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书第12卷第4期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2No.42010年12月JournalofNanjingUniversityofPostsandTelecommunications(SocialScience)Dec.2010中国真人秀电视节目的“审丑”意识分析阎怀兰广东海洋大学文学院,广东湛江()524088摘要:21世纪初,西方世界兴起的真人秀电视节目,在创造收视率新高的同时,成功地移植到了中国,实现了惊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国真人秀电视节目中蕴含的“审丑”意识,不仅成为一种全新的美学现象,也是一种传媒时代具有电视革命意义的文化现象。中国真人秀节目所唤起的中国电视受众的“审丑”意识,既暴露了大众文化氛围中电视工作者与受众思想的肤浅、趣味的低俗,又拓宽了文化大众的审美视域,丰富了电视传媒的产业化传播手段。我们需要正确看待真人秀电视节目审丑现象,重视审丑的社会功用。关键词:真人秀;丑;“审丑”意识;人性;社会价值中图分类号:G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420(2010)04-0043-05收稿日期:2010-10-07作者简介:阎怀兰(1976-),女,广东海洋大学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文艺美学。近期,相亲类电视真人秀节目成为社会热点,审美与审丑成为大众热议的论题。当审美疲劳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愈来愈严重的“慢性疾病”时,当多媒体时代的大众们呐喊“这是一个审丑的时代,审美是肤浅的,审丑才是深刻的”的时候,丑的事物便大量地成为人们审视的对象和文化消费的对象,“审丑”意识便迅速地在人们的思想中萌芽,成为人们新的美学接受趣味和文化行为方向。什么是丑?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论述道,现实中给人痛苦、令人作呕的自然、生活丑,经艺术家的临摹加工可转化为艺术美,给人以愉悦。在描摹丑的现实对象的艺术作品面前,审美对象因为丑而引起审美主体的痛苦,但经过艺术家描摹作品的高超技艺又引起审美主体的愉悦。这两者之所以能统一在艺术作品中,是因为人们“要求认识对象的智力兴趣得到满足”。亚里士多德对现实丑与艺术美的对立统一问题的研究表明,丑藉以艺术家的创造,能够实现其审美上的价值。从丑的发展看,丑的涵义有两个层次。一是指审美外观上不和谐的形式,丑是对均衡、统一、适度、完满等传统美的背反,是形式上的畸形、扭曲、不规则、不自然;二是审美意蕴中伦理道德评价的恶,丑是对人的心灵状态乃至整个生命状态的否定,是生命存在否定性的虚假、空洞、退化、僵死。自文艺复兴以来,审丑在西方文学家、艺术家审美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高。1853年,罗森克兰兹出版了《丑的美学》,这是研究丑的第一部专著,美学的特殊分支一一一丑的美学,自此创立了。1857年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发表,标志着丑不再从属于美,丑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美学范畴,并随西方社会的发展渗透于文学、绘画等各个艺术领域。审丑成为西方现代艺术的中心,有人甚至称之为“丑学”,由此足以窥见丑的审美价值。20世纪以来的现代艺术家对审丑的青睐,是因为他们认为传统的审美是用片面的方式表现理念,而审丑是对主体实践效果的否定,唤起主体情感对对象存在的否定。这种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使丑可以在精神产品的多层次结构中获得审美价值。这是丑的本质,正是审丑的丰富性和价值所在。无怪乎现时代的人们以深刻来标榜自己的审丑趣味。中外真人秀电视节目以新奇独特的审丑倾向引起观众轰动,其成功必有原因。目前来看,相亲类电视真人秀节目成为社会热点,在中国的各种选秀节目收视率渐呈颓势情况下,获得较高收视率。中国真人秀节目存在着许多值得我们思索的问题[1]。一、西方真人秀电视节目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的本土化真人秀(RealityTV),也被称作真实电视、记录肥皂剧、真实秀等。