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事业史-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新闻事业简史主要参照书目:方汉奇、张立华主编《中国新闻事业简史》(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通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二节古代报纸的诞生和唐代的进奏院状第三节宋代的邸报和小报第四节元明两代的新闻事业第五节清代初期和中期的新闻事业第一节古代报纸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第一节古代报纸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一、古代新闻传播溯源(1/2)早期的新闻传播活动,从远古时代起,就已经开始了。远古的人们结群而居,共同生活,共同劳作,要生存,要发展就需要相互沟通、交流信息,自然也就需要传播。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山顶洞人使用过的经过加工的海蚶壳,和青海民和县阳山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制喇叭筒,都是远古先民进行社交和传播活动的物证。海蚶壳、陶制喇叭筒第一节古代报纸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一、古代新闻传播溯源(2/2)到战国时期,群雄割据,处土横议,战火频仍。统治者们需要发布政令,通报政情军情,诸子百家游说四方,宣扬自己的学说和政治主张,这时传播活动更为频繁。在《墨子》、《吕氏春秋》、《左传》中都有早期传播活动的记载,新闻传播的政情、军情等方面情报都是最新的信息。如《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中所记的“大叔完聚,缮用兵,将袭郑。……公闻其期”等,这些可以算做早期的广义的新闻传播。二、早期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载体(1/6)造纸术未发明之前,古人们的新闻传播手段,十分原始落后。主要有以下几种:1、口头传播。现代人玩的娱乐游戏“传话”可与之比拟。第一个人告诉第二个人“我太太中午炒了一盘鱼香肉丝给我吃”,传到最后,变成了“我太太被炒了鱿鱼了”,“我太害怕下岗了”之类的话,与原话之意相差万里。由此可见,口头传播难以广涉千里,也更易因辗转相传而失实。第一节古代报纸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二、早期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载体(2/6)2、绘画传播。譬如,有人在河中捕到了鱼,便在河岸的沙滩上画下那种鱼的图画,以昭示后来人在此捕鱼。(配图)3、烽烟和旗鼓。主要用于传递军事号令。烽烟用于示警,旗鼓用于指挥进退。有诗云“战火连三处,烽烟照五京”便指于此。(音像)第一节古代报纸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二、早期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载体(3/6)4、木铎。《术·胤征》“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其中的“铎”,据贾疏云:“皆以金为之,以木为舌,则曰木铎,以金为之则曰金铎”。据说三代周秦时期,有政府官员摇动木铎在各地采风。木铎成为早期新闻事业的象征。(配照片)以上传播活动和文字无关,有了文字以后,古代的传播活动渠道、手段都更为多样化了。第一节古代报纸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二、早期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载体(4/6)我们知道我国汉字的演变过程:分为五个时期;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为什么称为“甲骨文”、“金文”呢?这与带有文字的传播载体相关。考古学家考证,最早的带有文字的传播载体是甲骨、金器和刻石。甲骨文大多刻在龟骨或牛羊的肩胛骨上。第一节古代报纸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发现甲骨文的典故]。据说明末清初一老者到中药铺抓药,有一味药叫“龙骨”,他回家煎药时,发现“龙骨”是有一些有意思的划痕、符号,便将这些龙骨片挑拣出来,仔细研究。经过几十年,多少学者、考古学家研究测定,最终确定这些符号原来是我们祖先的最早的文字。(配图)二、早期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载体(5/6)时效性较强、影响较大的文字传播载体,主要是竹、帛和露布。