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传播史复习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填空题20分(15小题)名词解释20分(5题)简答题46分(6题)论述题14分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开元杂报”:发行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是一种由驻在首都的官员们向地方传发的封建官报,记载的大都是开元所间的朝廷政事。它没有固定的刊期和报头,开元杂报只是后人对它的一种称呼。它被认为是中国最古老的报纸,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敦煌进奏院状》:发行于唐僖宗光启三年,是一种从官文书游离出来的传播载体,因而带有官方的性质,属于古代官报的范畴,但不是中央政府统一下发的正式官报。其价值在于为我们提供了两份唐代进奏院状的实物,是世界上仅存的年份最早的两份原始状态的报纸了。邸报:是指在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统一发布的正式官报,由都进奏院负责其发布工作,是当时社会上传播朝廷政事信息的重要载体。小报:始见于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朝报的商品化,是其得以产生的内在因素。(名词解释一个)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1、马礼逊:最早来中国的传教士,1807年由伦敦布道会派出。他先在广州、澳门学习中文,翻译《圣经》和编纂《英华辞典》,同时出版《新约》和许多宣传基督教义的小册子,后在米怜的协助下,加上刻字工人梁发,在马六甲创建了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2、《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是1815年8月在马六甲由米怜主编的免费赠送的宗教月刊。该刊是以传教为宗旨的,阐述基督教教义,宣讲伦理道德,以及介绍天文学等科学知识,后期增辟专栏,介绍世界各国概况,涉及时政,同时创造了“孔孟加耶稣”的对华宣传模式。3、《遐迩贯珍》:是1853年8月由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主编在香港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它是以新闻为主的刊物,以时事新闻为重点,大多是新闻报道和评论,而且是最早使用铅字印刷的中文报刊。(1-3名词解释或填空)4、《申报》的创新。(1)在新闻业务上,将新闻报道工作放在首位;(2)重视新闻的真实性;(3)为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在国内报纸中最早使用电报传送新闻稿;(4)不断拓宽新闻报道面,大量报道社会新闻;(5)加强报纸的言论工作,认为在必要时要仗义执言;(6)重视发表副刊性文字。5、怎样评价外国人在华的办报活动?(1)外人在华的报刊,总体上是为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服务的,是列强侵略中国的舆论工具,其表现为:①为武力侵华,政治说辞,提供了情报;②为英国倾销鸦片政策辩护,报业本身的经营也是一种凭借特权的经济侵略活动;③宣传西方文明,进行西化,为列强对中国的文化征服服务。(2)它们在充当列强侵略工具的同时,也有不少积极的作用:①传播西方民主自由、进步成果、科学技术,推动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②外报的出现也刺激了国人办报活动和中国人自己近代报刊的产生。③在印刷设备与技术上,外报也为中国人自办报刊准备了物质基础。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报业大发展1、19世纪70年代,在香港、广州、上海、汉口等地中国人创办了一批近代报刊。其中《循环日报》是早期国人所办报刊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填空)2、郑观应的新闻思想。(1)报刊的工具性;(2)报纸是中国变法自强的重要手段;(3)应允许国人办报;(4)制定报律来规范报业。3、王韬的办报主张。(1)提出办报的目的是“立言”,强调报纸的社会监督、向导国民作用;(2)论述了报纸的功能和作用;(3)论述了新闻自由的思想;(4)论述了报纸的文风;(5)论述了报纸编辑人员的条件。4、1895年“公车上书”活动后,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进一步开展。1895年8月,康有为和梁启超在北京创办了维新派的第一份报刊《万国公报》。强学会成立后,该报即成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填空)5、维新派报刊的历史作用及对中国报业的贡献。