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杂种优势利用•第一节概念和意义•第二节杂交亲本•第三节杂交方式•第四节杂交效果预测•第五节配合力的测定•第六节提高杂种优势利用效果的途径第一节杂种优势的概念和意义•概念:–不同种群个体杂交的后代往往在生活力、生长和生产性能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其亲本纯繁群平均值的现象。•表现:–生活力、耐受力、抗病力和繁殖力提高,饲料利用率加强和生长速度加快;群体均值提高。•产生原因:–显性学说、超显性学说、遗传平衡学说二、杂种优势度量•杂种优势值:;•(为杂一代均值,即杂种组平均值;为亲本种群均值,即亲本纯繁组均值)•为便于各性状间比较,杂种优势转化为相对值,即杂种优势率(%):•杂种优势率:PFH11FP100(%)1PPFH杂种优势产生的关键:–1、是否对亲本群体选育提纯;–2、亲本群基因频率的差异大小;–3、亲本是否含优质高产基因;–4、显性效应和上位效应是否明显•杂种优势利用:–也称经济杂交,既包括纯繁,又包括杂交,是一整套综合措施。三、配合力•配合力:–种群通过杂交能够获得的杂种优势程度,也即杂交效果的好坏和大小。•种类:–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一般配合力:–一个种群和其它各种群杂交能获得的平均效果。其遗传基础是基因的加性效应。•反映的是杂交亲本群平均育种值高低,主要依靠纯繁选育提高。对遗传力高的性状提高比较容易;反之,遗传力低的性状,一般配合力不易提高。•特殊配合力:–两个特定种群间杂交所能获得超过一般配合力的杂种优势。其遗传基础是基因的非加性效应。•反映的是杂种群平均基因型值与亲本平均育种值之差,其提高主要依靠杂交组合的选择。遗传力高的性状,各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不会有很大差异;遗传力低的性状,特殊配合力可有很大差异,因而有很大的选择余地。第二节杂交亲本•选优:–通过选择,使亲本种群原有优良、高产基因的频率尽可能增大。•提纯:–通过选择和近交,使亲本种群在主要性状的纯合子基因型频率尽可能增加,个体间差异尽可能减小。•亲本群的类别:–品种、品系杂交亲本的选择(一)对母本的要求:1、数量多、适应性强;2、繁殖力高、母性好、泌乳力强的品种或品系;3、不影响杂种生长速度的前提下,体格不要求太大;(二)对父本的要求:1、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胴体品质好;2、父本群类型与对杂种的要求相一致;3、数量要求少,故适应性和种源问题放在次要地位;第三节杂交方式•A、二元杂交(单杂交);•B、三元杂交;•C、回交:•D、双杂交(四元杂交);•E、轮回杂交:–几个种群轮流作为父本杂交(见后);•F、顶交:–近交系公畜与无亲缘关系的非近交系母畜交配。适用于近交系杂交。轮回杂交:两元、三元、多元轮回杂交•优点:–1、除第一次杂交外,母畜始终是杂种,有利于利用繁殖性能的杂种优势;–2、对单胎家畜,需较多母畜,可利用杂种母畜;–3、每代只需引入少量纯种公畜,不需维持几个纯繁群;–4、每代交配双方都有相当大差异,始终能产生一定的杂种优势。•缺点:–1、要代代变换公畜,即使发现杂交效果较好的公畜也不能继续使用;–2、配合力测定较难,特别是第一轮回的杂交;杂交应该注意的问题•1、经济杂交不考虑后代亲缘关系,故尽量减少公畜头数,以增加整齐度;•2、杂交时必须对公畜个体选择,杂交公畜个体的选择以杂交后裔测验为主。•3、杂种的培育:注重饲养管理条件的提供第四节杂交效果预测•主要影响因素和预测依据:1、杂交种群的平均加性基因效应;2、种群间的遗传差异;3、性状的遗传力;4、种群的整齐度:反映成员纯合性和遗传差异5、母体效应;6、长期与外界隔绝的种群间杂交,杂种优势较大;A、地理交通上的隔绝;B、繁育方法上的隔绝:有意识或无意识的闭锁群繁育;7、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预估;第五节配合力的测定•注意事项:–1、各种性状都可进行配合力测定;–2、每次试验必须有全部亲本的纯繁组做对照,各组条件控制一致;–3、注意试验组与对照组群体的代表性,减小取样误差;•故要求亲本种群本身标准差小,且每组有一定含量,太少没有代表性。–4、配合力测定应在与推广地区相仿的饲养管理条件下进行。–5、重复实验时条件应该相同。–6、尽量压缩测定任务,可不测的组合尽量不测。•压缩测定任务的方法–A、根据资料分析和遗传学知识估计与目的要求相差太远的组合可不测;–B、适合做母本的就做母本,适合做父本的就做父本,不必每种组合都进行正反交;–C、目的性要明确;–D、同一地区内集中进行比分散进行更节省•配合力测定的方法:–A、完全双列杂交、–B、不完全双列杂交;–C、正反循环双列杂交第六节提高杂种优势利用效果的途径一、认真做好组织工作:–(一)制定计划积极推广:–(二)建立健全繁育体系:•为开展整个地区的杂种优势利用工作,建立的一套合理的组织机构。二、大力开展系间杂交•(一)品种间杂交的缺点:1、品种培育难度大,品种间杂交受限制;2、品种范围大,分布广,故提纯工作不利进行,影响杂种优势利用;3、品种形成慢,种群周转慢;4、品种培育需各场协作,环境条件不易控制。•(二)大力开展系间杂交的根据:1、品系培育比品种培育快;2、品系范围较小,种群的提纯比较容易;3、品系形成快,能快淘汰,多淘汰;4、品系的培育在一个场内就可进行。三、合理利用现有杂种•对已有杂种的利用可以提高生产性能。•其利用主要可作为母本,进行轮回杂交•也可以现有杂种为基础,培育大量专门化品系,准备为选育提供杂交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