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转移定价对税法的隐性削弱及规制研究姓名:马龙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国际法学指导教师:魏国君20080301转移定价对税法的隐性削弱及规制研究作者:马龙学位授予单位:大连海事大学相似文献(5条)1.期刊论文王欢.WangHuan转移定价法律制度的晚近发展研究-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6)转移定价在晚近再度成为国际社会密切关注的法律问题,因此很有必要对其晚近发展进行系统的研究,特别是应当关注以下四个方面:转移定价立法的晚近发展;正常交易原则的理论与实践;预约定价制的法律问题;电子商务与转移定价问题.情况表明,晚近转移定价法律制度将进一步向着规范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但由于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现行转移定价法律制度并未代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利益,因而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致力于建立反映大多数国家利益的国际税收分配制度,应当是转移定价法律制度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2.期刊论文沈理平.SHENLi-ping转移定价税制的法律分析-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2)运用转移定价避税是跨国公司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对此行为进行法律控制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内在要求,也是各国税收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试图从法律角度对转移定价行为进行分析,并审视、评价现行转移定价税法控制的原则和方法,进而提出我国转移定价税制的相关问题及解决思路.3.学位论文吴琼电子商务税收法律问题研究2005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的巨大变革。从目前情况来看,引起电子商务税收法律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模式使得交易主体、客体都产生了不确定性,严重冲击了现有的税法。而有关电子商务引起的税收问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税收政策问题、直接税问题、间接税问题以及税收征管问题。有关电子商务税收政策问题目前国内外都有许多这方面的探讨,但都一致认定电子商务税收仍要符合税收公平、税收中性和税收效率的原则。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直接税法律问题就要复杂得多了。直接税法律问题主要体现在电子商务的国际税收管辖权的界定方面。如果要正确界定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税收管辖权就必须对电子商务税收中的常设机构原则、所得分类规则以及转移定价规则进行探讨。对常设机构的修订主要是要界定服务器的法律地位,通过对服务器在电子商务运作中发挥的功能来看,服务器在一定情况下应当被认为构成常设机构。在所得分类规则问题上,笔者认为,电子商务所得的分类涉及到电子商务税法体系的构建问题,电子商务所得的分类问题也将不可避免的要与国家间税收权益的矛盾冲突交织在一起,我国只有明确坚持传统的国际税收协定所得分类规则并以OECD的《范本注释修订》为样本,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在签订和修订国际税收协定时做适当的修改才能有助于电子商务条件下所得分类问题的解决。在转移定价方面,本文指出当前的转移定价法律制度是形成国际税收不公平分配的根源之一,在尊重国家主权,平等互利的国际法原则基础上,致力于建立反映大多数国家利益的国际税收分配制度才是电子商务转移定价规则的发展方向。因此,只有对上述法律原则与规则进行相应的修订,才是解决电子商务直接税法律问题的根本途径。电子商务引起的间接税法律问题,主要是关于电子商务对关税、我国的增值税以及营业税的影响。关税方面,电子商务将成为WTO主导下的国际贸易法律制度新的主题,未来WTO决议能否保证电子商务永久零关税,必须取决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势头以及是否能给予发展中国家充分的利益保护,并承诺给予发展中国家相当时间的宽限期。增值税方面,我国现行的增值税法无法适用于电子商务,因为数字化产品不属于有形动产,因而不属于增值税法上的应税货物,而欧盟有关增值税的修改意见对我们来说并不是完全适用的,要根本解决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增值税的问题,除了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外,还要改变我国税制结构,使之更加适应国际的发展。营业税方面,由于我国实行营业税与增值税并行的体制,那么对数字化产品的交易性质的界定在我国电子商务间接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电子商务环境下还容易引发对增值税和营业税的征收范围重合的情况。因此,只有根本上调整流转税的税种结构,建立以增值税为主的流转税体系,逐渐取消营业税才能解决电子商务条件下的营业税法律问题。对电子商务引起的税收征管法律问题,本文主要从电子商务引起的逃避税问题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税收监控两方面开展。一方面,电子商务的发展为跨国逃避税行为提供了高科技手段,带来了更为严峻的国际逃避税问题,使得跨国主体和客体转移避税变得更加容易,加大了税务稽查的难度。因此,只有加强电子商务反逃避税领域的国际合作,提高税收征管水平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另一方面,将电子税务应用于税收征管的各个环节,不仅可以提高税收征管水平,还可以有效的对电子商务实施税收监控。总之,电子商务带来了税法的创新与革命。一方面,部分发达国家主张的电子商务税收政策可能会损害电子商务进口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税收权益,因此成为导致国家税收主权冲突的新的根源,使国际税收关系的稳定面临潜在威胁;另一方面,电子商务对税收法律制度的国际统一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符合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税收权益的国际税收法律制度已经成为电子商务税收法律制度的必然趋势。有鉴于此,本文乃致力于对电子商务税收法律问题的研究。4.期刊论文陈锦华刍议转移定价法律制度的发展方向-经济师2004,(10)随着跨国公司的迅猛扩张和转移定价的愈演愈烈,转移定价法律制度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文章探讨了转移定价机制产生的经济基础,评析转移定价税制最新发展成果的预约定价制,认为转移定价法律制度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应该是致力于建立充分兼顾税企双方利益和反映大多数国家利益、合理分配不同征税国之间税收利益的国际税收法律制度.5.