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一、教材内容(一)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二)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二)(三)角的初步认识(四)表内乘法(一)(五)观察物体(一)(六)表内乘法(二)综合与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七)认识时间(八)数学广角-------搭配(一)(九)用数学解决问题(安排各单元中)全册教学目标: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二、编排特点(一)加减法笔算重视算理算法的教学1.加强笔算算理算法的教学(对位,进位等)分散重难点设计2。重视笔算法则的概括与呈现(原无)(二)表内乘法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1.加强学习过程的探索性,体现知识形成的过程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三)通过有效地探究活动,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1.提供丰富的图形与几何内容和素材2.设计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四)合理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为培养学生“四能”提供清晰的线索和步骤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2.体会解决问题策略和方法的多样性(五)渗透数学思想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1.在各部分知识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笔算)(时间)2.通过数学广角有步骤地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排列与组合)为学习概率统计打基础。(六)、加强知识的整理,关注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评价长度单位(4课时)厘米、米的认识线段的认识解决问题二、各单元教材分析及建议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单元目标:1.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和整米)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会按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5.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初步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单元教学重、难点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厘米、米的认识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体会测量工具多样化,产生认知冲突,选定单位(标准)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用1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学具等测量课本的宽测量的基本思想:用单位量让学生用拃做单位量课桌的长,量的结果不同。引出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厘米的认识建立1厘米的表象(直接表述后用物体比)直观感受(课件)让学生用1厘米去量图钉,手指,花生米的宽度给出符号表示(只要求认识)测量长度(强调怎么对0刻度线怎么读刻度)厘米、米的认识米的认识建立1米的表象探索操作引入直观感受伸开两臂比划1米有多长感受体验1米的长给出符号表示厘米、米的认识探究米和厘米的关系探究时直接观察米尺(不探究不推理)认识线段直观感受(通过教具学具多媒体演示等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从实物入手抽象出线段,从而感知线段是直的而不是曲的)生活原型(图例形象展示,出示线段后说明可以量出长度限整厘米的)线段的认识画线段(重点知道怎么画,起点终点,不需要总结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注意要从尺子的0刻度线开始画起,是几厘米的线段就画到尺子几厘米的地方。)线段的认识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通过假设推理,培养分析推理思维能力估测反证(合理吗)(在教学正确使用长度单位时,可采用比一比,说一说等活动从多个角度思考验证旗杆不可能是13厘米应该是13米)解决问题练习:加强估测意识的培养。给出标准建立表象方法多样实测、估算初步感知长方形的特征(对边相等,可能有误差,尽量量准)积累活动经验练习:加强估测意识的培养。不同测量方法(起点)(拓展断尺测量)实物估测练习:加强估测意识的培养。培养四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加法减法解决问题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解决问题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1不单独安排加减法估算教学,在练习中渗透。单元目标:1,借助小棒、圆片等直观学具的操作使学生理解一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理,能正确的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式题。2,使学生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竖式的简便写法,能正确灵活地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包含有小括号的)。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单元教学重、难点注重学生对两位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笔算的计算过程及方法的理解。加法竖式写法,突出对位的要求(通过口算,感悟笔算的算理和算法。引导学生用摆小棒的操作活动促进两位数加法计算方法的理解)加法相同数位对齐(巩固对位)加法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个位算起理由,人为规定。要充分利用摆小棒的过程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进位和怎样进位。)不同类型进位减法引导学生自己总结算法要点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列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其目的是强调写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计算时要先从个位减起。列竖式后要引导学生回忆两位数笔算加法是怎样计算的,启发学生将笔算加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笔算减法中。为了让学生理解退位的方法教师可引导学生实际摆小棒,重点突出从整捆小棒里拿一捆解开成10根,将10根和单根的1根合成11根,再从11根里拿走6根的操作过程,从而明确怎样退位。例3让学生自己探索,只需重点提示如何退位。计算后重点说明从十位退1后个位要算几减几,十位应算几减几解决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可以画示意图理解数量关系,并依据数量关系列式解答;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分析数量关系时要引导学生理解每个数量的具体含义并且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各个数量之间的大小多少关系,二要注意采用简明的图示方法。