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意志概述人们自觉地确立目标、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称为意志(will)。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意志的概述第二节意志的过程第三节意志品质第四节挫折与意志第一节意志的概述一、意志的涵义(一)意志的概念与特征(二)意志与客观规律二、意志与认识、情绪的关系(一)意志和认知的关系(二)意志和情绪的关系一、意志的涵义(一)意志的概念与特征1.意志是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以此主动地调节自己的行动,努力克服困难以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2.意志行动3.意志表现在意志行动之中,意志行动受意志支配。意志的三个基本特征意志的排难性意志的调节性意志的目的性意志的三个基本特征第一,目的性。自觉地确立行动目的,是意志的首要特征。第二,调节性。表现为能够按照预期目的主动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动。意志对心理活动的和行动的调节作用表现在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是发动,二是抑制。意志的三个基本特征第三,排难性。意志与意志行动始终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主观、客观方面)在具体的意志行动中,上述三个特征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缺一不可。一、意志的涵义(二)意志与客观规律虽然意志及其行动是人的主观能动的突出表现,但是其作用的发挥依然要以特定的客观规律作为基础。一、意志的涵义(二)意志与客观规律一方面,意志及其行动的目的方向性,必须以尊重客观实际、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脱离实际、违背客观规律的意志行动,只会导致实践中的失败。另一方面,意志对行动的有效调节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有效发挥,来源于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合理运用。二、意志与认识、情绪的关系(一)意志和认识的关系意志是在认识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同时又影响着认识活动的进行,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依赖关系。首先,意志的产生以一定的认知活动为前提,并随着认识活动的深化而不断发展。其次,认识活动的顺利进行依赖意志的支持。认知对意志的影响认知是意志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对外界认识越深刻其意志行动就越有价值,就越有可能提供实现意志目标的有效策略、方法与手段。意志对认知的影响意志反过来对认知产生巨大的影响。学习的过程,调查研究的过程都是一种认知过程,同时也都是意志的过程。二、意志与认识、情绪的关系(二)意志和情绪的关系意志与情绪也有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首先,情绪伴随意志,并给予意志活动以动力影响。其次,意志可以调节、控制情绪。情绪对意志的影响意志受情绪的直接与间接影响,情绪过程是个体活动的内部动力,可鼓舞意志行动,也可压抑意志行动。积极的情绪增强意志,消极情绪阻碍意志。意志影响情绪意志反过来也可以调节与控制情绪,意志坚强者,能驾驭自己的情绪化困难为动力,化悲痛为力量。第二节意志的过程一、采取决定阶段二、执行决定阶段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执行决定阶段采取决定阶段一、采取决定阶段(一)动机斗争和目的确立采取决定阶段,是意志过程的开始阶段,决定着意志活动的方向性和实现的可能性。具体包括以下四个环节:1.动机斗争2.目的确立3.方法选择4.计划制定什么是冲突由于在意志行动中人们常常具有两个以上的目标,而这些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因而引起了意志行动中的目标冲突或动机斗争。什么是冲突一旦冲突出现,就总伴随着某种情绪状态,如紧张、焦躁、烦恼、心神不定等。当问题特别重要,而可供选择的各种方案又都具有充分的理由时,这种特殊的冲突状态就会更深刻、持久。冲突的种类人的意志行动通常表现为接近或回避某一目标。根据意志行动这一特点,可以把冲突分成以下四种类型: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1.双趋冲突两种或两种以上目标同时吸引个体,只能选择其中一种目标,必须放弃另一目标时即出现双趋冲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1.