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个题|庙号、谥号、年号的区别7.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邓训,字平叔”,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成年了,然后有字,有的人有几个字,供平辈和晚辈称呼。B.“显宗”“肃宗”是谥号,谥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C.卒:古代社会不同地位的人的死有不同的称谓,大夫死曰“卒”,邓训属于大夫阶层。D.“立祠”指人死后人们为其建立祠庙,便于拜祭和纪念;也有“立生祠”指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表示人们心中的感激和爱戴之情。该题答案为B.选项就将谥号与庙号混淆了。下面我们就看一下三者有何区别。庙号1.庙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谥号2.谥号。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帝王、臣子皆可有谥号。帝王将相之谥在西周时即已出现,比如周文王、周武王。谥号按感情色彩分为:上谥、下谥、平谥。上谥,即表扬类的谥号,如:“文”,表示具有“经纬天地”的才能或“道德博厚”、“勤学好问”的品德。下谥,即批评类的谥号,如:周厉王是一个贪婪的君,“厉”便是对他予以斥责的“恶谥”。平谥,多为同情类的谥号,“愍”表示“在国遭忧。一般人的谥号多用两字,如岳飞谥曰武穆,海瑞谥曰忠介。年号3.年号。年号是中国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明朝以前,封建皇帝每遇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改元。如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先后用了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十一个年号。明、清两代,每一个皇帝不论在位时间长短,只用一个年号,如明太祖只用洪武,清高宗只用乾隆。同学们明白了吗?我们再做一题,检验一下学习效果。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延光是年号,纪年的名称,是帝王用的,新皇帝即位后通常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明代以后才一帝一元。B.顺帝是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等死后,朝廷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不是用来褒扬死者功绩品德,就是用来同情死者的不幸命运。C.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年号,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D.宗庙,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士为维护宗法制而设立的祭祀祖宗的处所。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