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培训《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辅导李新生Tel:296860213837431172Email:lixinsheng@xcu.edu.cnlixinsheng888@126.com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一、学习目标、要求(一)学习目标1、能够掌握教学技能基本理论知识;2、能够运用适合于自己的各种教学技能。(二)要求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努力把知识与技能转变为教学能力。内容提要教学技能概述;备课技能;课堂教学技能;检查学习效果技能;教学语言技能;学法指导技能;说课和听评课技能;教学反思技能。共计八个章节。第一章教学技能概述一、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能够掌握教学技能的涵义、了解教学技能的分类;2、能够对教学技能训练的目标、原则、途径、方法有所理解;3、能够认识微格教学。二、内容提要(一)教学技能的涵义关于教学技能,中外学者有许多不同的表述形式。美国教育学学者莫里逊指出,教学技能是“为了达到教学上规定的某些目标所采取的一种极为常用的、一般认为是有效的教学活动方式。它是教师针对课堂的适当场面作出的自觉反应。”我国电化教育专家、华南师大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李克东则认为:“教学技能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理论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转引自孙正川主编《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版)(二)教学技能的三层涵义1、教学技能是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的整体体现;[关键词]程序化、规范化、模式化。2、教学技能的形成是内外兼修的结果;[关键词]教学行动、教学技能的形成、教学的最高追求。教学技能的形成不仅是教师长期练习和训练的结果,而且是教师在经验基础上体悟反思的结果。3、教学技能是在教师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三)教学技能的分类一、几种有代表性的分类1、英国特罗特教学技能的6种分类;2、美国德瓦特·爱伦把课堂教学技能分为不同的技能群;英国教育学家特罗特把教学中能够观察、能够表现、能够实行量化分析并为教师所熟悉的教学行为,设定为六中教学技能:变化的技能、导入的技能、强化的技能、提问的技能、例证的技能和说明的技能。美国著名改革教育家德瓦特·爱伦根据有利于学习者练习、有利于理论工作者研究和有利于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的原则,把教学技能分为不同的技能群:提问技能(包括提问数量、开放性提问、高层次提问、探寻提问和提问措辞);强化与控制技能(包括正面与反面强化、言语与非言语强化、鼓励、暗示、沉默、选择个体学生、目光接触、观测和解决冲突);举例技能(包括相关例证、类比与比喻、正反例、具体——抽象例证);运用教学手段技能(包括随手教具、教学设备、黑板及其他书写板);课堂结构技能(包括导入、结束、课堂内过程评估);组织合作学习技能(包括合作学习的组织实施、小组学习的观测评估和学习对子的组织与指导);运用教学里原理技能(包括演绎、归纳、直觉思维、反证、有计划地重复、生动形象、错位反差、延迟反应和刺激变化方式);试误技能(包括向学生提供反馈、推动尝试、利用错误和设计迷惑)。3、美学者莫利有效教学普遍的课堂教学技能有三类:教学之前、教学之中、教学之后。(1)教学之前—教学计划的过程(决策过程)七个步骤:选择教学内容、书写教学目标、导入、选择教学策略、结束、评价和决定新的教学内容;(2)教学之中—计划付诸实施建立认知心向(导入)、交流、使用刺激变化、有效使用强化、使用提问技术、课堂管理、结束、评价目标;(3)教学之后—评价其一,收集有关信息,根据教学目标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其二,对学生的学习成就作出判断。(四)教学技能分类1994《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教学设计技能、使用教学媒体技能、课堂教学技能、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技能、教学研究技能。课堂教学技能又分为:1、导入技能;2、板书版画技能;3、演示技能;4、讲授技能;5、提问技能;6、反馈和强化技能;7、结束技能;8、组织教学技能;9、变化技能。教学技能:备课、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教学语言表达、教学媒体选用、学法指导、检查学习效果、说课与听评课、教学评价、教学研究和教学反思等技能。(五)教学技能的训练训练目标: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整体素质。1、掌握教学技能的基本理论知识;2、熟练并能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能;3、提高训练意识,掌握训练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学技能;4、形成教学能力和个人教学风格。风格源于教师的精神气质。要求正其心,诚其意,培其本,深其源,养成独特的风格。(六)教学技能训练的原则1、目的性原则;2、分解原则;3、示范原则;4、反馈原则;5、训练与自我训练相结合的原则。(七)教学技能训练的途径1、教育理论课;2、教学技能课;3、学科教法课;4、课外活动;5、真实教学情境。(八)教学技能训练方法1、观察法;2、书面作业法;3、对镜练习法;4、录音训练法;5、角色扮演法;6、模拟教学;7、介入教学;8、教育教学实习.第二章备课技能一、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能够掌握备课技能,并能够在教学实际中加以运用。2、能够认识教材的作用,能正确的使用教材。3、能够对学生进行了解,加深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4、能够认识教学目标的作用,学会编写教案。二、内容提要当老师就要备课,而要上课就必须要备好课。所以备课是教师不可缺少的一项至关重要的专业能力,尤其是新课程下如何备好课,这是教师要面对的新问题,我们必须要重视备课的研究。让备课真正成为教师成长之桥!(一)高度重视备课研究1、备课是教学的切入点:当教师拿到教材备课的时候,感到茫然,乃至遇到一些十分困惑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大都要在备课中得到解决。2、备课质量决定上课质量: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而要上好课关键是首先备好课,教师应在备课优化课堂设计上下功夫。3、研究备课可促进教师尽快成长:它对于上好课、抓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师生负担乃至提高教学能力、促进专业化成长都是至关重要的。(二)什么是备课“备”可以理解为准备、预备。“备课”就是教师课前所做的的准备工作。它是教师充分地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和了解学生、弄懂弄通为什么教、教什么、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出目标明确、办法适当的教学方案(写出教案)。