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人才队伍建设doc23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新闻人才队伍建设一我国新闻人才发展的历史回顾(一)探索阶段:(古代新闻事业的产生~1919)1.古代的新闻发展状况中国是世界上最先有新闻事业的国家。根据现有的材料,中国的报纸始于唐朝,出现了以“开元杂报”、“敦煌进奏院状”为代表的,从官文书中游离出来的原始状态的报纸。到宋代,出现了由政府统一管理发行的官报——邸报。与唐代的进奏院状相比,宋代的邸报具有更多报纸的特征和更浓厚的封建官报的色彩,已经完全从官文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和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同时政府为加强对邸报的控制,制定了“定本制度”。即进奏官们必须根据官方审定的邸报样本,进行发报,不得超过范围,从而使邸报更好地贯彻中央政府的意图。这种严格控制报纸言论的制度一直沿用到宋末。元明清三代都存有邸报发行制度,而与官报同时存在的还有更能满足民众信息需求的民间小报。各代政府都对民间小报予以严格控制与打击,以维护封建统治。近代报刊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传入了中国。从19世纪70年代起,在上海、广州、汉口等少数地区出现了第一批国人报刊。这些办报人员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较多接受西方文化思想教育、具有社会改革要求的知识分子;二是商界人员;三是洋务派官员。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一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第510页这些国人自办报刊重视反映民情、传播时事与知识、影响舆论,揭开了中国新闻事业的新篇章。其中王韬的《循环日报》以及郑观应发表的政论文章影响深远。甲午战争之后,维新运动风起云涌。这个时期,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重视运用报刊来传播“维新思想”。并且通过创办报刊,积累了办报经验,培养和锻炼了自己的办报骨干。在维新派的带动下,戊戌变法时期,出现了国人创办近代报刊的第一个高潮。据统计,1895~1898年国人新办报刊达94种,分布于20多个城镇。方汉奇、张之华:《中国新闻事业简史》第一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第92页。《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强学报》,成为了第一批中国政治团体机关报,标志着中国政党报纸的萌芽。随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开始进入高潮,革命报刊宣传也随之进入普遍开展的阶段。到武昌起义之前,海内外共出版革命或倾向革命的报刊160余种。为打击日益高涨的革命浪潮,清政府从1906年起制定一批新闻出版法规。其中1908年颁布的《大清报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新闻法。同注①,第137页。在清政府的专制淫威之下,许多报刊和报人遭到严重摧残和迫害。据不完全统计,在1898~1911年的13年内,至少有53家报纸被禁或被处分,2名报人被杀害,17名报人被监禁,100余人被传讯、拘捕、警告或押解回籍。同注①,第138页。2.辛亥革命之后的新闻发展状况辛亥革命胜利后,全国形成了第二次办报高潮。据当时统计,全国报纸徒增至500家,总销数达4200万份,均属于历史新记录。同注①,第149页。1912年6月在上海中国报界俱进会召开特别大会,讨论参加国际新闻协会、办新闻学校、设立记者俱乐部等问题。整个新闻界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同注①,第150页。同时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撤销了《民国暂行报律》,坚定维护言论出版自由。“二次革命”之后,报界发生“癸丑报灾”:袁世凯用武力镇压异己报刊,到1913年底全国报纸锐减300多家。新闻记者有60人被捕,24人被杀。但在此期间也有少数记者如黄远生、邵飘萍等脱颖而出,但也未能充分施展才华。中国近代民族新闻事业随着民主革命的失败陷入低潮。(二)曲折发展阶段:(1919~1949)1.“五四运动”时期的新闻事业(1919~1921)五四运动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我国传播开来,出现了《劳动者》等第一批工人报刊,并涌现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这为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提供了思想旗帜、编者作者队伍和组织领导力量等必要条件。同时,在这一时期,我国的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同时举办研究班,培养会员百余人,为新闻界输送了优秀人才,如高君宇、罗章龙等。2.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1921~1927)1922年中共“二大”之后,中国共产党选派忠实党员主持党的报刊宣传工作,从组织到思想上来保证共产党对无产阶级报刊的统一领导。同时,也对无产阶级党报工作者的基本品格提出了要求:忠诚党的事业,立志献身大众利益;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洞悉国内外政治时事;深入群众,勇于实践,不畏艰苦,不怕牺牲。丁淦林等:《中国新闻事业史新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第222页。中国早期的党报工作者,是优秀的政治家与政论家结合的一代报人。李大钊、蔡和森、瞿秋白、恽代英等是其中的突出代表。但随着国民党反革命政变的出现,从“四·一二”到“七·一五”这一段时期,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分子遇难。其中有无产阶级报刊宣传活动家、政论家萧楚女、陈延年、赵世炎等。李大钊、邵飘萍、林白水也被北洋军阀残酷杀害。3.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事业(1927~1937)自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到1931年抗日战争爆发之前,国民党颁布了一系列新闻出版政策、条例和法规,查禁革命报刊,迫害进步报人。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宣传抗日救亡的报刊随之蓬勃发展起来,报刊出现团结、发展的趋势。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的优秀报人,如创办《申报》的史量才、创办《生活》周刊的邹韬奋、创办《立报》的成舍我,以及第一个从国统区进入延安采访的中国记者范长江和报道了红军长征的史沫特莱、斯诺等优秀的外国记者。4.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1937~1945)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在延安和国统区都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记者,进行抗战宣传的报道。不少外国进步新闻记者如爱泼斯坦、斯特朗、史沫特来等也纷纷到苏区和抗日根据地进行采访。在1942年的整风改革中,《解放日报》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新闻工作的重要社论和理论文章,内容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在无产阶级党报理论方面,确立“全党办报”的思想;加强新闻工作者的党性修养,确立“人民公仆”的思想;坚持“政治第一,技术第二”的原则;反对党八股,树立生动活泼的马列主义文风。