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重庆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王乔明2016、7、20为什么要关注课堂1、班级教学仍然是目前教学的主要形式;2、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仍然是课堂教学;3、师生互动与学生互助的主要载体仍然是课堂。从课程标准说起1、教学建议的核心内容仍然是针对课堂教学;2、教材编写的主要目的仍是为课堂教学服务;3、对学生的全面评价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因素的有效载体仍然是课堂。初中数学课堂的一些现状1、“导学案”?2、“讲学稿”?3、教师主宰课堂;4、学生被动学习;5、僵化套用一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6、…………产生问题的一些因素1、缺少清晰的学生达成目标;2、缺少有序有效的学习活动;3、教师讲得太多,学生主动学习少;4、不顾学生的学习状况;5、教师对试题的加工能力差。6、……关于课堂教学模式1、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简称为“教师中心模式”):建立在“传递——接受”教学理论和“刺激——反应”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具体表现为: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及各种媒体作为教学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关于课堂教学模式2、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简称为“学生中心模式”):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建构知识意义的主动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只是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最终达到有效地建构所学知识的意义的目的。关于课堂教学模式3、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我们称之为“教师学生双主教学模式”(简称“双主模式”):双主模式则介于上述两种模式之间,即把“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两种模式的长处吸收过来,避免它们的消极因素;教师在起主导作用的时候,处于中心地位,学生处于传递——接受学习状态,但更多的时候,学生是在教师帮助下进行主动思考与探索。(课堂上的“三讲”与“三不讲”)如何改变?1、确立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2、确立教师课堂学习的主导地位;3、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实施“双主共学”,建设“卓越课堂”双主教学模式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首先,在双主教学模式中,教师不但要继续当好课堂上的传授型的教师,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成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导师。要懂得引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围绕学习目标自主学习与探索;懂得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懂得创设教学情境“诱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懂得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辅导学生,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使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懂得教导学生完善人格、健康心理,养成高尚的品德。双主教学模式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其次,教师要成为“双主教学模式”的设计者和开发者。教师的设计与开发十分重要,因为教学模式的取舍事关教学改革的大方向,方向错了,其它都会错。主要就靠广大教师去设计开发与应用。可见,教育改革的成败与否,与教师在教学设计、开发和应用教学模式时,是走老路还是走新路直接相关。教育理念问题?双主教学模式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另外,教师还应该是一位学者,即学习研究者。在“知识爆炸”、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的信息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教育领域的各种巨变也在所必然,教师要胜任本职,就必须不断地研究本专业以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知识新思想和新问题,不断地充实自己。教师的这种学者角色,将会成为21世纪教师职业的一个明显的特征。卓越课堂的理念文化(一)学生为主体1、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是成长的生命、发展的主体。2、卓越课堂强调对学生自我、自主、自动的尊重。3、给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的时空,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做到: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次、分类别地设计多样化、可供不同发展潜能学生选择学习内容。2、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教学环境,培养每个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发展。3、建立以学生为本的学习共同体,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让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打好学生主体地位的“五张牌”(一)教学设计要紧扣一个“学”字1、学什么?2、怎样学?3、学到什么程度?4、怎样检测效果?课堂教学,不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而是让学生对知识、方法的真正掌握。自始至终,教师所做的就是为学生的“学”服务。打好学生主体地位的“五张牌”(二)教学内容要紧扣一个“通”字1、课堂教学要确保学生学懂;2、不能求速度、不能求高起点,一切要基于学生的基础;3、起点低一点、速度慢一点、台阶缓一点、巩固勤一点,不炒夹生饭,引导学生一步一个台阶去解决数学问题。打好学生主体地位的“五张牌”(三)教学流程要紧扣一个“动”字1、每节课自始至终让学生动起来,教学流程就是让学生动的过程;2、让学生动眼、动口、动手,让学生或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一步一步把知识学懂;3、让学生自我小结,接受检查,查找学习中的问题;教师要认真思考: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师生做什么?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打好学生主体地位的“五张牌”(四)教学环节紧扣一个“畅”字1、课堂教学要张弛有度、抑扬有致,不能让学生一直处于同一种学习状态。2、容易、非重点处要蜻蜓点水、一带而过,重点、难点处要精雕细刻、浓墨重彩。课堂教学要时徐时急,有时紧张投入,有时舒缓放松,常常换一种状态,解除学习疲劳。在一种良好的状态下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打好学生主体地位的“五张牌”(五)教学语言要紧扣一个“简”字1、教师的课堂语言要追求“精”和“简”。不罗嗦、不重复,含糊不清、词不达意的话坚决不说。2、能说能不说的话尽量少说,能让学生说的话坚决让学生说。3、努力追求教学语言说在点子上,点在关键处,恰到好处。