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领学人:万德江向所有工作在教育战线上的教师同志们致敬这些挑战首当其冲的是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水平,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如何发掘优质的培训资源,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与普及,教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1.如何调适教师的角色?2.怎样面对教育对象的巨大变化?3.在现行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如何进行素质教育?4.如何培养既能短期考高分又具可持续发展的学生?5.如何理解并进行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一)课堂是实施新课程的主要场所1.课堂有最大的时间权重——占学生在校时间的比例最大;2.课堂有最高的价值效用——育人的素质水平质量最高;3.课堂有科学的课程设置——各学科搭配组合科学;4.课堂教学有默契的学段衔接——学生素质发展具有连续性;5.课堂有良好的内外条件——营造了专业性的教育环境;6.课堂有丰富的教学质量——给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7.课堂教学有强大的推进功能——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动力强劲。课堂教学能力在教师能力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二)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能力结构中的核心要素1.教学能力是完成教学任务的直接工具——决定课堂教学质量水平;2.教学能力是教师各种素质水平的集中表现——决定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3.教学能力是教师的职业能力——反映教师的本质特征。(一)借鉴中感悟——不能只借“标”而不借“本”;(二)实践中探索——构建自己的“战略进攻系统”,主动出击;(三)学习中升华——用理论去鉴别教学行为的正误;(四)反思中前进——“开源助流”、“扬长补短”、“高低兼顾”。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途径许多单项教学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教学能力、板书板画能力、教师的非权利影响能力等等,也可以通俗的说教师的举止言行都可以归纳到教学能力范畴,因为它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作用,对教学结果产生影响。我们重点探讨如何培养与训练以下四种单项教学能力:(一)教学设计能力;(二)整合性教学能力;(三)开放性教学能力;(四)教会学生“愿学”、“会学”能力。(一)教学设计能力——确定整体教学效果方面的关键性的单项教学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根据教学目的要求,预先设计教学程序、确定教学方法、选择教学内容等事项的创造性本领,教师的教学设计过程实际上是创造的过程、教材重组的过程、教材内容的填充过程、教师知识系统化的过程、教师探究教材智能结构的过程。(1)偏重知识传授设计,忽视能力、智力、非智力和思品教育设计;(2)偏重教学内容设计,忽视教学目的设计;(3)偏重课内知识设计,忽视课外知识设计。1.关注并改变目前教学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2.理解并执行教学设计的标准(1)教学结构合理;教学设计:①要突出学生活动时间,②要突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内容(主动质疑、积极研讨、积极动手)③要减少教师讲授的时间;(2)教学容量饱满;(3)学生负担较轻。3.认识并掌握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第一步骤:研究、“吃透”教材,明确、理解《课标》要求;第二步骤:设计完成知识和技能教学任务的途径;第三步骤:借助教材拓宽知识和技能领域;第四步骤:通过教学过程的设计,对学生进行智能、非智能因素的培养;第五步骤:借助教材实施“人格本位”教学;第六步骤:书写设计方案。介绍:一种新的教学设计——“双向对称”设计及书写方式,即设计教学时,把外显的教学行为或教学内容与内含的与该行为或内容相对应的素质元同时构思,同时书写,以教学时间为纵轴,两者呈轴对称左右分布且“双向”并行、纵向发展的设计方式。正文的表头为:教学过程时间纵轴素质元整合性教学是以教材为依托,将与教材相关的各类知识有根据、有筛选、不同程度地融进教学中,即通过掌握教材,挖掘学生潜能,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优秀品质,形成学生的肯定情感、积极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整合性教学能力就是指教师把教材的相关知识、技能与教材本身相融合的本领。新课程要求教师进行整合性教学,如果教师的整合性教学能力得不到提高,教师就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二)整合性教学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关键性的单项教学能力人生意义:整合性教学不是传统的单一知识教学,而是各学科知识,特别是宏观的文科和理科之间有机结合的教学,保证了学生身心发展的正确方向,抑制了学生的畸形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推进个体社会化的进程。社会意义:整合性教学是培养“全才”的最佳方式,是形成和发展人的合理科学素质结构框架的最有效途径。教学意义:整合性教学不仅是教学内容的变更,更是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理论的升华、教学模式的变革;它的实质是改传统的知识本位教育为现代的人格本位教育.1.整合性教学的意义2.