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由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立冬不仅仅表示冬季开始,还有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意思。•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祀。•“立冬”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我国幅员广大,除全年无冬的华南沿海和长冬无夏的青藏高原地区外,各地的冬季并不都是于立冬日同时开始的。按气候学划分四季标准,以下半年候平均气温降到10℃以下为冬季,则“立冬为冬日始”的说法与黄淮地区的气候规律基本吻合。我国最北部的漠河及大兴安岭以北地区,9月上旬就早已进入冬季,北京于10月下旬也已一派冬天的景象,而长江流域的冬季要到“小雪”节气前后才真正开始。•(二)三侯:•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入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金文小篆楷体甲骨文(1)指事字。甲骨文从大(正面人形),从一(表地)。用以表明一人站在地上不动之意。既表示站立,也表示站立的地方。哙遂入,披帷西乡立。——《史记·项羽本纪》卖油翁释担而立。——宋·欧阳修《归田来》(2)竖起;树立;建立;开始。大石侧立千尺。——苏轼《石钟山记》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三)字源: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体(1)会意字。甲骨文表示丝绳的终结,是“终”的本字。金文将丝结简化为点;或另加义符日,表示一年时日的终结,当然是冬季了。篆文省去日另加义符,表示年末结冰的季节,以突出冬季。冬,四时尽也。——《说文》无冬无夏。——《诗·陈风·宛丘》(2)最后,最终。•(三)字源: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宋·钱时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四)诗词:立冬明·王稚登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四)诗词:立冬即事二首(一)宋·仇远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四)诗词:立冬即事二首(二)宋·仇远奇峰浩荡散茶烟,小雨霏微湿座毡。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装棉。(四)诗词:立冬日作宋·陆游室小才容膝,墙低仅及肩。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四)诗词:立冬紫金霜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四)诗词:以下备用:九月二十六日雪予未之见北人云大都是时亦无宋·方回立冬犹十日,衣亦未装绵。半夜风翻屋,侵晨雪满船。非时良可怪,吾老最堪怜。通袖藏酸指,凭栏耸冻肩。枯肠忽萧索,残菊尚鲜妍。贫苦无衾者,应多疾病缠。(四)诗词: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当一年的这一天渐渐临近,大地和周围的群山都沉默不语,蓝色的天空在白天还这样明丽地照耀,如同群星在晴朗的夜空中闪烁。四季的交替,华丽很少常驻,那里,如同流水与匆匆相伴,安静的心灵却在那时光里那里多姿多彩的自然与深邃合为一体。释疾文·悲夫唐·卢照邻春也万物熙熙焉,感其生而悼其死;夏也百草榛榛焉,见其盛而知其阑;秋也严霜降兮,殷忧者为之不乐;冬也阴气积兮,愁颜者为之鲜欢。•立冬时节,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由于此时地表夏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剩余,所以一般还不太冷。晴朗无风之时,常有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十分宜人。但是,这时北方冷空气也已具有较强的势力,常频频南侵,有时形成大风、降温并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气。剧烈的降温,特别是冷暖异常的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健康均有不利影响。所以要注意防寒保暖,衣着过厚,室温过高则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而衣着过少室温过低又易感冒。•除此之外,饮食保健也很重要。应该少食生冷,适当食用一些热量较高的食品,如牛、羊肉,但也要注意不宜过量;冬天又是蔬菜的淡季,因此要多吃新鲜蔬菜和富含维生素、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甘薯、马铃薯等,不仅可补充维生素,还有清内热的作用。此外,白菜、萝卜、胡萝卜、豆芽、油菜等蔬菜,合理搭配,补充人体维生素需要。在起居上,注意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