1、从宏观到微观——系统备课的几种方法。(1)长年备课(4)课时备课(2)学期备课(5)课前复案(3)单元备课(6)课后反思2、从感性到理性——课时备课的三个阶段课时备课就是以课时为单位,设计出具体的教学方案。这个过程划分为:吸纳(收集备课信息)—构思(设计教学方案)—输出(编写教案)三个阶段。(一)备教材——做到六个弄清1、弄清课标(大纲)精神教师备课只有熟悉课标(教学大纲),才能胸怀全局,居高临下地钻研教材。2、弄清新教材与旧教材的变化3、弄清教材体系教师要通过研读教材,明确本学科教学任务,真正弄懂教材的基本思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编写意图,透彻理解教材的精神实质、内在联系、纵横关系及广度深度。最终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4、弄清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在任何一本教材里,都有一些同类知识中分量大、重要的或主要的内容。教学难点:学生难懂、费解和不易掌握的内容。5、弄清教材特点教师在研读教材时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注意分析教材的特点。由于教材特点不同,选择的教法就不同。6、弄清教材疑点所谓疑点,就是课堂上学生混淆不清、容易误解且产生疑惑的地方。教师在备课中,要去分析教材,充分考虑学生可能在哪些问题上质疑,以便给予释疑解惑。博览精选,厚积薄发。消化吸收,贵在创新。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的开发者,设计者,即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再创造”是要“让教材的内容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学习动力,使教材内容同学生的经验与体验建立起联系,搭起教材内容通向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二)备学生——做到四个了解1、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知识背景;2、了解班级基本情况;3、了解学生的差异;4、了解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意见。激发内动力确保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应在课前、课中引导学生参与到情境的创设过程中来,构建适合学生智力发展的问题情境,就需要在平时多和学生沟通,诸如聊天、设计调查问卷、参与学生的课外活动等,既有利于学生亲其师,更便于教师灵活地发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使学生信其道。教师通过钻研教材,翻查各种教学资料和对学生有了初步了解以后就进入备课的第二步,对收集和吸纳的备课信息进行思维加工,设计教学方案。这是教师综合运用知识和进行教学设计的构思的过程。所谓课堂教学设计是指课堂教学的设想和计划,即在课堂教学工作开始之前,教学的预谋和筹划。教学目标设计——明确教学方向目标是正确的目标是具体的目标是弹性的目标是集中的目标是连续的确定教学目标的意义1、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最关键的工作就是确定教学目标。如果教学目的确定得不合适,再好的教学也不能达到设计师的真正意图。2、教学目的直接决定内容分析、策略制定、评价等提供了可靠的基础。3、教学的总目标是贯通教学活动全局的一种指导思想,是对教学活动的一种原则性规定。4、要使总的目标落实到整个教学活动体系的各个部分中去,必须进行教学目的分析,对实际的教学活动水平做出具体的规定,即把教学目的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定义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的、明确的表述。教学目标也称为行为目标,运用行为目标术语是为了强调教育结果的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教学目标的功能1、教学设计可以提供分析教材和设计教学活动的依据。2、教学目标描述具体的行为表现,能为教学评价提供科学依据。3、教学目标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4、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教师评鉴和修正教学的过程。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认知学习领域目标分类:1、识记:对先前学习过的知识材料的记忆。2、领会:是指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包括转换、解释和推断三种形式。3、运用:是指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分析:把复杂的知识整体分解为组成部分并理解各部分之间联系的能力。5、综合:将知识的各部分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知识整体。强调创造能力,即形成新的模式或结构的能力。6、评价:是指对材料(论文、观点、报告等)作价值判断的能力。包括内在标准或外在标准。是最高水平的学习结果,要求超越。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克拉斯伍(D.R.Krathwohl)等制定的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依据价值内化的程度。该领域的目标共分五级:1、接受或注意:学习者愿意注意某特定的现象或刺激。2、反应:学习者主动参与,积极反应,表现出较高的兴趣。3、评价:学习者用一定的价值标准对特定的现象、行为或事物进行评判。4、组织:学习者在遇到多种价值观念呈现的复杂情境时,将价值观组成一个体系,对各种价值观加以比较,确定相互关系及相对重要性,接受认为重要的价值观,形成个人的价值观体系。5、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通过价值观体系的组织,逐渐形成个人的品性。各种价值被置于一个内在和谐的构架之中,并形成一定的价值体系。言行受体系支配;观念、信仰和态度溶为一体,形成个人世界观。心智运动学习领域目标分类辛普森(E.J.Simpson)等人的分类系统:1、感知:运用感官获得信息以指导动作。2、准备:是指对固定动作的准备,包括心理定向、生理定向和情绪准备(愿意活动)。3、有指导的反应:是指复杂动作技能学习的早期阶段,包括模仿和尝试错误。4、机械动作:反应已成习惯,能以某种熟练和自信水平完成动作。5、复杂的外显反应:复杂动作模式的熟练操作。精确、迅速、连贯协调和轻松稳定。6、适应:是指技能的高度发展水平,学习者能修正自己的动作模式以适应特殊的设施或满足具体情境的需要。7、创新:是指创造新的动作模式以适合具体情境。要有高度发展的技能为基础才能进行创新。教学目标的编写方法编写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A对象:阐明教学对象。B行为:说明通过学习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行为变化)。C条件: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D标准:规定达到上述行为的最低标准(即达到所要求行为的程度)。教学设计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