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价格改革“闯关”市场化2010年06月06日10:28:34来源:中国产经新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宣布,自6月1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230元和220元。同时,国产陆上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格每立方米提高0.23元,并进一步改进天然气价格管理,取消部分油气田计划经济时代留存至今的天然气价格“双轨制”。油气价格的“一降一涨”与气价“双轨制”的取消,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这已经清晰地展示了中国坚持资源价格市场化的发展方向。“在国际油价下跌之后,可以说,国内油价调整是比较及时的。并且,讨论多年的天然气价格改革也终于迈出了‘市场化’关键的第一步,未来,气价有望与成品油一样随市场而动。”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对此次调价予以了肯定。包括中国石油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震在内的多位业内权威人士也认为,油降气涨正当时。不过,相比基于成品油定价机制下进行的油价下调,气价的上调更受市场关注。有分析指出,虽然此前市场普遍预计,天然气价格改革最晚不超过下半年会有所动作,但也没有料到会调整得如此之快,并且又与油价下调同步进行,这表明资源价格改革正在提速。“在经济增速回升、经济效益明显好转、价格总水平低位运行的背景下,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条件已经成熟。”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称。事实上,价改提速进行的背后,还有更为深刻的“理由”。长期以来,人为管制的资源价格使中国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廉价资源依赖型经济体。当前,高层已经意识到,如果不对资源价格改革和调整,将难以从源头上解决能耗过高、利用效率太低的问题,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也将无从谈起。面对种种现实压力,资源价格告别计划式管制、走向市场化定价的改革,也因此而“入局”。从去年至今,国务院已经多次发文通知,部署深化价格改革工作。“价格改革既要有紧迫感,但在具体实施时,又不能只做表面功夫”。观察者们提醒,真实的市场价格,不仅需要破除行政管制,还要有充分的市场竞争,这是两个基本要求。但当前的改革却没有触及后者。“市场垄断行为将使能源价格改革向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改革面临障碍。”著名石油专家、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董秀成指出,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3家公司在油气领域确实构成了市场垄断格局或寡头垄断竞争格局。“改革首先是要让消费者有更多选择,使能源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更具竞争性。只有放开垄断,允许其他资本进入和经营,才能称得上真正的市场化改革。”中国能源网CIO韩晓平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强调。还有评论警告,如果没有引入充分的市场竞争机制,处于垄断地位的资源企业或将攫取大部分甚至全部资源价改的利益,民众将不得不为其高价格买单。“就现状来说,中国应该鼓励更多民营参与其中,这是提高能源行业效率,推进行业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林伯强对记者表示。值得注意的是,天然气等公用事业管理转型“民营化”,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热捧。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这些国家通常会设计一套制约和平衡机制,比如采取限价的方法,一方面有利于激励公用事业有效运营并鼓励创新,另一方面又把大量处理权限交给了法规制定者。“但在中国,目前民营企业进入难度还很大”。林伯强担忧,尽管政策体现了国家鼓励民营的立场,可仍然面临着“玻璃门”的难题。他呼吁,“希望国家能给民营提供更多的空间,有实质性的鼓励政策,让他们去发挥自己的作用。”(记者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