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测试题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命题人:伊春市第二中学高一语文备课组第一卷古代诗文部分一、基础知识:(55分)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A.今老矣,无能为也已B.张良出,要项伯C.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D.卒起不意2.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A.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今行而无信..D.皆白衣冠..以送之3.下列句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失其所与.,不知。与:结交,亲附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道歉C.因.人之力而敝之。因:因为D.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4.下列句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杀人如不能举.。举:尽B.持千金之资币.物。币:钱财C.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宽容,原谅D.素善.留侯张良。善:友善,交好5.下列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B.不如因.而善遇之因:趁着C.吾其.还也其: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D.何辞为.?为:介词,因为,常用在疑问句里。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籍.吏民B.夜.缒而出C.吾得兄.事之D.常以身翼.蔽沛公7.下列选项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若属皆且为所虏B.佚之狐言于郑伯曰C.以其无礼于晋D.具告以事8.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给出词意义相同的一项()例:举.世无双A.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B.愿举.国为内臣C.杀人如不能举.D.举.头望明月9.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项伯杀人,臣活.之A.太子迟.之B.群臣怪.之C.范增数目.项王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10.下列句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发:发现B.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被:受C.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购:重金征求D.顾计不知所出耳顾:不过、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11.下列选项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B.沛公安在C.群臣侍殿上者D.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1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寡人之过也是:判断动词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封:疆界。这里这动词。C.阙.秦以利晋阙:侵损、削减。D.是寡人之过.也过:过错。13.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顾.计不知所出耳③越国以鄙.远②荆轲顾.笑武阳④北蛮夷之鄙.人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14.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刑人如恐不胜.③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②予观夫巴陵胜.状④图穷.而匕首见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15.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固不如.也③鲁肃闻刘表卒.②沛公起如.厕④卒.起不意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1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义用法有误的一项()A.失其所与..所与:所字结构,表动词性,亲附B.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有用来……的办法C.今日之事何如..何如:怎么样,怎么办D.事所以..不成者.所以……者:……的原因17.下列各句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①群臣怪.之②沛公军.霸上③既东封.郑④籍.吏民,封府库⑤其人居远.未来⑥函.封之⑦道.芷阳间行⑧烛之武退.秦师A.②④⑦B.③④⑧C.①③⑧D.③⑤⑥18.下列选项中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3)大王来何操?(4)是寡人之过也。(5)吾属今为之虏矣(6)何陋之有?(7)此天子气也。(8)以其无礼于晋(9)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10)具告以事A.(1)(9)/(2)(7)(10)/(3)(4)(5)(6)/(8)B.(1)(5)(9)/(2)(4)(7)/(3)(6)/(8)(10)C.(1)(9)(10)/(2)(4)(7)/(3)(5)(6)/(8)D.(1)(5)/(2)(4)(7)(8)/(3)(6)(9)/(10)19.下列各句加点的“之”字意义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1)愿大王少假借之.(2)何厌之.有(3)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4)辍耕之.垄上(5)行李之.往来(6)比诸侯之.列(7)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8)唯君图之.(9)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A.(1)(3)(8)/(2)/(4)(6)/(5)(7)(9)B.(1)(8)/(2)/(3)(6)(9)/(4)(7)/(5)C.(1)(4)(6)/(2)(7)/(3)(8)(9)/(5)D.(1)(8)(9)/(2)(5)/(3)(6)/(4)(7)20、下列描述有误的一项是()A、古时音乐分为变宫、宫、商、角、变徵、徵、羽七音。B、司马迁,字子长,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著有《史记》一书,《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D、我国春秋时期,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21.将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5分)(1)夫晋,何厌之有?