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王的广告是怎样炼成的--叶茂中与深圳海王高锦民对话《广告导报》记者杨正良2001年8月叶茂中的公司以前去过几次,他那宽敞的办公室与几幅挂在墙上的快成为文物的广告大师图像也早已谙熟于胸,不过这次行程他还是没有让我们失望,从进门那一刻起,不经意间我们就感受到了阵阵新意:先是贴在墙上的几张工作照,里面除了叶茂中外,还有好几位猛男:刘欢、张铁林、唐国强、赵本山……而唯一的一位巾帼,竟也是豪爽不让须眉的那英,顿时只觉得英气袭来,不敢逼近,此乃新意之一。继而又在叶的工作室里遭遇一名高手:将近一米八零的名模马艳丽正跟叶商量着什么,谈吐举止间那种雍容气度,不由得你不生出种种感觉,有惊喜,有折服,更有一种三十而栗的紧迫感,瞧人家马艳丽都已经化蛹为蝶了,咱们怎么还是年年一个样啊!此乃新意之二。而感受最强烈的,还是当高锦民春风满面朝我们走来的时候,那种温文尔雅的笑容真的就像和煦的阳光一样让人如沐春风,本来我们还有点担忧,担心这次突然造访会不会有点唐突,看到高锦民后,他那种谦和的态度使我们悬着的心完全放了下来,我想,这就是传说中的儒商吧!咖啡厅里说接触夜幕下的北京显得那么厚重与安详,但在国家奥林匹克中心叶茂中公司不远处,国际啤酒节正在这热热闹闹地举行着。送走了马艳丽一行后,我们几人边走边聊来到了这里,各种啤酒促销活动正在展开,不远处有几个小伙子在一个临时搭建的舞台上鼓捣他们的摇滚,绚丽的灯光下到处都是品酒、宵夜、纵情游乐的人们。生活,在这个地方竟可以表现得如此灿烂辉煌。叶茂中与高锦民也在游目四顾,显然他们已经融入了这种氛围之中。我想,这样的生活场景,对于培养一个广告人的创意思维应该会有所启发吧。而能在这里尽享各种小吃,畅饮各种啤酒,也算让我们真正享受了一回生活。饭后,顶不住我们的苦苦追问,高锦民终于肯跟我们聊起了近期炙手可热的海王广告话题,在名人酒店二楼的咖啡厅里,我们终于了解到了高锦民与叶茂中亲密接触的全过程。高锦民:我追叶茂中追了六年!九五年时就久闻他的大名了,很欣赏他对工作的执着与激情,对他独树一帜的策划、创意理念也有所耳闻。九七年的时候,《广告导报》在海南召开的一次广告策划讲座上,有幸聆听到了叶老师的讲座,当场被其精彩的演讲与独特气质所折服,觉得跟他十分有缘分,当时就有一种强烈的感觉:一定要跟这样的人合作。去年7月份,我们集团十一周年庆典过后,苦追六年终于有了结果,我与叶茂中总算达成了意向,他终于肯与我们合作了。说起这事,还得感谢你们《广告导报》的凌平总编,没有他从中热心联系,就没有我们这次合作,可以说他就是我们之间?quot;红娘,哈哈。前几年叶茂中一直躲着我们,对我们视而不见,可能嫌我们集团知名度不高吧,哈哈!我跟他说我追老婆只追了半年,但追他却追了六年。(我们都被他逗乐了,看来他们的合作真的很愉快,否则哪有如此轻松的心情?)当时的情况就是:海王经过十几年的高速发展,已经累积了许多痼疾,有些阻碍我们发展的东西已经成型,出于要将海王进行一次系统全面的整合的需要,我们就请叶茂中过来帮忙诊断诊断。叶茂中能很准确独到地把握住企业某些决定性的问题,擅长抓住企业的灵魂,这样往往能避免走很多弯路。当时他们经过企业诊断与大量市场调查以后,分析得出:海王虽是一个有很多产品的大集团,但是产品与产品之间缺少联系缺少互动,每一个产品都是孤立的,没有整合起来形成品牌影响力;在经营过程中随意性较大,媒介、网络、终端、广告这些方面做得没有规划,不成系统,显得散乱而没有章法;品牌没有个性,主题没有确定,海王发展十多年了,但是要说它到底是什么很少有人说得出来,也就是说海王没有为消费者提供独特的记忆点或能让人产生情感共鸣与认同的地方。针对这些问题,他们为海王集团提炼出了一个企业的核心理念:健康成就未来。这是一个企业的精神元气所在,是一个企业的元神。核心理念出来后,我们要做的就是去培养我们的品牌个性、品牌文化,而接着所做的重点产品的确定与市场推广都必须在这个大前提下执行,这样也有助于我们市场推广活动的系统性与整齐统一。海王银得菲广告一播放,海王品牌的个性与内涵就慢慢开始突现,随着海王金樽与海王银杏叶片广告的相继面世,更加强化了海王的品牌个性与内涵,而这些单一的产品也将同意在海王这个大品牌下,受海王文化的熏陶,是海王个性的延伸,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这样,本来一些没有条理没层次不成系统的东西到了叶茂中手上就被整合得有理有序,这让我想起了庖丁解牛的故事,叶茂中对企业的理解与把握就像庖丁解牛一样游刃有余。