整合的内容(1)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讲,教学要进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2)从个体社会化的角度讲,教学要进行“注重学科知识、学生经验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3.整合性教学的目标要求新课程指出: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它的实际意义在于:让每个学生都要成为人格高尚的人,成为能够适应社会、创造世界的人。4.整合性教学设计能力的类别(1)教学与脑科学整合性教学;(课堂教学与以发展学生思维为核心的智能因素以及与发展学生非智能因素融为一体.)(2)教学与广义的社会科学整合性教学;(课堂教学与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熟的教学内容为一体.)(3)教学与广义的自然科学整合性教学;(4)教学与前“三大科学”的全面整合。开放式教学是指在教师主导作用控制下,赋予学生最充分的民主,学生以多种形式全面发展自我的教学方式,开放式教学能力就是指教师能创设“开放性”的教学环境并能按计划进行有序教学的本领.或者说,教师的开放性教学能力就是能让教学“开放”的能力.(三)开放性教学能力——保证教学顺利进行方面的关键性的单项教学能力1.开放性教学的基本原则(1)学生活动为主;(2)学习行为放开;(3)“收”、“放”结合。2.开放性教学能力的结构组成(1)“释放天性,能让学生在‘无意识’中学习”的能力;(2)“娱乐游戏,能让学生在‘玩’中学习”的能力;(3)“创设情景,能让学生在‘愤悱’中学习”的能力;(4)“赏识激励,能让学生在‘成功’中学习”的能力。3.开放性教学能力的结构组成(1)教师创设“开放”情境能力(“愤悱”;“娱乐游戏”;“探究—研讨”;“合作”;“直观”;“动手操作”。)(2)教师语言能力(讲解的诱发艺术;形象艺术;穿透艺术;“谐振”艺术;节奏艺术。)(3)教师质疑能力(于无疑处生疑;于有疑处扩疑;学生辩论生疑。)(4)教师随机应变能力(能力有三:遇事不慌;转嫁他人;反问质疑者。)(四)教会学生“愿学”、“会学”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动机和生存本领方面的关键性的单项教学能力“愿学”是人的本性所固有的,而现在许多学生“厌学”是什么原因产生的呢?从外因分析,最大原因在于教者(教师、父母或其他对象)从“内因”分析,是由于不利于学生“愿学”的消极影响而使学生不“愿学”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失去或削弱了自身学习的动力学生“愿学”的动因来自非智力因素(动机、兴趣、需要、求知欲、情感、意志、性格、气质、自信心、责任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而对中小学生影响最大的、最直接的是动机与兴趣。因此,教师在这两个方面进行有效施教就能激活学生“愿学”的愿望。1.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1)采取培养“直接动机”与“间接动机”兼容的策略;(2)采取培养“高尚学习动机”的策略;(3)采取满足或增强学习需要的策略。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1)采用兴趣转化的策略;(2)采用兴趣与理想相结合的策略;(3)采用教会学生“好学”、“深思”的策略。1.提出新奇、有趣的问题;2.形象生动的叙述;3.引人入胜的电化教学;4.新颖的实验;5.学生的实际操作;6.发散思维训练;7.学生热烈讨论;8.音乐艺术作品的欣赏。课的“导入”类型1.概括性终结;2.悬念性终结;3.引申性终结;4.质疑性终结;5.提问性终结;6.游戏性结尾;7.前置性结尾;8.激励性结尾。课的终结设计类型叶圣陶指出:“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讲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要向不教转化,讲要向不讲转化。”所以,教师必须首先“教会儿童怎样学习,然后再让他们自己去学习”。(1)教会学生听课要做到“有信心”、“能专心”、“会用心”;(2)教会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辐合型学习、辐射型学习、创造型学习);(3)教会学生回忆;(4)教会学生思维(发散思维的训练方式:材料发散、功能发散、结构发散、形态发散、组合发散、方法发散、因果发散、关系发散、变态发散);(5)教会学生自学。1.教会学生接受式学习能力发现式学习是指学生不是通过接受教师传授的现成结论,而是依靠自己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智慧力量,去获取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探究性思维的一种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的步骤是:(1)提出问题;(2)分解问题;(3)合理假设;(4)检查假设;(5)做出结论。2.教会学生发现式学习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广义的,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讨论的“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勾勒课堂教学蓝图、保证教学质量的能力;“整合性教学能力”是转变“知识本位”教学、创造性完成新课程改革目标、实现课堂教学全面育人价值的教学能力;“开放性教学能力”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释放学生天性、还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能力;“教会学生‘愿学’、‘会学’能力”是使学生形成学习内驱力,是教师“授人以渔”,是“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有益的教学能力。小结愿各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有一个质的飞跃!愿大家暑期培训获得成功!谢谢大家!

1 / 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