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与媒体关系探析——国家权力和国家利益视角作者:张旭东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参考文献(77条)1.参考文献2.GeorgeKennanAmericanDiplomacy,1900-195019593.HansJMorgenthauAmericanForeignPolicy:AcriticalExamination19524.ThomasHalperForeignPolicyCrises:ApperanceandRealityinDecisionMaking19715.GabrielAlmondTheAmericanPeopleandForeignPolicy19546.BernardCCohenThePressandForeignPolicy7.JamesRestonTheArtilleryofthePress19668.O'HeffermanPMassmediaandAmericanforeignpolicy:insiderperspectivesonglobaljournalismandtheforeignpolicyprocess19919.StevenLivingstonBeyondtheCNNEffect:Themedia-foreignpolicyDynamic198510.DavidMLamptonsamebed,differentdreams:managingU.S.-Chinarelations,1989-2000200111.HansJ.肯尼思·汤普森MorgenthauPoliticsamongNations:theStruggleforpowerandpeace200512.JosephSNyeJr查看详情13.CohenBCThePressandForeignPolicy196314.QuanshengZhaoInterpretingChineseForeignPolicyHongKong199615.LuningTheDynamicsofForeignPolicyDecision-makinginChina199716.WalterLippmannPublicOpinionNewYork194617.RobertWMcChesney.EllenMeiksinsWood.JohnBellamyFosterNoamChomskyPropagandaandControlofthePublicMind199818.WilliamHachenTheworldnewsprism:changingmediaofinternationalcommunication199219.JosephSNyeJrRedefiningtheNationalInterest199920.GaltungJAstruggletheoryofimperialism197121.JamesANathan.JamesKOliverForeignpolicyMakingandtheAmericanPoliticalSystem198322.EdwardSHermanThePropagandaModelRevisited199823.VOKeyJrPublicOpinionandAmericanDemocracy196124.兰德尔·施韦勒应对大国的崛起:历史与理论200125.理查德·尼克松1999:不战而胜198826.孔华润剑桥美国对外关系史200427.维·佩特鲁森科垄断报刊198128.汉斯·摩根索.徐听国家间政治199029.沃尔特·李普曼.林珊舆论学198930.张巨岩权力的声音200431.丹尼斯·朗.陆震纶.郑明哲权力论200132.休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33.伊迪丝·汉密尔顿.徐齐平希腊方式一通向西方文明的源流198834.俞正梁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200035.韩召颖输出美国:美国新闻署与美国公共外交200036.诺姆·乔姆斯基新自由主义和全球秩序200137.李智文化外交:一种传播学的解读200438.喻国明变革传媒一解析中国传媒转型200539.杨洁勉后冷战时期的中美关系:外交政策比较研究200040.鲁毅.顾关福.俞正梁新时期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199941.李向前当代中国外交形象论199642.吴心伯冷战后的国家安全与中国外交199843.R巴斯顿.赵怀普.周启朋现代外交200244.卡尔·多伊奇.周启朋国际关系分析199245.布·拉希特世界政治200146.黄金祺概说外交199547.陈乐民西方外交思想史199548.俞正梁当代国际关系学导论199649.谢益显中国当代外交史:19491995199750.谢益显中国外交史:1949-1979198851.戈尔·布思萨道义外交事件指南198452.哈罗德·尼科松外交学195753.葛罗米柯外交辞典198454.维辛斯基外交词典198655.张季良国际关系学概论198956.鲁毅外交学概论199757.金正昆外交学200458.刘山.薛君度中国外交新论199859.周启朋国外外交学199060.刘继南大众传媒与国际关系199961.李希光畸变的媒体200362.李希光.周庆安软力量与全球传播200563.吴飞传媒影响力200564.陈卫星国际关系与全球传播200365.吴征中国的大国地位与国际传播战略200166.王逸舟探寻全球主义与国家关系200567.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全球战略大格局:新世纪中国的国际环境200068.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信息革命与国际关系200269.仪名海中国与国际组织200470.王逸舟磨合中的建构: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的多视角透视200371.王逸舟当代中国政治析论199572.费正清伟人的中国革命(1800-1985)200373.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革命的中国的兴起(1949-1965)199074.陆钢.郭学堂中国威胁谁:解读中国威胁论200475.孙恪勤.崔洪建遏制中国:神话与现实199676.刘德喜从同盟到伙伴:中俄(苏)关系50年200577.天涯西祠胡同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石晓芳法治:一种形式的事业--国家利益至上的法治观-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12(4)本文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国家利益和公民权利、国家利益和国家权力、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论述法的规范价值.