双趋冲突双趋冲突对人心理上的扰乱作用的大小,取决于两个目标对当事人吸引力大小和做出选择所需的时间长短。两个目标的吸引力越大,选择所花的时间越多,对人的影响越大。要想解决双趋冲突,只要增大一个目标的合意性质,如把它想得好一些,便会使人趋向这一目标,使冲突得以解决。2.双避冲突是指一个人同时面临着两件不受欢迎或令人讨厌的事情,要回避其一,就必须遭遇另一件时产生的心理冲突。比如一位癌症患者,可能必须在手术和药物治疗之间做出选择。如果他认为手术会给自己带来很大危险和痛苦,而药物疗效又不肯定、毒副作用大,便会陷入双避冲突之中。2.双避冲突双避冲突比双趋冲突对人危害大,也较难解决。双避冲突的解决有赖于其他因素的出现。例如一位病人十分信赖的医生消除了上述癌症病人对手术的误解和恐惧,或病人找到了一种极为信任的新的治疗方法。3.趋避冲突指一个人对同一目标采取矛盾的态度,既向往(喜欢),又拒绝(厌恶)时发生的心理冲突。例如,一个人既想吸烟,又怕损害健康;既想住在大城市里,又想躲避噪声。一个胃出血的病人既想通过手术根治自己的疾病,又担心手术会带来危险。4.多重趋避冲突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的趋避冲突,常常出现一种更为复杂的形式,即一个人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的,而每一个目的又分别具有趋避两方面的作用。像这种对几个目的兼具好恶的复杂矛盾心理状态,必须进行多重选择,称为多重趋避冲突。4.多重趋避冲突解决这种冲突要求人们对各种可能性进行深入的思考,因而要花费较长的时间例如,去某大城市寻求发展所需考虑各种利弊得失。一、采取决定阶段(二)选择方法和制订计划1.行动目的确立之后,面临的任务就是选择实现目的方法和途径。在不同的情况下选择行动方法和途径的情形也有所不同。一、采取决定阶段(二)选择方法和制订计划2.计划的制订要建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要综合分析主客面因素,力争周密而严谨。3.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将为执行决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二、执行决定阶段1.执行决定阶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活动阶段,即把预期目的和计划付诸实际行动以完成意志行动的阶段。意志行动只有经过执行决定阶段,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是意志行动中的最重要的阶段。二、执行决定阶段2.意志的排难性在执行决定阶段表现得尤为突出。能否勇敢地同困难作斗争,能否有效地排除内外部困难,就成了执行决定的关键,与之相应,执行决定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根据既定方案积极组织自己的行动,以实现预期目的;二是随时排除阻碍或干扰实现预期目的的内、外部困难或障碍,以保证意志行动的顺利完成。二、执行决定阶段3.执行决定阶段有时是一个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的漫长过程。第三节意志品质意志品质是人在意志行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意志特点或特征。第三节意志品质它主要表现在自觉性,坚韧性,果断性,自制性四个方面。不良的意志品质包括盲从性、动摇性、寡断性、冲动性等。(一)自觉性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一个人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行动的目的和意义,并据此主动调节、支配自己的行动的意志品质。这种品质往往反映了一个人坚定的立场和信仰,贯穿于意志行动的始终。“人云亦云,没有主见,受暗示性强”与自觉性相反的是盲从性和独断性。(二)坚韧性意志的坚韧性指一个人在实现预期目的的行动过程中,坚持不懈,百折不挠,持之以恒,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意志品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与此相反的是顽固性、动摇性等。(三)果断性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一个人能够根据复杂多变的情境,善于分辩是非,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的品质。“飞机驾驶员、汽车司机的果断性”与此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四)自制性意志的自制性是指一个人善于根据预期目的或既定要求,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意志品质。“必要时能抑制激情、暴怒、愤慨、失望”与此相反的是冲动性、任性和怯懦。