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9年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生入学考试《文史综合考试》试题命中率统计及试题分析赫英忆第一部分命中率统计一、命中题目1、名词解释(命中1、3、4题)(1)金圣叹(2)笛福(3)平定准葛尔(4)北美独立战争2、填空(命中2、3、4题)(2)古人以籍贯相称:柳河东指谁、汤临川指谁、康南海指谁(3)看对联写人名:何处招魂,香草还当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屈原)挂弓扶桑,凄绝暗风吹雨夜;荻花瑟瑟,魂销明月绕船时(白居易)载酒江湖,人比黄花瘦;校碑栏槛,梦随玉笛飞(李清照)(4)古人以天干地支纪年,一共有60个这样的纪年,每60年称为一甲子,历史上有许多以这样的纪年称呼的大事件,如“甲午战争”发生在(1894)年,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3、简答(三道题全部命中)(1)新文学运动的基本情况和历史意义。(2)简述郡县制在我国历史上的发展。(3)文艺复兴运动的基本情况和历史意义。4、文言文《说难》(命中)二、题目授课的班型或资料(命中依据)1、名词解释(命中1、3、4题)(1)金圣叹:在《冲刺点题班内部讲义》中,该词条被标注为“三星级”词条(即最高级别);同时在讲义的“重点难点”部分,收入了“明清时期的文学评论家”。(3)平定准葛尔:见《考前必会20题》的第3题“叙述清朝前期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所作的贡献”;同时在《冲刺点题班内部讲义》中,“清圣祖玄烨”(康熙帝)被标注为三星级词条,并且将“平定准葛尔”单列为一个二星级词条。2(4)北美独立战争:见《考前必会20题》的第12题“英、法、美三国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有什么区别,各自建立起了什么样的制度”;同时在《冲刺点题班内部讲义》中,“北美独立战争”被标注为三星级词条。2、填空(命中2、3、4题)(2)古人以籍贯相称:柳河东指谁、汤临川指谁、康南海指谁:在《冲刺点题班内部讲义》中,“柳宗元”(“唐宋古文运动”、“唐宋八大家”)、“汤显祖”、“康有为”(“戊戌变法”)均为三星级词条。(3)看对联写人名:何处招魂,香草还当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屈原)挂弓扶桑,凄绝暗风吹雨夜;荻花瑟瑟,魂销明月绕船时(白居易)载酒江湖,人比黄花瘦;校碑栏槛,梦随玉笛飞(李清照)在《冲刺点题班内部讲义》中,“屈原”(“楚辞”)、“白居易”、“李清照”均为二星级词条。(4)古人以天干地支纪年,一共有60个这样的纪年,每60年称为一甲子,历史上有许多以这样的纪年称呼的大事件,如“甲午战争”发生在(1894)年,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见《考前必会20题》的第7题“叙述中国近代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和第8题“叙述清末以来中国改革发展的历史轨迹”;同时在《冲刺点题班内部讲义》中,“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均为三星级词条,“辛丑条约”、“辛亥革命”均为二星级词条;在讲义的“重点难点”部分,收入了“甲午战争”(“台湾问题”)、“清末以来中国改革发展的六次关键事件”(包括“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3、简答(三道题全部命中)(1)新文学运动的基本情况和历史意义:见《考前必会20题》的第16题“叙叙述五四新文学运动的背景、内容、代表作家作品及其意义”;同时在《冲刺点题班内部讲义》中,“五四新文学运动”为三星级词条;在讲义的“重点难点”部分,收入了“清末以来中国改革发展的六次关键事件”(包括“新文化及五四运动”)。(2)简述郡县制在我国历史上的发展:见《考前必会20题》的第5题“叙述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雍正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同时在《冲刺点题班内部讲义》中,“郡县制”、“秦始皇”均为三星级词条。(3)文艺复兴运动的基本情况和历史意义:见《考前必会20题》的第18题“叙述文艺复兴的背景、内容、代表人物和历史意义”;同时在《冲刺点题班内部讲义》中,“文艺复兴”为三星级词条;在我出的《综合考试模拟试题一》中也多处出现关于文艺复兴的题目。4、文言文《说难》:在《冲刺点题班内部讲义》中,《说难》被选入了“古代文献选读”部分,是考生必读的35篇古文之一。3三、命中题目分值及题型1、第一题“名词解释”命中75%,第二题“填空”命中75%,第三提“简答”和第四题“文言文”均命中100%,综合起来,除最后一道“政论写作”外,前面所有题目命中率为87.5%。2、命中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填空、简答、文言文阅读。四、命中依据或理由已在上面第二点“题目授课的班型或资料”中对每道题的命中依据、理由进行了详细说明。4第二部分试题分析一、整体出题策略——题量减少、题型简化、内容灵活、“暗合”时事《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旨在考核考生的文科基础知识和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包括认识和表达能力。文史基础知识涵盖文科8门课程:历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以世界近代史为主的世界史,文学——中国古典文学、中国近现代文学、以欧美近现代文学为主的外国文学,语言——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政论写作旨在考核考生对社会时政的关注程度、逻辑思维能力和论述文字表达能力。从今年的考试来看,整体的出题策略比起前几年甚至去年都有所变化,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题量比起前几年相对减少。除政论写作外,一共15道小题。08年为18道,07年25道,06年23道,05年23道。