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频数据的沪深300指数期货价格发现能力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基于高频数据的沪深300指数期货价格发现能力研究何诚颖张龙斌陈薇2012-12-1414:16:26来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京)2011年5期第139~151页内容提要:从股指期货和现货对新信息的反应速度、新信息融入比率两个角度,研究了沪深300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能力。研究采用了沪深300指数期货和现货的1分钟高频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使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的结果表明,股指期货市场对新信息的反映速度快于现货市场。使用I-S模型和PP-T模型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新信息主要通过沪深300指数期货市场进行反映。从新信息反映速度和融入比率两方面来看,沪深300指数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能力都要强于指数现货市场。关键词:沪深300指数期货价格发现信息份额模型永久短暂模型作者简介:何诚颖,浙江财经学院,国信证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张龙斌,陈薇,国信证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引言价格发现功能是股指期货市场最基本的经济功能之一。由于缺乏股指期货等做空手段,我国证券市场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市场暴涨暴跌、定价效率低等问题。证券监管部门多年来一直筹划推出股指期货这一金融创新工具,企图借助股指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提高我国证券市场的定价效率。2010年4月19日,沪深300指数期货经过多年的精心准备,终于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CFFEX)成功上市。沪深300指数期货推出之后,其对A股市场的影响究竟如何,已经成为证券监管部门关注的重要问题。其中,沪深300指数期货推出初期,是否如海外成熟股指期货市场一样具有价格发现功能,是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争论的热点问题。有的观点认为,沪深300指数期货推出初期,投资者群体以个人投资者为主,由于开户门槛较高,参与人数较少,而且包括基金、证券公司、QFII、私募基金等对市场具有影响力的机构投资者,基本上都还不允许参与股指期货交易,因此沪深300指数期货短期之内对现货市场影响力较小,股指期货的市场趋势是追随现货市场走势的。在沪深300指数期货推出之前,许多学者对沪深300指数期货仿真交易数据的研究也表明,沪深300指数期货仿真交易合约的价格基本跟随现货指数价格变动,股指期货的仿真交易基本不具备价格发现能力,现货市场在定价中仍占主导地位。但最近也有研究发现,沪深300指数期货价格变化经常领先现货指数价格变化两分钟的现象,股指期货价格经常领先现货价格出现拐点,认为沪深300期指期货价格发现能力初显,并建议投资者利用沪深300指数期货价格作为现货指数价格变化趋势的先行指标进行短线交易。此外,沪深300指数期货推出后,A股现货市场便出现了暴跌,沪深300指数现货由期货上市前一交易日的收盘价3356.33点,一路急跌至2462.40点,跌幅高达30%。因此,有的学者认为是沪深300指数期货的做空机制和价格发现功能导致了A股市场的暴跌。由此可见,沪深300指数期货推出之后,其价格发现功能究竟如何还存在争论。因此,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一、文献综述Garbade和Silber(1983)最早建立了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相互联系的动态模型来刻画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在价格发现功能中作用的大小。随后,Kawaller和Koch(1987)采用三阶段最小方差回归方法对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1984年和1985年间的每分钟交易数据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期货价格领先现货价格的时间为20分钟至45分钟,而指数价格仅仅引导1分钟左右的期货价格变化,领先—滞后关系稳定地存在于不同的交易日和不同的期货合约检验之中。Brooks等(2001)用VAR模型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同时研究了FISE-100指数现货和期货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期货价格的滞后变化有助于预测现货价格的变化。虽然研究领先滞后关系可以证实价格发现的存在性以及影响的方向性,却难以量化每个市场对价格发现的贡献。为解决价格发现的量化问题,Gonzalo和Granger(1995)、Hasbrouck(1995)分别提出共因子模型和信息份额模型。此后,Baillie(2002)以及Hasbrouck(2002)对信息共享模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给出了价格发现的量化方法。Harries等考察了同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和地区交易所进行交易的美国股票的价格发现。在具体应用方面,Booth(1999)通过采用德国DAX指数的证券日内交易数据分析了股指现货、股指期货、股指期权三者之间的价格发现过程。研究发现,期货价格引导现货价格,而现货价格引导期权价格。Hasbrouck(2003)发现对于标准普尔500指数和纳斯达克100指数来说,小型期货合约对价格发现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Darrat和Zhong(2002)利用价格发现模型研究了纽约市场和东京市场对亚太地区个新兴市场的价格发现的作用。Nam等(2006)研究了韩国综合股价指数(KOSPI)200指数期货及其指数期权的每分钟价格,并指出KOSPI200指数期货和期权都具有价格发现的功能。Christos和Dimitrios(2007)通过对希腊股指期货市场1999-2001年间的数据进行分析,也发现期货市场价格领先于现货市场价格。国内学者也对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进行了大量研究。肖辉等(2006)的研究发现,期货市场在价格发现过程占主导地位,并且随着期货市场的发展,期货市场在价格发现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起到了信息中心的作用。熊熊、张维等(2007)等研究了新加坡衍生产品交易所和中国台湾期货交易所共同上市的台湾股票指数期货。结果表明,两种台湾股票指数期货和它们的标的资产之间存在着一个共因子,而且新加坡交易所的摩根台指期货合约在价格发现的过程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其根本原因是,新加坡相对宽松的监管制度决定了它能够更有效地进行市场交易制度改革,从而占据价格发现的主体地位。