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心理学在接触任何一个新的事物时,我们都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作为一门课程:公关心理学,全称为公共关系心理学,是面向文秘专业2012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作为一个学科:公关心理学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学科。1992,张云,这门学科的开山之作。。那么这门学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科呢?公共关系心理学,是公共关系学科体系中的一门新学科,是在公共关系学原理和普通心理学原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公共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心理学: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学问。☆公共关系心理学:一门研究公共关系领域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就是“公共关系心理”。。心理学角度下的公共关系又是什么样的呢?第一,公共关系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人与物或人与信息之间的关系。第二,公共关系是主体为自身的利益而追求沟通、理解、支持的建立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过程。第三,公共关系是主体和客体双方互动的活动。第四,公共关系的交往包括个人之间私底下的交往。。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公共关系心理学是应用于公共关系领域的心理学。2.公共关系心理学是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的公共关系学。==》》公共关系学就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的公共关系学,它具有基础性,应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公共关系心理,是和公共关系行为以及公共关系活动相关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作为公共关系领域中的心理现象,公共关系心理具有四个基本特点:1.可知性2.情感性3.自利性4.广泛性。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的心理公共关系的客体,指的是公共关系活动中处于客体地位的人和人群,他们是公共关系活动的对象。有公共关系主体意识到的客体和没有意识到的客体两类。把握特殊性和共同性,找好公众心理研究的范围和尺度。。2.公共关系的过程——公共关系活动中的心理公共关系的过程有四个基本环节:一是摸清情况,把握动态的活动环节;二是确定目标,制订计划的活动环节;三是落实任务,开展传播的活动环节;四是检查评估,总结经验的活动环节。。纵观公共关系过程,有这样三个特点和规律:一、公共关系过程是主体主动开展公共关系活动来影响客体的的活动;二、公共关系过程是在内外环境的制约下,由环境因素参与其中的活动。三、公共关系过程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依存、互相影响的过程,客体在公共关系活动中发挥着能动的反作用。。3.公共关系的主体——组织团体的心理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组织团体。目标是树立形象,赢得利益。。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一、提高组织内部的管理水平;二、提高公共关系人员的专业素质;三、推动公共关系活动的有效开展;四、创建和完善我国的公共关系心理学。。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遵循的原则一、立足于公共关系实践的原则;二、着眼于影响公众态度的原则;三、环绕于公共关系心理的原则;四、勇于开拓创新的原则。。本套教材的体例安排遵循了“认知=》沟通=》影响”的认识规律。前面五章都是理论性的介绍,都是公关心理学涉及到的基础理论,有公共关系学的,也有心理学的。第六章开始进入到公共关系学技巧的环节,首先介绍了沟通的含义、模式和内容。。第七章主要内容为对公众心理的影响策略,主要讲述了劝导、暗示、感染、诱导等公关心理的方法。第八章、第九章是作为公共关系的主体——组织的相关知识。教学设想1.重应用,轻理论。2.重实践,多案例。3.重实际,少虚无。第二章公众的心理特征公共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其实就是“公众关系。”公共关系心理学也就是公众关系心理学。第一节公众心理特征概述一、什么是公众心理心理特征:指的是人心理特点的表征,通过人的外部行为来表现。公众的心理特征,是公众心理特点的表征。公众既是一个特定的对象,又不是一个特定的对象。它是一个模糊性的概念。第一,取决于现实中公共关系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第二取决于公共关系主体的认识。即,它是不是你的研究对象?二、公众心理特征的结构1、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基础,稳定性和独立性2、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抽象,变换性和伸缩性3、公众的群体心理特征——显示人的社会性和群体性,具有凝聚性和排他性心理特征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底层)——个性心理特征第二层次(中层)——角色心理特征第三层次(高层)——群体心理特征人的心理有一个发展过渡。群体性,也就是人的社会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人的群体心理特征最具有社会化的色彩,它表明个体已经开始意识到自身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只有在群体中才能生存。第二节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表现于公众个体身上的最稳定、最根本的心理特征,他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能力是保证公众个体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的潜能系统;气质是公众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性格是公众个体在反映客观现实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风格和习惯的行为方式。一、个体在能力上的特征能力在公共关系活动中,主要体现为操作能力。操作能力的高低主要有四个标准: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质量,处理和解决问题的种类,处理和解决问题的速度,处理和解决问题的代价。一般来说,良好的操作能力有三个特点:一、针对性强。把准脉,对症下药。二、技术性高。熟练运用,得心应手。三、变通性好。触类旁通,能学会用。性格决定命运能力决定职业交际能力是能力的一种重要体现!