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史考试要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新闻史》木铎:“木舌金铃。循于路,求路谣之言”两汉进入文字传播为主时代。书写媒介:以竹简、木简、和绢帛蔡侯纸前报纸时代的新闻传播活动布告:在固定地点张贴和悬挂为主,主要用于发布皇帝诏书和各级政府制颁的行政法令;露布:“露而宣布,欲四方速知”主要用于发布军事消息;中国的报纸据考证出现于唐代,最早的报纸在封建政府内部产生,是官僚政府机构内部发行的政府官报;中国唐代官报的产生与藩镇制度有关:进奏院和进奏院报状“敦煌进奏院状”内容:归义节度使求旌节意义:研究唐代进奏院状的实物。两份《敦煌进奏院状》是唐代官报的实物以上相关报状的考证说明唐代在封建政府内部产生了中国最早的原始状态的报纸。一)、宋代官方报纸:邸报:宋代开始出现了在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统一发布的官报:“邸报”。宋代邸报和唐代进奏院状的不同:①同唐代进奏院状不同,宋代官报是在封建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统一编发给地方官员,传报朝廷政事信息的中央一级官报。②宋代邸报已完全从官报中分离出来了,是一种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3由不定期发行转为定期发行。宋代“小报”:是一种从11世纪初叶就风行于社会的非官方报纸。这种报纸提供了官方报纸所不载的和官方禁止发表的文件和新闻,满足了读者对朝廷人事变动和政事活动信息的需要。小报本身没有言论,通过所刊载的信息表明倾向。小报突破了官方对新闻传播的垄断,议论朝事,因此受到各时期封建政府统治者查禁。明代官报的抄传和发行制度三个环节:1,通政司2,六科3,提塘一《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的创办创办的时代背景:配合经济侵略,进行文化渗透.创办的过程:马礼逊﹑米怜马六甲1815年办刊宗旨:宗教报刊“以阐发基督教义为宗旨”80﹪多为宗教教义刊物特点十分注重迎合读者心理:附会儒学,形式:中国的线装书最早的新闻图画:事痘娘娘悬人环运图二﹑《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创办创办过程:1833年郭士立广州创刊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报刊刊物宗旨:宣扬西方文化优越,征服中国人骄傲排外心理刊物特点:⒈设有言论新闻专栏,体现出报刊业务近代化的趋势⒉第一篇新闻学专文新闻之略论⒊首先开始摘录京报早期《申报》的特点1.重视新闻采写重视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社会新闻的采写2.重视言论3.副刊性文字4.新闻图片的使用5.重视广告6.重视经营:发行期刊《瀛寰琐记》等出版图画为主的刊物《点石斋画报》等兼营书籍《古今图书集成》等在华外报的历史作用1,外人在华办报活动是一种殖民主义文化侵略活动2,外报的出版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3,外报的时间有助于中国明祖报业的发展维新派报刊《时务报》时务文体1.维新变法的代表作《变法通议》在《时务报》上连载。第一次全面而系统地阐明了维新变法主张,是维新派的政治纲领。2.在副刊《国闻汇编》上发表了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该文提出“物竞天泽,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维新派报刊第五节维新派报刊的历史作用与进步意义1.维新派报刊的历史作用2.资产阶级的启蒙教育3.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教育4.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5.维新派办报的历史贡献6.冲破了统治者的言禁;7.开政治家办报的先河;8.创造了报章新文体。《民报》和《新民丛报》的论战围绕的四个中心1、要不要进行民族革命,推翻满清统治;2、要不要进行民权革命,建立共和政体;3、要不要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4、革命会不会引起帝国主义干涉,致中国被瓜分。论战结果:民报大获全胜,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深入人心,为辛亥革命作了组织上的准备,使部分支持保皇派的人加入了同盟会,壮大了革命力量。民国初年的新闻事业梁启超在流亡海外后提出的新观点:1,报纸的’两大天职说’对于正如二位其监督者对于国民而为其向导者2,衡量报纸好坏的四条标准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确而速3,健全舆论的主张4,报刊宣传的两种方法浸润和煽动的方法葵丑报灾背景:“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政府借军事胜利之淫威,把国民党诬指为“乱党”,对国民党系统的报刊以及其他异己报刊大肆摧残,凡国民党系统的报刊一律釦以“乱党报纸”的罪名。国民党系统的报纸以“乱党报纸”的罪名一律查封;非国民党系统的报纸,只要有碍统治,也被乘机剿灭.报刊减少三分之一,报人大批被逮捕杀害,二次革命后袁世凯对新闻界的大扫荡称“葵丑报灾”黄远生的“四能”说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民国初年新闻法律制度的特点及其本质1.形式上采用自由新闻体制;2.带有浓重的半殖民半封建色彩;3.滥用军法,为军阀意志是从.4.黄远生邵飘萍刘少少徐彬彬等名记者的出现《新青年》的创办1.陈独秀1915年创办的《新青年》。这份刊物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2.陈独秀认识到:只有在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青年的思想觉醒后,中国的社会现状才能发生根本的改变。因此,从日本回国后,他创办了一份旨在“改造国民性”的报刊——《青年杂志》,后来改名为《新青年》。3.《新青年》1915年上海创办,1917年,由于陈独秀被蔡元培聘任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而迁至北京出版。《新青年》的发刊词陈独秀《敬告青年》的发刊词中提出青年行为的6条原则(一)自主地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新青年》以思想启蒙为要务,它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以反对旧文学和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和新道德为主要内容,从1915年一直持续到1919年五四爱国学生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深刻而广泛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中的《新青年》1.提倡自由民主,反对封建礼教,开展批孔运动;(打倒孔家店)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3.发起文学革命运动《热血日报》6月4日创刊,是迄今能看到的中共中央出版的第一家日报。“韬奋精神”邹韬奋逝世后,毛泽东曾为他题词:”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这是对”韬奋精神“的精辟诠释。邹韬奋的报刊活动与“韬奋精神”邹韬奋的报刊思想1、报刊是人民的耳目喉舌,应该成为实现民族解放大众解放的大目标的工具。2、报刊要成为读者的好朋友,真诚地为读者服务。