二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新闻学的定义,新闻如何真实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5.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1945~1949)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国统区国民党查禁进步报刊和杂志,严禁人民收听解放区的广播。并对新闻工作者进行残酷镇压,仅在1946年1月到8月,全国200多家报纸、杂志、通讯社等被查封,20多位新闻记者和大学教授被特务殴打,47位记者被逮捕,3位新闻工作者被杀害。袁军,哈艳秋:《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修订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6,第235页。与此同时,解放区的新闻事业曲折发展。到1947年7月,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党的新闻事业也开始由农村转向城市发展。1948年,毛泽东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对解放区新闻工作中“群众办报,全党办报”的两条战线的斗争作了经验总结;同时,毛泽东教导新闻工作者要向群众学习,要多听多看关于群众运动的材料。毛泽东同志的谈话对于广大新闻工作者搞好新闻工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1948年秋后,人民解放战争向全国推进。为迎接随之而来的新闻事业大发展,中央加强了对新闻事业的领导和新闻队伍的建设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培养新闻干部。1948年10月2日,刘少奇到华北记者团学习班作了长篇讲话,阐述了共产党新闻工作的作用和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强调新闻工作者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独立的做相当艰苦的工作,要有马列主义理论修养,要熟悉党的路线和政策,还要善于用两条战线斗争的方法来办报。1949年10月1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中国的新闻事业也完成了一个时代的巨变,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至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前(1949~1976)1.新中国新闻队伍的建设(1949~1956)新中国新闻队伍是由两部分人员组成的:一方面是原解放区和国民统治区从事党和人民新闻事业的干部;另一方面是新解放城市中进步知识青年和部分旧报纸中的“进步分子”。中共中央指出要“放手利用”旧报纸中“进步分子”和各城市中招收的“知识青年”,以解决新闻干部不足的困难。这样就形成了规模可观的新中国新闻队伍。方汉奇、张之华:《中国新闻事业简史》第一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第390页。根据新闻总署1950年底的不完全统计,在全国1万多新闻工作人员中,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参加革命的占总人数的42.5%,他们起着骨干的作用;平津解放后参加革命的新干部占总人数的56.8%。在6708名采编人员中,曾经在旧中国新闻机构中任职2~10年以上的近800人,为编采总人数的12%。同注①,第390页。1954~1955年我国新闻界全面学习借鉴前苏联新闻工作经验,交流活动达到高潮,从而普遍提高了我国新闻工作者的业务水平。但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不从实际出发的教条主义错误。直到1956年全国新闻事业改革时,才得到改正。1956年4月,中共中央提出了发展科学文化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1956年的五六月间,主持党中央日常工作的刘少奇听取了新华社、中央广播事业局的工作汇报,对新闻工作作了重要讲话:强调要从教条主义、党八股中解脱出来;对于别人的经验,不要盲从迷信,要独立思考;要使新闻工作“从多方面和人民建立密切的联系”,更好的“适合读者需要”。2.新闻队伍受到破坏(1956~1976)1956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1959年错误的反右倾以及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新闻队伍在人员结构、知识结构、思想修养和业务水平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1957年反右派斗争之后,仅在《人民日报》上被点名批判为右派的新闻工作者就有104名。新华社有90余人,广播系统近70余人,被错划成右派。这些干部或被清除出新闻队伍,或从采编第一线上撤下来。“文化大革命”给新闻队伍和新闻工作造成的破坏更是异常严重。绝大多数革命战争年代参加新闻工作的领导干部,和新中国成立以后成长起来的骨干分子被剥夺新闻工作权利达数年之久。这些不正常的阶级斗争和政治运动,使新闻队伍受到严重的伤害,窒息了新闻工作者独立思考的精神和创造能力。同时这也腐蚀了一部分人,使新闻工作者失去了人民应有的信任与尊重。钟沛璋:《当代中国的新闻事业》(下),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第416~417页。1959年6月毛泽东找《人民日报》总编辑吴冷西谈话,提出了“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的要求。这是他针对1958年“大跃进”运动中大家头脑发胀、大谈共产主义问题的情况提出的。《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第215~216页。“政治家办报”的基本内涵,就是要求新闻工作者应该具有政治家的素质,办报要有敏锐的政治头脑、犀利的政治眼光、高明的判断能力。这项方针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但其实施却受到了当时特定环境的一些影响。(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6至今)1.新闻队伍的恢复与快速扩展(1976~1990)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以后的几年中,新闻队伍扩展迅速。新闻机构中原有的工作人员在落实政策之后,大多数重返新闻岗位;而在“文化大革命”中进入新闻单位的人,除极个别的“打砸抢分子”,与“四人帮”在组织上有勾结的分子以及无法适应新闻工作的人被调离新闻单位外,大多数留在新闻单位。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新闻单位又大批调进了新生力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记者是干部,具有行政级别。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特别是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后,新闻界开始重新学习刘少奇的新闻思想,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也逐渐得到恢复和发扬。1985年2月,在经济体制改革已经推动新闻工作发生某些变化,并且孕育更大的变革时,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对新闻工作做了大量的指示,并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作了《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讲话,第一次对新闻队伍做出评价,提出提高新闻干部队伍的素质问题。1989年11月28日和11月25日,江泽民和李瑞环在全国省报研讨会上分别对新闻工作做了重要讲话。江泽民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