第一节古代报纸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竹子劈成片称为简,简以绳相穿,称为策。简上面可以用笔书字,传之四方。帛即绢绸。古时只有达官贵人和宫廷才用得起。露布是一种在帛制的旗子上,书写文字,通报四方的传播媒体。大多用来传递军事捷报。古时战场上士兵快马加鞭,高举露布,一路传递捷报,可以说是古代报纸产生以前,实效性、公开性最强的传播媒介了。(配露布图)二、早期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载体(6/6)除了这些传播媒体外,我国远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不少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从事关于传播功能、传播效果、传播技巧、传播心理、传播道德乃至于受众需求等方面的分析论述和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是传播学的真正发祥地。第一节古代报纸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第二节古代报纸的诞生和唐代的进奏院状一、唐代的进奏院和进奏院状(1/4)中国是世界上最先有报纸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先有新闻事业的国家。中国早在上古时期,就已经有了报纸的萌芽;中古时期,有了报纸的雏形。所以,关于中国报纸的起源,不少中外新闻史学者都作过研究,曾提出过以下几种说法:1、周朝说。提出这一观点的有:日本学者后藤武男著有《新闻纸研究》杉村广太郎著有《新闻概论》美国学者白瑞华曾参与主编《申报周报》第二节古代报纸的诞生和唐代的进奏院状一、唐代的进奏院和进奏院状(2/4)2、汉朝说。持这一观点的有日本学者楚人冠,英国学者安东尼.斯密斯和中国新闻史学者戈公振。戈公振<生平概述>(配戈公振照片)(1890-1935),是中国著名报人,新闻学家。名绍发,字春霆,号公振,江苏东台人。1908年入东台高等学堂,1912年毕业后入《东台日报》任图画编辑。1913年入上海《时报》,在该报工作近15年,从校对、助理编辑、编辑晋升到总编辑,致少于《时报》的业务改革,创办《图画时报》及多种副刊。戈公振同时从事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在上海国民大学、南方大学、大夏大学、复旦大学等校新闻系兼职任教。1927年初赴欧美、日本等国考察新闻事业。同年8月出席在瑞士举行的国际联盟报界专家会议,在会上发言题为《新闻电费率与新闻检查法》。1928年底归国后,任上海《申报》总管理处设计处主任,兼《申报星期画刊》主编。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932年春,随国际联盟调查团赴东北调查日本侵华真相。同年9月随调查团去欧洲。1933年起在苏联旅居3年,写了许多反映苏联建设的通讯,后来汇成专集《从东北到庶联》出版。1935年8月,应邹韬奋邀请归国,参加《生活日报》筹备工作。同年10月22日在上海病逝。著有《中国报学史》、《新闻学撮要》、《新闻学》等书。其中《中国报学史》被译成日文,并多次再版,被称为是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奠基之作。戈公振提出来的主要论据是:①汉朝已经出现过传递新闻的活动;②汉朝已经有“邸”,而“邸”在唐宋以后各朝,都是发行官报的机构。但这些论据都不足以证明汉朝已经有了报纸。据有些学者证明汉朝的“邸”,都与后来的“邸报”无关。现存的汉朝文献资料中,也看不到“邸报”字样。第二节古代报纸的诞生和唐代的进奏院状一、唐代的进奏院和进奏院状(3/4)3、目前为新闻界所承认较可靠的说法是:中国的报纸开始出现于唐朝。研究唐代新闻史,要注意以下几个名词:邸,进奏院,进奏官,进奏院状(状,状报,报状)。第二节古代报纸的诞生和唐代的进奏院状一、唐代的进奏院和进奏院状(4/4)唐代的报纸孕育和发展于唐代中期,与唐代藩镇制度的发展紧密相联。唐代中期,在一些边疆地区设立藩镇和节度使。后来随着藩镇势力的发展,各节度使在京都设立办事处称邸,后来也称进奏院。进奏院的负责人称为进奏官。这些进奏官主要负责呈递章奏,下达文书,办理需要和政府各部门请示汇报联系交涉的各项事宜,也为地方了解、汇集和通报各项朝廷的政治消息。经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就是最早的官报雏形。第二节古代报纸的诞生和唐代的进奏院状二、唐代“敦煌进奏院状”(1/3)——世界上现存年份最早的原始报纸证明唐代开始有报纸的物证是两份唐代的进奏院状。(图片)这两份进奏院状是唐僖宗时期,由驻地在沙洲的归义军节度史张淮深派驻朝廷的进奏官发回沙洲的。因为沙洲在今敦煌地区,这两份进奏院状又都长期被封存于敦煌莫高窟,所以被称为“敦煌进奏院状”。