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人物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河南省唐河县城郊乡一初中李玉晓2学习目标•1、了解导致闰土发生变化的社会原因。•2、学习通过肖像、动作、语言等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3、学习运用对比揭示人物性格,突出小说主题的写法。3探究人物(一)闰土阅读文章的12—33段,55—77段。完成下面的表格。4少年闰土中年闰土外貌十一二岁,紫色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红活圆实的手——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头戴破毡帽,身穿极薄的棉衣,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动作语态手捏钢叉向猹尽力刺去很高兴说话脱口而出滔滔不绝——动着嘴唇只是摇头拿起烟管默默地吸烟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对“我”的态度只是不怕“我”不到半日,便熟识了告诉我许多稀奇事分别时躲到厨房哭着不肯出门送“我”贝壳和很好看的羽毛——对生活的态度月夜刺猹、雪地捕鸟——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他终于恭敬起来,称“我”为“老爷”——要一副香炉和烛台——性格天真活泼、机智勇敢、知识丰富、热爱生活迷信麻木、毫不觉悟、木偶人健康、壮实天真活泼机智建立了淳朴的友谊热爱生活,农村生活知识丰富,无忧无虑,快乐纯真贫困窘迫、饱经风霜苦不堪言、麻木迟钝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悲苦无奈,迷信麻木、不觉悟51、闰土的外貌变化反映了什么?2、在刻画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语言时,作者多次用到省略号,你能说说前后用到的省略号作用有何不同吗?3、闰土称我为“老爷”,这说明了什么?4、闰土特意挑选香炉和烛台的这一细节描写,说明了什么?作者这样写有何深意?反映他穷困窘迫的生活现状。少年闰土(4处省略号):说明闰土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说也说不完。中年闰土(9处省略号):说明闰土有说不完、道不尽的苦水。说明闰土精神上所受的折磨之深。这一声“老爷”道尽了闰土精神上所受的压和痛苦,刻画出农民闰土和知识分子“我”之间的隔膜。说明闰土已经信奉神灵,希望由神来帮助自己改变命运。以后要在求神拜佛中进一步麻醉自己。这就更加突出了闰土的悲剧性格。不仅承认严酷的封建等级制度,遵从尊卑贵贱的等级观念,而且已经虔诚的把自己的命运交给鬼神随便安排,这样他就被一步步逼进火坑,永无翻身的希望。6什么原因使闰土前后判若两人?(是岁月流逝的痕迹?)“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是使其陷入悲苦境地的原因。天灾人祸(帝、封双重压迫的具体体现)多子多福的封建意识7读课文12—33段,看这部分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写了什么人物?从叙述方式上来看,属于哪一种顺序?作用是什么?●二十年前●少年闰土●插叙。作用:插入叙述“我”和少年闰土的交往和友情。叙述闰土的见多识广,对下文写中年闰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更能突出小说的主题。8小结写这篇小说,鲁迅先生就是为了揭示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和人们精神面貌的可悲变化,以及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他运用对比传神的白描手法,抓住一些能体现小说主人公二十多年来质变的细节进行描写,成功地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并塑造了闰土这个鲜明丰满的艺术形象。9探究人物(二)杨二嫂阅读文章39—52段,完成下面表格。10二十年前二十年后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终日坐着”人称“豆腐西施”“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凸颧骨,薄嘴唇,50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说明杨二嫂年轻漂亮,安分守己。说明杨二嫂老丑而瘦表现杨二嫂势利、尖刻动作描写圆规一面愤愤地回转身,一面絮絮地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爱贪小财11杨二嫂的变化年轻漂亮端庄文静安分守己的豆腐西施泼辣刻薄自私势利贪婪的圆规121、杨二嫂为什么也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农村经济衰败、生活的贫困、小市民势利贪婪(或:市侩)的恶习使她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2、杨二嫂的形象对表现小说的主题有何作用?“我”对闰土和杨二嫂的态度有何不同?杨二嫂的形象,不仅对淳朴诚实的闰土是一个衬托,而且从更广泛的意义上展示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隔膜。作者从这一角度,深入地揭露了封建等级制度、等级观念的罪恶。对闰土:同情、痛惜。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对杨二嫂:更多的是厌恶,也有同情。13小说怎样刻划杨二嫂形象的?与描写闰土的方法有何异同?同:都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来表现人物;都通过对比手法写出了人物的前后变化。异:写闰土是先回忆,再眼前,因为少年闰土的美好形象已经在“我”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写杨二嫂则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更符合杨二嫂尖利、泼辣的性格。14小结:小说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表现闰土和杨二嫂在二十多年里发生的巨大变化,说明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经济衰败,农民和小市民生活的贫困,封建社会传统观念对人们的精神毒害,造成人们纯真的人性被扭曲。作者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真切地抒发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希望有新的生活的炽热感情。15结合以下问题,分析“我”是一个怎样的人?1、“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这是为什么?2、“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着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中的“高墙”指什么?3、“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中的“新的生活”是指什么样的生活?因为“我”对故乡的现实(即人与事)感到失望,故乡没有给“我”留下好印象。指封建思想,等级观念毒害下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淡隔膜。新生活指的是: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164、(1)“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为什么“害怕”?(2)为什么说“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5、课文再次出现海边奇异的图画,表现了什么?(1)因为“我”的愿望是普天下的人都过上自由、平等、幸福的新生活,但愿望能否实现是未知数,“我”不知道,所以想到希望的能否实现,自然便害怕起来。(2)闰土的愿望只是希望眼前能过上幸福生活,所以说“切近”,我的愿望是普天下的人都过上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我”的愿望能否实现还是未知数,所以茫远。海边奇异的图画是“我”对美好希望的想象和憧憬。176、“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作者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结尾充满了哲理。它告诉人们: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逾地斗争、实践,希望便“无所谓无”。人们都向着希望之路迅跑,就会迎来新生活。18“我”是小说中又一个重要人物。小说中的“我”并不等于作者,而是作者塑造的一个人物。想想“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二十多年前远离故乡,过着辛苦辗转的生活。回到故乡,看到故乡的衰败萧索,看到故乡人的生活穷困悲苦,看到故乡人纯真人性的扭曲感到痛苦悲哀。但“我”不失望,“我”憧憬着美好的故乡,“我”希望故乡人过上新的生活。所以说“我”不是消沉的知识分子,而是一个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具有民主进步思想倾向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19环境描写的作用:现实的故乡萧索、荒凉、单调,失去生命的活力。回忆中的故乡五彩缤纷,寂静而富有动感,辽阔而鲜活。环境描写既真实再现了社会生活,也凸现了故乡人的关系,“我”的情感态度:纯真美好的人际关系如今有了隔阂。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