它假定情景中的真实展现是由节目制作者制订规则,由普通观众参与并录制,在电视台播出的电视竞赛游戏节目。1999年在荷兰播出的《老大哥》(BigBroth-er),是近10年真人秀电视节目热潮的肇始,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传播最广泛的真人秀节目之一。《老大哥》拥有完整的节目游戏规则和规范的跨国运营模式,在澳大利亚、德国、丹麦、美国等共18个国家制作了不同的版本,也都在各自的国家电视节目收视率上高居过榜首。真人秀电视节目自《老大哥》开始,在世界各国迅速发展,形成智力型、选秀型、职业规划型、情感婚姻型、歌舞型等不同类型的真人秀电视节目,在各电视台的收视率上取得不菲的成绩。其中比较出名的有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在2000年精心策划并隆重推出的《生存者》、《美国偶像》,还有因平民偶像保罗和苏珊大妈而全球热播的《英国达人》等。真人秀是国内引进的电视节目类型中相对“时差”较短的一个。真人秀节目1999年在欧洲率先取得成功,2000年又在美国打响之后,2000年10月,广东电视台就正式推出了《生存大挑战》,这档节目被认为是中国真人秀电视节目的首次尝试。紧接着,北京维汉文化传播公司制作了《走出香格里拉》,湖南经济电视台推出《完美假期》,央视青少年中心播出了《金苹果》。而湖南卫视于2004年制作的《超级女声》,在2005年创造出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平民偶像李宇春时,选秀类节目就进人到全民狂欢的高潮阶段。随后,全国50余家电视台纷纷模仿开办选秀节目,如《梦想中国》、《加油!好男儿》、《我型我秀》、《绝对唱响》、《第一次心动》、《星空舞状元》等,这些节目几乎都是套用了《超级女声》的路子,采用平民海选参与、观众评比造星的方式。近期成为社会热点的相亲类电视真人秀节目,因嘉宾的选择、嘉宾的出位言行、节目策划所体现的价值观,而备受大众争议。真人秀电视节目能迅速在世界范围形成热潮,有各方面的原因。一是在市场背景下电视节目为生存而积极探索的节目形式的创新。真人秀综合纪录片的纪实性因素,影视剧的戏剧性因素,竞技游戏节目的娱乐性、互动性因素,打破真实与虚拟、不同媒介之间的界限。二是电视节目的故事化、日常化、娱乐化迎合了电视观众的需求。电视节目研究专家尹鸿曾说:“真人秀已经快成主流了……在题材方面,真人秀节目在道德和欲望之间大打擦边球,节目中露骨地展现人物的隐私生活一一一这也是该类节目颇受非议的焦点所在,两者相结合会产生强大的收视诱惑。”[2]电视观众乐意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真人秀电视节目获得更迎合自己本能的轻松、娱乐等消遣感。三是电视节目嫁接因特网的技术优势,使得真人秀节目增添了互动性的特点,使人们切实感受到了数字化时代有别于现实空间的虚拟空间,这种新颖的方式更能赢得现代化的民众。二、真人秀电视节目的“审丑”意识分析传统娱乐节目收视率持续走低,而真人秀电视节目迎合了人们的娱乐需要,在全球范围内成为电视娱乐节目的主流。它实现了极大的经济效益,但是也引起了世界各国评论家的恶批,认为真人秀电视节目有太多低劣元素和丑陋现象,是以丑为特色和卖点的节目。有学者认为真人秀作为一种节目样式,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呈现出了独特的审丑倾向,而在伦理道德主导的中国文化背景下,真人秀的审丑倾向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抑制。这是因为西方真人秀电视节目在展示色情、暴露隐私方面更露骨一些。其实,从节目策划、制作,参赛者及其作品等方面讲,中国真人秀电视节目有显著的审丑特色。与西方真人秀电视节目相比,中国真人秀电视节目的“审丑”意识可以做如下分析。第一,名利至上,反映了参赛者对金钱物质、名气实利的追逐,暴露了人们的投机心理和对财富的欲望。真人秀电视节目低标准、宽口径的节目准人44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拉近了与观众的心理距离,获得广泛的受众支持,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了人们相对隐秘的心理需求。大多数选手因能够在镜头面前展现自己而欣慰。