刘博文(2008)、严敏和巴曙松(2009)等学者,研究了沪深300股指期货仿真合约的价格发现能力,发现我国股指期货价格发现效率低于股指现货。文先明(2010)研究了沪深300期货仿真交易的价格发现,研究表明仿真合约的价格发现没有达到成熟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水平。综上所述,海外成熟市场股指期货价格发现的研究表明,股指期货价格往往领先于现货价格,在价格发现中起主要作用。然而,国内学者对于沪深300股指期货仿真交易的研究却得到了相反的结论,发现我国的沪深300指数期货仿真交易对现货价格影响不大,还不具备价格发现的功能。我国沪深300指数期货推出时间不长,有关其价格发现功能的系统研究目前还不多见。因此,我国沪深300指数期货价格的发现功能如何表现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二、价格发现的定义与衡量标准沪深300指数期货的价格发现能力究竟如何?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需要明确价格发现的定义,价格发现能力的衡量标准以及不同市场价格发现能力存在差异的原因。下面利用金融微观结构理论对价格发现的相关概念进行介绍和阐释。金融微观结构理论认为,价格发现过程是指在一个市场中,新信息随机产生,投资人观察到信息后,通过交易行为将信息反映到资产价格上的过程。如果价格发现过程及时有效,其表现的结果便是Fama(1970)所描述的有效市场:价格能够迅速并且充分地反映信息。然而在实际交易中,新信息通常会影响到两个或者多个相关市场的资产价格,例如宏观经济数据的变动将同时影响到股指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价格变化。在两个或者多个相关市场中,新信息可以通过交易行为在不同的市场的资产价格变化中得到反映,然后再通过信息的传递影响到其他市场的资产价格,并最终通过信息在不同市场中的反复传递和相互作用形成有效的均衡价格。不同市场的价格发现能力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衡量:一是不同市场对新信息的不同反应速度,二是新信息融入不同市场价格中的比率。在两个或者多个相关市场中,如果其中一个市场的价格反映信息的速度经常领先其他市场,或者新信息的大部分比例通过某个市场的资产价格变化来揭示,则可称此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优于其他市场。金融微观结构理论中的信息传递模型表明,知情交易者交易的结果导致价格序列中包含了新的信息。如果知情交易者选择某个特定的交易市场交易,那么这个市场的价格将首先揭示私有信息,并进一步将信息传播到其他市场。由于不同市场微观结构的差异,拥有私有信息的投资者通常会选择某个对自己有利的市场进行交易,从而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大多数信息的知情交易者选择进行交易的市场,其反映新信息的能力通常要优于其他市场,也就是说,这个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要强于其他市场。因此,微观结构不同的市场对信息处理的过程以及对新信息反映的速度是存在差异的。目前,知情交易者偏好不同微观结构市场的原因主要基于以下三种假设:(1)杠杆假设。具有高杠杆特征的市场提供了更好的价格发现功能。(2)交易成本假设。知情交易者倾向于在最低交易成本的市场交易,因为交易成本会减少利润,交易成本主要包括了佣金和买卖价差。(3)卖空便利性假设。具有利空信息的知情交易者倾向于在卖空便利的市场进行交易。股指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在微观结构方面也存在许多差异,因此这两个市场在价格发现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应该也是不同的。三、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实证检验模型由于市场的价格发现能力可以通过不同市场对新信息的不同反应速度和新信息融入不同市场价格中的比率来衡量。因此,关于价格发现的度量模型均基于这两种度量方法。其中,基于新信息反映速度的价格发现模型,一般是通过对股指期货和现货价格的动态关系进行建模,来考察两者在时间上的相互引导关系,比如常用的向量误差自回归模型等。基于信息融入比率的价格发现模型,则是通过因子分解、方差分析等方法,进一步从数量上度量每个市场的价格发现能力,如Hasbrouck(1995)提出的信息份额模型、Gonzalo和Granger(1995)提出的永久短暂模型。本文将利用上述模型,从沪深300股指期货和现货的信息反应速度,新信息融入股指期货和现货价格的比率这两个方面入手,对沪深300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进行考察。1.基于新信息反映速度的实证模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在考察两个或多个存在协整关系的时间序列之间的动态关系时被广泛应用。这个模型经常被用来研究股指期货和现货的相互引导关系,并成为考察股指期货和现货市场对新信息反映速度的主要方法。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方法可以揭示在多个变量组成的系统中,任一单变量的变动对其他变量产生影响的动态过程。因此,脉冲响应函数可以用来揭示股指期货(股指现货)价格变动对股指现货(股指期货)价格变化的动态影响。下面将对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进行介绍。2.基于信息融入比率的实证模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可以说明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的相互引导关系,但这种时间上的因果关系重在影响方向确认,而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基础上进行公共因子分析,不仅可以明确哪个市场具有引导作用,还可以从数量上确认每个市场的价格发现优势。目前主要有两种度量方式,一个是由Hasbrouck(1995)提出的信息份额模型(InformationShare,I-S),此模型将价格发现定义为新息冲击对公共因子产生的方差,关注于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对此方差的相对贡献大小;另一个是由Gonzalo和Granger(1995)提出永久短暂模型(permanentTransitory,P-T),此模型把价格的变化划分为永久冲击和短暂冲击,通过永久冲击的误差修正系数来研究每个市场对共因子的贡献。Baillie等研究了这两种模型之间的关系,认为I-S模型与P-T模型提供了相似的结果,前提是两个市场的信息项不存在当期相关,如果这些残差中有强烈的相关,那么这两个模型得到的结果就会迥异。Hasbrouck(1995)提出的信息份额模型(InformationShare)和Gonzalo和Granger(1995)提出永久短暂模型(PermanentTransitory)的具体形式介绍如下:(1)信息份额模型(InformationShare)。Hasbrouck(1995)将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变

1 / 3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