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公共性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电视公共性分析姓名:王岩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广播电视艺术学指导教师:关大我20070501中国电视公共性分析作者:王岩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潘非欧思与公共领域的重建——汉娜·阿伦特政治哲学探要2004关于公共领域理论的探讨,乃是近年来政治哲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对此,德裔学者、被誉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政治哲学家之一的汉娜·阿伦特以其独到的理论洞见,为当代公共领域理论的探讨提供了一个丰富的思想资源.该文将致力于展示她在这方面的理论建树,并对其进行再思考.在该文看来,阿伦特对于公共领域问题的关注源自于对公共领域衰弱的反思.在这种反思中,她探讨的话题包括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之间的区分、哲学与政治的关系、个体层面上的旁观者与投身者之间的区别,以及人的思考能力与公共领域之间的关系,等等.阿伦特的理论梳理工作最后落实到了对于判断力的考察上——在她看来,判断力既是个体的思维能力之一,又关联到他人之存在.该文将遵循阿伦特思考公共领域问题的上述路径,围绕着以下几个问题来对其政治哲学思想进行梳理:(1)公共领域何以衰弱;(2)对于公共领域的重建在前提上何以可能;(3)这种重建在实践上又如何可能.针对后两个问题,该文认为:阿伦特重建公共领域的立足点就是所谓关于思的诸般事情,包括思考本身、判断力、想象力、趣味、共通感,等等.这一立足点也构成了她试图在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之间、在旁观者与投身者之间、以及在哲学与政治之间寻找某种平衡点的契机.该文认为,汉娜·阿伦特的政治哲学思想与其说是源于一种对于自由的绝望,还不如说是源于对于人类自由的向往、呼吁和追求.她对于极权主义的起源、人的状况与大众社会的分析和批判,以及她晚年对康德政治哲学思想的挖掘,其实都贯穿着她对于人的条件、人的可能性的追思.这些追思所关涉到的政治-伦理问题,包括人何以成为人、人是否有可能成为更好的人、人与人之间是否存在着公共的善、人与人之间如何能够更好地相处,以及人如何建立起一种怡然的公共空间——同时又能够保有充分自由的私人空间,等等.她虽然没有给出一个针对上述问题的清晰答案,但是,她仍然通过对于政治领域中业已存在着的诸种现象——如意识形态恐怖、人权的丧失以及谎言、暴力、伪善、罪恶等——的分析,并通过对于人的必然诞生、人的复数性、人的行动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判断力、人的共同感等概念的梳理,提供了一个针对上述问题的独到的思考视角;她既论证了人的存在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但同时也对复数意义上的人作了强调;她对于反极权、反强权思想的理论阐述,既表明了她对于私人领域之遭受公共领域与大众社会侵蚀的警惕,同时更表明了她对于公共领域之再生的关心;她的古典共和主义的倾向,既与古希腊精神遥遥相应,又切中了由当代现实问题所引发的诸多理论关切.2.期刊论文雷春.LEIChun论哈贝马斯关于科学技术作为意识形态的统治功能-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28(11)文章通过对哈贝马斯关于科学技术作为意识形态的产生、发展及其意识形态的特点进行阐述,分析了科学与技术作为意识形态在资本主义社会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合理化起到的操纵和维护功能,显示了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隐形的社会问题和阶级斗争的问题.3.期刊论文华艳红.HuaYanhong自由与理性——哈贝马斯传媒思想述评-浙江社会科学2007,(2)德国著名哲学家尤尔根·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对传媒参与公共领域的重要功能作出了深刻的阐述,自由与理性是其传媒思想的重要内核.尽管哈贝马斯将丧失批判功能的传媒视为公共领域破坏者的论断不免保守,但恰恰可以返观传媒在场于公共领域的意义.以公共领域理论观照传媒功能研究,则传媒研究不仅获得公共性这一蕴涵民主特质的关怀视角,同时赋予传媒理性批判的意义从社会学走向政治学.日益加剧的传媒消费主义语境,使哈贝马斯的传媒批判思想重获现实意义.4.