电视镜头表现出极大的包容性和忍耐力,甚至对上演的各种丑态持观赏和鼓励的态度,于是参与者以种种丑态表演获得关注而引以为自豪,此种以怪异丑态而搏出位的观念和行为在真人秀节目中流行。庄子曾经说“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当丑者不仅自知己丑,而且以己为“美”时,就是更丑的丑了。真人秀节目进行到后面的阶段,一般对优胜者都设有巨额的奖金刺激,或者还有出名、签约的实际利益。参与者的竞争更加激烈,为了能够胜出,竞争者会想尽方法利用各种媒体做宣传,扩大在观众中的影响。参赛者的投机心理和对财富的欲望愈加明显,道德底线、个人素养、人生价值、美与丑等都要服从于比赛的胜利了。“中国人是最讲实际,最从世俗考虑的民族,他们不大进行抽象的思辨,也不想费力去解决那些和现实生活好像没有什么明显直接关系的终极问题。”[3]第二,不尊重参赛者,靠惊人言论搏出位,反映了节目主持者及评委专业素质和品位修养的缺陷。真人秀电视节目收视率高的原因,除了以真人为卖点,还有就是节目主持人非正常路线的言行举止,激起观众的兴趣。有节目主持人把个人风格怪异作为节目亮点。如江苏星空卫视的真人秀舞蹈节目《星空舞状元》请来的评委金星,是中国较早的变性人,容易引起观众的好奇。在节目进行中,为了获得更多的笑料和取得更好的节目效果,主持人往往既不顾个人的素养,也不顾参赛者的感受和自尊,说话尖酸刻薄,对参赛者恶意批评讽刺。更有甚者,《超级女声》节目中主持人竟然互相对骂。这反映了节目主持者及评委专业素质不高、道德修养的欠缺。第三,他人越出丑我越快乐,盲信盲从,滥施观众权,暴露了观众对他人隐私的窥探欲,反映了人性的阴暗面。真人秀本身就是真实与虚拟的重构,观众对真实的渴望表现在对参赛者的追捧和短信电话的投选支持。同时,观众对虚拟的欣赏表现在可以嬉笑怒骂,把节目当成一种游戏。真人秀节目中,参与者越是窘迫越是耍宝越是出丑,话题越是含有色情越是涉及隐私,现场和电视机面前观众的笑声就越是响亮。在2005年江苏星空卫视《星空舞状元》节目参赛者程菊花的舞蹈视频在网络上被网民疯狂下载、点播,程菊花本人一下成为举国皆知的明星,就是因为这个女孩的舞蹈根本不像是舞蹈而更像是丑态百出的身体的蠕动。这种事件暴露了人们心理的阴暗:他人越丑态,自己越快乐。真人秀电视节目所谓的真实,除了节目的主角是普通“真人”外,还有节目最后胜出者,相当程度上是由电视观众打声讯电话、网上投票或发手机短信投票而决定。像《超级女声》、《快乐男声》、《梦想中国》等选秀节目,就形成了所谓的狂热粉丝团现象。青少年男女狂热地支持自己的所谓平民偶像,出现了用非正常竞争手段狂打电话和发短信,粉丝团体之间的口角争斗等不理性的行为。这反映了观众的不成熟甚至是人性的阴暗面。第四,以收视率为前提,打造审丑特色,为了节目能盈利,暗箱操作,反映了节目制作策划者唯利是图,忽视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一些真人秀电视节目打造审丑特色,作为传播中提高自身节目影响力的一种策略,这迎合了观众相对隐秘的心理需求。2005年,所谓中国第一个平民偶像李宇春的胜出,被很多人批评说,这是节目制作者对中国人审美观的一种恶意挑战,李宇春的形象是对传统审美标准的颠覆,是将中性化树立为女性的审美特征,将丑树立为了美的标准。《超级女声》的实践证明,丑不但能成功,审丑还完全可以成为一种时尚,这出于节目制作者的追求新奇的策划。而2009年的《快乐女声》的曾轶可现象被人批判,证明节目一切以收视率为前提,不惜暗箱操作,反映了节目制作策划者唯利是图,欺骗参与者和电视观众,忽视自身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难怪西方有学者评价真人秀节目时,认为真人秀其实是“人造的真实”和“商品化的真实”。清华大学尹鸿教授认为:真人秀的三个关键词,“真”是特色,体现了这类节目形态必须是纪实、非虚构的;“秀”是手段,节目必须设置虚构的规则来完成;而“人”是核心,意味着节目必须有人格与人性的凸显。这说明,节目策划和制作方面要注意在节目本身上精益求精,才能做出如此“真”、“人”、“秀”的电视节目。节目审丑的策略54第4期阎怀兰:中国真人秀电视节目的“审丑”意识分析固然能提高节目影响力,但是从长远的利益来看,这不是一个万能的手法。这就要求媒介的节目策划者和节目编导要以符合大众欣赏口味和审美习惯为准绳,集思广益,不断求新,不断带给我们惊喜[4]。三、真人秀电视节目中丑的审美价值正确看待真人秀电视节目的审丑现象,除了澄清什么是真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