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媒体的竞争力研究作者:金京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郭墨池.GUOMo-chi网络媒体对全球媒体和新闻业的影响-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0(1)互联网的出现给媒体产业和新闻业带来了多方面的冲击和挑战.网络最大的特点是它的互动性,网络技术改变了传播模式,把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结合.媒体技术创新(网络媒体)给媒体产业和新闻业种种挑战,并在全球范围内改变了传播模式和记者的职业行为.2.学位论文李永锋中国网络媒体产业SCP分析2006进几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宽带的普及,以及网络公司在中国快速成长,网络媒体作为一个新兴的媒体迅速的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成为一个蓬勃发展的产业。本论文运用经典的产业组织理论SCP理论对新兴的网络媒体产业进行分析和解读,期望能对产业未来的发展提供积极的思路。本论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媒体市场结构分析,产业内公司的盈利结构的分析,产业价值的分析,以及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竞争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析。分析的结论包含一下几点:第一是目前网络媒体还在刚刚起步的阶段,现在的竞争还集中在争夺网上终端和客户平台的控制权,当前的市场结构是一个由主要的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构成的双寡头机构。现阶段网络媒体的内容是非常同质化的。第二是产业内公司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产品增值服务的程度和内容的不同,以及多元化发展方向的不同。相对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的竞争优势已经体现出来,例如用户体验,内容的多元化,方便性,以及综合成本等多方面的优势。第三是公司的绩效和公司的多元化的程度存在着严格的正向的关系。公司的多元化程度越高,产业内公司的净利润率越高。传统媒体向互联网的转换会在短期内快速的进行,加上现有的网络媒体的发展。未来的竞争会更加激励,并且竞争会更多的集中在深一步的媒体内容的差异化方面。寻求新的盈利模式和提供高质量内容将是网络媒体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关于新的盈利模式,本论文在最后提出了发展的思路。3.期刊论文陈敏.ChenMin纸质媒体产业竞争性分析-当代传播2006,(5)随着网络媒体、潜在进入者等竞争要素的冲击和影响,纸质媒体进入了微利时代,报业历经拐点后,一些弱势的或者没有市场基础的报刊将消亡,而一些报业集团在创新、改革甚至自我革命之后,将继续生存、发展并壮大.4.学位论文彭昌林论21世纪中国传统媒体的发展策略2002该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介绍了新世纪传统媒体业面临的新形势,分析了网络媒体迅速崛起的情形和中国加入世贸将给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变化和深远的影响.第二和第三部分是该文的主体部分.分别分析了网络媒体和加入世贸对中国传统媒体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并提出了相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对策.第四部分为结束语.该文认为网络媒体的崛起和加入世贸对中国传统新闻媒体而言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发展机遇;指出传统新闻媒体要积极探索与网络媒体融合的道路,实现传统媒体新闻优势与网络媒体技术优势的最佳整合;要积极探索传媒产业化的可行性道路,进一步做大做强,以适应加入世贸后国际竞争的需要.同时指出在具备一定规模优势的基础上,搞好新闻信息的传播、争取更多受众是媒体最终制胜的关键.该文以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共融发展为切入点兼论WTO背景下的发展策略.主要用传播学、发展经济学、知识经济学的观点论述网络经济与媒体产业、网络与社会之辨证关系,阐明了网络传播的特征和规律,前瞻性地提出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在中国加入WTO背景下共同发展的具体策略.5.期刊论文张轶楠.