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三:20世纪战争与和平-知识点总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历史背景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2、具体原因:帝国主义之间的基本矛盾导致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这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3、直接原因: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导火线)。4、客观条件: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世界连成一个整体;20世纪生产力和科技进步,为世界大战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二、过程1、大战的爆发:1914年7月28日,在德国支持下,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随后德国、俄国、法国、英国相继投入战争。交战的双方: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保加利亚。协约国:英国、法国和俄国以及支持它们的塞尔维亚、比利时、意大利、日本、美国、中国等27国。2、大战的经过(1)一个主战场:欧洲战场(2)三条战线:西线(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由英法对德作战)、东线(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俄军对德、奥匈作战)、南线(巴尔干地区,塞尔维亚对奥匈作战)(3)三个阶段阶段时间主要概况影响第一阶段1914年战争重心在西线西线:马恩河战役(英法—德),德军撤退东线:俄—德奥(一胜一败),形成对峙局面德国“速战速决”计划破产,东西线陷入相持阶段,战争转入长期对峙的阵地战,德国丧失战略主动权第二阶段1915~1916年1915重心在东线:德奥一举击溃俄国计划落空1916年关键性一年:重心回到西线西线: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东线:俄军夏季攻势德国再也没有力量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战略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方面第三阶段1917~1918年俄国革命推动人民反战运动发展为革命运动,美国、中国等国的参战加速了战争的结束,1918年11月11日,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补充】美国参战的原因、标志、影响和同盟国战败的原因1、美国参战的原因、标志、影响原因:一战爆发前,美德关系紧张;美与协约国接近,经济联系加强;1916年2月德国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直接原因);保证借给协约国的巨额贷款能够归还,美希望协约国取胜捞取战利品、夺取世界霸权(根本原因,真正目的)。标志: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影响:大大增加了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使战局朝着有利于协约国方向发展,加速一战结束;影响许多其他“中立”国家加入协约国。2、同盟国战败的原因经济:德奥集团的经济实力处于劣势(主要原因)。军事:低估了对手实力;军事战略失误。国内:同盟国内部矛盾尖锐,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德国爆发“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帝制;匈牙利发生革命,建立起匈牙利共和国,奥匈解体。国际: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意大利参加协约国;美、中、日等中立国参战。三、后果1、性质:总体上是帝国主义战争,塞尔维亚为独立而战,具有民族解放性质,但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由各交战国的参战目的决定的,而各帝国主义参战都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2、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灾难3、战争催生了新世界(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摧毁了俄、德、奥、土等帝国,削弱了英国和法国,欧洲国际地位下降;美、日崛起;俄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推动了人类社会向整体化方向发展(国联的成立)。4、大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要点精析要点一: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加剧的表现1、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的表现(1)经济上:德国经济发展迅速,工业生产超过英法,居世界第二。(2)政治上:政治民主制发展不平衡,英法资产阶级民主制较为完善,而德、日、俄人民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封建专制统治。(3)对外关系上:英法拥有较多殖民地,而德国很少。2、欧洲列强的矛盾:三对主要矛盾英德矛盾(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世界范围内的全方位的矛盾)、法德矛盾(普法战争后果;争夺欧洲霸权)、俄奥矛盾(争夺巴尔干半岛)。矛盾及焦点问题如下图:3、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1)过程:①1879年,德国利用奥匈帝国同俄国的矛盾,与奥匈帝国签订同盟条约,这是德国构筑同盟体系的第一步;1882年,德国又利用意大利同法国争夺北非殖民地突尼斯的矛盾,拉拢意大利,德、意、奥缔结针对法、俄的《三国同盟条约》。②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俄两国逐渐接近,于1892年缔结了军事协定。20世纪初,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英国放弃了“光荣孤立”政策,首先与法国接近,法德矛盾促使法国也向英国靠拢。1904年英法签订协约,为了共同对付德国,英国又主动协调了同俄国的利益冲突。1907年英俄签订协定,三国协约正式建立。(2)成立标志:1907年英俄协定的签订,标志着三国协约正式建立。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对峙,使欧洲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3)关系及实质:两大军事集团是帝国主义和军事性的同盟集团,它们既相互勾结,又存在矛盾,建立的实质和目的是争夺霸权和殖民地。要点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役名称时间参战国战争结局特征或意义马恩河战役1914.9英法—德德国撤退第一次大规模战役宣告“施里芬计划”破产凡尔登战役1916.2~12法—德法军站稳脚跟、德国兵力、士气衰落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时间最长索姆河战役1916.6~11英法—德未分胜负规模最大,伤亡最大日德兰海战1916.5.31~6.1英—德英掌握制海权最大的一次海战要点三:正确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1、从战争的起因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各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发动的。2、战争过程中,各帝国主义国家提出的战争目标和瓜分领土的要求,露骨地显示了这次战争的侵略性质。如德国要求夺取英国、法国、比利时、葡萄牙等国的殖民地,把势力扩张到南美,同时扩大其在巴尔干的势力。英国的目的是为了打败德国,保持世界霸主地位,夺取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日本是为了抢占德国在中国和太平洋的势力范围和殖民地等等。