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助人的歷程與技巧陳政智一、前言只要能讓別人在你的幫助之下,覺得更愉決、更安適、更少挫折,這種過程就叫「助人」。助人者為了達到特定的結果,就必須運用一些助人的觀念及程序。二、助人的歷程做一個助人者,在這個歷程中要注意一些細節。1.知道問題的極限是無際的,而且有許多分類問題的方法,因此分類通常不是有用的。2.助人的結果有可能十分明顯,也可能十分曖昧,但我們希望一個人在接受援助之後有所改變是不變。3.助人關係是相當重要的,關係愈緊密,幫助自然會更加有效。4.要讓受助者學習為自己所做的事負責。因此,應該在最適合的時機抽身。三、助人的結果1.改變個人的心情狀況2.增加對自己、他人、環境的了解3.決定自己應該怎麼做4.完成自己的決定問題助人技巧助人策略結果2四、執行個案服務的階段‧階段一:審定服務使用者資格一是同時遭遇多重的問題,且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不只一個助人者的參與。二是個人使用資源的能力不足或缺乏。‧階段二:建立關係此階段主要的任務是:建立服務使用者對管理者助人意願和能力的信心、澄清對彼此角色的期待、協商彼此期待上的衝突以達成共識。‧階段三:評估服務使用者需求或需要此階段主要任務是:確認問題、確認所需的協助者的類型、確認障礙。個人與家庭之資源的評定範圍亦可列圖如下:外在資源個人能力(支持)朋友有組織親戚情緒範圍社會福利自我表達良好鄰居有改變動機同事適應能力組織世界觀收入來源自我照顧狀況良好社區支持團體親友關係佳環境因素個人因素不符合申請服務生理疾病伴隨失能缺乏資源資訊無法自我照顧缺乏可用之資源生活能力差付不出房租先天失能資源不合作無改變意願收入過低內在障礙失業自我表達有限(阻力)外在阻力個人需要及需求及內在障礙3資源運用會談綱要一、提供滿足需要的資源1.審視問題清單2.服務對象的資源能力為何?3.外在需提供的資源為何?二、目前所用的資源為何?三、過去曾用過的資源為何?1.服務對象內在資源2.外在a.非正式助人者b.正式助人者四、需要但尚未使用的資源五、服務對象對過去資源的印象‧階段四:擬訂服務計畫把評定過程中所收集的資料轉換成一系列的活動,使服務使用者能接受到所需要的協助,並能發展出滿足自己需求和應付外在環境要求的能力。‧階段五:連結服務使用者與所需的資源工作者必須不斷地運用協調、諮商、轉介、訪視等服務技巧,協助服務使用者持續得到所需要的服務。尤其在發現服務使用者的能力無法自行處理問題時,工作者常要主動介入,隨時針對服務使用者的狀況提供合適的服務,但主控權仍在服務使用者身上的方式,以增加個案的動機。‧階段六:監督服務之提供服務人員有責任確定服務使用者是否持續得到資源的有效協助,所以好的服務工作須追蹤服務使用者。‧階段七:結束關係或考核服務運作四、發展與執行計畫的重要技巧1.目標的訂定4a.訂太一般的目標,會導致「不合理的期待及方向的經常變換」。b.如果訂立模糊或不合理的高目標,「會使案主較容易經驗到殘酷及破壞性的體驗,如失望、挫折及對自己能力自信的受損」。c.在目標沒有事先與案主協商的情況裡,負向的結果可能源自社會工作者與案主各自有不同的目的(動機不一致)。2.目標應用正向的語言敘述並強調成長負向與正向的目標陳述負向正向1.在家庭成員中減少批評的次數。2.消除夫妻問的不歡。3.消除次團體及團體成員中不參與的行為。4.消除或減少極想喝酒的次數。5.消除對孩子吼叫及身體的處罰。─增多家庭成員對彼此力量、長處的覺察,並加多正向訊息的次數。─開放的、及時的、並有建設性的處理彼此不同的意見。─聯合團體成員使其能集體合作,並使每一成員都能參與。─達到逐漸增加的日日清醒,一次只看一天。─運用新方法來影響並教養孩子,例如運用「時間到」程序,加強正向的回饋,並與他們一起解決問題。3.形成特定的任務:可能是行為性的或認知性的行為性工作認知性工作a.已打電話索取復健方案的訊息。b.對重要的人表達受傷害的感覺。c.每天固定一段時間讀書。d.依照時程表做完家事。e.每天至少三次給予家人正向的回饋。a.每天沉思三十分鐘。b.在腦中練習和雇主說話。c.維持每天三次,每次一小時,記錄自我貶抑的想法。d.察覺開始生氣的徵兆,不要讓憤怒的情緒累積到失去控制。e.早晨花十五分鐘想想這一天在工作上可能碰到的困難,並且事先想好因應對策。※反應理論(reactancetheory)認為,當案主選擇權非常少時,他們容易傾向於保有有價值的自由。※對於一個剛開始從事助人工作的社會工作者來說,容易犯下的錯誤是常常將「案主反對強迫他們做事」當成「案主反對改變」。5※在每一階段結束之前,必須確認能謹慎地完成每一項工作。六、服務情緒或學習障礙者的重要理念1.尊重獨立自主的行為能力,包括:(l)做選擇的能力(2)決策的能力(3)問題解決的能力(4)獨自生活、承擔風險與安全的能力2.著眼於個人權利的維護與擁護其他身心障礙者生命有關的所有權利。3.瞭解「自尊心受威脅論」的意義4.避免「慈悲的專制」七、結語壓力×不良習慣偏差行為=支持×良好習慣×自我強度同情是把兩面有刃的利刀,不會使用的人,最好別動手。同情有點像嗎啡,它起初對於痛苦確是最有效的解救和治療的靈藥,但如果不知道使用的分量和停止的界線,它就會變成最可怕的毒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