我想没有深厚的理论与实践的积累,没有独到的视角与纯熟的企业诊断策划能力,绝大部分人面对我们这样一个企业都会束手无策。这方面,叶老师确实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我们以前有个产品,是为孕妇与儿童补碘用的,因为儿童与孕妇不能多吃盐,这样就产生了碘缺乏的矛盾,后来我们请人做广告,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几千万元的广告费都打了水漂。没有好的广告策略与媒介策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次叶茂中通过品牌诊断?quot;健康成就未来这一核心理念的提出,就很好地把握住了海王集团的命脉。现在,我们所做的一切已经开始收到回报,海王的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市场一线捷报频传。我们昨天走访了北京一些终端药店与零售商场,发现无论是海王银得菲感冒药还是海王金樽,目前都销得很不错一果盘收买张铁林这时候,咖啡厅传来了悠扬的音乐,我们知道,北京的夜生活正值高潮,而我们的故事也才刚刚开始。记者:健康成就未来这个核心理念与广告口号是经过怎样的过程被提炼出来的?高锦民:这个核心理念的产生是叶老师经过严密地诊断后,加以长时间的市场调查苦炼出来的。十二年来,海王由一个小公司成长为一个拥有几十个下属公司的产业集团,旗下有许许多多的保健品,药品,海洋药物,生物制药,中成药……产品虽然多,但可以说都是为了一个终极目标:推动民族医药工业的发展,为人类的健康谋福利。这样,我们就与叶老师达成了一个共识,即我们是从事健康产业的这么一个集团公司,健康就是海王这一品牌的核心理念。同时我们也深刻体会到:除了人要健康以外,企业也要健康,健康才能成就未来,健康才能成就辉煌。至于怎样诞生出了这样一句洗练而又铿锵有力的口号,那就要问叶老师才知道了。当时叶茂中在我们总部进行阐述的时候,这个口号当场就被一致通过,它给我们带来了强烈的震撼与心灵共鸣,当时场上掌声雷动经久不息。品牌的主题定下来之后,接着叶老师提出了一个球队理论,他说企业好比一个职业球队,众产品就是球员,要想让这支职业球队在千万支球队中脱颖而出,首先必须重点推出一名或者几名明星球员。企业也是这样,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必须有自己的拳头产品。我们有很好的团队,但却没有特别引人注目的产品。我们面临的问题就是到底要重点推出哪些产品,这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产品选好了,你可能一夜之间就打响市场,产品选错了,你永远也无法在市场上立足,所谓朽木不可雕,稀泥巴是扶不上墙的。记者:这么说海王银得菲、海王金樽等最终得以作为重点产品推出,都是经过精心的分析与论证的。高锦民:既经过了分析论证,也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当时的情况是这样:感冒药市场本身一年就有上百亿的营业额,而PPA事件过后,康泰克等腾出来了超过十亿的市场空间,这么好的机会不抓住的话就太可惜了。而银得菲本身所具备的治感冒快的特点,也迎合了消费需求。而海王金樽作为一种醒酒护肝的营养产品,它所具有的独特功效不是一般的产品所拥有的。在当今市场上鲜有竞争对手,可以说是金樽本身的科技含量与独特性把它推上了市场最前沿。叶茂中:毛泽东也不是主席学校毕业的,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这厮可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记者:确定了重点推广产品后,是不是就开始进行广告片的创作?叶茂中:当然还得有一个规划的过程,重新进行包装设计,通路规划,还有终端操作,你必须一步一步来,把这些东西都理顺了,接着才是广告策划,创意,制作。记者:那你觉得这几个产品的广告,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高锦民:我觉得海王银得菲广告比较有吸引力,很诙谐幽默。