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延迟退休年龄的利弊及建议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医疗水平和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极大提高和人口结构的巨大变化,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国家面临着巨大的社会保险给付压力。推行延迟退休政策可以有效地缓解养老保险的给付压力,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而面对巨大的人口基数,以及庞大的老年人群体,是否应该延迟退休年龄,成为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的焦点问题。下面是我对延迟退休年龄的利与弊的一些看法。一、延迟退休年龄的有利影响(一)减轻养老金的负担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和人均寿命的提高,我国养老保险的制度赡养率将越来越高,这就意味着我国未来养老保险的缴费人数将逐渐减少,而领取养老金的人口将越来越多,这必将导致养老保险统筹账户积累的基金收不抵支,国家在养老金给付方面的压力将越来越大。如不妥善解决这个问题,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将受到挑战。所以,解决养老金缺口问题最简便易行的方法就是提高退休年龄,一方面可以使缴费人数和缴费年限增加,从而增加养老保险的收入,另一方面又缩短了养老金的支付时间,即它可以从多收和少支两条渠道来改善养老金的收支平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缺口,从而增加养老保险统筹基金的积累,缓解养老保险金的支付压力,从而确保养老保险制度的持续运行。(二)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增长,社会医疗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都得到了很大改善,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也在不断延长。在这种情况下,法定退休年龄仍保持几十年前的标准而不进行调整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许多职工在达到退休年龄时身体状况良好,对工作也保持着充分的热情与活力,加之基于多年参加工作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和知识,不少老年人仍然希望并且实际上还在继续工作。特别是对一些以技术、经验见长的工种来说,推迟退休年龄可以更好地发挥老年职工的人力资源优势,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而对于企业来说,老员工往往代表着经验和财富,虽然在精力上他们比不上年轻的员工,但是娴熟的技术却是年轻人远远都比不上的。一个企业要想获得良性且远的发展,效率是关键,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可以在更短的时间里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收入效益。而在这些老员工退休后,企业为了效益,不得不招聘新员工,并花大量的财力物力去给他们进行培训。但这些速成性的培训效果却不是那么尽如人意,新员工在工作中依旧会犯错误,给企业带来损失。因此,企业可以通过延迟退休政策将老员工多保留几年,让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再奉献一段时间,同时以自身的丰富经验来教导新员工,传授技巧,为企业节约投资成本,这样企业能够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市场,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三)有利于减轻年轻人的赡养负担自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了较大转变,“4-2-1式”的家庭结构逐渐成为主流模式。在这种家庭模式下,一对年轻夫妻往往需要面对四位甚至更多老人的养老负担。加之当下我国就业形势严峻,许多年轻人本身的就业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如果再背负过重的家庭养老负担,将会对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产生不利影响。实行延迟退休政策可以让老年人继续保持稳定收入,从而减轻家庭养老的负担,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子女不在身边所引起的老年人的空虚和孤独感。就普遍的收入情况来看,大多数人的工资是高于退休后的养老金的。将他们的退休年龄延后可以让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多发光发热几年,同样获得的工资能够增加家庭收入,减轻子女的经济负担。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规定,缴费年限越长,缴费越多,在退休后将拿到更多的养老金。因为缴费的时间变长,使得劳动者可以在退休后获得更高的养老金,能使人们安度晚年,这样就大大减轻了年轻人的赡养负担。二、延迟退休年龄的弊端(一)增加就业压力近年来大学生毕业人数急速增长,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大量涌入城市,但经济的增长远不能够为每年新增的劳动力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推行延迟退休政策将会挤压现有岗位需求,造成新生劳动力缺少就业机会,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压力,从而导致社会整体就业老年人比年轻人的就业相对充分。这种年轻一代和年老一代的隐形竞争关系,将会引发新的社会矛盾。因此,延长法定退休年龄在短期内也许会对我国的就业市场带来一定的冲击。在关注“空帐”、“老龄化”等问题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知道在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决定了就业问题始终是影响最大的社会经济压力。延长退休年龄意味着多数原先达到退休年龄的在职职工将继续工作,在劳动力供给不变甚至增加的情况下将导致短时间内失业人口激增,失业率升高。此外,我国的就业压力还来自于城市化进程中涌入城市的农村劳动力,在工作岗位没有大量增加的情况下,延长退休年龄势必带来更大的就业压力。提高退休年龄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对于未达到退休年龄的老年人来说,他们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差,这使他们可能更容易失业,而一旦被解雇,他们再就业就很困难了。这意味着延长退休年龄会对就业产生较大的冲击,原先养老保险承担的压力会转嫁给失业保险和救济。(二)加重弱势群体的生活压力,加剧社会的不平等在现实世界中,希望延长法定退休年龄引发的多是处在高工资、高福利职位,而且身体健康的人,诸如领导干部群体、医生、技术人员等脑力工作者、垄断企业的职工等,他们拥有高工资、高福利,不在乎每个月缴纳保险费的那几个钱,甚至他们自己都不用交,他们退休之后的收入和待遇会大打折扣,所以他们愿意推迟退休;而反对延长退休年龄的多是处在低工资、低福利职位,而且身体多病的人,诸如体力劳动者群体、下岗失业人员等,他们收入有限,甚至他们工资的涨幅跟不上物价飞涨的速度,他们的工资往往除了扣除社保金及所纳税金,拿到手中的实际工资,所剩不多,这所剩不多的工资还要用来生活、还房贷、供养老人以及教育子女等等,还有为数不少的下岗职工,他们都40~50岁,因为种种原因,很难再就业,就盼着能够到法定退休年龄可以拿退休金过日子,倘若政策一旦调整,他们还要缴纳更多的费用,这样无疑是雪上加霜,因此这部分弱势群体不愿意延长退休年龄。