渗透线段图思想,为线段图做铺垫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竖式写法例1、例2、例3重心是计算,不要当做解决问题,解决问题重心是数量关系,经历探究找方法和策略。计算:呈现一个事实,引出算式,重点突出算法,不要太深入数量关系,算法必须积极探索。例1重点突出简便方法。增加小括号,强调竖式写法。小精灵问:有简便写法吗?(不能写大竖式,没有简便写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解决问题连续两问(新增加的,少了估算,将估算渗透在练习中)(解决第一个问题比较容易可以放手,解决第二个问题时,一定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已知条件、还缺少的条件及到哪里去找,一定要将两个问题连贯起来思考。)为以后学习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作铺垫给出整理的线索,概括加减法完整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总结(体现小组合作,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淡化运算法则文字描述)35页思考题,数-------数字,只有7个数))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一、教学内容认识角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2.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3,让学生运用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单元教学重点、难点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和直角。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结合生活实例抽象出角,得出角的共同特点:一个顶点、两条边实际操作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同时渗透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叠合法。•角的大小(活动角角的大小跟张开的程度有关,不要做一个结论增加负担,了解即可)•比较角的大小认识角结合生活实例实际操作活动,增强感性认识•判定直角的方法----叠合法•(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判断)•画直角(用三角尺画,跟以后的画法不同,可能顶点似圆弧形,注意先画一条边)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新增(由实物到抽象)借助直角比较(只要学生能把一个角和直角比较知道它是锐角或钝角就可以了。)•判定方法(不需要下定义,直观认识,标准是直角三角板)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尺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实际操作,增强应用意识(关键理解“一副三角尺”的含义,知道自己可以利用的角都有哪种角。通过比一比活动验证拼出的角是不是钝角。解决问题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四、表内乘法(一)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再具体情境中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2。让学生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是怎么得来的,熟记2---6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熟练口算有关乘法算式。3。使学生会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述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能利用加法减法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单元教学重、难点1.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与加法的联系。2.正确读写乘法算式,熟记乘法口诀。乘法的初步认识主题图素材更丰富例题的题材乘法的初步认识理解乘法的意义突出呈现“几个几”多种形式理解记忆沟通加法和乘法的关系(强化相同加数相加,引出乘法算式,要求将加法转化成乘法适当增加加数的个数,让学生认识到加法的局限性和繁琐性,从而认识乘法的必要性。)体会乘法的简捷(3组加法算式完毕后认识乘号,以免造成意义干扰)乘法的初步认识各部分名称(因数改为乘数,排除学习整除中约数倍数干扰)让学生借助实物图,动手数一数,算一算等来说一说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沟通相同加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并列出相关的两组乘法算式。2~6的乘法口诀趣味性、生活化的素材实物图,电子图体现连加动态过程,体现几个几先教5的口诀,有助于记忆,教学时应重视逐步累加几个5的计算过程,并反复追问“几个5相加得多少”充分利用点子图记忆5的乘法口诀,在进行抽象练习。有了5的口诀基础,教学重点应放在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上。2~6的乘法口诀主题图的素材理解乘法的意义(结合情景体验先算什么3×3+2)增加练习形式帮助记忆乘法口诀解决问题(新增)信息接近根据意义选择算法(区分4个5、4和5,加深乘法意义理解,区别加法和乘法,加数相同的加法才可以用乘法表示,加数不同的不可以写成乘法)画图辨析(数学是画出来的)理解题意、选择算法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一、教学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实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积木)教学目标:1.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2.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3.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初步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单元教学重点、难点能辩认不同位置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从上面观察物体,由平面图形判断立体图形。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看到的可能不同(此时老师应强调观察时一定不要高于熊猫玩具的高度,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理解掌握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这一个知识点。)观察实物(熊猫图)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单个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时,要让学生俯身低头观察,要让学生知道观察物体形状时不但可以从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观察还可以从上面观察。)三个方向(渗透三视图)圆柱的侧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图是一样的,球的各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图也是一样的是

1 / 8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