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策略的研究1/24附件1编号河南省农村学校应用性教育科研课题立项申请·评审书课题名称农村高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策略的研究课题主持人宁海涛主持人单位陕县第二高级中学联系电话####申请日期2015.11.09河南省教育学会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农村高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策略的研究2/242015年10月填表说明一、请使用计算机如实准确填写各项内容,封面右上方“编号”栏不填。用A4纸双面印制、左侧装订,封面请勿用塑料封皮。二、每项课题主持人仅限1名,课题组成员不得超过5人。三、《申请·评审书》及所附《课题设计论证活页》填写一式2份。《申请·评审书》和《课题设计论证活页》须分开单独装订。四、河南省教育学会联系方式联系人:徐老师周老师联系电话:####电子信箱:yyktgl@地址:郑州市纬五路12号供销大厦(纬五路与政七街交叉口)808室农村高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策略的研究3/24一、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主要成员课题名称农村高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策略研究主持人姓名宁海涛性别男民族汉出生年月1977.08专业职务中学一级教师行政职务副书记从事专业体育教育最后学历本科教龄18电子信箱nht6282@工作单位陕县第二高级中学联系电话(手机)通讯地址河南省陕县观音堂镇陕县二高邮政编码472123主要参加者姓名出生年月工作单位职务/职称承担任务李长荣1973.08陕县第二高级中学教务主任/中教一级研究高一学生徐学亮1971.08陕县第二高级中学中教高级研究高二学生聂平原1978.01陕县第二高级中学副校长/中教一级研究高三学生荣军涛1980.02陕县第二高级中学教务副主任/中教二级各种综合性活动的设计与分析吕小辉1978.05陕县第二高级中学中教二级材料汇总与分析农村高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策略的研究4/24预计完成时间2016年12月31日二、课题论证与研究设计1.课题概念的界定,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农村高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策略的研究5/24中学生不良行为是指中学生在个人及其环境、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相互作用过程中,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与相关法律法规、公民道德基本规范、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规校纪相抵触的反社会反规则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从程度上看,它要比诈骗、抢劫、杀人等犯罪行为轻得多,甚至算不上违法行为。但从频率上看,“不良行为习惯”不是偶尔的小过失,而是学生屡教不改的一种不良行为方式。目前针对不良行为习惯的课题研究大多侧重于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段,而对于高中学段尤其是农村高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研究明显不足,缺乏指导意义。自从2002年陕州中学作为一所省级示范性中学开始招生以来,我校生源质量的急剧下降,尤其是近年来社会急剧转型造成的信仰的迷失,以及价值观的多元化,原来出现在职高学生或社会青年中的不良行为习惯在我校逐渐出现并呈增多趋势,给我校教学和管理带来很大的冲击。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并不希望学生出现比较严重的不良行为习惯,所以预防不良行为习惯显得更重要。本课题以我校高中生为研究对象,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对学生不良行为习惯进行归类,并分析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根据强化理论,我们认为对严重不良行为习惯要通过强化、消退、适当惩罚等手段进行及时矫正,消除影响。根据社会学习理论、暗示教育理论、价值澄清理论,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形成合力,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德育课程化、管理过程化、评价多元化,构建立体大德育,有效地预防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奉献社会,享受人生,打下良好基础。农村高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策略的研究6/242.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农村高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策略的研究7/24一、主要目标(一)总目标:找出导致不良行为习惯的内在因素,外在因素、运用科学心理学知识和技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和模式,提高我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水平。调整心理压力,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这是本课题研究的出发点与归宿。(二)具体目标:1.理清家庭、学校中存在的不合理观念以及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形成的不合理观念和学生自身的不合理观念以及行为调整能力与不良心理的关系。2.针对个体心理差异,调整消除不良心理的思路和技术。3.将研究成果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建构和谐高效的校园教育氛围,显著降低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频发的状况;4.以校本培训为基础,结合对家长作专题讲座,普及心理学知识,转变师生、家长的观念,正确对待青春期阶段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新特点与问题,提高师生及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二、研究内容(一)研究对象:陕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一到高三的学生。(二)研究内容1.调查我校农村高中学生目前不良行为习惯现状的表现及成因2.分析家庭环境对不良行为习惯的影响及应对策略;3.分析学校环境对不良行为习惯的影响及应对策略;4.分析社会环境对不良行为习惯的影响及应对策略;5.分析同学关系对不良行为习惯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农村高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策略的研究8/246.分析师生关系对不良行为习惯的影响及应对策略;7.分析亲子关系对不良行为习惯的影响及应对策略;8.分析学生认知观念和学习能力对不良行为习惯的影响及应对策略;三、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如下研究方法:(一)文献法:对于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对策,我们借助于有关文献资料,尝试分析导致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二)问卷法:采用了自编的调查问卷进行开放式和封闭式调查,发现影响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三)访谈法:我们走访学生家长、同任课老师沟通,了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情况以及表现,搜集事实性资料。和学生进行面对面沟通,深入了解不良行为习惯的深层次原因。该方法弥补问卷调查法的不足,扩展资料层面,加深资料分析的深度。(四)个案分析法:对前来咨询的不良行为习惯来访者,采取跟踪调查分析的办法。寻找导致不良行为习惯的因素以及对策,通过个案分析法,可以很好的记录分析不良行为习惯的纵向发展变化。