更何况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不健全,尤其是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并没有能够真正起到“保险”和“保障”的作用。对于一些重体力劳动者、基础岗位和一线工人而言,延迟退休无疑会加重他们的生活负担。企业职工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数额取决于他们的工资水平和缴费年限,在他们的养老金水平原本就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有较大差距的情况下,还要多缴几年养老保险费才可以领取养老金,这必然会加剧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和矛盾。尤其是对于一些工资较低的企业职工,他们平时的生活负担本来就比较沉重,原本期待着可以早日退休,通过领取养老金来缓解经济压力,但如果推行延迟退休政策,可能会导致他们的经济入不敷出,生活陷入困境。因此从社会分层的视角看,延迟退休会导致不同身份群体社会地位的缓冲地带作用减弱,加剧社会的不平等。(三)损害老年人身心健康尽管近年来我国人均寿命逐步提高,但是长寿一定代表着健康吗?答案是否定的。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人体机能也相应地下降,各种健康问题接踵而来。常见的老年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等,严重危害着老年人身心健康。当然,延迟退休政策在延长人们劳动年龄的时候,企业并不会让老龄人过多地减轻工作压力。因为企业发展的前提是需要有足够的效率和效益去支撑,企业在支付老年员工工资的同时也会给他们安排相应的工作量,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转。可是由于身体状况的原因,老年员工在面对与年轻人相同的工作压力时会显得更有压迫感,工作起来也不是那么得心应手。久而久之,繁重的工作压力让老年人在精神上倍感疲惫,身心的双重压迫将给他们造成极大的健康问题,甚至导致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让他们的晚年过得不幸福。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身体机能将呈现衰退趋势。有一些职业本身并不适合老年人,如果延迟退休,强制他们留在工作岗位上,可能会诱发各类疾病和心理焦虑问题,不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老年人由于体力和精力有限,工作中往往力不从心,如果在和年轻人竞争的同时,还要求他们继续缴纳养老保险,推迟退休时间,这对于那些从事体力劳动和工作压力较大的老年人来说无异于是沉重的负担。(四)产生新的财政负担单从理论角度来看,延迟退休年龄能够减轻国家养老金发放的困难,解决一部分国家财政支出问题,但是深究开来,延迟退休政策在解决养老金缺口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财政问题。虽然国家将人们的退休时间延后了,但是人们却会提出更高的待遇要求,毕竟在高龄下工作人们已经是很不情愿了,如果国家不能提高他们的待遇或者给出相应的补助,这势必会导致一部分社会矛盾的激化,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而且,面临退休年龄的延迟,总会有人不愿意遵从,他们甚至会选择失业这一条道路,再加上社会上原本的失业人群,我国的失业人数在短期内会有个较大的上升。所以,尽管养老金的当期支出减少了,但是社会救济金和失业补助的发放却增加了,这还是不能解决国家财政紧张的问题。不仅如此,“延迟退休不仅会使企业积累的冗员无法退出工作岗位,而且还要依法缴纳养老保险费,这无疑会增加企业的缴费负担,降低企业的竞争力”。而国家为了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必定会拿出大量的财力来扶持这些企业的生存,以免出现经济市场萧条的局面。这样,我们不难看出延迟退休政策在解决了养老金缺口问题的同时,却引发了新的财政问题,这是得不偿失的。四、对延迟退休的政策建议(一)注意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目前反对延长法定退休年龄的声音中,有一部分是企业的一线工人,或者是个体工商户和手工业者,大多是生活水平较低,或者是重体力工作者,这部分人群年老后,身体素质下降较快,需要国家的保护。所以,体力劳动者希望能够提前退休,而脑力劳动者更愿意延长自己的工作时间。现行统一的退休政策间接增加了社会培养人才的成本,不符合公平和效率的原则,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劳动者的各种需求。因此,若延长法定退休年龄应照顾着部分利益群体,使其免受改革的负面影响,使其安享晚年。政府应当制定较为灵活的退休政策,使退休方式更加具有弹性,从而给予劳动者自己决定退休时间的权利,对于医生、教师、高级技工等对体力要求较低的工作可以适当延长法定退休年龄;对于从事体力工作者及个体灵活就业人群依情况执行现有的退休制度。(二)循序渐进推行延迟退休政策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也存在差异。因此,政府要考虑到各行业、各群体退休年龄的不同状况和实际需求,针对特殊职业和特殊群体要单独制定延迟退休的方案。在总结国外一些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国情,结合养老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就业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科学论证;同时,在决策过程当中充分听取采纳社会各方面特别是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稳慎推进,并通过各种渠道普及对延迟退休的知识,使得公众了解政策的走向以及好处,在充分听取意见和举行试点后才在全国推行。总之,延迟退休年龄不是瞬时举措,而是历史的,渐进的过程,提高退休年龄需要循序渐进,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需要同时加强养老基金的收缴及管理,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以避免延迟退休政策推行后相关制度衔接中出现不必要的脱节和阻碍。(三)妥善处理延迟退休与促进就业的关系延迟退休意味着人力资源的更新将受到阻碍,年轻的劳动者难以进入劳动力市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会产生负面影响。为了应对这些不可避免的问题,政府需要出台扩大就业的相关政策,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进而从根本上解决延迟退休与就业压力之间的矛盾。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积极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劳动者,增强其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同时拓宽就业渠道,增加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行业的吸纳就业能力,真正做到妥善处理延迟退休与促进就业的关系。五、结语关于是否延迟退休年龄,社会一直争论不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提高退休年龄必然是大势所趋。退休关乎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牵一发而动全身,从国际经验来看,延迟退休年龄不能在短期内大步迈进,更不可能一步到位,而应循序渐进,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清代“红顶商人”胡雪岩说:“做生意顶要紧的是眼光,看得到一省,就能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