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堂对话——我们该怎么做单位:泗洪县城头中心小学邮编:223934姓名:高万能黄荣丽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实施的,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围绕着人的培养目标来设计和确定的,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通过对话交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堂教学即对话教学。在对话分享中达成知识的自我构建,自我理解,自我创造,重构师生关系,通过教师的对话引导与学生的自主构建,在自我中发现他人,在他人中发现自己,把课堂教学改造成为师生对话、沟通、探究的舞台。关键词:数学课堂对话对话教学弗莱雷说:“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了真正的教育。”因此,课堂不应该成为教师单极表演和学生被动静听的场所,而应该成为师生间进行交往、对话、沟通和探究学问的互动的舞台。课堂对话应建立在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基础上;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师生与文本对话。因此,对话的课堂,其一要营造气氛、体现真正民主,让学生享有充分的说话权利。其二要尊重学生,学会倾听。其三要吃透教材。其四找准时机和切入点。课堂对话是当今教育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小学学教学改革中的热点。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该理念的具体体现。教学中,学生的发展离不开对话。这对话是师、生、文本三者间的沟通。传统的教学更多地关注教师的教,关注对文本的解2读,忽略学生的反映。他们成为知识的容器,只能被动地吸收知识。知识的量的积累无法实现质的飞跃,也就无法促成学生的发展。教师要促使课堂对话更有效,就要对传统课堂提出挑战。传统课堂以教师为本位,以书本知识为本位,以教案为本位。而当前的教师要是课堂的开发者和创造者,对此本人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一、课前准备阶段(一)掌握信息,摸清情况教师要心中有学生。学生的个体千差万别,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差别,还要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体验。教学设计时,尽可能多地考虑不同程度的学生的需求,预设要留有空间。制定的策略不是单维的、严密的、封闭的、主观的线性设计,而应该是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动态的板块设计。这样,当课堂上学生出现不同的反映时,教师才不会慌了阵脚,课堂才不会无序、失控、自由化。优秀的教师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控课堂。(二)潜心文本,抓住焦点教师要对教材、对学生有整体的把握,做出科学的预设,才能使三者的对话科学有序地进行。教师要抓住教材的重点,把握文章的主旨,使谈话有的放矢,真正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当对话跑题时,能及时把话题拉回到主题中。教师只有对教材的整体把握,才能运筹帷幄。(三)设计对策,确定方法3课堂对话,不可能按照自己预先设计的思路一帆风顺地向前发展,可能回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一些梗阻现象。所以课堂对话之前,尽可能的自我设计几种假设及其对策,然后确定其方法。二、课堂实施阶段(一)从“情、趣、疑”入手,营造和谐的课堂对话环境一堂好课的开头如同一出好戏的序幕。开头讲得好,就能先声夺人,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认为对话教学一般应从“情、趣、疑”入手。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教师应以饱满的激情、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方式,导入新课,达到酝酿情绪,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目的。“趣”是激发心理活动和思维活动的兴奋剂和催化剂,它能使学生情绪高涨、思维高度活跃。“疑”是思维的开端和启动器。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这样,既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氛围,又为师生之间的对话创设了条件。(二)创设情景,优化课堂对话的时机和切入点。能有效实现课堂对话需创设好对话情景,情景创设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对话的成败。如何创设呢?我们不妨从学生的学习得失和感悟、问题和困惑中创设教学对话的情境,不妨从学生在共同思考讨论问题或练习交流中引入对话情境。有了好的情景,还要善于捕捉良机、错过良机就会影响对话的效果。课堂对话的良机和切入点的选择要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来确定。以下浅谈三点:1、从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中创设情景4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就是这节课所要理解掌握的知识点,是每节课知识的核心。教学中通过学生动脑、动手,通过对话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利用集体智慧,挖深挖透知识点,有利于学生准确牢固掌握知识。例:(1)讲“20以内减法,14-8”时,怎样计算14-8是重点,就可以让学生先自己思考,你是怎样想的?然后小组内对话,组际间对话、互相补充。得到以下算法:⑴14-8=14-4-4=6⑵14-8=18-8-(8-4)=6⑶因为8+(6)=14,所以14-8=6⑷14-8=14-10+2=6⑸14-8=10-8+4=6……最后进行比较:哪几种你喜欢?为什么?通过这样的数学对话,14-8的算理迎刃而解。(2)在“分解质因数”的教学时,学生对“分解质因数”这个概念的理解是难点,故可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进行对话,讨论:“5=5×1是不是分解质因数?为什么?”学生通过认真思考,积极交流,明确了有两个理由能证明其不是分解质因数。一是5不是合数,因为只有合数才能进行分解质因数;二是1不是质数,分解质因数要求分解的因数都是质数。这样通过数学对话,学生对“分解质因数”这个难点轻而易举地突破了。52、从学习过程出现的问题中创设情景学生在学习中所出现的问题,往往就是多数学生不理解的问题,也是学生争议较大的地方。如果只通过独白来讲解完成,势必给学生造成一知半解的模糊印象。然而组织学生进行对话,去伪存真,在辩论中明理,在辩论中统一观点,在辩论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周长与面积后,要学生练习:用24根1厘米小棒围成一个长方形,围成的长方形面积是多少?(小棒不能折断)刚开始,学生能说出一两种答案,但通过数学对话,学生慢慢体会到此题关键是确定长与宽,且长与宽之和就为12,故它的面积可以是1×11=11平方厘米、2×10=20平方厘米、3×9=27平方厘米、4×8=32平方厘米、5×7=35平方厘米、6×6=36平方厘米。这样,通过数学对话,就能找到解题规律。3、从学生易混淆的问题或概念创设情景在教学中,有许多问题表面和内涵都有相似之处,对于小学生来说,要清楚区分开,是一种不容易的事情。采用对话的形式,让每个学生从自己认识到的不同侧面加以理解区分,则会事半功倍,问题就解决了。例如:在“数的整除”教学时,学生易对奇数、偶数、质数、合数这四个概念混淆。