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攀比心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青少年攀比心理攀比,在心理学上被界定为中性略偏阴性的心理特征,即个体发现自身与参照个体发生偏差时产生负面情绪的心理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初中生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而且初中生处于青春期阶段,攀比现象在初中生上更为明显。去年有个新闻,一名初中生为在英雄联盟中和同学攀比,骗取家里几千元。自从上了初中以后,儿子小潘就一直以各种名义向家里要钱,补课等等,由于小潘小学的时候懂事听话,所以妈妈一直对他很放心,而在某次开家长会和家长聊起的时候发觉自己的孩子每次要的前都比补课费多,最后发现小潘全用到了游戏里面,原来班里有一半的同学都在玩英雄联盟的游戏,有些道具、皮肤都是要收费的,小潘说他原来只是想玩一下这个游戏,和同学有共同话题,谁知道玩着玩着,就有人比起谁账号里的英雄多,谁买的道具厉害,为了不输给同学,只能经常编写理由向家里要钱。这种攀比的现象在初中生里屡见不鲜,从心理学角度来说,青少年在玩游戏、或者参加活动时,往往都比较过度地在意他人的看法,在意自己在别人心目当中是什么形象,小潘就是这种心理,导致了他的虚荣心的产生,开始和同学们攀比,希望听到同学们的赞美。在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要求被尊重是较高层次的需要,期望引起他人的注意,渴望被肯定。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非常渴望被认可、被关注、被赞许,他们开始渴求自我价值。但是,由于缺少引导,再加上对周围成人的模仿及家长过分的物质奖赏,让他们将手机等物质品,当成展现自我价值的方式。也就是说,他们通过这些展示,来给自己标价。实际上,一个人真正的价值,应该来自于内在。青少年也应该了解,他们真正的价值,比这些外在的物品珍贵得多,关键是要靠自己去发掘;加上从众心理。很多青少年担心自己被孤立,于是大家怎么做,我就怎么做。别人比,我也要比。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融入某个群体。正由于这样,就有了攀比心理,根据作用不一样,也分为正性攀比和负性攀比。正性攀比指正面积极的比较,往往能够激发起个体的竞争欲望,产生克服困难的动力,比如想在学习上有一个好的成绩,这种正性攀比能给学生带来很好的作用;而负性攀比是指那些消极的、伴随有情绪性心理障碍的比较,会使个体陷入思维的死角,产生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极端的自我肯定或否定,这种只是一味地沉溺于攀比中无法自拔,对自己和他人都不利,而小潘这种就是一种负性攀比,如果长时间下去,自己的身心健康、成绩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而有些青少年是在比消费,现在学校都统一穿校服,所以有些学生开始比谁穿的鞋子贵,谁用的学习用品高大上,还有比谁长得帅、谁打扮的好看,比谁家长开的车好等等,而这些负性攀比都对青少年形成了负面的影响。对于学习,很容易分散他们的注意力,重心不在学习上,抱着这种满足自己虚荣心的浮躁的心态,成绩自然而然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在加重了家庭的负担,有些学生家庭经济并不太好,而他们又是纯消费群体,日常花销全来自父母,增加了家庭的负担,即便家庭情况较好,这也是缺少责任感的表现。而对于青少年初中生这种攀比心理,我们应该怎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为家长,一方面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培养他们良好的消费习惯,让孩子从小做到理智消费,分清“想要”和“需要”,在消费的过程中,要帮助孩子控制住想要就买的想法,杜绝孩子的虚荣心,从而避免攀比消费的情形;另一方面也要和孩子多沟通,青少年在攀比的过程中,往往产生不良歪曲的认知,不管家人的意见如何,就是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作为家长要多和孩子孩子尝试沟通。有些家长也需要调整自己的教子方法,家长对子女不仅仅是物质奖励,因为物质奖励是短期的,要让子女适当参加家务劳动,体会父母的辛苦。另一方面父母也要尽可能地在子女面前克服虚荣心,不要拿自己的孩子与他人的孩子比,而是认同他们的所长和价值。一个自信满满的人,是不会通过攀比来获得认可的。而作为老师,要给学生正确地引导,比如召开主题班会等形式,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地形成阶段,老师要调整好学生的心态,引导改变学生攀比的兴趣点,将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到比较学习知识上。另外,社会也要提供良好的竞争环境,要有多元的价值实现途径,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成绩是一方面,而特长、爱好等,都应该让人感觉到被欣赏、被肯定,而不是仅仅通过物质攀比来实现。

1 / 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