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综合检测岳麓版必修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综合检测岳麓版必修1(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如下图所示,臣子对皇上说:“皇上,居住在这样的国家里,多安全啊,老百姓都丰衣足食呢!”这样的“安全”局面最早被打破是在()A.第二次鸦片战争B.中日甲午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鸦片战争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这就打破了清朝闭关锁国的状态。答案:D2.《帝国的回忆》记载法国公使葛罗现在非常希望游览长城……7月11日早上7点钟,这位公使在一群秘书和随员的簇拥下到达长城附近。这种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A.鸦片战争时期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中日甲午战争时期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解析:1858年《天津条约》有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内容,这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答案:B3.马克思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代表的是道义原则,而最现代的社会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的确是一种悲剧,甚至诗人的幻想也永远不敢创造出这种离奇的悲剧题材”。这段话的最确切最完整含义是()A.落后造成了挨打的悲剧B.英国是为了维护商业特权C.中国代表正义无可指责D.鸦片战争充满矛盾与悖论解析:鸦片战争的主要原因是英国要打开中国的市场,是英国的侵略造成中国挨打,而不是中国方面造成的,且材料所说的“悲剧”,不是指中国落后挨打,而是指正义的一方要挨打,故A项错误;材料“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而B项却说成“为了维护商业特权”,获得与维护是不同的,故B项错误;C项没有概括完整这段材料,故C项错误;“陈腐”“道义”“现代”“特权”离奇地组合在一起,故D项正确。答案:D4.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条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开放五个口岸B.要求设立公行C.规定五口通商D.中国自开商埠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根据材料中“贸易通商无碍”,可判断C项正确。B、D两项与材料无关;A项说法不够全面准确。答案:C5.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提,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列强获得这一权益是在()A.《南京条约》附件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材料“一国所提,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说明这一权益是“片面最惠国待遇”,是《南京条约》附件的内容,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答案:A6.英国人费利斯·比托在19世纪中期随列强侵略中国时曾拍摄了一组照片。下图是侵略者占领大沽炮台后的情景,此外还有一张北京雍和宫正门的照片,这组照片反映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注意题目中的时间“19世纪中期”,据此可排除C、D两项;鸦片战争时期英国侵略者并未占领大沽炮台,排除A项。故选B项。答案:B7.《台湾通史》认为:“1840年起至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大多数通商口岸内皆设有租界。‘通商口岸教堂洋行货物商民所在甚多,素由中国竭力保护’。”这在本质上表明()A.中国近代主动实行对外开放政策B.通商口岸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缩影C.中国通商口岸经济文化高度繁荣D.通商口岸有力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解析:由题干材料“素由中国竭力保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从政治角度来看,国家主权遭到破坏,帝国主义日益干涉内政,清政府维护外国列强在华利益,表明了B项。答案:B8.《重读近代史》一书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反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国民革命运动解析:太平天国在全盛时期建立农民阶级政权,仍然保留封建特权和等级,没有实现运动初期的平等口号,与题意相符,故A项正确;B项没有出现特权阶级,故B项错误;C项没有平等许诺,故C项错误;国民革命运动也没有形成特权森严与平等许诺的反比,故D项错误。答案:A9.太平天国1852年发布檄文:天下为上帝之天下,满洲为胡虏妖人,肆毒混乱,改变中国形象……现在皇天震怒,命天王扫除妖孽,廓清中夏。这体现出太平天国运动()A.主张推翻满洲贵族统治B.主张挽救民族危亡C.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D.代表先进历史潮流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太平天国认为,天下是上帝(即西方的上帝)的天下,满洲人原为野蛮之人,祸乱中国(中夏),“命天王扫除妖孽,廓清中夏”主张推翻满洲贵族统治,故选A项。答案:A10.“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这里的“社会革命”是指()A.推翻清政府专制统治B.承担起反封建反侵略任务C.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D.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解析:从材料可知“社会革命”是经济领域的变革,与推翻清政府专制统治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社会革命体现不出太平天国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任务,故B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平分土地,产品归圣库,削弱了经济竞争,降低了家庭生产的差距,故C项正确;提出发展资本主义方案的是《资政新篇》,故D项错误。答案:C11.《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这首竹枝词反映的历史事件包括()A.中日甲午战争和戊戌变法B.洋务运动和中日甲午战争C.洋务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D.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解析:“求富”“求强”体现的是洋务运动的口号,“卅年”是洋务运动持续的时间,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造炮成船”说的是洋务运动的内容,学习西方物质文明;“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说的是洋务运动失败,标志性事件是中日甲午战争,故B项正确。答案:B12.