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市政工程设计说明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设计说明书1-1第一篇综述篇第一章工程概述一、工程背景XXX道路工程经XXX批准,由XXX筹资建设。本工程是XXX配套道路。由于XXX项目已启动,作为配套道路的本工程必须同步实施。为此,加快建设本项目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二、工程范围及设计内容1.工程范围XXX道路工程共分主、次两条道路(按规划要求均为次干道,为本工程描述方便,称之为主、次干道),主干道西起洪塘中路,南至北外环路,按本次招标要求,设计全长1268.49米,道路标准断面宽36米,断面布置为:4.5米人行道+10.5米车行道+6米绿化带+10.5米车行道+4.5米人行道。次干道西起主干道(K0+920.277),东至西外环路,全长449.26米。路基断面同主干道,主、次干道设计车速均为40公里/小时。2.设计内容按招标文件要求,本次投标设计需达到初步设计深度。主要包括:道路工程,主要是平面线形、纵断面、横断面等设计。排水工程,主要是雨、污水平、纵断面设计标高、管基等设计。桥涵工程,主要是主干道1×20米及次干道1×13米简支梁桥各一座。交通工程,主要是交通标志标线、交叉口平面、交叉口组织方案设计及停车站站点等设计。其它设计,主要包括景观、附属配套道路配套设施,其中道路景观设计,主要是指道路空间景观、绿化及设施的方案设计和主要街景景点等设计。道路配套设施主要是指沿线照明、环卫、路名牌等公共设施及人行道、无障碍等设计;施工技术、施工组织方案等设计。3.设计总原则(1)设计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强制性条文。(2)为车辆提供安全、快速、舒适的行车条件,完善交通设施,同时具备良好的景观,体现道路的性质与功能。(3)设置合理、完善的排水管线,为道路提供良好的排水条件。(4)工程具备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5)便于实施,缩短工期。(6)高起点、高标准的进行设计,最终达到“人、车、路、环境”四者完美结合,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设计说明书1-2第二章设计依据、标准和规范一、道路性质与技术标准1.设计依据(1)XXX。(2)XXX(4)地质勘察报告。2.设计标准(1)道路工程设计标准XXX道路为城市次干道,路段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h,标准横断面宽为36米。路面结构设计年限为12年。路面结构计算荷载为BZZ-100。(2)排水设计标准按规划要求进行设计排放。(3)桥梁设计标准设计荷载城-A级,人群荷载按城市桥梁人群荷载计;XXX道路桥梁规划梁底标高为2.93米;二、设计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2、《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3、《城市桥梁设计荷载准则》(CJJ11-93)4、《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CJJ77-98)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95)8、《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9、《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10、《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019-98)11、《公路桥涵设计规范》(JTJ021-89、022-85、023-85、024-85)1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1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14、《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15、《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实用手册》(GB5768-1999)16、其它有关国家、地方法律、法规。设计说明书1-3第三章气象水文与地质条件一、地形地貌XXX道路位于XXX,沿线均属第四纪滨海淤积平原区,地形平坦开阔,地貌类型单一。