期刊论文李晓峰浅析媒体作为公共领域的呈现-青年作家(下半月中外文艺版)2010,(5)随着大众传媒的高速发展,人们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观念的冲击,成为意识形态的承载者.从意识形态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大众传媒传达的意识形态具有多元性,这与大众传媒传播的内容依赖的不同媒介机构所持有的意识形态观念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大众传媒本身也成为多元意识形态以隐性的方式交锋的公共领域.5.期刊论文吴育林.WUYu-lin当代西方社会公共领域中权力异化性扩张的成因探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标榜崇尚自由主义的当代西方世界在公共领域中的国家权力却在异化性地扩张,这种扩张是通过技术规则的软性专制形式包括管理的形式化、官僚科层化、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的意识形态化以及对自由个人主义的社群主义的持续性批判等来实现的.6.学位论文杨帆晚清公共知识分子传播状态分析(1895—1911)2008本篇文章采用传播学、历史学、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以过渡中的晚清时期(1895—1911)公共知识分子为研究对象,通过他们在晚清的最后十余年的表现,他们在公共领域中进行的传播,分析他们作为传播主体,在公共领域中担当中坚力量,来折射晚清社会政治与意识形态的一角,并透视出社会转型期公共领域与社会信息系统信息传递方式的变迁。本文研究的对象是晚清时期的公共知识分子,不同于以往学界对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等当时言论界著名人物冠以“著名报人”的界定,在本文中,将这些叱咤当时舆论界的人物定位为“公共知识分子”,公共知识分子最核心的三个属性为:一、具有独立性,二、不局限于自己的专业,广泛关注社会,三、发言的途径是借助于诸如大众媒介之类的公共途径。此种研究视角的转移,不啻将研究定位从单纯局限的新闻史视角来研究这些报人,发展到从“总体的历史”角度,结合历史学、’社会学、传播学,以及政治文化的考量,利用“公共领域”的理论概念,综合考察这些知识分子在历史中变局的意义何在,以及这些人物在当时社会所从事的活动之间的有机联系。本论文在内容构成上,包括绪论部分和主体部分(共五章),其结构形式安排如下: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从公共知识分子界定代替著名报人角度进行研究的理论创新意义,即本论文的写作角度和理论创新之处。第一章主要界定了本论文的相关重要概念以及确定研究范围,包括“公共知识分子”、“公共领域”概念的提出到伸展,从西方到东方语境的嬗变,最后探讨了将公共知识分子传播状态分析置于传播学研究体系的史学意义。第二章是为本文的创新之处,即从传播学角度分析中国传统士人到近代、乃至20世纪之交的传播状态嬗变,对其传播格局的变迁作以梳理。具体包括三个阶段:一是古代士人的自然、有限、固定和非流动的传播格局;二是近代(鸦片战争之后)出现了知识分子向城市聚集,开展以都市为传播舞台、以办报表达言论的公共知识分子胚胎孕育期;三是20世纪之交,随着公共领域的初具规模,知识分子在其中担当中坚人物,此时,中国知识分子的传播状态,到达了士人传播一公共知识分子传播的分界线。第三章、第四章为本论文的重点论述部分。论文分别从公共知识分子作为传播主体,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与人际传播领域进行的传播,对晚清社会的公共领域建构作用与对民众的影响进行论述。在大众传播领域内,分别从社会学、政治文化视角进行对晚清公共知识分子在报端塑造的社会舆论进行解读;而在群体与人际传播领域内,发掘出了晚清公共知识分子利用他们意见领袖的强势传播功能,对政治公共领域的形成与发展发挥了至为重要的作用。在前四章的论述之下,第五章综合分析了晚清公共知识分子的传播状态特征:即精英型传播、作为社会独立群体的传播、以城市为主要活动舞台,公共知识分子对政治型公共领域的主要建构作用与在社会信息传递系统的变迁方面的作用。7.期刊论文洪庆明.HONGQingming宗教争论与18世纪法国的政治转变-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7(2)起源于17世纪的宗教争论,进入18世纪后,发展成以王权和教会为一方、以詹森派和巴黎高等法院为另一方的大规模政治争论.持续半个世纪的激烈论争,不仅沉重地打击了教会,导致耶稣会被赶出了法国,而且为了与具有天然优势的王权对抗,巴黎高等法院诉诸公众舆论的支持,从而打破了法国绝对主义王权封闭的政治运作原则,开辟了争论的政治的局面,使立基于市民社会里的公众舆论取代传统的王权权威,成为法国政治中新的裁判权力.