2、题型相对简化。前几年的试题,题型一般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选择、病句修改、简答、文言文阅读和政论写作等,今年的试题和去年一样,只保留了名词解释、填空、简答、文言文阅读和政论写作五种题型,没有出现选择题。3、内容更为丰富灵活。今年的试题明显比以前任何一年都更灵活了,过去经常考的一些知识点,比如文学部分的“魏晋南北朝文学”、“法俄文学”,历史部分的“中国古代土地赋税制度”、“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几乎都没有在试题上出现。而以前考查较少的一些内容,比如文学部分的古代诗词名家名作、历史部分的天干地支纪年等都出现在了试卷上。尤其是出现了一种以前几乎从未考过的新题目——古人的“籍贯称谓”,这在考纲上都没有提到。由此可见,这门考试出题日益灵活多样、不拘一格。4、与重大时事相结合地较为隐蔽。由于文史综合的出题方式是从题库里随机抽取题目,因此一般不会刻意与重大新闻事实相结合。今年出现的重大新闻事件较多,在试卷上却鲜有涉及。其实,这门考试并非与重大时事完全无关,而是结合地较为隐蔽,令人不易察觉。比如今年热点的西藏、台湾问题,都是涉及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问题,在考试中没有直接考到,但却出现了“平定准葛尔”这道以前考查并不太多的题目,说明试题仍然涉及到了统一问题、民族问题,只不过不是特别显著。二、各部分具体分析和出题趋势预测1、整体出题趋势及复习对策整体上看,文史综合与新闻学基础等其他学科相比,出题更为随意,规范性较弱。这是由于文史综合的出题方式,90%的题目是从题库里随机抽取。因此,除了一些众所周知的重要考点外,很难对综合考试的题目做出准确预测。这就更需要广大考生做到以下几点:(1)平时多读文史类书籍,加强方方面面知识的积累,通过各种方式拓展知识面。(2)对考纲上涉及的知识点应该有全面系统地掌握,不要厚此薄彼,不要有侥幸心理;5并且对于与这些知识点相关但并未在考纲上明确出现的知识(比如由柳宗元联想到古代寓言作品),也有一定的了解。(3)多读文言文,尤其是大中学语文教材中精选出的议论性文言文,熟悉古汉语的表述方式、语法特点和语言习惯。每次读完后写200字左右的简短读后感,建议尝试用文言文写作。(4)多阅读《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新闻周刊》等报刊上的政论文章和时事评论文章,思考其写作特色和论述方式。经常练笔,多写一些和时事政治相关的评论文章。2、各部分具体的命题特点和趋势预测(1)文学部分1)中外文学以中国文学为主;2)中国文学以古典文学为主,古典文学通常以散文为主,今年韵文(诗词曲赋)的比重有所增加;3)外国文学通常以法俄文学为主,这两年英美文学的比重有所增加。(2)历史部分1)中外历史以中国历史为主;2)中国历史以古代史为主,古代史以政治史(王朝更替、政治制度变迁)和经济史(土地赋税制度)为主;3)近代史以具有转折意义的重要历史事件(导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战争、中国人探索救国之路的几次选择)为主;4)外国历史以近代史为主,尤其是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思想革命史和英、法、美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史。(3)文言文阅读以政论文、议论文、杂论文为主,较少考查一般的叙事抒情文章。(4)政论写作出题较为灵活,和国家政治体制改革、民主法制建设结合较为紧密,凸现人性化内涵和和谐社会理念。三、各部分复习策略提示1、中国历史部分;善于边复习边整理归纳,整体上整理出五条发展脉络(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族、中外交往),各发展阶段(时期、朝代)整理出5至8个关键词,将发展脉络和关键词整合起来,从而既形成对中国历史发展历程的全面了解,又能形成对各个发展阶段的特别印象。2、世界历史部分;考察相对较少,常识性更强,知识相对零散,整理一条发展概线,着重记忆重要国家、重要人物、重要事件。3、中国文学部分:(1)中国古代文学着重把握四个时期:1)先秦秦汉(文体、作家、作品);2)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文学思想);3)唐宋(古文运动、八大家);4)明清(文学评论、市民文学)6(2)理清古代散文、小说两类文体的发展脉络;(3)中国近代文学把握文学运动(思潮)、文学流派和文学团体。4、汉语部分;大量阅读文言文,善于从中找出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练习翻译、断句。记忆最基本的语言学常识。5、外国文学部分;整理表格:时期、国家、流派、作家、作品、相关的重要文学运动。6、政论写作;多读、多看、多思、多写;将一切问题无限上纲,和政府大政方针、重要口号相结合。四、近两年的一些热点问题1、台湾问题2、西藏问题3、各朝代对祖国统一的贡献(尤其是秦朝、汉朝、唐朝和清朝)4、中国行政制度、赋税制度发展变革5、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几场战争(包括其实时间、交战双方、重要战役、关键人物、战争结果)(1)鸦片战争(2)第二次鸦片战争(3)甲午中日战争(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6、清末以来中国探索强国道路的六次关键事件(1)洋务运动(关键人物:慈禧、奕訢、“曾李左张”)(2)戊戌变法(关键人物:光绪帝、康有为、梁启超)(3)清末立宪(关键人物:慈禧)(4)辛亥革命(关键人物:孙中山、黄兴)(5)新文化及五四运动(关键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6)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关键人物: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五、参考资料推荐对于文史基础不太好的同学,除《文史通览》外,手边常备三本书:1、一本简明扼要的中国通史(高中历史教材)2、一本简明扼要的《世界历史快读》3、一本《历代文学读本》(中学语文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