XXX道路其他区域基本上为稻田,地面高程为1.85m左右。二、水文气象XXX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夏分明,气候特征是温和、湿润、多雨。4-9月主要受温暖湿润的热带或赤道海洋气团控制;11月-次年3月主要受干冷的副极地或极地大陆气团控制。区内历年平均降水量1322mm,主要为4-9月的春雨、梅雨和台风雨。多年平均气压1014.1。多年平均雾日30.9天,年最多雾日55天。多年平均湿度79%。多年平均气湿16.3℃。三、区域稳定性本工程位于华南加里东褶皱系东北域,浙闽粤沿海燕山期火山带北段,区域构造以断裂为主要表现形式,北东向、北北东向压性、压扭性断裂及北西向张性断裂、北北西向张扭性断裂互相交织,形成区域主要构造格架。XXX地区位于XXX——小港北东向、长兴——奉化北西向、宁海——镇海北北东向、昌化——普陀东西向等四组较大断裂的交汇处,这些断裂规模、下切深、延伸远、发展历史长,构成了XXX市区和邻区错综复杂的断裂格架。XXX市地处我国华北地震带与东南沿海地震带之间的过渡带内,地震活动水平较低,其特点是强度小,频率低,是相对较稳定地块。根据国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场地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区内。在勘探范围的15m深度以内,尚未发现易液化土层。四、工程地质条件根据揭露的地层成因年代、岩性特征、埋藏条件及物理力学性质差异作为工程地质层组的划分依据。由浅至深的顺序评述如下:1-2层粘土:灰黄、褐灰色,硬-软塑状,由上至下土质渐差,厚层状构造,中-高压缩性,为浅部物理力学性质相对稍好的土层。2-1层淤泥质粘土:灰色,流塑状,厚层状构造,高压缩性,物理力学性质差。4-1层淤泥质亚粘土:青灰色,流塑,薄层状,高压缩性,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较差,约厚10米。4-2层淤泥质粘土:灰色-青灰色,流塑,薄层状或鳞片状构造,高压缩性,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差,约厚15米。6-1层亚粘土:灰色,软塑,薄层状构造,中偏高压缩性,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相对较好,厚2~3米。勘察结果表明:1-2层淤泥质土是路基主要压缩层,该层有机质含量0.79~1.70%,6-1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好,可作为桥梁桩端持力层。区域资料表明,天然条件下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设计说明书1-4第二篇道路设计一、线形设计一般原则1、在尽量满足规划要求的前提下,力求线形直捷、连续、顺适,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2、根据规划和设计规范要求,确定标准横断面。3、保证路面横向排水需要,并且不影响行车安全。4、保证路面在衔接处高程顺畅,不影响竖向设计整体性。与平面、纵断面协调保证景观的连续效果,并与总体规划相协调。5、便于施工放样,便于雨、污水管线布设。二、线形设计技术标准1、设计车速V=40km/h。2、最小平曲线半径R=200m,超高缓和段长50米,在进入圆曲线前过渡完毕,超高值为3%,内侧加宽1米。3、最大纵坡为1.2%,最小凸曲线半径2000米,最小凹曲线半径为4000米。三、路基路面设计1、地基参数选取根据地质报告,一般路段土基回弹模量E0=16Mpa,填河段土基回弹模量E0=8Mpa。XXX地区属软土地基,为粘性土,地下水位较高,根据XXX市材料供应情况,普通路段垫层材料设计采用塘碴,为了加强基层强度和稳定性,基层材料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道路结构设计车行道结构采用:3厘米厚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I型)+4厘米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I型)+5厘米厚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II型)+30厘米厚水泥稳定碎石+50厘米厚溏渣垫层。人行道结构采用:6厘米厚荷兰砖+3厘米厚1:3干拌水泥沙浆+10厘米厚水泥稳定碎石+25厘米厚溏渣垫层。