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建筑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主讲:宋晓东2006年9月第一部分商业空间概述一.商业活动与商业空间所谓商业空间,就是提供有关设施以满足商业活动进行之场所。商业空间关系因应商业活动的需求,在人类的智慧与努力之下,经长期间的演进,始有今日之多元又繁复的面貌。人类的商业活动,可溯自远古的原始生产时代,易辞传中记载:[疱羲氏没,神农氏作,列缠于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这段话可显示出古时[以物易互通有无]的交易方式,与商业活动的原始型态,定期性的市集俨然形成。1、原始形态的商业活动市集的形成与宗教节庆、农耕繁暇亦有密切的关系,[赶集]、[庙会]可说是定期性及流动性的商业活动。而聚集于渡口、驿站、通衢等交通要冲之处的货贩与客栈,可说是固定性的商店,有别于肩挑叫卖的流动摊贩。随着农耕技术之进步,农产品大量生产,季节性的农物交易,于特定处聚合而成,牲口交易与农具制造也提供了固定的场所,从旧地名可发现此类交易型态,例如台北的万华旧称[蕃薯市],承德路称[打铁街];鹿港昔日以出口鹿皮而得名,北港近效之[牛墟],为牛只之交易处。2、农耕时代的商业活动商业活动由非定期至定期,由流动进而为固定营业,由[赶集]成为[货集],于是商业空间,由流动的时空进至于特定的时空,由摊贩进而为商铺。同类商品聚为成街,如[绸缎街],[南北货街]等。商铺的固定聚集了不同的商品业种,即由点扩及至线([街]之形成),由于街市纵横交错,市镇于焉产生。点:独立店,为提供单项商品之专门店,后有杂货店出现。线:相同业种的店汇聚成街,或不同业种的店串成街市。面:由各式各类的店,由大小不同的街及各式各样规模不一的店结集成[商业区],加上其他服务性行业(邮电、银行、交通、休闲等)或文化性(博物馆、音乐厅)的加入,即成综合性的商业地域。长安城的市集中于东西两市,西市有许多外国“胡商”和各种行店,是国际贸易的集中点。东市则有120行商店和作坊。固定化的商业空间,必须配备固定的商业设施,以便利来往客人的出入。车辆、道路等等交通设施,以及供远途商旅宿泊的客栈,甚至于商业活动所衍生的休闲娱乐设施,如剧园、茶坊等亦应运而生。而货运、汇兑、通信等服务性的行业,也随着商业活动的需求而产生。及至今日,随着商业活动的殷盛与科技的进步,现代的商业空间,不论在范围内涵与机能,均远异于昔时的规模,而其涉及之层面,不仅单指生产销售之类的商业活动而已,对于使用者(所有者、顾客)之需求,环境因素之互为影响等关系,亦属重要。总之,现代的商业空间,除了传统商业(或商品)讯息之外,尚有其它的机能性,在都要满足使用者各方面的需求。3、现代社会的商业活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食衣住行音乐大体都脱离不了商业活动的范畴,不仅生活上融合于商业活动之中,在行动上亦出入不同的商业空间,以获求各式各样的需求。科技的发达带动了生产技术的革新,商品的生命周期愈来愈短,而消费意识亦因经济力的提异而有所变迁,今日的消费者,不再满足于[物质的获得]的层次,更进而为要求获得[知性的满足]。商业活动在整体消费环境之影响下,莫不步向更高层次的发展,除了更新产品与加强销售活动之外,更重视商业空间的机能性与环境塑造,以满足消费者。4、科技发展和精神需求商业活动的蓬勃发展,更新了商业空间的面貌,因此,商业空间设计的需求性,也由于商业活动的勃兴,正呈现方兴未艾之势,无疑的,商业空间设计在人类的精神与物质层面上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商店设计等工作亦是最具挑战性与前瞻性的工作之一。二.商业空间的概念商业空间包罗万象,举凡构成商业诉求目的的二元空间(平面性)与三元空间(立体性)均称为商业空间。如平面广告设施,标示标牌店招商标(Sign,Mark)等属平面性的商业空间,而陈列展示(Display),商店陈设道具、展示室(showRoom)、商场、商业大楼、购物中心(ShoppingMall)、游乐场……等属立体性的商业空间。故商业空间可小至一个高标,可大到一座综合性的商业大楼,或是整体的都市计划。