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7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教程1-4章笔记黄Garden不要乱拿我的笔记1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第一章中国电视剧艺术定义:电视剧:以电视方式创作的戏剧作品。这个界定包含两层含义,其一,电视剧是一种戏剧作品,在剧作上是参照戏剧艺术的创作规律的,包括创作结构,情节推进方式,人物形象设定等方面。其二,电视剧是一种电视作品,他的创作不同于舞台戏剧之处在于,电视剧要以电视艺术特定的思维和语言方式进行创作。纪实美学:以生活美为基础,尊重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完整性和多义性,注重对生活原貌艺术化的逼真再现,力求给观众以总体真实的美感新英雄主义:以相似的结构、共同的模式缔造着当代社会的英雄神话的文艺作品,但这些“英雄主义”的创作和文革及文革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创作大相径庭,平民百姓所自觉追慕的“英雄”带有了更多的平民色彩,不再是高高在上、完美无缺的人物,而是同样有着七情六欲有着种种缺陷的“平民英雄”这种适合当代社会审美需求的“英雄主义”创作,称之为“新英雄主义”第一章知识点1.电视剧的分类根据题材: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根据风格:纪实电视剧和诗化电视剧根据体裁:电视短剧电视单本剧电视连续剧电视系列剧电视剧艺术的主要特征:视听叙事电视艺术的视觉语言元素包括:人物、环境、色彩、光影、景深、构图以及运动,电视艺术的听觉元素包括:人声语言、音乐和音响,视听语言的直观表意能够以最接近人的现实视听经验的方式进行呈现、组合,逼真的重现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视听感受虚构叙事尽管取材现实生活,拍摄是力求真实感,但是从本质上来说电视艺术的叙事是虚构叙事,饱含创作者主观意图,电视剧是在讲述人为设定的故事。连续叙事占据电视剧主体的是电视连续剧,它在创作上更接近于长篇小说,尤其是章回小说的篇章结构方法,每一章又会包含一至两个核心情节,各章回之间内容情节相当紧密。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伦敦郊外的亚历山大宫推出了一场盛大的歌舞,标志着BBC电视台的成立和正式播出,这一天也被认为是世界电视事业的诞生日。1930年英国BBC播出的声像具备的多幕剧《花言巧语的人》被人公认“电视剧的鼻祖”由此可见,电视剧在电视事业起步阶段就占有重要的位置。随着世界电视事业的发展,电视剧也就日益成为电视节目中,不可或缺的主力军。选择几部具有标志性的电视剧来看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从另外一个侧面去了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1、1958年劳动节,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6月15日,播出了电视小戏《一口菜饼子》。点评:直播的电视剧,篇幅较为短小。借鉴了舞台剧的模式和特点。2、20世纪80年代之初,《大西洋底来的人》、《加里森敢死队》、《阿信》引起轰动效应,成为那个时代人的记忆载体。海底版的人猿泰山。3、1981年,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是《敌营十八年》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是中国第727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教程1-4章笔记黄Garden不要乱拿我的笔记2一部电视连续剧,由导演王扶林执导,张连文、张甲田等出演该剧融戏剧性、惊险性于一身的惊险大剧4、四大名著改编电视剧《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水浒》让通俗小说的通俗性在电视荧屏上得以继承。电视剧在形式上有点类似于长篇小说,早期尝试制作电视连续剧的人们,在毫无经验的情况下,加工、借鉴、改造长篇小说,成为电视剧的主要创作方式。正在这个基础上,古典章回体小说的形式体现出了优势,它可以满足电视连续剧需要强制分成单集作品的要求,集与集之间靠悬念来衔接。困扰中国电视剧作者在结构方面的难点就被解开了,国产电视剧开始有了自己的特点。5、20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末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极为特殊的,充满戏剧性变化的时期,它经过混乱、动荡、又由乱而治。