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圈层结构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Content1.地球的内部圈层2.地球的外部圈层理解并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各层的特点。(重点)明确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及圈层间的相互关系。(重点)了解地震波的类型及传播特点。地球的内部圈层我们无法看见地球的内部,那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地球内部的情况呢?爸爸妈妈,我好着呢!听,这瓜好啊!Hello,我是啄木鸟医生!1、地震波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有横波(secondary地震波,简称S波)和纵波(primary地震波,简称P波)之分地震波横波(S)纵波(P)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地面感受——水平晃动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地面感受——上下颠簸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震源震源破坏较大地震波的类型传播速度通过的物质地面感受破坏性共同点纵波(P波)横波(S波)快慢固、液、气固态上下震动左右晃动弱强划分依据波速都随传播介质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想一想:当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先感觉到什么震动,后感觉到什么震动?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此时在海中航行的人的感觉呢?只能感觉到上下颠簸内核外核地幔地壳横波纵波03691215速度/km•S-1100020003000400050006000深度/km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6371地面地心33290051502、地球内部圈层的分界面——不连续面(1)概念地球内部地震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2)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界面深度(千米)地震波速度的变化分界的意义莫霍界面17(33或6)P波和S波的速度都突然增加地壳与地幔古登堡界面2900P波速度突然下降S波完全消失地幔与地核地壳:固态地幔:熔融固态外核:液态内核:固态080400900290051506370内核深度/km外核下地幔地壳岩石圈软流层上地幔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由坚硬岩石组成3、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由地壳、地幔、地核三大层组成。地核分为内核和外核;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上部分别是上地幔顶部和软流层;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合称岩石圈(一)地壳大陆地壳:双层——硅铝层、硅镁层,平均33km大洋地壳:单层——硅镁层,平均6km大陆地壳:双层大洋地壳:单层莫霍界面上层:硅铝层下层:硅镁层地幔地壳►地壳是地球表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的固体外壳。■地壳的厚度规律——地表大范围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全球平均17千米■地壳的结构■地壳的组成元素歌诀记忆地壳厚薄:大陆厚,大洋薄(海陆差异)高山厚,平原薄(地形差异)高处厚,低处薄(海拔差异)地幔900m►物质组成: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组成。►地幔是地球内部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圈层。以900m为界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物质状态:固体(二)地幔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之一(约离地面80千米处)。地壳和岩石圈的范围很容易混淆,差别如下表及图所示:厚度范围联系地壳平均17千米地表至莫霍界面岩石圈不仅包含地壳而且还包含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岩石圈平均100千米地表至软流层岩石圈——内部圈层的特殊圈层外核内核►地核是地球的核心,位于古登堡面和地心之间。以5150m为界,可分为内核和外核。►物质组成:可能是极高温高压下的铁和镍。►物质状态外核:呈液体或熔融状态,它们相对地壳流动,可能是地球磁场产生的主要原因。内核:固态(三)地核圈层名称不连续面深度(km)特征地壳地幔上地幔下地幔地核外核内核地球内部圈层的深度及特征比较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①由岩石构成的固体外壳②大陆地壳厚、海洋地壳薄①固态②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①可能为固态②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接近液态、横波不能通过温度、压力和密度都很大平均17900290051506370近液态岩浆源地地球磁场产生地类比记忆1.地球像煮的半熟的鸡蛋——蛋壳(地壳)、蛋膜(莫霍界面)、蛋白(地幔)、蛋膜(莫古登堡界面)、蛋黄(地核)、2.各层的状态:地壳和地幔以固态形式存在、地核以液态形式存在3.各层的厚薄:地核>地幔>地壳4.火山喷发就像加热过快煮爆的鸡蛋——岩浆来源于地幔(蛋白浆(软流层))结合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材料探索地球内部圈层一直是人类关注的热点。探索地球内部圈层最直观的方法就是进入地球内部观察,虽然这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下是不可行的。假如你乘坐一辆既能耐高温高压,又能穿透坚硬岩石的微型汽车,正进行一次穿越地心的科学探险活动。下图是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假如汽车上的车载仪表和各种感应器记录下了沿途的见闻,那么:(1)地壳的组成物质主要是什么?(2)软流层是在上地幔上部还是上地幔顶部,为什么有人认为它是岩浆的发源地之一?(3)外核的物质状态是什么?为什么?地壳的组成物质主要是岩石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由于该处放射性元素衰变积累的热量可能使岩石处于熔融状态,因此有人认为它是岩浆的发源地之一外核的物质状态可能为液态,因为此圈层横波不能通过大气圈生物圈水圈水圈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态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生物圈水圈大气圈地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是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为氮和氧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为什么说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生物圈中的生物,不仅使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进行了迁移,而且改造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从而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此,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是生物圈外部圈层概念组成意义包裹地球的气体层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气体和悬浮物质,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生物水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水圈里的陆地水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课堂练习读地球四个圈层构成的示意图分析A、B、C分别代表什么圈层?B大气圈AC生物圈水圈岩石圈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2)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______,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______,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的是________。(3)大气圈包围着地球,它的主要成分是____和____;水圈中的水处于不间断的___________之中;生物圈占有______圈的底部、____圈的全部和______圈上部。这些圈层之间相互______、相互______,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1)在图上标出地壳、大气圈、水圈等圈层名称。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氮氧循环运动大气水岩石渗透影响北京时间2014年4月2日,智利西北部沿海发生8.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据此回答1~2题。1.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B.地球的内能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C.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横波D.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2.这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A.地幔B.地壳C.内核D.软流层下图是“地震波速度和地球构造图”,据图完成3~5题。3.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A.④能通过固体、液体,③只能通过液体B.④传到②时,波速突然下降C.④和③在①中波速明显减小D.①②均为固体,所以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4.①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A.地幔和地壳B.岩石圈和地壳C.地幔和地核D.地壳和地幔5.从地壳到地心A.压力越来越大B.温度越来越低C.密度越来越小D.波速越来越快据图及所学有关地理原理,完成6~8题。6.b圈层的主体是A.河流B.湖泊C.冰川D.海洋7.a、b、c、d四圈层中不断转化和循环运动最明显的是A.DB.bC.aD.c8.岩石圈的下界在A.莫霍界面B.古登堡界面C.软流层上界D.下地幔上界9.读右图,回答问题。(1)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A和B是______,A和B+C是________,D是________,C+D+E是______的一部分。(2)不连续界面:F为___________。(3)地震波在经过F时速度发生的变化是(4)A和B厚度不均的原因是地壳岩石圈软流层地幔莫霍界面地震波(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地壳的厚度不均,A是大陆地壳,B是大洋地壳,大洋地壳比大陆地壳薄课后作业:完成本节相应资料看电影《地心游记》2部或阅读凡尔纳的小说《地心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