1、不同性质的商业空间意义2、商业空间的分类平面商业空间凡经印刷过程制作而成之商业媒体,如海报(Poster)、报纸杂志广告、商标字体、包装(Packaging)、标示指引牌(Sign)、名片、封面、直接广告信函(DirectMail,D/M)、编集、插画、使用说明书,促销点(PointofPurchase,POP)……等。平面商业空间设计属于商业设计(Commercialdesign)或是平面设计(Graphicdesign)或是平面设计(Graphicdesign)之范畴。立体商业空间凡构成三度空间,又具有商业作用之物体或空间,均可视为立体的商业空间,商品本身就是。商品种类包罗万象,服装衣料品属硬软性产品,玻璃器皿、家具、相机、饰物之类属硬性产品,前者为服装设施(Fashiondesign)之范畴,后者属产品设计(Productdesign)或工业设计(Industrialdesign)之范畴。而产品(商品)之陈列展示(Display)、商场所用之种种陈列器物(Displayfixture),商场之内外装、商店、商店街(Arcade)、餐厅、商业大楼、专门店、百货公司、超级市场、购物中心、戏院、美术馆、展览会场、展示间、观光旅馆、游乐园地、办公室、贸易中心整体都市规划……等等均是立体商业空间。立体商业空间牵涉广泛,关连所及需由相当专业的工程技师、设计师等之智慧所结合而成,包括展示陈列专家,平面设计,产品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规划专家、电机、土木、建筑及都市计划等专家……等。立体商业空间这范围与内容,大小差异甚大,个人仅能择其中一二专门攻之。因此,一个商业空间,必需由各方面的专才以群体作业(Teamwork)的方式组成设计小组(Projectteam)来共同完成。3、商业空间的构成商业空间基本上可说是由人、物及空间三者之相对关系所构成,三者之相互关系如下图:人之于空间之关系是空间提供了人的活动机能,包括物质的获得,精神感受与知识的获求;人与物之关系,则是物与人的交流机能,物提供了使用的机能及传达讯息(包括资讯、美感、知性等);而空间提供了物的置放机能,多数的[物]组合构成了空间,多数大小不同的空间更构成机能不同的巨大空间。人是流动的,空间是固定的,因此,以[人]为中心所审视的[物]与[空间],因需求性与诉求性之不同,商业空间的多元性于焉产生。(如下图所示)4、商业空间的机能性(1)展示性(Show)——商品之陈列、舞台上之动态表演、艺品或物件之展示,知性资讯之传?等。(2)服务性(Service)——提供有形无形之服务,包括公务洽商、购物、修理、宿泊餐饮,或个人性服务,如美容、理发等。(3)休闲性(Casual)——娱乐、休闲、运动等身心调剂的官能感受之满足。(4)文化性(Culture)——无论是商品之展示或是文艺活动,其本质均为传达着文化的讯息。流行亦是一种文化。第二部分商店及商场的商业空间环境设计一.商店的概念(一)零售业态的发展和近代商店的演进按照我国零售业态发展的客观进程,在国际通行的业态分类总体框架下进行必要的合并,我国学者把零售业态分为四大类进行统计,即:百货商店、超级市场、专业(专卖)店和其他。我们在这里都要加以讨论,但是由于购物中心和商业步行街等也会涉及到商业建筑室内外环境设计的方方面面,所以我们也要加以研究。1、百货公司(Departmentstore)百货商店给普通人的感觉是一种商品品种齐全、花色繁多、包罗万象、应有尽有的独家经营的零售商店形式。百货商店,是指在一个建筑物内,集中了若干专业的商品部并向顾客提供多种类、多品种商品及服务的综合性零售形态。其基本特征是:①商品结构以经营服装、纺织品、家庭用品、食品和娱乐品为主,种类齐全;②以柜台销售为主,明码标价;③注重店堂装修及橱窗展示。这里的百货商店,不是指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日用百货零售业”,而是指经营多品种、多门类的综合性商店,包括大中小型综合经营的商店。2、超级市场(Supermarket)超级市场,是指采取自选销售方式,以销售大众化生活用品为主,满足顾客一次性购买多种商品及服务的综合性零售形态,其基本特征为:①商品结构以经营食品、副食品、日用生活品、服装衣料、文具、家用电器等购买频率较高的商品为主;②采取自选销售方式,明码标价;③结算设在出口处统一进行。