1990年《渴望》的出现,满足了人们的心理《渴望》第一次展示了室内电视剧的范例。以家庭生活为素材,写人物的伦理道德。写生活琐事。人物活动局限在一定生活场景内,主要通过对话交待故事发展,人物的命运,拍摄采取基地化作业,室内搭景、多机拍摄,同期录音,现场切换。生产周期短。更重要的是,电视剧制作者有了一种自觉,“一定要让老百姓爱看”。电视制作群体试图开拓电视剧的表现空间,开始理解电视剧的特征,正是这种对于电视剧大众文化本质的反复思考,为中国电视剧在90年代取得突破性进展奠定了基础。6、琼瑶剧90年代末的《还珠格格》普遍认为这部剧的成功在于,人们观看电视剧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喜欢看轻松,不费脑子的电视剧。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其经营意识的强调:首播权的拍卖、开发续集、明星运作,都是后来广泛采用的。7、《武林外传》武侠游戏与网络时代的平民狂欢,电脑光标闪烁,网络字幕聊天,WINDOWS界面登陆桌面。时尚RAP,在线播放片头,这一切都奠定《武林外传》网络幽默风格和游戏色彩,对江湖想象的解构,对世俗生活的幽默再现,对侠义英雄形象的颠覆。用戏谑的方式向流行文化致意,包藏着向善求真的传统道德观念。回顾发展历程,我们尝试给电视剧下一个定义,考虑技术属性、艺术属性以及社会属性:定义:电视剧,是灵活运用文字、戏剧、电影等多种表现手法,深入历史、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交织使用电子传播、家庭传播、人际传播各种手段,在当下社会影响最大,收视份额最足的电视节目类型。从表现手法、涉及层面、传播手段、以及收视现实四个方面,给电视剧勾勒出切实定义。传统的“剧集长短”界定:具体的类型细分在传统电视剧界定研究当中,按照剧集长短不同划分,已经成为最主流的方法,可以说这是划分电视剧最明了的方式。电视剧基本上可被划分为以下几类:1、电视单本剧: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构成,一次把戏演完的电视剧,特点是情节紧凑,人物集中,内容深刻。2、电视连续剧:分集播出的多部集电视剧。其中主要人物和情节是连贯的,每集的内容只是整个剧集的一部分,在结尾留下悬念。3、电视系列剧:是一种分集播出的多集电视剧,其中主要人物也会贯穿全剧,但是故事本身不连贯,每一集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上一集下一集之间也没有必然的联系。主要特点就是人物统一,背景相同,独立成篇、727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教程1-4章笔记黄Garden不要乱拿我的笔记320世纪80年代以前电视剧艺术的发展:一,起步:直播电视剧①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在试播期间直播了《一口菜饼子》,拉开了中国电视剧的序幕。由于当时技术条件较为落后,还有磁带录像设备,《一口菜饼子》采用的是黑白图像的直播方式,表演、摄影、录音、合成是在演播室内同时进行的。《一口菜饼子》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过于重视宣传教育的功能,艺术表现稍嫌粗糙,人物形象不够鲜明等方面。②1959年期,北京电视台将电视剧的创作播出当作了文艺节目的重头戏,仅1959年一年就播出了14部电视剧,到“文革”前夕,八年时间里,北京电视台共播出了整整90部电视剧,这一数字位居全国之冠。题材多样,内容丰富,由于技术的限制,北京电视台的电视节目不能传送带外地,为满足各地区人民的收看需求,全国各地迅速成立了自己的电视台,播出自己的电视节目,这八年里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形成了最早的电视剧艺术样式和创作模式,培养了我国第一代电视剧创作人才,对电视剧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初步掌握了电视剧的一些艺术规律,为后来的电视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③③起步时的不足首先体现在观念上,当时的电视剧不可能摆脱“问一位政治服务”的总方针的限制,较多的是“宣传品”而非“艺术品”,取材面较窄。其次,受创作条件所限,电视剧的时间长度大多为30分钟,人物和场景都比较少,时空跨度较小,剧情相对简单,对生活的挖掘还不够深入。最后,初期“直播电视小戏”在演播室内摄制的方,舞台剧气息浓,这种“表演型”的电视剧基本上遵循的仍是戏剧创作模式。