关键时刻怎能感冒这一创意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具有时空的无限延伸性。也许若干年后,我们在诉求策略上不再强调银得菲治感冒快这一功能优势了,但我们还是可以用关键时刻怎能感冒这一出发点来引出产品诉求,给观众以震撼和共鸣。而且这个创意挖掘出了很大一批以前感冒了不吃药的消费者,在他们过去的经历中,感冒是小病,挺挺就过去了。但银得菲一系列广告片却改变了他们的消费观念,他们不愿意因为喷嚏而引起不必要的尴尬与麻烦。其?quot;生日篇的影响很大,不论老少都比较喜欢,一唱起生日歌就有人模仿广告片中动作打了喷嚏,小孩子特别喜欢这种生动的广告片。海王金樽广告制作特别精美,画面很有层次感,总裁请客--夫人担忧--金樽解忧,条理清清楚楚,诉求明明白白。而背景音乐采用的是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中最著名的片断,很有节奏感。往往在广告播放前,电视台由于某些原因(如重大文艺晚会,重大庆典活动)已经重复播放这段乐曲多次,观众看广告时听到这段曲子印象就会很深刻:咦,怎么是海王金樽?而最重要的就是张铁林老师的加盟为广告片增色不少,我们三个产品的广告量都差不多,但金樽冒上来特别快,这跟明星效应是密不可分的。叶茂中:提到张老师就不得不讲我们之间的一些小插曲。我一直有个观点:只要策略运用得当,代言人选得合适,明星广告是最便宜的了。当时我们是打算请武打演员于荣光来做海王金樽广告的,但锦民他们都没听说过这个人。后来就谈到张老师,都觉得合适,都说非他莫属。事情就有这么巧,就那天晚上,也是在这里,我在这喝茶,张老师就坐在那个位子(指了指前方),我说这真是天意,想吃空心菜就来个卖藕的。后来谈到这次邂逅,张老师开玩笑说是在我们公司门外听到了要请他拍广告的消息后,就特意来名人酒店守株待兔的。过去打完招呼回来我就想,张老师也是一大忙人,就这样去跟他联系广告未免太唐突,可过了这村又没这店,下次他肯定把我给忘了。一琢磨,就挑了个精致的果盘,叫人给送过去,我想这下他应该不会忘记我了吧,怎么说我们之间也曾有过一点涟漪啊。果不其然,第二天我给张老师打电话,一说我是谁谁谁,张老师在那边挺热情,业务谈得挺顺利,费用方面也很令人满意--他没好意思跟我们认真谈价钱!(吃人嘴短嘛,一果盘就把张铁林给收买了)记者:这就是细微之处见真单啊,我想如果这些小细节没把握得好,很难说今天张老师会出现在海王广告片中。高锦民:不过张老师擅长书法国画,可以说深受传统文化影响,又是英国皇家电影学院的硕士毕业生,人格修养自是非同凡响。另外,说到广告片,我问叶茂中一个问题,银得菲感冒药有那么多功能,为什么单单选择诉求快这一概念?叶茂中:现在做广告主要就是看两点,先是看有没有独特的诉求,没有独特的诉求就要有好的创意去表现。之所以诉求快是由市场决定的,感冒在中国人看来是小病,很多人根本就不在乎,也很少有因为它而不上班什么的。除非那种病毒性的重感冒。这样我们就把广告的基调定为轻松一点的,诉求上就强调它?quot;快。感冒虽是小病,但是它往往能拖好几天甚至几十天,而且很多药品虽然能缓减感冒引起的咳嗽、鼻塞什么的,但疗效很慢,这也是一些患者不治疗的原因,我们强调它治感冒快,是迎合了市场需求的。有些批评家说我们的关键时刻怎能感冒是一句废话,我想,废话是生活中的必需品,如果我们不说废话的话我们就没什么话可说了。更何况这句话貌似一句废话,确是一个很好的载体,也是广告片中一个极好的转折点,由它引带出产品的功能诉求再自然不过。再者,这个创意具有无限的发展空间与延伸性,这个前面老高已经提到过了。记者:能说说这个创意的来源吧?叶茂中:策略、基调确定下来后,我们就会天马行空地去构思创意,实际上快这一基调,就像伯恩巴克所说的一样,是银得菲与生俱来的一种戏剧性,只是以前没有把它表现好。表现不到位,诉求也就不会很到位,所以我们这次最重要的就是要解决这个表现的问题。至于怎样想出了关键时刻怎能感冒这样的创意,这也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平时积累多了,关键时刻它就像火山一样迸发了出来,也就是韦伯扬所说的磨岛浮现。高锦民是个媒介天才看来他们的合作过程还真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