这表明超级市场首先是自助服务的零售商店,毛利低、销量高,以经营生活必需品为主,种类繁多。商业统计时将各种类型的超级市场、仓储式商场和会员式超市列入该类。[超级市场]亦是美国的产物。1920年代末期经济大恐慌时期,超级市场应运崛起。超级市场本身并不须装设门面的设备,仅以占地宽广,陈列货架置于其中,店内无店员,由顾客自行选取,到出口处结帐。以低价位,佘卖方式经营。因此大受饱经不景气萧条的消费者的欢迎,超级市场从此风行。此外,外在的背景因素也促进其发展:汽车所有者一般化冷藏库家庭化包装技术进步超级市场初期以食品为主,且多设置于郊区。近几十年来,超级市场已由郊区迈入市区,货品也由食品至日用品、厨浴用品、器皿、生鲜果菜……应有尽有的综合性商场。在我国大中城市,大百货公司也多兼营超级市场,而且都设立于市区,郊区型的超级市场尚未兴起。3、专业(专卖)店专业(专卖)店,是指专门经营某类商品或某种品牌的系列商品,满足消费者对某类(种)商品多样性需求的零售形态。其基本特征为:①商品结构专业性较强,各种不同的规格、品种及品牌汇集,选择余地大;②销售人员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能为消费者提供充分服务;③采取定价销售和开架面售方式。4、其它其他业态,指上述未包括的其他业态形式(如便利店、折扣商店、杂货店、邮购商店等)。5、购物中心(ShoppingCenter)、商业步行街(ShoppingArcade)和销品茂(Shoppingmall)购物中心(ShoppingCenter)1960年代为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成长景气好的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准不断提高,所得倍增,消费型态也有别于往昔,易言之,即是大量生产与大量消费的时代。结合百货店、超级市场与餐饮于一处,并规划停车场、步道、休息区等公共设施,便利顾客进出购物,是为购物中心。购物中心不能作为独立的零售业态。购物中心(从商业业态的角度)是一组零售商店及有关的商业设施的群体组合,其间有百货商店、超级市场、专业店、品牌专卖店、美容美发店、彩扩店、饭店、快餐厅、游戏厅、小影视厅、画廊等,集购物、休闲、娱乐、美食和其他服务功能于一体,建筑面积较大,有些建筑面积达10-50万平方米,与商业街和我国大型商品交易市场类似,属于商业集聚组织形态。其特点是:①众多业主共同组成一个市场或商场;②自主经营,自由定价,不受购物中心制约;③购物中心的管理机构大多为物业管理,自营商业部分很少。购物中心由于其销售展卖空间的开放度不同和是否具备相对独立的经营体系,分为开敞式销售区和独立式销售区空间。开敞式销售区为由若干个同在开敞的大营业厅下的售货单元组成,一般经营服装鞋帽等常规货品,每个相邻售货单元之间利用展架或通道分割空间,不同品牌或不同商品的售货单元之间共同使用一个或几个收银台、打包台、库房和更衣间,没有形成独立的经营体系。另一种主要的售货形式是独立,具备相对独立的经营体系,且各个展卖空间的领域感较强的,习惯上称为店中店,店中店是零售专业(专卖)商店的一种。当商业文化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工业革命进程的加快,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渐渐形成了新型商业网。这些新型商业区与传统的商业街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商业一般集中在城市的繁华地带,由诸多老字号的商店为龙头慢慢演变而成。但由于城市人口不断增多,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使得城市交通日渐拥挤,城市污染、地价上涨等许多问题接踵而来,于是,很多中产者移居到城市郊外。为了方便顾客,发展商有了更全面的筹划,他们将购物、饮食、娱乐等各类服务功能都集中起来,并从建筑整体规划入手,建成全新的商业区;它们往往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