老师就可以设计:“质数就是奇数,合数就是偶数,你说对吗?为什么?”让学生在自己小组内先进行对话,然后组际对话。最后使学生能正确区分质数与奇数、合数与偶数。(三)学会倾听,化解或转化对话中的冲突,6在实际的对话教学课堂中,保证对话的顺利进行是对话教学成功的关键。由于师生间、学生间客观存在的知识层次、思维方式以及经验累积上的差异,随着对话的深入开展,相互间的各种矛盾就会凸现出来,对话中的冲突也就在所难免。在课堂对话中冲突的发生是必然的,冲突不仅仅是对话的阻碍,同时也更是促使对话得以朝着更深层次发展的契机,没有冲突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对话中冲突。此时,善于倾听非常重要,只有通过倾听对方的意见,才能了解对方的观点和看法。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正确理解别人的表达和观点。教师要注意关注和指导学生的倾听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把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学会理解和接受别人正确的观点,学会从别人的发言中捕捉闪光点或不足之处,学会合理地评价他人的观点和想法。教师可以用“你们听懂了吗?谁听懂了?他说的是什么意思?”“对于他们的方法你们有什么想法?”等语言引导学生倾听他人的发言。这些话听起来是那样平常,然而背后体现的是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关注,对课堂教学实效的重视。如果遇到出现打断同学发言的现象,教师还应明确指出:“我们应该先听完他是怎么说的。”在这样的课堂上,每一位学生都认真地倾听和努力理解其他同学的发言,并不断反思和补充。这样的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并使学生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与理解。2、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回答7首先,教师要有倾听的意识。应该说,教师们已走出了“教师至上”的束缚,怀揣着一颗平常心,与学生真诚面对!舍得让学生说。其实,学生会说了,学生得到发展了,才是课堂的最终落脚点。其次,教师要沉得住气,要让学生把话说完。在学生尚未阐述清楚观点时,切莫随便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另外,更重要的是要倾听学生发言的背后——他在想些什么,为什么会这么想。课堂之所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就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富有个性的生命体。课堂教学的价值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因此,作为教师要用自己的教学机智敏锐地抓住这些非预设生成的资源,守住精彩瞬间。在设计教学和组织课堂教学中,经常给学生提供对话的机会,使学生在对话的过程中学习别人的方法和想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从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数学,养成与别人对话的习惯,并在对话中寻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参考文献1、余文森《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M].北京:首都大学出版社,2004.2、刘庆昌《对话教学初论》[J].教育研究,2001,(11)3、郑金洲《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系列——对话教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版.8促进课堂教学公平的思考施瑜(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通226019)【摘要】课堂教学中的诸多不公平对学生的危害较大,呼吁教学民主和教师话语霸权的解构与重建,期待新的教师角色。公平对待每个学生,课堂互动中师生话语权的合理分配和师生平等对话对建构真实动态的交际课堂,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发挥教师和学生个性等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关键词】课堂教学;不公平现象;原因;分析【中图分类号】0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1674—6120(2009)08—0035—04公平对待每个学生,课堂互动中师生话语权的合理分配和师生平等对话,对建构真实动态的交际课堂,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发挥教师和学生个性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这也是2l世纪教师教育发展和课堂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的重要目标和追求之一。本文意在探讨课堂教学中的诸多不公平现象及其原因,并探讨课堂教学涉及的其他一些问题,以及传统课堂教学话语所存在的系列弊端,以期望从教育社会学视角探讨课堂教学的民主和平等,呼吁教学民主和教师话语霸权的解构与重建,期待新的教师角色。一、课堂教学中的不公平现象课堂教学公平属于教育公平的范畴,它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否给家庭背景、智力水乎、教养程度不同的学生以平等对待。课堂教学是教育的实践领域,是教育活动真正发生的地方,因而它的公平与否直接关涉到个体的发展,进而影响着整个教育领域内公平的实现,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然而,笔者在从事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课堂教学不公平的现象日趋严重,已经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当前,课堂教学不公平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师的话语霸权现象相对普遍。教师主宰课堂,尽力控制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严重妨碍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满堂灌教学重视知识的传播,忽略学生的情感因素,违背以人为本的教学规律和教学理论。这种现象在我国的传统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尽管部分教师重视了互动,但多数教师仍在对象、时间、内容方面有选择性,学生问的自由互动较少,这仍是话语权的控制。(二)教师与学生实行选择性交往,课堂参与机会分配失衡。我国课堂教学基本上都实行班级授课,因而课堂中的交往多为师生交往,且这种交往大多数由教师发起,学生参与交往的过程多半只是被动和反应性的交往过程。9从课堂教学总体互动情况来看,由于教师在交往过程中的支配地位而使师生交往带有更多主观选择性。教师对学业成就高、社会地位高、在班级中担任较高职务的学生表现出较高的互动频率,与其他类型的学生存在较显著的交往差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这种选择性交往必然导致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参与机会分配的不均衡性。教师通常把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分配给经过选择的对象,而对于获得选择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