现在这两份进奏院状分别藏于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和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第二节古代报纸的诞生和唐代的进奏院状二、唐代“敦煌进奏院状”(2/3)研究这两份进奏院状,我们可以得出中国古代雏形报纸的一些特征:第一,没有报头,文字没有大小字号之分,文章没有开头,只用作为起始,没有句读,开端和结尾部分保留官文书的写法;第二,所登信息均由进奏官们自行采集和编写;第三,发报方式是由各藩镇派驻朝廷的进奏官们直接发给他们的主官;第四,内容主要是发生在朝廷或从朝廷采集到的重大政事消息。第二节古代报纸的诞生和唐代的进奏院状二、唐代“敦煌进奏院状”(3/3)总之,它以传报来自朝廷方面的消息为主,由地方藩镇派驻朝廷的进奏官负责向地方传发,它具有官报的性质,但还不是由中央政府统一审定发布的正式官报,它属于一种由官文书向正式官报转化过程中的原始状态的报纸。第二节古代报纸的诞生和唐代的进奏院状三、孙樵和“开元杂报”学界研究唐代报纸,证明中国报纸出现的时间常用孙樵和他所写《读开元杂报》一文。此文见于孙椎所著《经纬集》卷三,全文如下:(请从书中扫描这段文字)有些学者认为“开元杂报”属于古代报纸的范畴,是进奏院状报一类的早期报纸。它的存在说明中国至少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就已有早期的报纸了。第二节古代报纸的诞生和唐代的进奏院状四、有关唐代报纸的文献记载(1/3)新闻史学家和唐史学家在研究唐代文献时,发现有许多资料中都提到了唐代报纸,只是称呼各不相同。如:《李义山文集》卷一《为濮阳公论皇太子表》:“臣得本道进奏院状报”崔王义远《桂苑笔耕集》卷一《贺致年号表》:“今月某日谋进奏院状报,奉十一日宣下,孙广明元年中和元年。”第二节古代报纸的诞生和唐代的进奏院状四、有关唐代报纸的文献记载(2/3)刘禹锡代杜估作的《谢男师损等官表》:“伏见今月一日制,授臣长男师损秘书省著作郎、次男式方太常寺主簿,又得进奏官裴遘状报,伏承圣恩,特降中使送官告到臣宅,分付师损者。”李德裕《会昌一品集》卷十七《论幽州事宜状》:“臣伏见报状,见幽州雄武军使张仲武已将兵马赴幽州雄武军。”田神玉《谢吴神功于京兆府界择葬地表》:“臣神玉言,今月三日得上都留后状称……”。第二节古代报纸的诞生和唐代的进奏院状四、有关唐代报纸的文献记载(3/3)还有许多文献资料中称“留邸状报”、“邸吏状”、“朝报”等。这些称呼虽然不同,但指的是同一事物,即都是由进奏官传发至地方的原始状态的报纸。这些材料的作者大部分都是唐人,以本朝人著本朝事,自然可信。材料中涉及的人物都是中晚唐时期的人。在其他文献中也有据可查。第二节古代报纸的诞生和唐代的进奏院状五、唐代出现报纸的社会条件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空前繁荣强大的一个朝代。唐代的驿运制度比较完备,全国驿站的总数达1643所,内陆驿1297所,扎驿260所,兼有水陆两驿的86所。唐代的造纸、印刷工艺,和前几个朝代相比都有较大发展。这些都为报纸的诞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以上,我们通过对物证、大量史料的研究,证明中国唐代始有新闻事业。第三节宋代的邸报和小报一、邸报的出现和宋代邸报的有关制度(1/4)研究宋代报纸的发展要注意此时“邸报”、“进奏院”的含义已与唐代有了较大的区别。(一)宋朝出现了在封建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发行的官报称邸报。负责发行官报的机构是进奏院。负责采集信息和传报工作的是进奏官。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以后,发报制度逐渐正规、统一起来。第三节宋代的邸报和小报一、邸报的出现和宋代邸报的有关制度(2/4)(二)宋代邸报具有更多的报纸特征和封建官报的色彩:第一、它是一种在封建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按一定制度,一式多份的发往诸路州郡,向地方传报朝廷信息的中央一级的官报。第二、读者对象扩展到中央和地方的各级官员和士大夫知识分子。第三、定期连续发行。第四、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第三节宋代的邸报和小报一、邸报的出现和宋代邸报的有关制度(3/4)第六、邸报稿件多由进奏官抄录而来。第五、内容多为皇帝诏旨、起居,官吏的任免,臣僚的章奏,战报,刑罚等。第七、邸报要由中枢各部一一审定,皇帝也会对内容有所指示。第八、宋代邸报由驿递传送,驿递按传送的速度又分为步递、马递、急脚递、水运递等。可见,宋代邸报已完全从官文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宋代邸报也有多种称呼。如“朝报”、“邸状”等。第三节宋代的邸报和小报一、邸报的出现和宋代邸报的有

1 / 6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