(3分)(2)太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4分)(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分)(4)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4分)二、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22—24题:(10分)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始皇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居下邳,为任侠。项伯常杀人,从良匿。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日:“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汉六年正月,封功臣.群臣争功,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多谏争,未能得坚决者也。吕后恐,不知所为。人或谓吕后曰:“留侯善画计策,上信用之。”吕后乃使建成侯吕泽劫留侯,曰:“君常为上谋臣,今上欲易太子,君安得高枕而卧乎?”留侯曰:“始上数在国急之中,幸用臣策。今天下安定,以爱欲易太子,骨肉之间,虽臣等百余人何益。”吕泽强要曰:为我画计。留侯曰:“此难以口舌争也,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四人者年老矣,皆以为上慢侮人,敌遮匿山中,义不为汉臣。然上高此四人,今公诚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时以入朝,令上见之,则必异而问之。问之,上知此四人贤,则一劝也。于是吕后令吕泽使人奉太子书,卑辞厚礼,迎此四人。四人至,客建成候所。汉十二年,上从击破布军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留侯谏,不听,因疾不视事。叔孙太傅称说引古今,以死争太子。上佯许之,犹欲易之。及燕,置酒,太子侍,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齿,衣冠甚伟。上怪之,问曰:“彼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名姓,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辟选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皆曰:“陛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上日:“烦公幸卒调护太子。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召威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戚夫人嘘唏流涕,上起去,罢酒。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子不疑代侯。留侯不疑,孝文帝五年坐不敬,国除。节选自《史记》22.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2分)()A.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B.沛公善之,常用其策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C.留侯善画计策,上信用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D.今公诚能无爱金玉璧帛诚能得樊将军首23.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是(2分)()A.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B.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C.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D.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2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留侯张良,他的祖先是韩人,良曾与客狙击秦始皇,误中副车,逃到下邳,为人任侠。B.汉六年正月,汉高祖刘邦封功臣,张良虽未有战斗功,但因“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高帝让其择留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C.张良深知“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道理,在群臣争功的情况下,他“不敢当三万户”;刘邦对他的封赏,他极为知足。D.本文节选部分有详有略,主要记叙了张良在刘邦智囊团中,特别是刘邦称帝后,帮助吕后出谋划策,保住了太子名位的故事。2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上怪之,问曰:“彼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名姓,上乃大惊三.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6.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4分)27.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流传千古上,备受后人称颂,请分析其原因。(4分)四.名句填写(6分)28.补充下面句子中的空白部分。①水何澹澹,。②潮平两岸阔,。③,浅草才能没马蹄。④,却话巴山夜雨时。⑤烟笼寒水月笼沙,。⑥,恨别鸟惊心。第二卷现代文部分五.阅读下面的一篇文章,完成29---31题(11分)克罗齐的求索事业成功的种子往往播撒在苦难的土壤之中,1883年,卡萨米而奥拉大地震夺去了贝尼代托·克罗齐的双亲和妹妹的生命,被埋在废墟下的他侥幸得救。当时他17岁,温馨的生活在暴虐的自然面前顷刻灰飞烟灭。这场灾难给青年时代的克罗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创伤,也使他在人生之旅和学术之途上更为关注自我心灵的充实和人类社会的精神景观况。1886年克罗齐辍学,开始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他一度潜心于他的家乡那不勒斯以及欧洲的历史研究。期望能在喜欢的学术事业中求得情感觉的解脱。期间,他结合自已从未放弃的美学志趣,把历史与艺术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他发现,历史与艺术都以人为焦点,着力于表现独特而个别的事实,不关心抽象概念或一般法则。艺术不是世俗理解中的娱乐手段,它创造的是一个可能的事实;历史则提供实有的真实,表现为真实的发生过的一切。1902年,克罗齐出版了影响深远的《美学》,为现代美学做出了开拓性贡献。中国美学家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中对克罗齐的美学思想曾作过专章介绍。意大利哲学家金蒂雷赞赏克罗齐不仅发现了想象的规律,而且引入了心灵发展的概念。在共同的学术兴趣和理论探讨中,克罗齐和金蒂雷的友谊也由此得到发展。在《美学》中,克罗齐重点对过去时代的“错误的美学”尤其是“自然主义美学”和“唯理主义美学”进行批驳,肯定了“心灵性”和“非逻辑性”特点,把艺术和美学从对道德与理性的依附中解放出来。然而,学术上的创获并未使克罗齐摆脱椎心的痛苦和深刻的孤独。在潜意识里,他渴望公众对他的工作有所关注。1903年他开始创办涉及文学、历史与哲学的文化刊物——《批评》。克罗齐在《自传》中曾说:“创办《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