进步作用:(1)向读者进行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教育;(2)向读者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3)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历史贡献:(1)冲破了封建统治者的言禁;(2)开了政治家办报的先河,提高了报人、报业的社会地位;(3)创造了报刊新文体,推动了政论写作的发展,影响了一代文风。第四章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1、清末新闻法律制度的内容和特点。内容:(1)言论出版及新闻从业人员的自由权利;(2)报刊创办的管理制度;(3)报刊出版的管理制度;(4)报刊禁载事项。特点:(1)资本主义形式,封建主义的内容;(2)无法取信于民,在实践上缺乏全面实施的社会基础;(3)无权制裁在华外报,染有半殖民地色彩。2、《苏报》和“《苏报》案”。《苏报》:是1896年6月由胡璋在上海创刊,是以他的日籍妻子生驹悦的名义在上海的日本领事馆注册的。该刊常常刊载公堂桃色新闻,趣味低级。陈范当馆主后,《苏报》具有进步的政治倾向。1902年以后,《苏报》开始成为一份倾向民主革命的报纸,之后开辟“学界风潮”专栏,成了革命组织爱国学社的言论机关。“《苏报》案”的基本情况:1903年5月,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邹容所写的一本小册子《革命军》在上海出版,此册子热情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反抗外国侵略,并提出了建立独立自主的“中华共和国”的政治主张。《革命军》出版后,《苏报》的发行量增加,于是《苏报》不断刊登有关《革命军》的文章,给予《革命军》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苏报》的介绍,扩大了《革命军》的影响,使得其销售量创造了中国出版史上的空前纪录。由于《苏报》的革命言论,引起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的惊恐,清政府逮捕了章太炎,邹容自行投案,之后查封了《苏报》。1904年5月,章太炎被判监禁3年,邹容2年,《苏报》被判“永远停刊”。这就是中国近代新闻史上著名的《苏报》案。3、梁启超的新闻思想。(简答或论述)早期的新闻思想:(1)指出报纸的功能是“去塞求通”。(2)梁启超的新闻思想代表作《论报馆有益于国事》,对近代报刊的功能及作用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3)他继承、丰富和发展了早期改良派的新闻思想,第一个提出了比较系统的资产阶级新闻理论;(4)他的“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确而速”衡量报纸好坏的四条标准,在今天仍具有指导意义。变法失败后,资产阶级改良派流亡,提出新的观点:一是报纸的“两大天职”说;二是对于国民而为其向导者。辛亥革命时期:(1)提出健全舆论的主张。他认为舆论是天地间最大的社会制裁力,报馆则是体现舆论最有力的机关;(2)提出报刊宣传的两种方法:即浸润的方法和煽动的方法。梁启超的新闻思想为我国资产阶级新闻理论的最后形成奠定了基础,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影响巨大。第五章民国初年的新闻事业1、“癸丑报灾“:指的是袁世凯用残暴的手段对报界实行专制统治。他迫害新闻界,捣毁、查封报馆,逮捕、驱逐、杀害报人的事件时有发生。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对国民党系统的报刊和其他的反袁报刊进行了大扫荡。据统计,到1913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只剩下139家。由于1913年是农历癸丑年,所以这段历史在被称为“癸丑报灾”。2、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个因采写新闻通讯而负盛名的记者——黄远生(擅长写新闻通讯、发明了“新闻日记”这种体裁)。(他死后,其友人将他的文章收集整理,出版了《远生遗著》,是我国第一部报刊通讯文集)我国不可多得的“新闻全才”——邵飘萍(所著《实际应用新闻学》是我国最早的新闻采访专著之一)。“民初三大名记者”——黄远生、刘少少(有报界“怪杰“之称)、徐彬彬。是我国最早学新闻的留学生之一——林白水。1918年欧战结束后,以《大公报》记者身份采访巴黎和会,采访该回唯一的中国记者——胡政之。创办的北京《民立报》,最先披露袁世凯政府与六国银行团签定的“善后大借款”合同全文——张季鸾。(填空)第六章“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1、中国首批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特点与意义特点:(1)以向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者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基本任务;(2)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宣传鼓动和新闻报道工作;(3)新闻宣传工作与建党的组织工作紧密结合、相辅而行。