(五)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将研究成果运用到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使研究成果为更多的师生及家长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不良行为习惯的目的。(六)经验总结法:研究过程中,不断地阶段交流、总结,再通过不断付诸实践、验证,不断地完善,针对有特征的个案进行交流、总结,完善研究成果。3.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阶段目标和预期成果农村高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策略的研究9/24一、实施步骤:本课题研究周期一年(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具体分三阶段进行:(一)准备阶段(2015.12—2016.1)1.课题组织安排(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2)确定课题组成员及分工。2.课题内容安排;(1)拟定课题研究方案。收集与课题相关文献资料、专著,了解在这一领域国内外的研究动态,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2)组织论证。召开课题讨论会,对研究方案中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进行论证。邀请专家作理论指导,完成课题研究的设计方案。(3)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开展课题研究的理论知识、抓好技能培训;讨论课题开展的一些具体工作。通过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使本课题研究具有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的特点。由于课题研究内容与课题组成员承担的工作任务相一致,因而有完成本课题研究的内在动力,研究条件与研究时间均有足够的保证。(二)研究实施阶段(2016年2月—2016年的11月)。在这一阶段,课题组主要做以下几项工作。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2.请专家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辅导。3.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4.根据研究方案,在教学中具体实施,同时开展好各子课题的研究。5.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6.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分写阶段性研究论文。7.完成各子课题的实验,准备撰写研究报告。(三)总结阶段(2016年11月—2016年12月)。在这一阶段,课题组主要农村高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策略的研究10/24做了以下几项工作。1.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论文。2.总结课题研究成果。在全面收集整理、归纳分析有关课题研究材料,总结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了本课题研究报告,申请结题鉴定。二、阶段目标和预期成果1.农村高中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与其成因研究。分析现状及原因,方能制定正确的矫正策略。2.农村高中生不良学习习惯的矫正策略体系的研究。矫正策略由矫正前提、矫正方法、惩罚、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及矫正技巧五部分组成。探讨这个体系在具体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3.农村高中生不良行为习惯外部因素及矫正策略研究。家庭、社会是学生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环境因素,只有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共同着眼于农村高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能将教育进行到底。三、具体分工:宁海涛:主要负责课题研究的安排与分工,邀请专家做理论指导,督促检查各年级每个阶段活动的安排落实情况,资料的收集与汇总,统计分析以及检查各年级矫正策略活动所取得实际效果,同时侧重负责分析研究社会环境对我校高中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李长荣:主要负责高一年级资料的收集与汇总的整理工作,资料的收集与汇总工作及高一年级的矫正策略所取得实际效果的统计分析。侧重分析师生关系对不良行为习惯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徐学亮:主要负责高二年级资料的收集与汇总的整理工作,资料的收集与汇农村高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策略的研究11/24总工作及高一年级的矫正策略所取得实际效果的统计分析。侧重学校环境对不良行为习惯的影响及应对策略。聂平原:主要负责高三年级学生活动资料的制作及整理,同时负责活动方案的设计编写工作,并负责组织学校综合性活动成果展示的安排与设计。侧重分析同学关系以及学生认知观念和学习能力对不良行为习惯的影响及应对策略。荣军涛:主要负责各种综合性活动资料的整理和方案的设计与编写,同时负责设计《农村高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调查表》,统计调查问卷,对学困生成因的调查研究,进行课题需求评估,开展课题行动研究。侧重分析家庭环境、亲子关系对不良行为习惯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吕小辉:主要负责各种材料的汇总与分析。农村高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策略的研究12/24三、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主要参与者的学术背景(职务、专业、年龄等);主要参与者的研究经验(近3年来主持或参与完成的课题研究、论文、校本课程等);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所在单位具备的研究资料、研究者时间保障等)。(总字数不超过1500字)一、学术背景:宁海涛:陕县第二高级中学副书记、副校长,体育教育专业,38岁。李长荣:陕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中部教务主任,生物教育专业,42岁。徐学亮:法学教育专业,44岁。聂平原:陕县第二高级中学副校长,语文教育专业,37岁。荣军涛:陕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中部教务副主任,物理教育专业,35岁。吕小辉:陕县第二高级中学教师,物理教育专业,37岁。二、研究经验:宁海涛:2012年7月撰写的《我的教育故事》在陕县“班级管理经典案例和学生德育创新案例》评比中,荣获一等奖。2012年8月在三门峡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论文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论文题目《解决东西部教学间的差距及解决方法与对策》。李长荣:2012年2月,《浅析怎样根据上下代性状判断单基因跗病的类型》刊发于《生物技术世界》;2012年6月,《兴奋的产生、传导及传递》,刊发于《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5月,《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教学设计》获省二等奖。农村高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策略的研究13/24徐学亮:曾被陕县教体局教研室聘为高中段中心教研组政治学科教研组组长。撰写的《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几点认识》获得省二等奖。《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毕业会考的几点认识》,于2006年8月获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论文类)二等奖。三、研究资料:[1]潘风云.《厌学一定有对策》[M].吉林大学大学出版社,2011.1[2]赵国忠.《教师最需要的心理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8[3]徐汉林编著《好习惯是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