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1、学生愿不愿学、乐不乐学,学习过程是否很投入、很积极、很主动,是否及时得到了教师的正确引导,这些都很讲究,决定着学习的效果。2、教师不能只从自己“教”的角度去设计和实施教学,一切要着眼于学生的“学”。真正达到“以学定教”、“以学施教”、“以学检教”。卓越课堂的理念文化(二)教师为主导1、卓越课堂是一个思维场,充满着浓郁的思辨色彩、思考氛围,促进学生高智慧的形成、发展和提升。2、教师作为“学习共同体”中平等的首席,应该带着自己的思想内涵,用智慧去启迪、引领学生,并内化为学生持续发展的动力。3、要着眼于学生的兴趣点、疑难点和发展点,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卓越课堂的理念文化4、随时调整教学思路,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师应在“激发兴趣—教给方法—养成习惯—培养能力—形成品格”上下功夫。5、教师要以“活动”为主线开展教学。卓越课堂要顺应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心灵需求,“爱动”是学生的天性。要摒弃机械的、枯燥的讲授、训练,将生动扎实的学习活动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动感地带”。要让学生在尝试、探究、展示、交流、争议、整合、提升等活动中,思维逐渐清晰,逐渐形成完整的知识建构,从而提升学科素养,实现生命的发展。课堂上,教师必须关注学生参与的广度、深度、自由度和积极性,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在“问题”与“解决”的活动中,一次次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增添“自发”学习的兴趣、信心和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期待的结果让学生愿学和会学;让学生学会和能考;过程与结果的统一结合,才是我们思考的出路。课堂教学的基本构成学生课前准备课堂学习巩固提高教师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反思课堂教学的教师基本要素1.对课标、教材的理解、掌握与执行;2.对学生的调查了解与掌握;3.对教学环节的设计与调控;4.对教学方法的选用;5.对教学工作的热爱与追求。1.教学目标设计2.教学策略设计3.教学评价设计我们的课堂现象一:“包办代替”虽然教师关注了新知识生成和发展过程,但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包办代替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学生缺少独立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具体体现:代替学生的思维活动,特别是出“主意”、想“点子”、抽象、概括、表达;代替学生动手实践和亲身体验我们的课堂教师的困惑:我都讲一百遍了,你怎么还不会?!学生的困惑:老师,你一讲,就明白,可是自己作就不会?!我们的课堂“包办代替”导致:学生缺乏学习责任感(讲得不好,所以学不会)剥夺了学生能力发展的权利(听得懂,不会做)失去了情感培养的机会我们的课堂现象二:“以点带面”式的教学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当教师提出问题后,由于问题较难,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所以一时间,绝大多数学生都没能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仅有个别学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时教师请个别学生在全班范围内表述他们的解决方法。我们的课堂课堂上,数学问题的价值在于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向自己的能力极限挑战,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如果一个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在没有被更多学生理解和思考之前就被个别学生解决了,那么,这个问题就没能对其他学生的能力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与包办代替相比,提问,教师似乎向能力发展迈出了一大步,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我们的课堂中学数学的许多重要的和基础的概念在教学中被忽视.教师不注意对学生讲清概念的内涵与处延,不对概念和定义中的值得重视的问题讲清、讲透.没有了对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数学教学就失去了基础,学生就会迷失在数学学习中.我们的课堂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学科课程整合)我们的课堂现象1学生虽然团团坐,几个人在一起,但小组里往往成为优等生的“一言堂”,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包办了其他小组成员.后果:整个小组没有全员参与,容易挫伤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不自觉的成了陪衬,使参与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两极分化严重,失去了合作的意义.我们的课堂现象2教师在设置的合作学习环节中,没有把合作任务、要求布置清楚,加上学生合作技能欠缺,不能围绕重点积极有效地讨论,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各行其道,甚至谈论与学习无关的话题,争执、吵闹,加上班额过大,教师难以全面顾及,过程失控.后果:课堂秩序混乱,教师难以驾驭,教学活动不能正常进行,合作讨论完全失去了意义,教师对教学方式本身产生怀疑,进而排斥,又返回老路。我们的课堂现象3教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没有正确理解合作学习的要旨,片面地将小组合作理解为小组讨论,在课堂过一会儿用一次(有人听课更甚),目的只为了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表面气氛的热烈.后果:小组合作只是课堂教学形式的插花点缀,教师课堂作秀的工具,完全忽视合作学习的质量和效度,是一种典型的无效学习、形式主义.我们的课堂现象4教师不管教学内容的性质、难度,也不管是否有合作学习的价值,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一律交由学生讨论解决、合作完成.后果: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要么讲闲话,要么没精打采保持沉默,不利于勤于思考习惯的养成,教学的重、难点淡化或遗失,教学费时多,收效少,长期下去,将导致教学质量的滑坡.我们的课堂现象5有一些疑难问题是学生通过个体学习无法解决的,很有合作讨论的必要,但问题一出现,教师不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深入思考,就立即组织小组讨论.而讨论时教师又往往没有提供足够时间,刚一开锣,就草草收场,急于归纳总结.之所以这样做,还是因为教师观念陈旧,怕耽误教学时间,完成不了自己设计好的教学程序.后果: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对问题的探究总是很肤浅,容易挫伤参与的积极性,浇灭创造性学习的热情,滋生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使参与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的课堂现象6课堂合作学习小组往往是按座位就近搭配,没有合理分组,并且一学期、一学年都不调整,讨论的形式也一成不变.后果: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是有限的,同一形式使用时间过长,次数过多,学生就会失去新鲜感,降低学习兴趣和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合作学习就失去了实效.我们的课堂综观以上几种现象,教师都只注意了合作学习形式——让学生分组围聚在一起学习,却忽略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