1、一个人能深刻地认识行动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并能自觉主动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该目的的意志品质为。A、自觉性B、果断性C、坚持性D、自制性2、一意孤行地坚持自己的错误去行动,此时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是。A、盲从和武断B、任性和怯懦C、优柔寡断D、顽固和执拗3、一位小学生在没有人督促的情况下能独立的完成各项作业,反映了其意志的品质。A、果断性B、自觉性C、坚持性D、自制性4、动机斗争、目的确立和方法选择包括在意志行动的阶段。A、采取决定B、执行决定C、制订计划D、自我调节第四节挫折与意志一、挫折及其产生的原因(一)挫折的概念(二)挫折产生的原因二、挫折与心理防御一、挫折及其产生的原因(一)挫折的概念挫折是指一种情绪状态,是人在实现预计目标的活动过程中遭遇到无法逾越的阻碍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消极的情绪反应。一、挫折及其产生的原因(一)挫折的概念挫折概念的内涵包含三个要素:一是挫折情境引发挫折的相关因素二是挫折认知三是挫折反应外在表现一、挫折及其产生的原因(一)挫折的概念挫折三要素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首先,挫折反应的程度取决于挫折情境。其次,挫折情境的程度是否严重由挫折认知来判断。综上,在挫折三要素中,挫折认知处于核心地位,挫折反应的性质、程度受个体对挫折情境的认知所左右。一、挫折及其产生的原因(二)挫折产生的原因1.客观原因①自然环境因素。②社会环境因素。③个体生理因素。一、挫折及其产生的原因(二)挫折产生的原因2.主观原因①动机强度②自我期望值③个人抱负水平④个人容忍力一、挫折及其产生的原因(三)挫折反应(补充)人在遭受挫折后,或强或弱、或多或少都会做出一定的反应。概括地讲,个体对挫折的反应表现为三个方面,即:1.情绪性反应2.理智性反应3.个性的变化挫折反应情绪性反应理智性反应个性的变化1.情绪性反应情绪性反应是指个体在遭受挫折时伴随着的紧张、烦恼、焦虑等情绪反应,它表现为强烈的内心体验或特定的行为反应。情绪反应的形式很多,一般有攻击、冷漠、退化、固执、幻想、逃避等。(三)挫折反应2.理智性反应理智性反应是一种意志行为的表现,既当个体遭受挫折时,能审时度势,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用于克服各种困难,排除阻碍,毫不动摇地朝预定目标迈进。坚持目标、持续努力;调整、改编、降低目标以实现最终目标。(三)挫折反应3.个性的变化持续的挫折或重大的挫折不仅会使个体产生持续的紧张状态和挫折反应,而且某些行为反应还会逐渐固定下来,形成个体相应的习惯和某些突出的个性特点,甚至会影响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三)挫折反应二、挫折与心理防御个体在遭受挫折后,伴随产生的是消极的情绪体验。为了从这种痛苦和紧张不安的情绪中解脱出来,人会从自身经验出发寻找一些应对方式,使心理达到平衡状态,从而暂时的或彻底的解决这一心理冲突。防御机制防御机制(defensemechanism)是精神分析学说中的一个基本概念。“防御”一词最早见于1894年弗洛伊德《防御性神经精神病》一书中,他认为防御机制同某些神经病和精神病有密切关系。在他所提出的人格理论中,将人格分为3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自我在本我、外界现实和超我间起中介作用。(1)宣泄个体受挫时表现出的各种各样的攻击性行为。它可以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直接攻击;二是转向攻击。(2)合理化当个人的期望无法实现时,个人不仅会遭受失败的痛苦,亦会产生一种犯罪感。人们常常以某种理由或借口来安慰自己,使自己从挫折心理中解脱出来,这种应对方式叫做合理化。(3)代偿代偿是以另一种活动的成功来弥补早先活动的失败以克服受挫心理的适应方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4)升华把原先的失败引向更崇高的目的,做出对社会有益的贡献以克服早先的受挫心理,这种适应方式叫升华。(5)推诿把个人的失败、错误推到别人身上,或者寻找客观原因来担负其罪责,以求得自己的解脱。(6)退化指一个人由于不能适应地应对紧张的情境,其行为表现出早年人格发展不成熟阶段的某些特点。例如,一个人听到自己患重病的消息后表现出孩子似的行为;一位病人经手术死时逃生后,虽然身体已复原,但却想方设法留在医院里;一个孩子本来已能控制大小便,但在其母亲为他生了小弟弟后又开始尿床。(7)冷漠个体受挫后,为求得心理的解脱,会厌弃早先的追求,甚至厌弃人生,对事情漠不关心,绝望。(8)幻想通过幻想来满足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以摆脱现实对自我的威胁的防御机制。例如一位怀才不遇的青年想象自己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