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三·首学习目标1、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2、学习并了解诗、词等诗歌的体裁特点。3、熟读并背诵课文。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其体裁之完整,技巧之纯熟,风格之遒劲,境界之高远,都达到了完美与辉煌,堪称中国传统诗歌之集大成者。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种独立的重要的文学形式。它原是配合隋唐“新声”(燕乐)而创作的歌词,直到晚唐五代才逐渐脱离按曲拍谦词的束缚,成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以格律诗的形式流传至今。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有“诗仙”之称。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想象丰富,夸张奇特,形成了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风格。有《李太白集》。联系背景,把握情感背景: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生逢大唐帝国的鼎盛时期,夙有“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抱负,渴望得到君王的赏识,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天宝元年,他42岁,经朋友举荐,受玄宗皇帝诏聘来到长安,准备大显身手,建立一番功业。但是此时的玄宗已丧失了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朝政已被奸佞把持;而李白那种不能摧眉折腰的嶙峋傲骨,也根本无法见容于近宦权臣。因此,李白逗留宫中将近两年,一直没有得到正式官职,最后竟被玄宗找了个借口发落出来。几十年的功业追求化为泡影,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到第一次失败,这便是《行路难》的写作背景。这是《行路难》三首的第一首,一般认为是天宝三载(744年)诗人退出朝廷之后、离开长安之前的作品。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乐府歌辞之一。原诗有三首,这是第一首。名贵的菜肴。羞同“馐”(zūn)金酒杯。(dǒu)十千:一斗酒值十千钱直:同“值”(zhù)筷子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载,吕尚(姜太公)曾在渭水边垂钓,后来遇到周文王,被重用传说伊尹见汤以前,梦乘舟过日月之边。叉路比喻远大抱负得以实现像白云一样的船帆渡过大海合用这两句典故,是比喻人生遇合无常,多出于偶然。理解内容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但风雪堆满了山。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今日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要乘长风,破巨浪,高挂云帆,渡沧海,酬壮志。《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是乐府旧题,多写进途艰难和离别的伤悲。1.联系写作背景和诗歌体裁,猜猜看,这首诗中,诗人会表达怎样的情感?2.体会诗歌中诗人情感发生了怎样的起伏变化?归结诗歌的主题。体会诗人情感变化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写器皿贵重写酒馔佳美“斗十千”“值万钱”极言宴饮的丰富、奢华。前句化用曹植《名都篇》“美酒斗十千”;后句用《北史》“韩晋明好酒纵诞,招饮宾客,一席之费,动至万钱,犹恨俭率”的典故。可见“巧铸灵运”之妙。写出宴会的欢乐场景,以乐景写哀情。行路难停下酒杯,投开双箸,猛地腾身而起,拔出寒光闪闪的长剑,前后左右,茫然回顾,内心是无限的寂寥、怅惘——“举杯消愁愁更愁”啊!苦闷、抑郁、悲愤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行路难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诗人回首往事,展望前程,眼前浮现的是一派艰险可怖的景象。开元十八年,诗人抱着“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的自信,“西入秦海,一观国风”,可是得到的却是“冷落金张馆,苦雨终南山”、“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鲍照《舞鹤赋》中“冰塞长川,雪满群山”正是李白这两句诗点化脱胎的所在。事与愿违的痛苦、失望行路难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大典故:☆商朝末年的吕尚,未遇周文王时,曾在渭水之滨垂钓。☆伊尹受命于商汤之前,梦见乘舟过日月旁边。吕尚和伊尹都是诗人的自况。诗人梦寐以求的就是象两位先贤那样,受命辅弼圣明之君,做一番济世拯物的事业。用两则典故借着历史人物忽受重用的事实,暗示古人能有的机遇,自己也不见得没有,表达了自己对重回朝廷任抱有希望。行路难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久郁诗人胸中的不平,再也压抑不住了,突如洪水出闸,一发而为“行路难”的连声浩叹。诗人大声疾呼:“多歧路”——那四通八达的青天大道,而今在哪里啊?写到紧要之处,诗句突然由七言转为三言,一语重出,反复咏叹,节奏急切,适应诗情的迅速激化,把思路推向一个豁然开朗的视野。忧虑、焦灼不安、迷惘。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结句却又使诗境豁然开朗,诗人的心飞向未来,他坚信,总有一天会高挂云帆,乘风破浪穿越广阔的海面,向远方驶去……用典:南朝名将宗悫què的典故,《宋书》记载:宗悫少时,叔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与《行路难》同时之作有《梁园吟》,其末句“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与此诗末句思想感情如同一辙,反映了当时诗人壮志未酬、雄心不泯的自勉。乐观、自信、倔强、对理想的执著追求。欢乐苦闷希望失望宴饮场景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展望未来神游千古回到现实迷惘乘风破浪自信佳肴停杯投箸拔剑四顾胸中郁积的苦闷二、一:设宴美酒朋友的深厚友情象征对某种理想的追求。