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新闻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不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第一节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一、新闻传播在人类的生存活动中不可或缺。最早的新闻传播活动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二、早期新闻传播活动混杂在人类的信息传播活动中1、木铎2、诏书、露布、悬书、揭帖等3、史官的新闻传播活动4、乐官的新闻传播活动【太师采风】第二节中国古代报纸的出现和发展邸报——小报——京报一、邸报(朝廷官报)(一)唐代进奏院状1、什么是进奏院状,为什么叫进奏院状【设藩镇】2、中国是世界上最先有原始状态报纸的国家3、介绍世界现存两份最古老的进奏院状与现代报纸相比有何不同没有报头非大众传播写作保留文书特点(二)宋代邸报1、藩镇情报真正变成了朝廷官报。宋代邸报由唐代的代表地方官员立场和利益转变为代表中央政府的立场和利益2、名称变化:进奏院状报、邸报、朝报3、管理制度严格【定本制度】:公元999年北宋进奏院将所编报状抄送枢密院,经该院审定,成为一种标准本,据此发抄,一直实施到南宋末年,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有文献可考的新闻检查制度。(三)元代邸报发行存疑历代文献中尚未发现元代报纸的记载原因:1、体制不够健全2、言禁比宋代严苛(四)明清邸报廷存变化:1、不设进奏院,代之以痛政司和六科2、定抄制度进一步严格二、小报(非法民报)1、什么是小报:一种未经官方审查、自行抄传(或刻印流传)的报纸2、为什么宋代会产生小报?“宋王朝历经320年,无一日安宁”1)民族矛盾2)阶级矛盾3)新旧党矛盾3、小报沿革——盛行南宋,隐现元明清4、为什么小报禁而不绝?1)引人注目的内容(官报没有而又为社会所需)2)及时便捷的传播三、京报(合法民报)1、京报产生于明代中期,盛行于清代16世纪中期,经济发展,人们对新闻需求迫切明朝政府允许民间设立报房,翻印部分邸报,公开发售清代正式命名为《京报》,并得以盛行。2、京报与邸报的差异京报内容基本是邸报的翻版。但京报对大臣奏折有一定的选择权京报形式比较完备,有固定的刊期、报名和形式。报房自主经营、自办发行3、《京报》在当时的影响(选录京报)——随清王朝破灭而破灭4、《京报》何时停刊一、为什么古代报纸发展缓慢?1、古代报纸的刊行是出于政治的需要传播目的、传播内容、传播对象2、对新闻传播的管制过于严格,分为查禁和限制,君主专制不允许言论自由。3、封闭的社会心态和社会形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也不利于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而且这种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社会滋生了封闭式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心理,对信息的需求不大。4、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使得中国的统治者闭目塞听,不去了解外部世界的发展与人类进步。皇权至上的君主制度希望用报纸为统治阶层服务,扮演着封建统治者的信息传播工具的角色,多为反映政治时事,歌功颂德。5、生产技术过于落后,没有广泛使用印刷术,价格昂贵,交通不便利,传播范围过于狭窄,生产力的落后,使得商品经济发展缓慢。二、现代报纸对古代报纸没有直接的承继关系古代报纸服务于封建王朝中央集中统治,对王朝统治有一定的依附性,其本质是“官文书”,古代报纸的传播形式也必然会随着王朝的灭亡而消亡。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背景交代发展脉络第一阶段:1815—1839(鸦片战争前,传教士创办)第二阶段:1840—19世纪末第一节,外报(外国人办的报纸)【中文、外文】第一阶段(1815—1839)一、中国近代第一家中文报刊名称:《察世俗每周统计传》创刊:1815年8月5日地方:东南亚马六甲主办者:传教士马礼逊、米怜1、为何会在19世纪初诞生?1)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殖民扩张意识”2)小农经济及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3)西方殖民强国为打破僵局采取迂回策略。