二、个体在气质上的特征气质是指心理过程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内外倾向性的心理特点的总和。四种典型气质气质类型气质特点优缺点胆汁质精力过人,不易疲劳争强好胜,大喜大怒,不怕挫折,性格外向多血质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反应灵敏,兴趣广泛,不够踏实,性格外向粘液质沉静、稳重忍耐性强,情绪不外露,办事拖拉,固执抑郁质孤僻,不合群观察细致,敏感,多愁善感,优柔寡断网上有更多更全面的关于四种气质的,希望大家能够关注,自己查一下当我们学习了四种气质以后,我们应该明白三点:1、各种不同的气质,并没有优劣之分。只是在具体的工作中,不同气质的人更能适应不同的工作;2、人的气质并不是绝对的,每个人的气质都包含着多种情况,只是哪一种气质为主的问题。3、人的气质也是可以变化的。随着外在环境、年龄等因素的变化,人的气质也在转换。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心浮气躁,年老了可能就会练达乐观。三、个体在性格上的特征性格是对客观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互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气质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在行为、活动中的直接体现。性格是高级神经系统类型的基础上形成的联系系统。气质主要由生理特点决定。性格主要在社会实践中形成。按照对社会的适应性为主要参考来划分,性格大致可以分为摩擦型、平常型、平稳型、领导型、逃避型五种类型。四、个性心理特征和公共关系人的气质和性格在公共关系活动中表现在主体和客体两类人的身上。特定的公共关系总是在特定的人与人之间进行,特定的人的气质和性格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于不同的气质和性格的公众,应该采取不同的施加影响的方法,选择特定的公共关系活动的实施者应当对气质和性格的特点加以考虑。从最具体的公共关系活动来看,起关键作用的是公共关系活动者的人际影响力,而人际影响力受制于气质和性格方面的感染力。因此,公共关系心理学必须研究人的气质和性格。第三节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人的心理本质上是社会存在的反应,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尤其能体现这一点。人类在改造社会的同时,社会也在改造着人类!人的心理也会随着自身角色的变化而变化,最终形成不同的角色心理特征。我们从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方面来进行研究。一、不同性别者的心理特征1、女性的心理特征胆怯,温柔,狭窄,爱听,善记,心细,固执,感情丰富,自制力弱,主意变化快2、男子的心理特征独立,刚强,开朗,粗率,合群,随便,务实,坚定,好表现,喜于推理。以上只是对普遍存在的心理特征的分析。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看到一些女生很强悍,是女汉子。一些男生很娘,也有像泰国的人妖。二、不同年龄者的心理特征青年人:朝气蓬勃,自尊,好强,敏感,偏激,充满幻想;中年人:老练持重,沉着,坚毅,中庸,求实;老年人:关注年龄,容易产生孤独、寂寞、怀旧的心理。三、不同职业者的心理特征(很多时候一个人适合做什么,是因为他的性格使然)(一)军人的心理特征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1、整肃性;2、奉献性;3、坚毅性(二)工人的心理特征1、群体性2、娱乐性3、外露性(三)农民的心理特征1、对土地和家乡的眷恋2、对现代化生活的渴望3、求实用、讲实惠(四)服务员的心理特征1、善于观察人2、反应灵敏3、自尊和自卑交织四、不同文化者的心理特征文化程度越高,自我意识越强,需要的层次就越高;文化程度越低,盲目性越大,自我要求也越低。五、角色心理特征和公共关系(一)角色是多元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担当着多种角色。(二)人的性格是多面的,在不同的环境中人展现的是不同的角色心理特征。(三)在具体的情境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以偏概全,反对照本宣科,不能按照条条框框机械地在人身上生搬硬套。对我们做人的启示:本色做人,角色做事!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面对具体要解决的问题时,又要充分考虑要面对的客体的角色特征,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第四节公众的群体心理特征我们所研究的实际的群体,群体有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之分。一、群体心理的一般特征(一)认同意识认同群体的规范,会自觉遵守,在重大事件和原则问题上会保持一致。钓鱼岛是中国的。一般来说,大群体内部认同相对低一点,小群体内部的认同程度相对要高一些。(二)归属意识成员对群体有一定的依赖性。非正式群体成员的归属意识自愿的归属意识正式群体成员的归属意识不确定,多为非自愿的归属意识自愿的归属增强凝聚,被迫的归属增强离散。(三)整体意识认同群体,归属于群体,有深浅强弱之别。整体意识越强,维护群体的意识也越强,行为具有和群体其他成员的一致性;反之……但是,不能认为独立性强的人等同于没有整体意识或整体意识不强。(四)排外意识所谓排外意识,即排斥其他群体的意识。一般来说:优势群体的人会排斥弱势群体的人;大群体的人会排斥小群体的人;向心力强的群体会排斥向心力弱的群体。二、群体领袖的心理特征群体领袖,包括非正式群体中的自然领袖和正式群体中的各级领导。非正式群体中的领袖往往凭借个性心理特征方面(个人魅力、独特才能)的吸引力而成为自然领袖,他们没有合法地位、合法权利和明确职责产生的领袖心理。正式群体中的领袖则相反。在群体内部,会有一些能力突出的人逐渐成为大家关注的对象。一般来说,领导会对这个人重视,并给予特殊的照顾;如果领导并没有关注这个人,那么慢慢地就会在这个人的周围,形成一个小的团体,他就会成为这个非正式群体的自然领袖。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这个小群体会很团结,自然领袖也会加强和大家的沟通,显示出民主和公正的一面。自然领袖没有合法的地位和权利,但他们在非正式群体乃至正式群体中具有事实上的地位和影响力。这样的局面会推动自然领袖向往合法的地位和权利。如果遇到合适的机会,他们往往会极力争取自己的地位。非正式群体中的成员也会支持他。《水浒传》,宋江,招安如果自然领袖的愿望落空,将会激化自然领袖和正式领袖之间的矛盾,使正式群体更加不稳定。非正式群体常常会成为自然领袖用以实现合法地位和合法权利欲望的工具。正式群体中的领袖,即正式群体中的各级领导,他们的地位是合法的,心安理得地履行管理职能,理所当然地支配下属。缺乏对下属的沟通、了解和尊重,更多时候考虑如何对上级负责,有时候甚至会得罪群众。当然,除了角色心理因素以外,正式群体领袖本人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也会影响到他处理事情的方式和方法。三、群体、群体领袖和公共关系☆领袖在群体中处于领导地位或核心地位☆领袖的心理特征在群体心理特征中具有特殊的地位☆领袖的心理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群体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公共关系主体或客体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