设成就中国试制新型喷气式飞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诞生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典礼2.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953-1957)A、华北地区B、西北地区C、东北地区D、东南地区(2)1953年,中共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包括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规定这两任务A、同时进行B、先改造后工业化C、同时完成D、先工业化后改造(1)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工业项目集中建设在:2.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953-1957)(3)“一五”期间,钢铁、汽车、飞机等重要建设项目的完成,标志着:A、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建立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取得成效C、提前完成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的任务D、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2.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953-1957)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1956)农业——参加农业合作社手工业——参加手工业合作社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内容实质意义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问题存在着“四过”,即“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工作过粗、形式过于单一”的缺点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1956)历史记忆:我们怎么进入社会主义的——什么是社会主义?主张或提倡公共或是整个社会作为整体,来拥有和控制生产资料(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公众利益。其提倡由集体或政府拥有与管理生产工具,以及分配物资。社会主义改造前社会主义改造后经济成分阶级状况主要矛盾中心任务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结构存在着经济剥削和剥削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转化为普通劳动者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与现实间的矛盾集中精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三大改造前后的对比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1956)封建地主阶级,除个别地区以外,也已经消灭了。富农阶级也正在消灭中。原来剥削农民的地主和富农,正在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新人。民族资产阶级分子正处在由剥削者变为劳动者的转变过程中。广大的农民和其他个体劳动者,已经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劳动者。工人阶级已经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它的队伍扩大了,它的觉悟程度和文化技术水平大大提高了。知识界已经改变了原来的面貌,组成了一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队伍。—中共八大政治报告想一想: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中共八大(1956年,北京)1.中共八大(1956年,北京)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建立评价:分析正确、成功探索、未能坚持国情分析:主要矛盾变化:主要任务: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内容、作用)主要内容:重要意义:背景:原因急于求成,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根源:“左”倾错误思想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1958年)实质:“左倾”错误评价:大跃进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人民公社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后果: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出现三年经济困难。共产党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缺乏深刻认识表现:大炼钢铁;人民公社“一大二公”这些是哪个时期的宣传画?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1月9日报道亩产2000斤6月30日报道亩产5103斤9月25日报道亩产13043斤一颗白菜500斤,亩产小麦12万斤,亩产土豆120万斤7月25日报道亩产9195斤1958年毛泽东提出一年粮食增加一倍的口号,因而导致各地掀起“浮夸风”,各级干部严重夸大、虚报粮食产量所造成的。1957年1958年1959年1962年535万吨9000万吨3000万吨1070万吨800万吨大跃进时期的炼钢指标1957年,苏联提出15年赶上和超过美国,毛泽东也提出中国用15年左右时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赶上英国,但1958年先改为7年,后改为3年赶上英国。这些指标的提出,错在哪?全民大炼钢留下荒山秃岭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大跃进造成怎样的严重后果?“大跃进”中,番禺全县集中了约六万人炼钢。不少农村的“风水林”、荔枝树被砍伐烧炭作炼钢使用。1958年全国生产钢1108万吨,只有800万吨合格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轻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资源浪费,农业生产下降。对马克思合作制的错误认识: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人民公社体制错在哪里?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鼓足干劲加油干放开肚皮吃饱饭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人民公社时农村的顺口溜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不同:大跃进涉及生产力方面,反映了我党不顾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片面地扩大生产规模,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人民公社化涉及生产关系方面,人民公社的建立反映了我党不顾生产力的实际水平,片面地变革生产关系的“左”倾错误,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3.国民经济的调整原因:措施:党内“左”倾错误发展,决策错误(人祸)1959—1961三年自然灾害(天灾)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农村工作纠“左”“调整”: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主要是农轻重、工业内部、生产与基建、积累与消费等比例关系;“巩固”:巩固已经取得的经济建设成果;“充实”:充实那些以工业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和手工业品的生产,发展塑料、化纤等新兴工业;“提高”: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企业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八字方针”的中心是调整。户籍管理部门的分省区死亡人口统计显示,1958到1961年期间各省非正常死亡人数合计达到二千多万(有的认为达三千多万)。全国共有两大高死亡的饥荒带:其一是以四川为中心,从青海、甘肃到贵州、湖南、广西共六省区;其二是位处中原的安徽、河南两省。十年建设时期的主要建设成就贵阳乌鲁木齐兰州包头包

1 / 7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