更为重要的是,舆论争夺中意识形态话语的构建和传播,促进了旧制度末年法国社会的政治文化总体转变.为1789年的来临准备了必要的思想氛围和意识形态基础.8.学位论文杨礼银哈贝马斯的话语民主理论研究——以公共领域为视点2006民主是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价值,相应地,对民主的反思也成了哲学百花园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哈贝马斯的话语民主理论则正是其中的一朵奇葩。而其“话语民主”又是通过“公共领域”来实现的,换言之,哈贝马斯所谓的民主就是公共领域在场的话语民主。本文以公共领域为视点研究了他的话语民主理论。哈贝马斯的话语民主问题是通过他对现代民主理论和民主实践的诊断而提出来的。他考察了现代社会哲学取代古典政治学的思想历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中科学技术成为“意识形态”的过程,得出了如下的结论:流失了实践话语的现代民主政治已经难于担当社会生活守护者的角色,逐渐沦为了技术专制统治的形式;公共权力的合法性不再来源于生活领域,而是来源于工具-目的理性导控的系统本身,生活世界只能为其提供形式上的大众忠诚。这也就是资本主义的合法性危机。要挽救民主政治于这种合法性危机,就只有重振公共领域,充分发挥它的民主潜能。“公共领域”这一观念并非哈贝马斯的首创,而是已经具有了悠久的历史。从西方思想史上来看,就曾经存在过作为政治行动的公共领域、作为社会舆论的公共领域、作为经济活动的公共领域和作为意识形态的公共领域等观念。哈贝马斯从民主的角度综合了这几种公共领域观念,重点阐述了政治公共领域,并将其作为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必不可少的一种理想范畴,认为其中蕴含了民主的机制和旨趣。他所提出的公共领域充满了私与公之间的张力,是伦理、道德与政治之实践话语的结合。而这种公共领域的民主机制表现为:自主自律的公众通过交往行为,将生活世界的议题置于公共领域中自由讨论、辩护和批判,并达成普遍共识,即公众舆论。但是,哈贝马斯的话语民主并不只是公共领域中的话语交往,而是表现为公共领域与权力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此构成一种建立在实践话语基础上的程序主义民主模式。哈贝马斯公共领域在场的话语民主理论对当代民主理论与实践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后现代主义提出的“现代民主是否可能的问题”,以及罗尔斯提出的“多元社会中的现代民主如何可能”的问题。另外,它对当代的审议民主理论和实践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一种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公共领域在场的话语民主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具有一致之处,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马克思主义。9.学位论文铁省林哈贝马斯宗教哲学思想研究2008哈贝马斯是当代西方最重要的社会哲学家之一,他的理论研究范围涵盖诸多学科理论与社会现实的广泛领域。在哈贝马斯广泛的理论探讨中,包容着丰富的宗教哲学思想,宗教神学问题也是他自始至终重点关注的问题,而且更加重要的是,宗教哲学思想是他的哲学思想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构建他的哲学思想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可以说,不了解他的宗教哲学思想,就不了解他的整个哲学思想,不了解他的公共领域、交往理性、现代性等一系列构成他的思想核心的思想。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阵营中的一员大将,哈贝马斯承袭并重建了自马克思到早期法兰克福学派以来的理论宗旨,将自己的理论看成是带有实践意向的解放学说。在马克思的解放学说中,宗教作为压制解放的因素遭到无情的批判;在早期批判理论家的解放学说里,宗教既是压制的因素,应该被批判,又是人们心灵的寄托,成了现实解放的替代物;而在哈贝马斯的解放的学说中,因为受到马克思和早期批判理论家的影响,他不仅把宗教看成是理性的对立物,对宗教给予了批判,同时又在解放的学说中给予了宗教一定的地位,认为解放、正义、道德、自由等是解放学说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而这些概念和内容也

1 / 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