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大海,如“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曹操走进作者----曹操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省毫县)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先后削平吕布等割剧势力。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善诗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文学常识:乐府•乐府是汉代封建王朝建立的管理音乐的一个宫廷官署。•后来古人把这一乐府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者简称乐府。文学常识: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黄巾军大起义后,曹操趁机扩大势力,逐渐统一了北方。公元207年,他率兵打败了北方实力雄厚的一个少数民族乌桓,凯旋而归,经过碣石山,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写作背景:碣石:竦峙:澹澹:萧瑟:哉:sǒngzhìdàndànjiésèzāi预习检测---字词屋《观沧海》朗读正音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jiédànsǒngzhìsè曹操节奏:读成“二二”节拍zāi“临”是登临,登上的意思,“以”表示目的。这两句开篇点题,交待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我往东来到碣石山上看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写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从大处落墨,从全景写起,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海面上波涛涌荡,脚下的山岛坚定地耸立在海心。“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秋风阵阵吹来,海面上波涛汹涌展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涌”字用得尤其出色。从描写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接着山岛写草木,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景象。岛上长满了树木和各种野草诗人面对迷人的海上风光,展开了丰富奇特的想像。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大海浩瀚无边,就连运行不息的日月,星光灿烂的银河,都好像发源于这苍茫的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能有机会来到这大海边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啊!我要借此机会放声吟唱来抒发自己的志向!赏析•1、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观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动态————静态————静态————动态赏析•2、结合全文回答下列问题:•①观沧海的地点•②3-8句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是实写还是作者的主观想象?→碣石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实写动静结合5、哪些语句最能体现诗人博大的胸怀?请大家一起把它读出来。此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写作特点分析:•古代也有些诗歌情景是分开的。如荆轲的《易水歌》中“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前句写景,后句抒情,表现出一种诀别的感情。•这首诗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可谓诗中有画,画中含情,这种写法,诗人们常用。小结这首古乐府诗是借景抒情,全诗的基调是,以“”字展开,采用了结合、结合的写法,诗中“”写出了诗人曹操博大的胸怀。苍凉慷慨观动静虚实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6、这首诗是写景诗还是抒情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作者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作业:背诵全诗,并会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