3、办报刊要有创造精神,造成报刊特有的个性或特色。邹韬奋的报刊活动与“韬奋精神”1.文风要明显畅快。2.重视经营管理和社会信用,处理好商业性新闻与广告的关系。3.新闻工作者应有“视事业如生命”的精神,高尚的人格和真才实学。《申报》的企业化经营:1.重视新闻采集,广泛设立国内外特约通讯员;2.增出各种期刊,《常识增刊》《汽车增刊》;3.引进设备,改善报人待遇,建设报馆大楼;4.设立广告推销科,拓展广告业务。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是新闻史的开山之作。《解放日报》的整风改革背景:1942年春天,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发起的一次整风运动,即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反对教条主义,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统一,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的作风。各根据地根据整风精神来改造报纸,《解放日报》走在了改革的前列。《解放日报》改革的内容:1、版面的变化;2、集中力量报道整风运动;3、提出“全党办报”的方针;4、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重要文件和理论文章。《解放日报》整风改革的成效和意义1.成效:改版后的《解放日报》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充分的宣传鼓动和组织作用,表现在:①重点报道了党的中心工作;②加强了大生产运动的宣传和军事宣传;③加强对敌对思想的批判,成功地反击了反共舆论。2.意义:《解放日报》在宣传党的中心工作,在联系群众,联系实际方面向前迈进了一步,从而大大克服了主观主义和党八股,加强了报纸的党性、群众性、战斗性和组织性。3.《解放日报》在整风改革中,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新闻工作的文件、社论和署名文章:4.陆一定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胡乔木的《报纸是人民的教科书》等。重庆时期的《新华日报》1.重庆时期的《新华日报》在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南方局的领导下,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反动势力,按照“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在皖南事变等重要时刻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坚决而有效的斗争。2.报纸发表了周恩来为皖南事变写的题词:“为江南死国难者至哀!”“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向国统区人民透漏了“皖南事变”的真相,揭穿了国民党顽固派妄图一手遮尽天下人耳目的阴谋。上海“孤岛”抗日报刊和沦陷区的抗日宣传活动1.上海“孤岛”时期:是指上海租界地区自1937年11月12日国民党军队从淞沪撤退、日军占领上海起,至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件爆发这段时期。2.1937年11月以后,中国共产党以及其他爱国力量创办的抗日报刊,始终是“孤岛”报业的主流,在特殊的环境中发挥了特殊的抗日宣传作用。“拒检运动”与新闻界争取新闻自由的斗争1.“拒检运动”的背景:国统区新闻界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斗争。2.“拒检运动”起因:1945年8月重庆国讯书店在进步出版机构的支持下,不送国民党当局审查而自行出版了黄炎培撰写的《延安归来》一书,揭开了“拒检运动”的序幕。《延安归来》黄炎培著3.“拒检运动”的经过和胜利原因过程:《延安归来》出版后,进步人士起草了重庆杂志界拒检声明,正式声明《东方杂志》等16家杂志社不再送检。得到了重庆文化界的支持和响应。发展:在中共支持下,重庆新华日报发表社论《为了笔的解放而斗争》,9月重庆出版界发起的拒检运动扩展到成都昆明等地,并由出版界扩展到新闻界。结果:通过废除新闻出版检查制度的决定和办法。成功的原因:当时国际上,纷纷取消战时新闻检查制度,形成国际压力;国内正在重庆谈判期间,和平民主运动日趋高涨,内战时机未成熟。反“客里空”运动背景:1947年春,党在晋绥解放区了解土地改革运动的情况时,发现报纸曾刊登过一些不真实的新闻,使群众对报纸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不信任心理。运动的目的是,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反对弄虚作假的新闻作风,坚持实事求是,捍卫新闻真实性原则。反“客里空”运动意义1.这场运动发扬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检查、纠正了新闻报道失实现象,维护了新闻真实性原则;2.客服了土改宣传中的右的倾向,改造了新闻工作者的立场与作风,提高了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3.但是,在反“客里空”运动中也存在“左”的偏向。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1948年4月,毛泽东接见了《晋绥日报》编辑部人员,在听取报社工作汇报后作了重要谈话,即著名的《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内容:毛泽东的讲话,精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党报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1.关于无产阶级党报的作用与任务,毛泽东指出:“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于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2.关于办报的路线与方针,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报纸也要先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内容和意义1.关于无产阶级党报的风格,毛泽东指出:“我们党所办的报纸,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应当是行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毫不吞吞吐吐的,这是我们革命无产阶级应有的战斗风格。”2.关于党报工作者的学习与修养问题,毛泽东认为:“报纸工作人员为了教育群众,首先要向群众学习”。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1948年9-10月间,中共中央在其所在地河北平山县西柏坡举办由华北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华北总分社的部分记者参加的学习班。10月2日,刘少奇亲自去学习班作长篇讲话,即著名的《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刘少奇在讲话中表达了党中央对新闻工作的重视,为新闻工作者适应新的形势、完成新的任务提出了明确的努力方向。1.一是深刻阐明了新闻工作的作用与任务2.二是提出了党和人民的新闻工作者必备的四个条件:“第一要有正确的态度,第二必须独立地做相当艰苦的工作,第三要有马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