2、英国传教士为什么要办中文报纸?3、这家最早的中文报刊为什么要办中文报刊?(中国方言过多,官话难懂,汉语难学,只有文字是统一的)清政府禁教4、名称由来“考察万事万物以求得客观真理”5、传播特点:内容(神理、人道、国俗)形式十分注重传播技巧6、传播技巧:1)注重华人读者的心理,选择华人读者易于接受的形式;运用中国传统形式、尽可能附会儒学、多采用章回体小说的表现手法、用自家人口气写作,追求亲切自然。2)注重文章短小通俗3)打破单调感,丰富内容二、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国近代中文报刊名称:《东西洋考每月统计》创刊:1833年8月1日地点:中国广州主办者:传教士郭士立(三次乘坐轮船队中国窥探式旅行)1、为什么《东西洋考每月统计》可以在中国境内出版发行?因为它活跃在官商之间2、与《察》的区别1)动机不同:不重传教,而是改变中国人对西洋人的看法,维护西洋人在华的利益2)内容不同:传播西方的知识和文明3)在传播技巧上有意运用西方报刊经验和技巧重视言论,每期必有且置于页首新闻成必备一栏刊登商业信息,每期均有行情物价表三、中国近代第一家外文报刊:《蜜蜂华报》1822年澳门四、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家英文报刊:《广州记录报》(葡萄牙)小结:1、使国人熟悉并明确“定期出版物”和现代西方新闻报刊的概念2、传播西方文明第二阶段(1840—19世纪末)A香港(一)《德臣报》(香港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英文报纸)1849--(二)《孖剌报》(第一份英文日报)1857--(三)《遐迩贯珍》(香港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纸)1853--(四)《香港船头货价纸》1857香港中国第一份以报纸形态出版、两面印刷的近代化中文报纸中国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1、缘起2、版式(1)小型版报化、两面印刷、打破书本形式(2)以直线分栏与排版(3)没有标题,以O作为另一则新闻的开始(4)新闻报道文章或广告,不注标点符号3、内容与特色(1)新闻来源形式多样【本系统新闻共享、行情信札、转载报道】(2)内容(新闻形式、少量言论)(3)重视广告影响:1、形式上对后来华文报纸的影响2、版面安排、新闻分类、对行情新闻的重视等开创了过去所没有的风格3、对媒介发挥舆论作用的尝试与认识——激起华人自办报纸的原动力B、上海:《北华捷报》(上海第一家英文报刊)后改为《字林西报》《六合丛谈》(1857年创办,上海第一家中文报刊)《上海新报》(上海第一家商业中文报刊)《万国公报》(书册式)《申报》《万国公报》:历史最长、发行最广、影响最大的教会报刊前身:《中国教会新报》(1868年林乐知(美国过传教士))1874年改称《万国公报》,后成为广学会机关报(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教会机关)《申报》:1872上海美查“旧中国最有影响的一家报纸”中国新闻史上形态最完备的近代报纸1、缘起【生意失败】2、办报宗旨:行业营生为计3、竞争成功原因分析:1)请中国文人办报,比较了解中国读者的需要2)重视新闻和言论3)重视广告,进行企业化经营子报:《瀛寰琐记》、《民报》、《还瀛画报》、《点石斋画报》《点石斋画报》:1884吴友如(主编)内容:中外际闻、官场现形、格致汇编(介绍西方新文明)、海上繁华总结:一、西方人士在华的办报活动揭开了中国近代新闻史的序幕。二、在华外报是列强入侵中国的“文器”,在舆论上极力灌输“殖民”思想三、在华外报在客观上充当了西方文明在中国传播的桥梁四、在华外报是国人办报的启蒙老师(一)传播了近代报刊的报刊理念1、报纸是新闻纸,其主要作用是通消息2、办报要有明确的办报思想3、报纸形式为开版式,设栏目,每篇新闻上有标题(上海新报是第一个设标题的)4、报纸要做经营,要靠内容吸引读者,靠管理增加盈利(二)发展了采编业务与印刷技术1、采用新闻采访业务2、运用新闻专电3、发展新闻文体和新闻写作(三)外报在办报过程中吸收了不少国人参与其事第二节国人办报的开端一、早期译报(林则徐)二、洪仁玕《资政新编》对新闻事业的构想三、早期民间办报1、国人自办的第一家近代报刊:《昭文新报》(艾小青·1873·汉口)补充:《广报》、《述报》、《汇报》、《新报》五、王韬与《循环日报》1874·香港·王韬·日报“《循环日报》是第一份完全有中国人管理而取得成功的报纸。”