各层设计弯沉控制值层位结构层名称车行道计算弯沉(1/100mm)AC-13I沥青砼细粒式沥青砼37AC-20I沥青砼中粒式沥青砼38.5AC-20II沥青砼粗粒式沥青砼42水泥稳定碎石水泥稳定碎石220路基塘渣3203、结构材料说明路基填筑前,应进行场地清理,清表厚度一般20cm为宜(若清表厚与填筑厚仍不满足最小塘渣厚要求时,清表厚度可适当加厚)。挖除稻田、旱地种植表土,清理后进行碾压。塘渣填筑应慢速、均匀、分层铺筑。在一般地段,塘渣每层填筑压实厚度宜为30cm,含泥量不大于20%。按路面平行线分层摊铺碾压,塘渣填筑总厚度一般应≥50cm。沥青砼面层:沥青要求采用AH—70,热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实验技术指标应满足有关技术规范规定。水泥稳定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水泥含量控制在5.5~6%,人行道中水泥含量控制在5.0~5.5%。设计说明书1-54、道路结构层设计参数:道路各结构层力学指标均应满足规范要求。5、软土地基处理措施:(1)新建道路一般路基段本工程路基填方平均填高为1米,经计算全线填方路段工后沉降量满足规范要求,一般路段在施工期内沉降基本稳定。(2)填河段路段处理本工程建议采用土工格栅及用嵌挤型级配回填材料的办法处理填河段湿软地基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减少后期的沉降量。(3)桥头段路段处理为避免由于路基沉降而引起路桥衔接处的错台现象发生,本次设计在桥头两端各设现浇半拱式弧形搭板,使路堤与桥台平顺连接,搭板长度根据填土高度为5米。拱形搭板实现桥台与道路的无缝连接,较好地解决了桥头跳车问题。(3)其他处理中央绿化中设置盲沟,每隔一段距离将水引入路基边集水井内,防止雨水渗入路基。第三篇排水工程一、雨水管道设计方法1、根据排水区域分析,确定分区排水原则,充分利用1号桥和2号桥以及XXX道路西侧河道,做为排水出口。地面道路部分采用雨水篦收集降水,管道排水方式;跨线桥部分采用桥面泄水孔集水,桥侧挂管排入绿化中管道的方法。2、设计暴雨强度公式:I=808.0132.13log539.15239.20tP车行道设计暴雨重现期为1年,平均径流系数0.6,初始汇流时间15分钟。人行道暴雨重现期为2年,平均径流系数0.7。雨水泵站经计算设计流量为80l/s。二、雨水管道位置和规格1、雨水管道位置XXX道路雨水管道管位:东西侧雨水管位于东西侧集散车道内,距外缘石2m处。2、雨水管道规格和管基本次设计雨水管径为Φ300—Φ1200,本工程范围内有雨水出水口3座。雨水管道管径,坡降根据计算进行设计。Φ700—Φ1200雨水管均采用国家标准钢筋砼I级管(承插口),O型橡胶圈接口,采用180°砼管基。Φ300雨水管采用球墨铸铁管,碎石管基。窨井采用砖砌窨井。各类窨井结构及管道基础均套用《XXX市排水管道图册》、设计说明书1-6《XXX市市政排水工程通用图》。雨水口采用侧立式,与窨井连接管为Φ300国家标准钢筋砼I级管(承插口),O型橡胶圈接口,i≥1%,360°砼管基。雨水管道均采用大开挖施工。3、污水管道污水管管径为30mm,布置在道路的西南侧,污水管均采用国家标准钢筋砼Ⅱ级管(承插口),O型橡胶圈接口,采用135°砼管基。过河段设倒虹吸一座。倒虹吸管长25米。分两侧分别向洪塘中路和机场路排入。4、给水管设置在道路的北侧,总长为1768米,埋置人行道下。三、管道特殊路段处理由于道路沿线有部分填河路段,管道埋设后会形成管基和检查窨井的不均匀沉降,势必会带来管道破损,为保证填河段管道的使用效能。设计中采用以下措施:1、调整检查窨井的位置,使其避开填河段。2、填河路段内的管道基础均改为钢筋混凝土管基,并在基础断开处设置铰结缝,加强管道的整体性和基础防拉能力,抵抗不均匀沉降。四、其他处理1、窨井四周采用天然砂砾处理,回填料采用水泥稳定层。2、设计采用复合材料井盖。桥梁工程XXX道路工程范围内有主干道1×20米、和次干道1×13米号空心板简支梁桥二座。第四篇桥梁第一章设计原则及标准一、桥梁设计原则1、设计应符合国家建设工程强制性条文和有关技术规范、标准,满足初设深度要求。2、跨河桥梁满足桥梁处规划河道的泄洪、通航要求。3、以充分发挥投资效益为前提,设计经济合理的桥跨结构。4、在满足交通功能及近远期城市规划的前提下,力求结构形式简单,受力合理,尽量采用定型化、工厂化构件,本着安全、美观、适用、经济的原则进行桥梁设计。二、设计标准1、根据规划及《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CJJ77-98),桥梁设计荷载采用:汽车荷载为城-A级,人群荷载按城市桥梁人群荷载考虑。2、根据国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场地位于地震动峰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