二、电视剧创作停滞:1966年,北京电视台仅播出了一部电视剧《焦裕禄》,之后“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北京电视台的电视剧创作陷入了瘫痪的状态;1973年,开始了彩色电视试播,一直播到文革结束,几年时间仅有两部电视剧《公社党委书记的女儿》和《神圣的职责》,十年文革期间,电视剧创作几乎处于瘫痪状态,我国第一代优秀电视剧创作人员被剥夺了创作权,电视剧事业停滞不前。三、电视剧创作的复苏在全社会拨乱反正的形势下,我国的电视事业也终于在历经了长期的消沉之后,萌发了勃勃生机,以1978年播出的彩色电视剧《三家亲》为起点,中国电视剧迎来了全新的发展,1979年中央电视台共播出电视剧19部,电视剧创作的复苏令人欣慰,舞台剧的痕迹仍然清晰可寻,电视剧依旧没有跳出直播时期的旧框子,延续了直播电视剧所采用的舞台剧的表演和创作方式并没有对电视的特性做出进一步的探索。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电视剧艺术;(一)初期发展:这一时期电视事业整体上快速发展,有力的促进了电视剧的创作,在年产量迅速增加的同时,电视剧的创作适应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进口现实生活,在题材上不断拓展,并先后出现了伤痕、反思、改革、社会主义建设等题材热点。1980年,是电视剧复苏以来的第一个丰收年,从整体上看,这一年的创作出现了较强的现实主义创作倾向,历史题材与外国的题材电视剧较少;1980年,我国还录制了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蹉跎岁月》这部小说描写了一代青年在十年动乱中的不同遭遇,并将重点放在对他们的奋进精神和高尚情操表现上,呈现出了健康积极的基调,它寄去了原著的精髓,遵循了改编艺术的创作原则,是一部优秀的电视作品。因巨作写的是十年动乱期间,时间跨度大,其结构形态采取的是时空纵向发展的方式,故而矛盾冲突不够多,戏剧性显得略微弱了一些,有的地方显得不自然,但是《蹉跎岁月》仍不失为一部优秀的“伤痕电视剧”727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教程1-4章笔记黄Garden不要乱拿我的笔记4(二)电视剧艺术的转型:与“文革”前文学艺术相比,新时期以来的文学艺术表现出这样的特点:“由政治性向社会性的变化,由单纯的教育型向多样的审美性的变化,由基本模式向独立创造型的变化,由艺术方法的单一型向艺术方法的多元型的变化”1)视听语言语法的探索对视听语言直观能力的重视脱离舞台戏剧观念注重画面内容张力的挖掘2)纪实品性的开拓开始以报告文学为先导的纪实性文学热潮,电视剧及也涌现了一批纪实性电视剧。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电视剧艺术:一)开始90年代开始,大众文化逐步成为社会主流文化形态,摆脱80年代以前受政治影响过大、宣教痕迹过重的误区,遵循电视剧市场特定规律,向大众的、通俗的艺术定位逐步回归,这是最为突出的现象,90年代开始,中国电视创作进入了多元化发展的新阶段:①题材选取上日趋丰富,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成熟的题材类型,历史题材电视剧是最重要的题材之一,代表性作品—《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三国演义》。军警题材电视剧为数不少,代表作—《突出重围》、《永不瞑目》;农村题材电视剧有《刘老根》、《沟里人》,还有反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教育题材。都市民情等的电视剧。②风格:电视剧各种风格都获得充分发展,通俗电视剧进入辉煌时期,从戏剧类型角度看,不仅创作了大量的正剧、喜剧、滑稽剧、讽刺剧也逐渐增多。③体裁:各种体裁都进一步发展二)90年代电视剧创作的重要现象:1、平民化、世俗化的追求。举例—《还珠格格》P49,收视奇迹是对电视剧是“大众娱乐工具”这一功用的最好诠释。2、文学作品改编电视剧:客观上起到了推广普及文学原著的作用,也丰富了电视剧作品的题材内容。张艺谋导演的电影《红高粱》,堪称中国当代电影中的佼佼者,而这部电影除深入地把握了莫言原小说的思想精髓以外,在视听语言上的探索也着实震惊了电影节。“颠轿”、“野合”这两个场景所蕴含的张力与爆发力,正是用声画语言、视听思维来阐释原作精神的精彩段落。3、历史题材电视剧:历史剧成为抢手题材,尤其是宫廷剧。代表作:《孔子》、《雍正王朝》、《三国演义》等;4、新英雄主义:文学中的武侠小说、侦探小说成为热销书籍,影视作品中武打片、间谍片、警匪片、战争片、枪战片等大行其道,这些文艺作品以相似的结构、共同的模式缔造着当代社会的英雄神话。第二章电视综艺节目定义:电视综艺节目:运用电视技术与与艺术手段制作的综合多种艺术形式的电视文化娱乐节目。内容上看,涉及戏剧、舞蹈、音乐、杂技、魔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