(柯文)最能体现国人自办报刊的时代气质和追求1、王韬(甪直镇)2、办报动机:自强办报“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3、传播特点:1)版面安排:行情版;新闻与评论版;船运消息与广告版;广告和启示版2)办报立言——“以中国人论中国事”首创中国近代报刊的政论文体,开近代报刊评论报刊先河。总结:一、外报成为中国近代报业的主干二、在外报影响下,国人开始自强办报。早期国人自办报刊道路曲折19世纪的中国近代报业尚处于发育阶段政治弱势、经济薄弱、客观条件限制第三章维新运动及辛亥革命中中国人的办报高潮背景介绍:洋务运动——中日甲午战争——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器物改革)(中国人思想崛起)维新变法:公车上书——强学会——康有为历次上皇帝书——保国会——百日维新第一节维新运动时期国人的办报高潮一、为什么维新变法时期出现了国人的第一次办报的高潮1、维新派人士的推动维新派人士对报纸的作用有充分的认识。“报馆有盖于国事”(开启民智、救亡图存)维新派的变法运动是一个三位一体的进程。即组织学会、创办学校、发行学刊2、客观条件具备国人自办报刊已有准备期官方采取了相对宽容和积极的态度二、梁启超与《时务报》(一)梁启超(1873——1929)(二)梁启超与《时务报》1、《时务报》1896·9上海·旬刊·书本式第一次国人办报热潮中最有影响的一家报纸2、梁启超与《时务报》创刊内容(论说、谕旨恭录、奏折录要、京外近事、城外报译)梁对《时务报》的主持和影响“风靡海内外,数月行销至万份,····举国趋之,如饮狂泉。”三、梁启超的新闻贡献(一)时务文体(报章体)1、文体解放,文风自由(打破古文的清规戒律)“众笔所至,略不检束”2、通俗易懂“务为平易畅达,时务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3、情感充沛“笔锋常带感情”(三)新闻思想1、耳目喉舌论2、提出衡量报刊优劣的四条标准1)宗旨定而高2)思想新而正3)材料富而当4)报事速而确3、提出报业两大职能:监督政府、向导国民舆论之敌、舆论之母、舆论之仆【策略:变骇为习】4、其他记者、党报、机关报等提法的出现新闻和评论分开四、维新派的其他报刊活动1、《中外纪闻》18952、《强学会》18963、严复与《国闻报》1897【维新党人第一份日报·天津】总结:如何评价维新办报热潮对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意义?第一、两个突破,即既突破了外报在华的垄断地位,又突破了封建王朝的言禁。第二、两个开端,即我国的政治家办报和政党报刊,都由此发端。并且报人与报业的社会地位,使国人看到报人与报刊做出的卓越贡献。第三、两个创新,即在新闻思想和报刊文风两个方面出现新面貌。梁启超的新闻贡献第二节辛亥革命时期国人的第二次办报高潮一、为什么出现第二次办报高潮1、革命运动风气云涌。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激烈,政党报刊是主流2、清政府的管束力不从心,报业得以大发展3、社会动荡不安,社会对信息的需求强烈二、戊戌政变后改良派的报刊活动1、《清议报》1898年12月日本横滨2、《新民丛报》1902年日本横滨“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要务”三、革命派的报刊活动1、陈少白与《中国日报》(横排短行版式)《中国日报》是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报纸,也是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报纸1900年1月5日创于香港陈少白(1869——1934)原名闻昭,字少白【广东新会人】2、《苏报》案关于《苏报》1896年6月26日于上海创刊1896——1899胡璋(黄色新闻时期)1900——1902陈范(保皇立宪)“愤官场之腐败,思以请议救天下”1903陈范章士钊(革命报纸)《苏报》案邹容《革命军》第三节章太炎《康有为与觉罗之关系》3、《民报》与《新民丛报》的论战《民报》1905年11月东京1)要不要民族革命2)要不要民权革命3)要不要实行土地固有,平均地权4)革命会不会引起帝国主义干涉,使中国招致瓜分?4、于右任与“竖三民”《神州日报》1907年4月创刊,是革命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份大型日报“竖三民”:《民呼日报》1909·5·15上海租界92天(竖排)《民吁日报》1909·10·3上海租界48天《民立报》1910·10·11上海租界5《大江报》案——1911詹大悲何海鸣《亡国者和平也》黄侃《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