黄若涛我国体育媒体的产业现状研究——以体育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为例-现代传播2009,(6)中国体育媒体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具有了自身特有的产业特性.论文以体育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这两个体育媒体行业中发展最为迅猛的行业为例,分析了他们各自的发展状况、类型和盈利模式,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体育媒体产业的形成、发展过程与现状,为体育传媒产业今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6.学位论文谷岩传统媒体网络化生存问题研究2002本文试图通过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以新闻媒体网站的建设和经营为切入点,主要用传播学、发展经济学的观点论述网络经济与媒体产业、网络与社会的辩证关系,阐明网络传播的特征和规律,并联系实际,前瞻性地提出传统媒体网站按现代企业模式进行经营和管理的具体策略。第一章“传统媒体遭遇网络冲击”主要论述了传统媒体在第一次创业过程中确立了新闻媒体既是党的宣传舆论工具又具有信息产业属性,可以用企业管理的方法来经营新闻媒体的性质;互联网的出现促成了新闻媒体业的一大革命,传统媒体面对遭遇到网络媒体的挑战,也纷纷开办网上业务,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整合已呈大势所趋。第二章“传统媒体网站拓展业务的困境”通过论述信息经济发展情况以及信息经济(包括网络传媒业)的发展不是对旧经济的全面取代而是取决于信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融合程度,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相融合,充分利用对方的优势,为传统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7.期刊论文宋才发.SONGCai-fa垃圾邮件的治理及网络媒体规制的法律探讨-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6)一网络媒体是以互联网为传播平台的新型大众媒体.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广泛普及,电子邮件自1971年10月问世以来已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网络媒体就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向前跨越发展,并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媒体产业中不可或缺的支柱之一.8.学位论文陈邦武出版业中创意资源配置的历史演变2009本文研究的核心命题是出版业中创意资源配置。核心观点是创意资源配置是出版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其目标是提高创意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实现出版业的规模经济;而达此目标的主要途径是各媒体利用相互之间的“可共享投入”进行良性互动。第一部分阐述印刷媒体之间的互动。首先介绍了印刷媒体互动的历史背景和产业基础:即近代通讯技术的现代化、近代印刷技术的革新、近代交通条件的改善、近代商业社会和市民阶层的形成,以及民营出版业占主导地位等为近代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而新闻出版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产业分工、合作的复杂,包括书报刊等行业之间的分工、合作,以及出版企业之间的分工、合作。这是媒体互动的基础。其次,对印刷媒体之间的互动方式进行了探讨。这些方式包括:小说的报刊连载与结集出版,单种图书的丛书出版。小说的报刊连载是利用报刊的“可共享投入”进行互动;而小说的结集出版则是利用连载小说的“可共享投入”进行互动;丛书的出版是利用出版企业(尤其是大型出版企业)在编辑、印刷、发行等环节的“可共享投入”进行互动。最后,分析了印刷媒体互动的效应,即互动的互补性程度比较高,互动的成本比较低,以及互动对出版业的发展仅具有局部性、偶然性的意义。第二部分阐述出版与影视之间的互动。首先交代了出版与影视互动的历史背景,即出版与影视之间的不平衡发展,具体表现在:民国时期出版业的发展快于民族电影业的发展;1958年至1978年间,出版与影视发展非常缓慢;1978年至1985年间,出版业的发展快于影视业的发展;1985年以后,影视业的发展开始超过出版业的发展。其次,探讨了出版与影视互动的方式,即民国时期电影利用出版业的“可共享投入”进行互动;1958年至1978年间,出版与影视之间基本上不存在经济意义上的互动;1978年至1985年间,影视利用出版业的“可共享投入”进行互动;1985年以后,出版业普遍利用影视业的“可共享投入”进行互动。