法治实现的核心,是认可法的规范价值.法治的终极目的,是维护国家利益.为维护整体的国家利益,法的约束力,针对公民自由,也针对具体的国家权力.2.学位论文刘长青会计国际化之国家利益研究2008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会计国际化不断取得重大进展。然而自IASC成立以来,会计国际化的道路一直十分坎坷,究其原因,各国不同的国家利益是影响会计国际化进程重要而关键的因素。本文通过研究,试图从深层次揭示这一因素的内在实质,并为中国会计国际化中国家利益的维护与扩展,探索现实有效的途径。文章首先界定了国家利益的概念,指出:国家利益是国家满足和维护其生存与发展的一切需求,这种需求既体现了国家置身于其所处国际环境的客观状况,又反映了构建国家身份的主观判断,是国家权力、国际合作与利益认知三者关系的总和。它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主观性、动态性和可变性,是权力、制度与认知的综合反映。文章对会计国际化的经济后果及会计国际化中国家利益的内容与形式进行了分析。指出会计国际化的经济后果有国际后果和国内后果两个方面。会计国际化中的国家利益在内容上可以分为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和安全利益,并分别有各种不同的利益表现形式。文章将欧美等发达国家和东盟等发展中国家的会计国际化状况作为全球会计国际化的缩影,分别分析了各自的会计国际化进程及其利益维护策略。指出美国在会计环境变化的情况下能够及时修正其会计国际化策略,依靠其强大的资本市场和会计实力,积极主导IASB的改组,主动参与IFRS趋同项目的合作,顺利地将美国意志融入IFRS之中。欧盟则通过建立严密的会计咨询与监管机构,低成本追求内部协调,建立对IAS/IFRS的双重认可机制,积极推动IFRS与美国GAAP趋同及会计准则国际等效等方案,为自身谋取最大利益。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东盟各国亦紧跟国际形势变化,采取了各自相应的利益维护策略。本文的分析揭示,IASC/IASB作为国际准则的制定者和推动会计国际化的核心力量,在改组前后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利益协调取向与协调策略,但其根本立场是依靠大国、强国完善国际准则、推动会计国际化进程。通过深入分析中国的会计环境和中国的国家利益,本文认为,降低本国市场的交易费用是中国会计国际化的核心利益;与发达国家实行准则等效是中国的重要利益;与发展中国家实行准则等效是中国的一般利益。而从时间上判断,实行准则的国际等效,是中国的目前利益;构建与欧美相似或接近的准则应用环境是中国的中期利益,取得与欧美相同的国际准则制定地位是中国的长期利益。最后,根据对中国国家利益的判断,文章提出了构建科学合理的会计国际化战略框架、改善会计国际化的内外环境、增强本国会计实力、加强国际合作等维护国家利益的具体策略。本文主要贡献有如下三点:一是从国际政治关系的角度出发,首次针对会计国际化中的国家利益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二是对中国会计国际化之国家利益的判断和维护提出了具有一定创见性的学术观点;三是从历史的角度,比较完整地挖掘、分析了主要国家与国家联盟在会计国际化中维护其国家利益的策略,以及IASC/IASB协调各国利益的立场与措施,可为其他学者研究相关问题提供较为明晰的参考。3.学位论文黄剑东国际政治道德建设研究2008国际政治道德一直存在于国际社会之中,它追求的是国际社会的“善”。在国际政治中,“善”即公平正义、和平与发展。国际政治道德受到国家权力、国家利益、国际社会无政府状态、国际法、各国文化价值观等五种因素的制约。当前,国际政治道德建设是抑制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需要;是建设一个有利于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国际社会的需要;是保证国际机制体现正义的需要;也是协调各国的文化价值观的需要。目前,国际政治道德建设也具备了条件:全球问题影响着每一个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国际机制和国际组织的完善与发展,为国际政治道德的发挥提供了一个平台;国家间的文化价值观存在共性。因此,国际政治道德建设可以采取以下方案:公平正义应是国际政治道德的核心:人类共同利益应成为国际政治道德的底线;国家权力与国家利益应体现道德责任;平等对话,求同存异,以合作求发展;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培养世界公民的全球意识。国际政治道德将在国际社会中扮演重要角色,并促使国际社会走上向善之路。但是由于国际政治道德与国家权力、国家利益、国际社会无政府状态、国际法、各国文化价值观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国际政治的向善之路也将注定是比较坎坷的。利益4.期刊论文裴云.PEIYun民族文化、国家权力与全球化-青海民族研究2008,(2)本文通过对当下全球化运动中,全球化、国家权力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试说明:当下的全球化运动无法在国家权力之外运行,只能在民族国家的框架中执行.因而,此前所幻想过的种种美妙的图景,诸如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经济全球化、政治力量实现最优化配置的政治全球化以及使各个民族文化获得最为充分的发展,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实现世界文化的共同繁荣等等,都将由于国家利益这个藩篱而步履蹒珊.全球化绕不开国家权力,民族文化同样摆脱不掉国家权力.现实地说,时至今日还没有找到一种途径,在国家权力之外进行全球化,或者民族文化推开国家权力,自由发展.5.学位论文宋海啸印度对外政策决策:过程与模式2009本文旨在进行印度对外政策的决策过程与决策模式研究。本文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系统分析法与过程分析法。作者将印度的对外政策决策置于整个国际体系框架和宏观国际关系环境之中,通过对印度国内各政治力量对国家利益目标的追求、政治领导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国际国内政治环境的认知以及政府结构与国内问题等国内因素进行考察。通过探讨印度国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