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中国意识到变革制度的迫切性B.传统的自然经济彻底瓦解C.天朝上国的观念被彻底粉碎D.促进西学在中国广泛传播解析:根据所学史实,“剧变”指社会性质和制度发生根本性改变;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进行政治改革,戊戌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A项符合题意。答案:A13.1895年,台湾巡抚唐景崧知道依靠清政府与日本交涉保台无望后,提出台湾租界化、抵押台湾等设想,并直接与法国、德国方面进行磋商。这反映出唐景崧()A.主张在台湾实行国际共管B.希望借助外力来保卫台湾C.准备武装反抗日本的占领D.企图脱离清政府实现独立解析:根据材料“台湾租界化、抵押台湾”,不是倡导世界各主要国家共同管理,而是把台湾租与、抵押给一些西方强国,阻止日本变台湾为自己的殖民地,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提出台湾租界化、抵押台湾等设想”,表明唐景崧希望引入西方强国,制衡日本割占台湾,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台湾租界化、抵押台湾……直接与法国、德国方面进行磋商”,表达了唐景崧希望列强间相互争斗来保台的无奈,并未涉及武装反抗,故C项错误;唐景崧引入外部力量,就是希望列强争斗,不致台湾被日本割占,尽力使清政府的领土完整,故D项错误。答案:B14.有学者指出:“一部中国近代史,便是一部中国文明转型史,而这个转型运动是有其明显的‘阶段性’的。‘甲午战争’便是一极重要的阶段——它标志着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阶段的开始。……那便是由‘四化’进入‘五化’。没有‘五化’,则‘四化’往往是徒劳。”这里多出的“一化”是指()A.工业化B.科技现代化C.政治民主化D.国防现代化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题干观点强调的是甲午战争后的新变化,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后中国的近代化目标进入政治近代化阶段(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A、B、D项在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就有体现,故选C项。答案:C15.有人评论义和团:“明显是由反动的满族朝廷、顽固的保守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民众的联合力量所推动的。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是愚蠢的、非理性的,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固有的爱国主义成分。”材料认为义和团运动()A.行动具有爱国和盲目双重性B.革命任务始终是反侵略反封建C.参与者具广泛性和全民族性D.失败是中外势力联合剿杀所致解析:从“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是愚蠢的、非理性的,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固有的爱国主义成分”可知,材料认为义和团运动既具有爱国性,又具有非理性、盲目性,故A项正确;义和团运动主要革命任务是反抗外来侵略,没有反对清政府,故B项错误;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爱国运动,不是全民族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故D项错误。答案:A16.“大清国国家允定两年之久,在各府厅州县将以后所述之上谕颁行布告……如复兹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材料应出自()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改订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根据题目中“如复兹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结合所学知识,《辛丑条约》规定,惩办反帝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与题意相符,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答案:D17.清末知识分子从工具批判走向体制批判,从呼唤体制内的修补,到颠覆性改造。“颠覆性改造”指()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解析:洋务运动没有进行“体制内的修补”,故A项错误;戊戌变法不主张进行“颠覆性改造”,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主张推翻清王朝统治,进行“颠覆性改造”,故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是从思想层面进行改造,而且也不符合题干中“清末”的时间,故D项错误。答案:C18.晚清民国时期,将不受束缚的帝制皇权关进民主国家法制框架,推动中国现代化,就是众多先贤的“中国梦”,为此他们()A.颁布《资政新篇》B.掀起义和团运动C.主张“中体西用”D.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解析:关键信息:晚清民国时期、将不受束缚的帝制皇权关进民主国家法制框架。从时间上看,A、B、C、D项都是在晚清民国时期,但《资政新篇》具有空想性,义和团运动是盲目排外,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仅是学习器物,不符合题意的政治民主化的特点,故A、B、C项排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符合题干的政治民主化特点,D项正确。答案:D19.下列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正确的是()A.立法目的是为了推翻君主专制B.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和总统制C.拉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D.体现了分权制衡的立法原则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目的是为了限制袁世凯权力,推翻君主专制是作用而不是目的,故A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责任内阁制,限制和削弱总统权力,没有确立总统制,故B项错误;戊戌变法拉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辛亥革命揭开政治民主化的开端,故C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按照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规定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故D项正确。答案:D20.下图是中华民国初期创作的讽刺漫画《政府人物之真相》:表示政府虽有“共和”之名,实际是猿(袁)家天下。这幅漫画反映了()A.北洋军阀政府名存实亡B.君主立宪得到广泛支持C.中华民国建国原则名存实亡D.中华民国政府政治开明解析:题目信息“漫画《政府人物之真相》:表示政府虽有“共和”之名,实际是猿(袁)家天下”表明民主共和名存实亡,C项最符合漫画主旨。答案:C21.民国初年,袁世凯为笼络康有为,召他主持清史馆。康有为力辞道:“我若修清史,则袁世凯首为罪人,如此必不为所容,因此不可赴任。”康有为认为袁“首为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