意义:我国首批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在筹建中国共产党的进程中发挥了宣传、鼓动和组织作用,为以后党的新闻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开端,在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开辟了一个新时代。2、“四大副刊”:上海《时事新报》的副刊《学灯》上海《民国日报》的副刊《觉悟》北京《晨报》的副刊《晨报副镌》北京《京报》的副刊《京报副刊》(填空)3、徐宝璜《新闻学》于1919年12月出版,是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本新闻学专著。(填空)第七章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1921-1927)1、《向导》:1922年9月创刊于上海的时事政治评论性周报,以报道评论国内外政治时事为主要内容,是中共中央第一个机关报,被国内外读者誉为“黑暗中国社会的一盏明灯”。2、《中国青年》:1923年10月在上海创刊,由恽代英、萧楚女、李求实先后担任主编,是团中央机关刊物。其基本内容是帮助青年正确对待工作生活学习,引导青年走上革命的道路,评述时事政治,帮助青年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提高觉悟,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同各种反动的错误的思想做斗争。(1-2填空或名词解释)3、中共早期报刊的主要特点。(1)在方针上,把党的报刊作为党的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彻党性原则,在党中央和各级党委领导下开展新闻宣传工作;(2)在基本任务上,继承与发扬“五四”时期报刊的革命精神,以宣传马列主义和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指导革命斗争为基本任务;(3)在文风上,党的报刊坚持了“五四”时期倡导白话文的正确方向;(4)在对象上,以广大工人为读者对象的同时,要面向民众,面向社会,扩大影响范围。4、“《诚言》事件”:《申报》和《新闻报》于1925年7月在广告栏内刊登帝国主义宣传品《诚言》、其主要内容是为帝国主义辩护,颠倒是非,恶意攻击中国人民的爱国行动。此事件一出现,引起了人们的极大愤慨,在爱国力量的舆论压力和说服下,《申报》刊登向全国人民道歉的启事。此事件标志着帝国主义报刊欺骗宣传的再次破产,也说明了中国任何报刊都必须坚持反帝、爱国的方向,否则必将为人民群众所唾弃。(名词解释或简答)5、新记《大公报》开创了《大公报》在新闻界新的起点。6、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美国商人奥斯邦创办的中国无线电公司与英文《大陆报》合办的上海大陆报)。7、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电台(呼号XOH)。8、国闻通讯社:1921年8月在上海成立。胡政之任社长。1924年创办《国闻周报》。1926年新记公司大公报社成立后进,该报成为大公报社的附属机构。第八章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事业1、“中央广播电台”:(简称“中央台”)1928年在南京建立。1932年11月该台的发射功率由500瓦增加为75千瓦,呼号改为XGOA。成为当时亚洲地区发射功率最大的一座电台。2、《红色中华》报:是“红中社”的主要出版物,1931年12月11创刊于江西瑞金。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也是我国在人民政权下创办的第一份中央报纸。“全苏区人民的喉舌”——《红色中华》(1-2填空或简答)3、根据地新闻事业的特色和意义。特色:(1)适应实际工作需要,围绕中心工作开展新闻宣传;(2)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办报;(3)开展批评与表扬;(4)文字通俗,形式活泼。意义:(1)根据地新闻事业是在人民政权下创建的,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领导新闻事业的开端;(2)开创一条革命新闻事业发展的新道路,即城市—农村—城市的道路;(3)继承和发扬了列宁的党报思想。4、“韬奋精神”以及皱韬奋的报刊活动与报刊思想。(论述或简答)“韬奋精神”:是指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报刊活动:(1)1926年,邹韬奋接编《生活》周刊,此周刊以强调为民主说话,注重短小精悍的评论、有趣味有价值的报道内容。后因时局变化,逐渐以时事政治为主要内容,开始注重“主持正义的舆论”,引导读者关心政治。九一八事变后,邹韬奋的思想开始出现社会主义倾向,此时的《生活》表现出坚定的抗日立场,积极宣传抗日救亡,抨击南京政府的不抵抗政策。由于反帝爱国立场使得邹韬奋被列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