3、从战争的结果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处置中,巴黎和会的召开就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宰割、掠夺。比如《凡尔赛和约》《色佛尔条约》等。思维拓展全面认识一战的影响1、对欧洲: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大战使欧洲失去大量的海外投资,工业遭到严重破坏,在世界财政金融上的地位急剧下降,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不断减弱。第一次世界大战也带来了欧洲政治的变化,大战后期爆发的俄国十月革命,极大地激励了欧洲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十月革命后建立的苏维埃政权经受住了考验,日益成为欧洲政治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②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德意志、奥匈帝国战败,英、法等战胜国也受到重创,美国、日本等国乘大战之机迅速崛起。几个世纪以来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了挑战。2、对美国和日本:①对美国:战后的美国成为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战后美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在欧洲的重建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①对日本: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使日本获得了发展、扩张的良机,它不仅乘机占领了中国在太平洋上原来由德国占领的一些岛屿,而且大大扩张了自己的势力范围。日本几乎独占了中国东北的市场,乘英、法忙于战争之机,加紧对它们的殖民地进行经济渗透。协约国的大量军需订货也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海运业因战争而迅速膨胀。3、对民族解放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4、对人类社会: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最直接、最明显的后果是人力、物力的巨大损失和破坏。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并促使人们不断改进生产流程,为生产管理的革新提供了条件。③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程度。④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引起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运动的高涨;社会主义思想和观念,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一)凡尔赛体系的构建1、巴黎和会(1)巴黎和会的召开(1919.1~1919.6)背景:一战结束;同盟国战败。主要操纵国:英、法、美。列强分割世界的企图:美国: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英国:削弱德国,维持欧陆势力均衡;法国:确保国家安全,重建欧洲霸权;意大利:扩大领土;日本:确立远东霸权。(2)《凡尔赛和约》(1919.6.28)主要内容:疆界、殖民地、限制军备、赔款。评价:它是战胜国强加给德国的十分苛刻的和约。一方面,战胜国中的帝国主义大国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目的,并通过一定的妥协,使原有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暂时得到解决,开始建立起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帝国主义国际体系。另一方面,《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压制和约束,埋下了德意志民族复仇的罪恶种子。2、凡尔赛体系的形成(1)建立:协约国先后同德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构成了所谓的“凡尔赛体系”。其主要包括:《凡尔赛和约》即对德和约、对奥条约《圣日耳曼条约》、对保条约《纳伊条约》、对匈条约《特里亚农条约》及对土条约《色佛尔条约》。(2)特点:掠夺性;分赃性;不能持久。(3)影响: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在欧洲的矛盾,建立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体系;使欧洲和中东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欧洲出现一系列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战后的新秩序,重新划分了殖民地,有利于战后欧洲的稳定与恢复;体系内部隐含了许多矛盾,如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而这些矛盾的发展和演变均为凡尔赛体系解体的重要原因。(二)华盛顿体系的构建1、华盛顿会议(1)会议的召开(1921.11~1922.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日在亚太地区的争夺日益激烈,帝国主义列强为了建立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缓和它们在该地区争夺的矛盾,于1921年11月召开了华盛顿会议,会议持续到1922年2月。(2)主要内容条约时间内容影响《四国条约》1921年11月缔约国尊重彼此在太平洋地区的权利;缔约国应以协商方式解决纠纷;英日同盟应予终止拆散了英日同盟,消除了美国在亚太地区争霸的一个障碍。使日本第一次处于同欧美列强平等的地位,其在太平洋地区的权益得到其他国家的正式承认《五国条约》1922年2月五国主力舰吨位的比例和各国它是美国外交的胜利。它不仅使英国承航空母舰的总吨位限额认美英海军力量处于同等地位,而且限制了日本海军的扩张《九国公约》1922年2月声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才是列强奉行的对华政策的基本原则使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在中国成为现实;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2、华盛顿体系的形成(1)建立:华盛顿会议通过《四国条约》《五国条约》及《九国公约》建立起来的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称为华盛顿体系。(2)影响:调整了世界各大国之间的关系,使亚太地区保持了暂时的稳定,军备得到一定的控制,有利于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美国的经济经过短暂萧条后,逐渐走向繁荣。华盛顿体系只是暂时调整了列强之间的矛盾。日本并没有放弃独霸中国、称霸亚太的野心,不断寻找机会冲破华盛顿体系的束缚,埋下了侵华战争和日美战争的祸根。二、维护和平的尝试(一)国际联盟1、国际联盟的成立成立时间1920年1月盟约内容“维护和平”的原则;实行“集体安全”;对战败国殖民地的“委任统治”机构大会、行政院和秘书处会员国状况成立时只有23个会员国,苏俄和战败国最初被排斥在国联之外,美国未参加国联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战胜国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实质英法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2、国际联盟的评价(1)进步性:国际联盟盟约体现的基本宗旨如维护和平、实行集体安全等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国联成立的最初几年,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和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

1 / 2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