最后,指出了出版与影视互动的效应,即互动的互补性程度高,互动的成本也高,互动对于出版业和影视业的发展只具有局部性、偶然性的意义。第三部分讨论网络媒体与其他媒体之间的互动。首先介绍网络出版的历史背景,包括网络出版的历史发展阶段,即网络出版的探索阶段、电子出版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与网络技术的结合阶段、网络出版与多种媒体大融合形成“大媒体”阶段;网络出版的特点,即产品的先进性、流通的网络化、出版流程简约化、出版的交互性和增值性、出版内容的个性化、识读多元化等。其次,探讨了网络媒体与其他媒体互动的方式,主要包括媒体(产业)融合和媒体(产业)分工。媒体融合是指在网络环境下,各种媒体在形态上实现了融合、在信息传播流程上实现了整合、在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实现了角色互换和多位一体。媒体分工是指在网络环境下,媒体融合是相对的,媒体在融合中必然会出现媒体之间的不平衡发展,而这就要求媒体之间按照各自的优势进行分工、合作,从而形成新的产业链。最后,指出了网络媒体与其他媒体互动的主要特点,即互动中的可替代性较强,其原因在于:第一、网络媒体与其他媒体的互动对于出版产业的发展具有全局性、普遍性的意义,因而互动是全面的、普遍的,而不是如印刷媒体之间的互动以及出版与影视互动那样是局部性的、偶然性的,或者说只选择那些具有较好市场效应的创意资源进行互动;第二、网络媒体与其他媒体实现了高度兼容,而高度兼容必然意味着高度替代;第三、对互动中的互补性起关键性作用的“可共享投入”,因产业链尚不完整、媒体(产业)之间的分工与合作还处于初级阶段而严重缺失。第四部分探讨网络出版的最新形式。首先简要介绍了电子书、手机图书、按需出版、博客图书等网络出版形式的出现背景。其次,比较详细地分析了这些网络出版形式在产业链建设、产业分工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于电子书而言,技术上的不成熟和不稳定,包括显示技术、移动阅读技术、文件格式等,内容整合上缺乏特色,消费市场中盗版猖獗,传统阅读习惯尚难改变等因素制约了其发展。对于手机图书而言,移动运营商、数字技术提供商、数字出版商、传统出版社、手机设备制造商等还没有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关系。对于按需出版而言,一方面,国内按需出版技术与设备比较落后,这提高了按需出版的成本,从而制约了按需出版的发展规模;另一方面,按需出版与传统出版之间并没有实现有效的对接,传统出版在内容资源、人才资源、发行资源等方面还不能为按需出版提供有力的支持。对于博客图书而言,从博客脱网而出成为博客图书需要适应不同媒体的属性和传播范式,因此,只有那些具有鲜明的个性、一定的思想深度、有效的博客评价指数等特质的博客才适宜成为图书的选题。最后,探讨了各种网络出版形式在图书市场营销中的运用和尝试。第五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首先对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信息传播技术的历史发展过程;第二、不同的媒体各有其传播优势;第三、信息传播技术是形成“可共享投入”的前提;第四、产业分工、合作与融合丰富了创意资源配置的方式;第五、互动可以实现价值链的延伸;第六、不同时期不同媒体的互动效应有所不同。其次,指出了出版业跨媒体互动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管理体制问题、信息化建设问题、出版人才问题、产业链建设问题、版权保护问题等。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加快出版管理体制改革、加快信息化建设、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加强产业链建设、加强版权保护等。9.会议论文王奇凡谈博客文化与新传播时代2007本文论述了博客文化与新传播时代。Blog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作为一种新表达的方式,它的传播不仅情绪,包括大量的智慧、意见和思想.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博客是网络新形态,在信息运动、网络交流等方面提供全新的思路.不难预计它发展的趋向,未来网络媒体的记者必不相同于现在的记者,博客或者类似于博客的一类群体将成为网络媒体的下一代记者.一个新的媒体诞生,必然代表著一个新的媒体产业兴起.博客就是这样深刻地改变人类社会的未来,将工作、娱乐、交流、参与和知识共享融为一体,造就一个更加文明和进步的社会,更加自由和民主的社会.10.学位论文黄贞商业网站新闻频道的经营模式探析2007在我国,商业网站新闻频道从诞生至今已经走过了九年的发展历程。区别与传统媒体的新闻网站,商业网站新闻频道的最终目的是赢利。同时,只具有登载新闻信息的资格却没有采写权的现状,使商业网站新闻频道只能通过聚合各类传统媒体的信息资源的形式,来建立广泛吸引网民的新闻发布平台。强势的网络传播影响力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