“冰塞川”“雪满山”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仕途的艰难、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写作特色1——欢乐内心苦闷抑郁——昂扬、明朗——阴沉、低落,再陷入苦闷彷徨中——复又振起,表示了对美好前景的热忱希望和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重新唱出高昂乐观的调子。“长风破浪”、“济沧海”“行路难……”“垂溪碧钓”、“乘舟梦日”“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冰塞川”、“雪满山”“金樽清洒”、“玉盘珍羞”一、剧烈的情感起伏和急切的心理变化二、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1.细节描写——“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形象地揭示了英雄失意、抑郁悲愤的愁怀。2.比兴、象征手法——“冰塞川”、“雪满山”以自然景象象征人世现象,以路途艰险比说世途艰难。3.用典——(1)吕尚和伊尹的传说抒发了诗人的抱负,表现对前景的希望与信念。(2)南朝名将宗悫的典故,铸造出一个雄姿英发、勇往直前的壮士的形象。写作特色2这首诗反映了李白被迫离开长安之际的思想痛苦和心理矛盾。一方面,长安两年的经历,使他认识到朝廷的黑暗和仕途的艰难,满怀悲愤,却又无可奈何,产生了进退失据、茫然无措的强烈痛苦,反复感叹:“行路难!行路难!”另一方面,积极用世的愿望,对自己才能的坚信不移及历史上一些贤人最终得到明主重用的事例,又使他对前途满怀希望,相信自己终会有乘风破浪之时,显示出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对前途的充分自信。全诗交织着现实与理想的深刻矛盾和失望与希望的复杂心情,充满着一股抑郁不平之气,一种昂扬奋进之志。这既反映出当时现实对诗人的沉重压抑,也表现出诗人豪放不羁、自强不息的个性。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古诗词中表雄心壮志的句子:(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4)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被贬为郎州司马、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词》、《竹枝》(六)、《浪淘沙》(一)、《浪淘沙》(八)、《杨柳枝》(一)、《西塞山怀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其诗结有《刘宾客集》。这是一首赠答诗。唐敬宗宝历二年(826),诗人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会。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于是刘禹锡写了此诗回赠白居易。酬,答诗,以诗相答的意思。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白居易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反而增长、振作枯朽的树被抛弃的人怀念老朋友答谢诗歌赏析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我在巴山楚水这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时光。怀念旧友我徒然吟诵起闻笛小曲,久谪回归才感到人事皆非。诗歌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船的旁边正有千万艘帆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已是万木争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章,我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交代:贬地之荒僻,贬时之漫长。心情:痛苦、孤寂。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特点:用典。现状: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今昔对比,恍如隔世。心情:百感交集,感慨万分。3.颈联写的是什么的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原意是表达对现实的愤懑:“沉舟”与“病树”自比遭贬;“千帆过”与“万木春”则比喻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抒发身世之感。这两句诗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或可理解为诗人心胸豁达。4.结合诗题,说说尾联的用意。点明酬谢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诗人虽遇挫折而意志不衰,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长期遭贬遭遇坎坷辛酸、愤懑归来感慨世事变迁用典悲痛、怅惘感叹身世展望未来比喻富有哲理豁达、进取感谢赠言振作精神坚定、乐观辛酸愤懑、坚定乐观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思想感情:了解词的常识词来源于民间,原是配乐的歌词。后乐谱失传,学者依椐前人的词制成图谱,词人按图谱填词。填词依据的乐谱叫词调。每种词调都有特定的名称叫“词牌”(如“水调歌头”、“浣溪沙”、“如梦令”、“相见欢”、“苏幕遮”)。其作用是规定一首词每句的字数、平仄等。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李清照)了解词的常识词在形式上具有律诗的一些特点,只是句子一般长短不齐。词的段落叫做阕,也叫做片。词也是讲究押韵的。有的词还有小序。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晏殊)浣溪沙(苏轼)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大体上可分类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词,其风格是典雅涪婉、曲尽情态;象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几道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名句,不愧是情景交融的抒情杰作,艺术上有可取之处。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他把词从娱宾遗兴的天地里解助出来,发展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