学位论文曹明福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利益分配2007全球价值链分工是一种产品在多国或地区分工连续生产,伴有中间品的进口和最终产品出口的国际分工形式。全球价值链分工是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条件下国际分工呈现出的新特点,也是当代国际分工的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全球价值链分工深化了国际分工形式,从不同产品之间的分工走向了同一产品内不同工序、不同价值链环节之间的分工;弱化了传统分工的国家界限,分工的主体从国家过渡到企业;整合了各国的比较优势,企业竞争优势由传统分工中的本国的比较优势演进为世界比较优势。在这种国际分工格局的变动中,世界的分工贸易利益的增长机制以及分工贸易利益在各国间的分配也变得扑朔迷离:跨国公司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可能损伤某个国家甚至本国的利益;东道主国家在获得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利益的同时,相伴随的交换利益很可能受损;发展中匡家在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福利水平却可能下降等。目前,国内外对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微观主体的跨国公司或中观的行业、地区的产业集群,从宏观层次上、以国家为分析视角的基础理论研究还显得十分薄弱。本文在吸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遵循着传统国际分工和贸易理论发展的基本路线,试图顺延、完善起传统分工贸易理论在解释全球价值链分工时断裂的逻辑链条,同时也有意将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微观研究提升至世界利益、国家利益的宏观层面。本文紧紧围绕着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利益分配这一主题,对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基础、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利益分离、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利益分配格局、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利益提升以及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战略选择等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作为传统分工基础的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依然是全球价值链分工利益的来源;全球价值链分工产生的利益不再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而是出现了“产品利益”和“成本利益”、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分工利益和交换利益、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分离;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全球价值链分工未必一定能促进世界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以规模经济为基础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一定能够增加世界经济利益;全球价值链分工从理论上能够增加参与国的经济利益,但现实中的利益变动却十分复杂;跨国公司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整合了世界比较优势、产生了规模经济优势、占据了价格倾斜优势、实施了转移定价优势;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一般会发生偏向劳动要素密集型产业的经济增长,但如果发展中国家能够充分利用本国的“重叠要素”,不断优化本国的要素结构,就能够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乃至赶上发达国家;中国由于“大国效应”,其全球价值链分工利益现状堪忧,应该增加高级生产要素,打造企业竞争优势,追求动态经济利益,并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在对上述问题进行解析的基础上,本文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以比较优势产品中的绝对优势价值链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一定获利,以比较劣势产品中的绝对优势价值链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可能获利也可能受损,但发展中国家以比较劣势产品中的绝对优势价值链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肯定存在获利空间。第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全球价值链分工到底是“比较优势陷阱”还是“比较优势馅饼”,关键是看发展中国家是否充分发挥了本国的“后发优势”。第三、全球价值链分工下的“世界工厂”和传统意义上的“世界工厂”已经不再是同一个概念。“世界工厂”不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只能是我们在走向世界经济强国之路上所经历的一个过程。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一是通过“产品利益”和“成本利益”的分离证明了学术界争论已久的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传统分工的不公平交换问题,并把这一结论应用到了全球价值链分工中。二是相对于林德尔(S.B.Linder)的“需求偏好相似论”(theoryofdemandpreferencesimilarity),本文提出了“重叠要素理论”,似乎能够从供给的角度弥补“需求偏好相似论”解释产业内分工贸易需求角度假定的先天不足。总之,本文对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利益现状做出的一般性解释不仅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还有助于廓清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经济实践中的困扰。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23423e04-5a27-49de-a1f4-9dcb01403a35下载时间:2010年8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